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分体式体外反搏装置的治疗床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分体式体外反搏装置的治疗床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杨波, 刘云, 周贤才, 李勤, 徐义忠, 孙和平, 周志斌
  • 公开日
    2006年11月1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10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10月21日
  • 申请人
    杨波
  • 文档编号
    A61H1/00GK2832113SQ2005200984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分体式体外反搏装置的治疗床,它包括治疗床上部和治疗床下部,其特征是治疗床上部和治疗床下部为可拆卸的两个部分,治疗床上部的床面为小角度倾角,床边沿突起于床面,床面下部连有榫边,榫边与治疗床下部的床腔内壁相吻合,治疗床下部包括床腔、脚轮和床脚,床腔底部连接脚轮和床脚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体外反搏装置的治疗床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分体式体外反搏装置的治疗床,治疗床上部的床面为小角度倾角,床边沿突起于床面,床面下部连有榫边,榫边与治疗床下部的床腔内壁相吻合,治疗床下部包括床腔、脚轮和床脚,床腔底部连接脚轮和床脚。本实用新型将治疗床分成可拆卸的上体和下体两部分,使床体内安装和维护空压机、变频器、储气罐、电磁阀组及各种管路件都很方便,也方便生产和运输,结构新颖,操作使用方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分体式体外反搏装置的治疗床的制作方法体外反搏装置常用于无创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病人躺在治疗床上,通过包裹气襄,加压于下半身躯体(双下肢和臀部)驱动下半身血液返流,从而增加心脑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通常体外反搏装置的床内往往需要装重量较大的储气罐,空气压缩机、变频器、电磁阀组及各种管路等部件,同时又为了减少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制作治疗床的材料质地都设计得较厚较重,这对生产、运输、安装、维护都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体外反搏装置的治疗床,它拆装方便,大大改善生产、运输、安装、维护的方便性。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治疗床上部和治疗床下部,其特征是治疗床上部和治疗床下部为可耻下场拆卸的两个部分,治疗床上部的床面为小角度倾角,床边沿突起于床面,床面下部连有榫边,榫边与治疗床下部的床腔内壁相吻合,治疗床下部包括床腔、脚轮和床脚,床腔底部连接脚轮和床脚,床腔内可置空压机、减震装置、储气罐等。本实用新型将治疗床分成可拆卸的上体和下体两部分,使床体内安装和维护空压机、变频器、储气罐、电磁阀组及各种管路件都很方便,也方便生产和运输,结构新颖,操作使用方便。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 1、治疗床上部 2、治疗床下部 3、床面4、床边沿 5、榫边 6床腔 7、储气罐 8、空压机9、床脚 10、脚轮 11、减震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床上部(1)和治疗床下部(2)为可拆卸的两个部分,治疗床上部的床面(3)按人体仰卧的最佳舒适要求,设计成使病人在治疗时处于小角度倾角,床边沿(4)突起于床面,床面下部连有榫边(5),只要将突起的榫边插入床身下部的床腔(6)内壁,就完成了上下部分的安装,维护抢修时只要将治疗床上部卸下,就可十分方便的进行维护。治疗床下部(2)包括床腔(6)、床脚(9)和脚轮(10),脚轮和床脚连接在床腔的下部,四个脚轮方便治疗床的移动,当床身安装到位后,可将床脚调整螺栓旋起,顶起床身,脚轮离地,使整个治疗床固定不便,床腔内可置空压机(8)、减震装置(11)和储气罐(7)。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