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压脚和缝纫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压脚和缝纫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木下龙一郎
  • 公开日
    2010年3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9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9月19日
  • 申请人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D05B35/02GK101676466SQ2009101751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压脚,是缝纫机的压脚,其特征在于,具有2根压爪,在缝纫机的落针位置的左右两侧向前方延伸,从上方按压针板上的布料;固定刀,安装在一个压爪上;以及可动刀,被另一个压爪保持,与所述固定刀的上部滑动接触且进行往返运动,将在所述针板上立起而被导入到所述2根压爪之间的布料的边缘,在所述可动刀与固定刀的滑动接触位置进行切断,其中,该压脚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调节所述固定刀的安装位置的位置调节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脚,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部具有引导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形成在所述一个压爪上;刀支座,保持所述固定刀,自由滑动地嵌合支持在所述引导孔中;以及止动螺钉,将所述刀支座固定在所述引导孔的适当的滑动位置3. —种缝纫机,用于实施将两片布料以从各自的边缘起预定宽度上下 重叠起来而传送到缝纫机台上的落针位置、并使其互相缝合的这种合缝, 其特征在于,作为与上述缝纫机台上面的针板之间夹持布料的压脚,采用如权利要 求1或2所述的压脚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实施将两片布料的边缘以预定宽度重叠并缝合起来 的这种合缝中使用的缝纫机的压脚,以及具有该压脚的缝纫机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压脚和缝纫机的制作方法例如内裤(Brief)、短裤(Shorts)的裆部以下部位的合缝,采用具有较窄 宽度的筒形机台的缝纫机来进行。这种合缝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将通过 筒形机台的两片布料以从各自的边缘起预定宽度上下重叠起来,夹在筒形 机台上面的针板(Needle Plate)和下降到该针板上的压脚(Presser Foot)之间, 传送到落针位置,由下降到该落针位置的针将其相互缝合起来。为了良好地实施合缝,保持被传送到落针位置上的布料的重叠宽度正 确这一点很重要。正确的重叠宽度,是与所使用的缝纫机的固有缝合宽度 对应的宽度。在日本实公昭59-34457号公报(Examined Japanese Utility Model Publication No. 59-34457(1984))所记载的缝纫机中,具备一种特殊的 压脚,该压脚具有将合缝对象布料的边缘切齐的刀装置,和引导该刀装置 所切齐的布料使其上下重叠的引导部(上引导和下引导)。图1为装配了具有刀装置和引导部的压脚的这种现有的缝纫机的落针 位置附近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压脚1安装在被缝纫机臂2的末端所支 持的压杆10的下端。压脚1具有被固定在压杆10的下端的压脚本体11, 以及连设在该压脚本体ll前侧、互相平行地向前延伸的2根压爪12、 13。压杆IO例如通过手动操作来向下运动。压脚1随着压杆10的向下运 动而下降,与设置在筒形机台3上的针板4弹性接触。将成为缝制对象的 两片布料(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设置成一个被夹在左侧的压爪12和针 板4之间,另一个被夹在右侧的压爪13和针板4之间的状态。布料通过在 针板4上出没的公知的传送齿(未图示)的作用,被传送向图中空白箭头所示的方向,由从设置在压脚本体11的大致中央处的针孔14中通过而下降的多根(图中为4根)针5、 5…来缝合。左右压爪12、 13之间,形成有在两者的前端开口的引导通道15。在引 导通道15的中间部,配设有被固定在左侧的压爪12上的固定刀(Fixed Knife)6,和被保持在另一边的压爪13上、通过来自缝纫机臂2内部的传动 而在左右方向上往返运动的可动刀(Movable Knife)7。下布料KL和上布料 KU如图所示,各自的边缘被立起,并在针板4上互相对合的状态下,被导 入到引导通道15中。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边缘到达固定刀6和可动 刀7的配设位置,通过与固定刀6的上部以重叠的方式滑动接触的可动刀7 的动作而被切齐。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后侧,在左右压爪12、 13的上面之间横架设有 上引导16,且设有沿着压爪12的下面向引导通道15内伸出的下引导17(参 照图2B、 2C)。边缘被固定刀6和可动刀7切齐了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 KU,通过上引导16和下引导17的后述作用而上下重叠,传送到针5、 5… 的下降位置(落针位置)。图2A 2E为压脚1的动作说明图,概略示出了与下布料KL和上布料 KU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压脚1的剖面。图2A示出了压脚1的前端 部附近的剖面,图2B示出了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配设位置的剖面,图 2E示出了落针位置的剖面,图2C、 2D分别示出了切断位置和落针位置之 间的剖面。
如图2C、 2D所示,上引导16连设在压脚本体11的下面,具有弯曲成 弧形的下表面,厚度越往后越大。如图2B、 2C所示,下引导17是固定在 压爪12的下面的板,被设置为从固定刀6与可动刀7的配设位置的紧后面 起,其向引导通道15内的伸出长度越往后越大。
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如图2A所示,从各自的边缘起重叠适当的 宽度量,在将该重叠部分立在针板4上的状态下导入到引导通道15内。被 导入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如图2B所示,到达固定刀6和可动刀7 的滑动接触位置,其边缘被切齐,如图2C、 2D所示被传送向后方。
在该传送期间,被左侧的压爪12按压的下布料KL,因向引导通道15
4内伸出的下引导17的作用而被从左侧推压,并以沿着针板4的上面的方式 倒下。被右侧的压爪13按压的上布料KU,被上引导16的弧形下表面所引 导而倒在下引导17上,在该下引导17的末端重叠到针板4上的下布料KL 的上部,在该状态下被传送到落针位置,如图2E所示,由下降到针孔14 的针5、 5…进行缝合。
具有如上所述的压脚l的缝纫机中,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其边缘 通过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动作而被切齐,通过上引导16和下引导17的 作用而上下重叠并被传送到落针位置,具有一定的重叠宽度地被缝合起来。 操作者将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适当地重叠,在立在针板4上的状态下设 置到压脚1的前方位置上即可,不需要手工进行重叠宽度的微调,能够高 效率地实施合缝。
图3A 3C为从布料的表面侧观察合缝所形成的针脚的立体图。图3A 中示出了良好的针脚。该针脚的状态为在以从边缘起规定宽度相重叠的 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表面,在重叠宽度的范围内并排有4根针线50、 50…形成的缝合线,在这些缝合线上规则地络合有上饰线51。
在使用上述压脚1的情况下,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通过固定刀6 和可动刀7的动作而被切齐并重叠,因此能够对应于4根针5、 5…的并排 设置宽度来设定重叠宽度,能够形成如图3A所示的良好的针脚。
但是,在实际的缝制中,如图3B所示,有时会形成两侧的缝合线跑到 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边缘的外侧这种不良针脚,或者相反,有时形成两 侧的缝合线位于从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边缘向内侧离开的位置的这种 不良针脚。
在形成了图3B所示的针脚的情况下,针线50、 50…所形成的4根缝 合线中只有2根位于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重叠的部分,存在缝制强度不 足的问题。在形成了图3C所示的针脚的情况下,虽然强度方面不会出现问 题,但如前所述,在用于内裤、短裤的裆部以下部位的合缝时,在穿着该 产品时,两侧的缝合线外侧多出来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边缘会接触 皮肤,存在使用感恶化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上述的针脚不良的发生事例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针脚不良的原因在于缝制对象布料的种类。
例如,在缝制富有伸縮性的布料时,通过固定刀6和可动刀7所进行 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切齐是在这两个布料KL、 KU伸展的状态下 进行的,其之后的重叠是在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收縮的状态下进行的。 这种情况下,重叠宽度不够,会产生图3B所示的缝制不良。
与此相对,例如在缝制柔软的布料时,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以弯曲 的状态在针板4上立起,并在此状态下由固定刀6和可动刀7进行切齐。 这种情况下,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重叠宽度变得过大,会产生如图 3B所示的缝制不良。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考虑了准备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高度位置不 同的多种压脚l,根据缝制对象布料来更换这些压脚l,但这种更换需要很 多劳力和时间,存在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从外部进 行的简单的操作来调节布料边缘的切断位置、变更缝合时的布料的重叠宽 度的压脚,并提供一种通过具备该压脚而不管布料是什么种类都能够总是 实施适当的合缝的缝纫机。
本发明第1方案的压脚,是一种缝纫机的压脚,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缝纫机的落针位置的左右两侧向前方延伸,从上方按压针板上的布料的2 根压爪;安装在一个压爪上的固定刀;以及被另一个压爪保持,与所述固 定刀的上部滑动接触且进行往返运动的可动刀;且该压脚构成为在所述 针板上立起而被导入到所述2根压爪之间的布料的边缘,在所述可动刀与 固定刀的滑动接触位置进行切断,该压脚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调节所述固
定刀的安装位置的位置调节部。
本发明中,通过位置调节部来调节安装在一个压爪上的固定刀的上下 位置。通过该调节,固定刀和可动刀的滑动接触部在针板上的高度位置变 化,在该滑动接触部所进行的布料的切断高度也变化,能够调节布料的重 叠宽度。本发明第2方案的压脚的特征在于,第1方案中的位置调节部具有 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形成在所述一个压爪上的引导孔;保持所述固定刀,自 由滑动地嵌合支持在所述引导孔中的刀支座;和将所述刀支座固定在所述 引导孔的适当滑动位置的止动螺钉。
本发明中,固定刀被保持在自由滑动地嵌合于在压爪上所设置的引导 孔中的刀支座上。通过沿着引导孔移动刀支座并通过止动螺钉固定在适当 的位置上这种简单的操作,能够对固定刀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
本发明第3方案的缝纫机,在实施将两片布料以从各自的边缘起预定 宽度上下重叠起来而传送到缝纫机台上的落针位置、并使其互相缝合的这 种合缝中使用,其特征在于,作为与上述缝纫机台的上面的针板之间夹持 布料的压脚,采用第1或第2方案的压脚。
本发明中,采用能够调节布料边缘的切断位置的压脚,不管布料是什 么种类,都能够实现适当的重叠宽度的合缝。
通过对照附图阅读以下叙述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理解本发明的目的 以及创新特征。


图1是现有的缝纫机的落针位置附近的立体图。
图2A 2E是现有的缝纫机所具备的压脚的动作说明图。
图3A 3C是从布料的表面侧观察通过合缝而形成的针脚的立体图。
图4是具有本发明的压脚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压脚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压脚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刀支座的固定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下面便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 详细说明。图4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压脚的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示的缝纫机是埋夹平缝缝纫机(Feed-Off-Arm Sewing Machine For
7Flat Seaming),在缝纫机架20的上部具有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缝纫机臂2,在 缝纫机架20的下部具有向与缝纫机臂2不同方向延伸的窄宽度的筒形机台 3。缝纫机臂2的末端部,大致呈直角地弯曲,与筒形机台3的末端部上表 面对置。
在缝纫机臂2的末端部上支持有压杆10。压杆10的下端在缝纫机臂2 的下方向着筒形机台3突出,该压杆10的下端部安装有本发明的压脚1。 压杆10被支持为能够上下运动。压脚1构成为,随着压杆10的向下运动 而下降,与架设在筒形机台3的末端部上面的针板4弹性接触,将布料(图 示省略)夹在压脚1和该针板4之间。
被夹在压脚1和针板4之间的布料,通过设置在筒形机台3内部的送 料机构(图示省略)的动作,而被施加从该筒形机台3的根部向末端部的传 送,通过与该传送同步地上下运动的多根针(图示省略)进行合缝。
图4所示的压脚1与图1所示的现有的压脚1 一样,在安装于压杆10 的下端的压脚本体11的前部,具有向着筒形机台3的根部(布料的导入侧) 延伸的左右一对压爪12、 13。压爪12、 13上装配有具备固定刀6和可动刀 7(参照图5、图6)的刀装置。
固定刀6是如后所述那样安装在一个压爪12上的板状的刀。图4中只 示出了固定刀6的根部。可动刀7是保持在另一个压爪13上的板状的刀。 可动刀7通过来自缝纫机臂2内部的传动而在左右方向(与压爪12、 13大致 垂直的方向)上往返运动,与突出在两压爪12、 13之间的固定刀6的末端滑 动接触,将如前述那样以互相对合的状态被导入压爪12、 13之间的布料的 边缘切齐。被切齐的布料,通过位于刀装置下游侧的引导部的作用而上下 重叠,并被送入落针位置而被缝制。引导部的构成及作用,与图1以及图 2A 2E所示的现有的压脚1的引导部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图5为表示本发明压脚1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的压脚1 的分解立体图。在压脚l的压脚本体ll上部,如图4所示,构成饰线装置 8,在右侧压爪13的末端部上面,安装有朝向左侧压爪12 —侧弯曲成圆弧 形的引导板9,但在图5和图6中省略了饰线装置8和引导板9的图示。
饰线装置8通过来自缝纫机臂2内部的传动,进行将上饰线51(参照图
83A 3C)布线在缝制中的布料上面的动作。引导板9设置用来捕捉固定刀6 和可动刀7所切断的布料的碎片,并沿着弯曲传送到左侧压爪12—侧,防 止其到达落针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左右压爪12、 13分别具有设置在中间部侧面的窗 孔12a、 13a。这些窗孔12a、 13a是分别在宽度方向上贯通压爪12、 13的 剖面为矩形的孔。在左侧压爪12上还设有引导孔60。该引导孔60是在上 下方向上贯通压爪12的剖面为圆形的贯通孔,设置在位于上述窗孔12a的 前部的位置上。在该引导孔60中嵌合保持有刀支座61。
如图6所示,刀支座61具有能够嵌入到引导孔60中的外径,是尺寸 较短的圆柱体。在刀支座61的周面上,在轴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宽度与 固定刀6的厚度相应的保持槽62,在与该保持槽62不重叠的圆周方向位置 上设有平坦部63。平坦部63是在刀支座61的周面上被以适当的宽度进行 了平坦化的部分,在从该刀支座61的下端到上端部附近的轴向长度上形成。
并且,在刀支座61上,还形成有在上端面上具有开口、并到达保持槽 62的形成位置的螺纹孔64。另一方面,在压爪12的外侧面上,如图6所 示,形成有从前方斜着朝向引导孔60贯通的螺纹孔66。在设置在刀支座 61上的螺纹孔64中螺合有止动螺钉65,在设置在压爪12上的螺纹孔66 中螺合有止动螺钉67。
图7是表示刀支座61的固定状态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止动螺钉67 具有平坦的末端部。嵌合在引导孔60中的刀支座61为,通过对螺合在螺 纹孔66中的止动螺钉67进行紧固操作,将该止动螺钉67平坦的末端面按 压到刀支座61上,由此能够将刀支座61固定为在上下方向上不能够移动。
止动螺钉67抵接到刀支座61的平坦部63,使得刀支座61在周向上也 被定位。此时,设置在刀支座61中的保持槽62向着在压爪12上设置的窗 孔12a的内侧开口。板状的固定刀6,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从压爪12的 外侧插入到窗孔12a中,并插入到向该窗孔12a内侧开口的保持槽62中, 通过将螺合在螺纹孔64中的止动螺钉65紧固,由此保持在刀支座61上。 止动螺钉65与止动螺钉67 —样,具有平坦的末端部。通过对螺合在螺纹 孔64中的止动螺钉65进行紧固操作,将该螺钉65的平坦的末端面按压到固定刀6的上面,能够将插入在保持槽62中的固定刀6牢固地固定保持在 刀支座61上。
如上所述的固定刀6的固定位置,通过从压爪12的斜前方将止动螺钉 67旋松而解除刀支座61的固定,能够通过刀支座61在引导孔60内的移动 而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调节。位置调节结束后的固定刀6,通过紧固止动螺钉 67能够进行固定。固定刀6的位置调节能够在压爪12上开设的窗孔12a的 高度H(参照图7)的范围内实施。并且,刀支座61的移动,是在通过引导孔 60来限制径向上的位置、通过平坦部63限制周向上的位置的状态下产生的。 因此,固定刀6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而不会产生姿势变化。
固定刀6的位置调节所需要的止动螺钉67的旋松和紧固操作,能够从 压爪12的斜前方来进行。并且固定刀6的根部,如图4和图5所示,突出 在压爪12的外侧,在止动螺钉67被旋松的状态下的刀支座61的上下移动, 能够握持固定刀6的突出部来实施。这样,在本发明的压脚1中,通过从 压脚1的外侧进行操作,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变更安装在压爪12上的固定刀 6的上下位置。
可动刀7为,使从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上的刃部7a离开的一侧,保 持在刀支座70上,通过该刀支座70能够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地被支持 在支架71上。支架71如图4所示,通过被设置成进入到缝纫机臂2的末 端部的传动托架72而与缝纫机臂2内部的驱动机构(未图示)连结,通过该 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以压杆10为中心进行摆动。
如此构成的可动刀7,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被设置为如下状态以设 有刃部7a的末端为前方而从在右侧的压爪13上设置的窗孔13a中通过,将 向着左侧压爪12突出的上述刃部7a与固定刀6的上表面重叠。这样设置 的可动刀7,在窗孔13a内的限制下对应于支架71的摆动而在左右方向上 往返运动。可动刀7的刃部7a,通过安装在刀支座70的支持部上的螺旋弹 簧73的弹力被向下按压,并被按压到固定刀6的上表面。通过该按压,可 动刀7以与固定刀6的上侧滑动接触的状态进行往返运动,如前所述,起 到将以互相对合的状态被导入压爪12、 13之间的布料的边缘切齐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压脚1中,固定刀6的上下位置能够如前所述地进行调节,通过该调节针板4上面的布料的切断位置变化,因此在实施合缝时,能够 防止根据布料的种类的不同而如前所述那样产生的缝制不良。
如前所述,固定刀6的上下位置的调节,通过在压脚1的外侧的操作
能够容易地实施。因此,例如在变更布料的种类并进行缝制作业时,通过
进行试缝合而调查缝制不良的发生状况,并根据该结果来调节固定刀6的 上下位置,由此能够总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实施合缝。
可动刀7通过螺旋弹簧73的弹力而被按压到固定刀6上,相对于固定 刀6的上下位置的调节,能够抵抗螺旋弹簧73的弹力而进行追随移动,不 会由于可动刀7的往返移动而对布料的切断带来障碍。如果必要,还能够 对螺旋弹簧73的弹力进行加减调节,变更对固定刀6的滑动接触强度。
通过以上的详细说明可知,在本发明的压脚以及具有该压脚的缝纫机 中,具有能够对安装在一个压爪上的固定刀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 节部,通过对应于布料的种类来调节固定刀的上下位置,能够容易地实施 合缝而不会产生重叠宽度的过与不足所引起的缝制不良。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仅用来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明确,本发明不 应被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而作狭义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请求范围所 述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一种压脚和缝纫机,在安装固定刀的压爪上形成上下贯通的引导孔,在该引导孔中嵌合保持刀支座。固定刀从设置在压爪上的窗孔通过而插入到设置于刀支座的周面上的保持槽中,通过紧固止动螺钉而进行固定。使刀支座沿着引导孔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在适当的位置紧固止动螺钉而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节固定刀的位置,通过从外部进行的简单的操作来变更布料边缘的切断位置,变更缝合时的布料的重叠宽度。因此,不管布料是什么种类,都能够总是实施适当的合缝。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