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建宝, 周丽, 宫庆礼, 潘克厚, 赫勇, 邓志科
  • 公开日
    2012年7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1月11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1月11日
  •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C12M1/04GK202322822SQ2011204464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端盖(1)和下端盖的圆筒O),圆筒O)中填充有过滤层(7),且上、下端盖(1、4)中央各穿有软管(5)和软管(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软管(5)或软管(6)上还设有流量控制夹(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层(7)是空心棉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适用于设置在单胞藻培养的连续供气系统中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下端盖的圆筒,圆筒中填充有过滤层,且上、下端盖中央各穿有软管;所述过滤层可以是空心棉;软管上还可设有流量控制夹。空气过滤装置小巧,设计合理,应用于供气系统时,能与系统有效集成,紧密结合,经此可有效保证所充空气的洁净。使反应器内的培养体系免受杂质的污染,进一步提高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藻类,特别是单胞藻的培养,目前尚未形成规模,绝大部分停留在实验室的烧瓶培养阶段,而在烧瓶培养过程中,无需专门的充气装置进行气体的加注,也无需对所充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也有少量的培养是简单地从海里用桶或其他容器打来海水后,倒入开放式容器如盆或桶等中,通过利用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气石充气方法进行培养,这种粗放式的培养方式虽然需要供气,但也不需要专门的空气过滤装置对所充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以上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烧瓶培养时未有专门的充气装置,因此也无须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开放式容器中培养时,所充入的空气未经过滤,不够纯净,一旦进入培养容器中,容易污染单胞藻的生长环境,即使是粗放式的培养,也是对藻类生长不利的。如果单胞藻的培养发展到规模化,连续培养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一旦进入会给单胞藻的培养带来影响。同时,连续培养过程中,连续供气系统中的管道中的污染物质甚至是一些杂质, 也会进入到反应器内,会给单胞藻的连续培养造成影响。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目前的单胞藻生产性培养还停留在实验室培养阶段,暂未形成成熟的技术,与之相关的充气技术也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借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气石充气,粗放式的培养,没有必要设置空气过滤装置。而一旦要实现单胞藻的连续培养,对进入反应器中的空气纯度要求较高时,需要设置空气过滤装置,而现在连续培养的体系没有建立,或者刚刚建立,空气过滤装置的设计还没有考虑在其中。为了与单胞藻的连续培养系统相配套,使经连续供气系统后的空气纯度提高,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混入系统,空气过滤装置的设置就显得十分必要。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种单胞藻培养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圆筒,圆筒中填充有过滤层,且上、下端盖中央各穿有软管。为了控制经空气过滤装置进入反应器空气的流速与流量,上述软管上还设有流量控制夹。考虑到取材的便捷以及过滤效果,上述过滤层是空心棉。空气过滤装置是伴随着单胞藻的连续培养,特别是与之配套的供气系统设计制作而成的。上、下端盖与圆筒的活动套合,便于装卸圆筒内的过滤层,在空气过滤装置长时间利用,过滤层被污染后,可以活动取下,更换过滤层,也便于在初装时活动连接。上、下端盖设计紧密,端盖一侧设有与软管连接的开口,经软管与供气管道连接,套合后不会泄露空气。过滤层填充在圆筒中,有利于空气经此过滤后进入反应器。选用空心棉作为过滤层,可利用空心棉中纤维间的间隙供空气流过,纤维阻断空气中杂质的进入。空气过滤装置的设立,为进入反应器的空气提供了有效屏障,使进入其中的空气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避免进入反应器的空气中携带有来自供气管道中的杂质或污染物。空气过滤装置小巧,设计合理, 应用于供气系统时,能与系统有效集成,紧密结合,对经供气系统而来的空气进行有效的过滤。作为单胞藻连续培养供气系统的支端控制,特别是作为进入反应器前的最后一级过滤时,经此可有效保证所充空气的洁净。使反应器内的培养体系免受杂质的污染,进一步提高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率。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端盖,2、圆筒,3、流量控制夹,4、下端盖,5、软管,6、软管,7、过滤层。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端盖1和下端盖4的圆筒 2,圆筒2中填充有过滤层7,且上、下端盖1、4中央各穿有软管5和软管6,而便于使该装置连接在供气系统中。为了控制经空气过滤装置进入反应器空气的流速与流量,上述软管5或软管6上还设有流量控制夹3。考虑到取材的便捷以及过滤效果,上述过滤层7是空心棉。如图1所示,制作时可以取长10cm,直径为2cm的圆筒2,以空心棉为过滤层7填充其中,分别制作内径略大于圆筒2外径的中央带有圆孔的上、下端盖1、4,在软管5上还设有流量控制夹3,将软管5和软管6依次贯穿于上、下端盖1、4,再将上、下端盖1、4与圆筒 2相套合在一起。以软管5连接供气管道远离反应器的一端,以软管6连接供气管道近反应器的一端,将空气过滤装置设置于供气系统中。当供气系统开始供气时,可通过流量控制夹3的控制,使进入反应器的气体的量和流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显然,流量控制夹3也可设置在软管6上。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