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缝纫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缝纫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 公开日
  • 申请日期
  • 优先权日
  • 申请人
  • 文档编号
  • 关键字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它在其臂部设有至少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的可动操作体、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特别涉及可以自动对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挂线或使线通过针的缝纫机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在常规的缝纫机中,于臂部内设有由主轴驱动的挑线杆机构与针杆驱动机构,挑线杆从臂头部的纵缝部分地突出,被上下往复驱动。在臂部的上端侧设有线轴安装部,而在臂部的前侧设置纱线张力调节器与纱线张力弹簧,在此纱线张力调节器附近设有纱线张力调节器的调节盘。针杆突出到臂头部的下方,在针杆下端安装着针。用来压住缝制对象布料的压脚和支承此压脚的压杆,可以借助升降杆于压紧布料的下降位置和退向上方的退避位置间变换。在停止缝制以更换面线的线轴时,通常首先将压脚退到前述退避位置,同时将纱线张力调节器置于松弛状态,在此状态下更换线轴,将从此线轴送出的面线经过许多导线器导向纱线张力调节器,挂在松弛状态下的一对纱线张力盘之间和纱线张力弹簧上,以及挂在挑线杆的挂线部上,然后将此面线的端部通过针眼。这样,在更换面线的线轴时,需要使纱线挂在纱线张力调节器、纱线张力弹簧与挑线杆的挂线部上,然后使纱线通过针眼。这种挂线与穿线的作业由于伴随着烦杂的操作令使用者感到繁琐,且为了能恰当地进行这类作业需要有熟练过程。为此,美国专利No.3749039公开了将收容线轴的面线盒构成为可相对臂部装卸,能简化挂线的技术。在这种缝纫机的臂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有盒安装部,而面线盒可卸下地安装于此盒安装部上。从该面线盒内输送出的面线,与此面线盒的安装动作连动地被自动挂到纱线张力调节器、纱线张力弹簧与挑线杆的挂线部上。特开昭55-81693公报中提出了缝纫机的盒式穿线装置。在这种盒式穿线装置中设有臂部的挑线杆移动区、设于此移动区右侧区域的盒安装部以及用于开/关此盒安装部的盖体。收容线轴的面线盒则能相对于此盖体装卸,纱线张力调节器与挑线弹簧突出在此盒安装部上。通过使盖体向前方转过90°打开而于此盖体上设置面线盒再将挑线杆置于最下位置而关闭盖体的操作,面线就能自动地挂在纱线张力调节器和挑线弹簧上。然后,当挑线杆上升,面线会自动地挂在挑线杆的挂线部上。此外,例如特开平5-293284号公报所示,在缝纫机的臂头部设有自动穿线机构,通过将此操作杆朝下移动预定的距离,可以使面线的前端通过针的针孔,由此可构成供于实用的缝纫机。
通过应用前述美国专利No.3749039与特开昭55-81693号公报中描述的面线盒等而将这种面线盒装配于缝纫机的盒安装部上,结果能使面线自动地挂在挑线杆的挂线部以及纱线张力调节器的一对纱线张力盘和纱线张力弹簧上。但在该专利等所述的缝纫机中,对于上述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之后的挂线以及纱线的穿过针孔等则未作任何考虑。因此在上述对挑线杆的绕线部与纱线张力调节器进行了挂线之后,需通过手动操作将面线的端部穿过针孔等。但现在从面线盒中引出的面线长度不充分时,就不足以将其引绕到挂线部与针眼。此外,即使想从上述面线盒拉出有充分长度的面线,但在面线盒安装后,由于受到已挂线部位的阻力,就不能光滑地拉出,相反,若是不注意过份强制地拉出,则有可能损伤挑线杆部与纱线张力调节器等,或是在面线的牵拉过程中使面线不经意地松弛,结果可能会导致缠线、拉挂线、断线等发生。再有,如以上所述通过手动操作将面线的端部通过针眼本身就是一种低效率的作业,而妨碍了此后缝制效率的提高。
在前述特开平5-293284号公报中公开了对针眼的自动穿线机构。但上述那种已有的自动穿线机构是由手动操作独自进行的,是以对纱线张力调节器与挑线杆的挂线部作挂线操作之后而进行穿线为前提的。因此,难以与挂线作业连动地进行穿线,不易由一系列连续操作来进行挂线与穿线工作。
此外,在上述美国专利中所述的装设有面线盒的缝纫机中,是在由手动使主轴旋转将挑线杆的挂线部保持于最下位置(纱线松弛位置)的状态下,在将面线盒安装到盒安装部中的状态下,使第一与第二施加阻力部松弛,于是当缝制开始挑线杆移动到最上位置(纱线张紧位置)时,面线不限于从线轴引出,而有可能拉动针眼中的面线致其脱离开针眼。
通常,在缝纫机停机时是使针杆停止于最上位置,此时的挑线杆也位于该最上位置附近的纱线张紧过程中的位置,但在上述美国专利中,于安装面线盒时需由手动操作将挑线杆切换到最下位置,这种操作比较麻烦。从以上事实可知,此美国专利中的缝纫机与前述日本特许中的相同,会有类似的故障。
再有,在已有的缝纫机中,压住缝制对象布料的压脚与支承此压脚的压杆,可通过压脚杆的操作于压住布料的下降位置和避向上方的退避位置间变换。此外,为便于在压脚退开后易于处理布料或纱线,为了与压脚的位置连动以进行纱线张力调节器的纱线张力盘的开闭,一般设有机械连杆。具体地说,压脚处于避开位置时,纱线张力调节盘成为开放状态,而当压脚处在下降位置时,纱线张力调节盘处于闭锁状态。
在这种使压脚位置与纱线张力调节盘的开闭如此相链接的缝纫机中,进行面线的挂线或穿线时,必须使压脚处于退避位置而打开纱线张力调节盘的状态后处理面线。但当用户不经意地将压脚置于下方位置或用户想将压脚压住布料等情形下,用户就不能或未能进行挂线或穿线作业。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缝纫机,它能从将从线轴输送出的面线预先沿预定的供给路径拉出到达针的半挂线状态开始,与可动操作体的移动相连动,将面线于正规的状态下挂到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中。进一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提供这样的缝纫机,它可以通过同时启动一自动穿线机构而让面线穿过针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缝纫机在沿从线轴到针的预定的面线路径上设有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而其特征在于,于缝纫机的臂部中设有至少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的可动操作体,在将面线预先近似地或基本上沿上述纱线路径从上述线轴引出到上述针附近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可动操作体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移动,能使上述面线挂到上述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中至少某个之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通过与针的运动定时地作往复运动而将从线轴输送出的面线进行挑线的挑线杆,以及使面线通过针眼的自动穿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的臂部中设有至少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的可动操作体,通过使此可动操作体于上述预定范围内移动,在操作面线将其设定于此挑线杆的挂线部的同时,启动上述自动穿线机构即可使面线通过针眼。
上述可动操作体既可以是收容面线线轴的面线盒,也可以是不收容线轴而可自由装卸的操作件即可以与面线盒相同地用于挂线的操作件,或可以是通过连杆机构或摆动杆连接到臂部的挂线用操作件。
可动操作体设置成于缝纫机的臂部中至少可于一定范围内移动。在前者的结构中,于面线挂到上述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中至少任一个之上时,操作者首先将线轴上输出的面线沿预定的面线路径(给线路径)引出到针所在处。这时,由于只要通过上述可动操作体随后的移动操作对面线进行移动控制,使面线于正规状态下挂到上述挑线杆和纱线张力调节器上即可,因此上述面线自然可以沿面线路径配置到能马上挂到上述挑线杆或纱线张力调节器上的位置,或也可大致沿上述路径配置于上述纱线张力调节器附近或与挑线杆的移动轨迹相对应的位置处,或也可即使与上述预定的面线路径多少有些偏离,也能与近似该面线路径的方式配置(例如与上述面线路径的水平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水平地配置成与正规位置多少有些偏离)。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可动操作体于前述预定范围内移动,就能使上述面线于正规状态下挂到所述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中至少任一个上。于是能简化纱线与上述挑线杆或纱线张力调节器的挂线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如后者结构那样,由于能通过与可动操作体的移动动作相连动,使面线挂到挑线杆的挂线部上,同时,穿过针眼,故能简化对挑线杆挂线部的挂线和使纱线穿过针孔的作业,而能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缝纫机,它能在将挑线杆保持于将纱线勒紧一侧的位置处的状态安装面线盒,且能在面线盒安装时,能可靠与正确地对挑线杆与纱线张力调节器挂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收容线轴且能将从此线轴输出的面线供给于挑线杆,能相对于臂部上形成的盒安装部可拆装地安装的面线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盒安装部设于此挑线杆的挂线部作往复移动的挑线杆移动区域的附近,在将上述挑线杆的挂线部保持于纱线勒紧一侧位置处的状态下,与将面线盒安装到盒安装部中的安装动作连动,将面线挂到挑线杆的挂线部中。
当缝纫机停止运转时,通常针杆处于最上位置,而挑线杆则处于至最上位置中途的将面线勒紧一侧的位置。此缝纫机在将挑线杆的挂线部保持于面线勒紧一侧位置的状态下时,与面线盒安装到设于挑线杆移动区域附近的盒安装部中的安装动作连动,能使面线挂到挑线杆的挂线部中。也就是在将缝纫机停止时的挑线杆位置保持原样的情况下,能进行面线盒的安装和将面线挂到挑线杆的挂线部中。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缝纫机,它能与压脚的位置无关地安装面线盒,且能与可动操作体的移动连动地将线轴输送出的面线于正规状态下挂到挑线杆或纱线张力调节器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有使压脚升降的操作件、在通过此操作件使压脚上升时打开纱线张力调节盘而在压脚下降时关闭纱线张力调节盘的纱线张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的臂部中设有至少可在预定范围内移动的可动操作体,设有在上述压脚保持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时随上述可动操作体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移动动作连动地打开纱线张力调节器的纱线张力调节盘的连动机构,而在上述可动操作体于上述预定范围内移动过程中能使面线挂到此打开状态的纱线张力调节盘上。
通过操作件使压脚升降变换且使纱线张力调节盘开关的结构虽然与已有的缝纫机相同,但在通过此操作件使压脚保持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能在安装面线盒时启动上述连动机构,与面线盒的安装动作连动地打开纱线张力调节盘,将面线挂到此打开状态的纱线张力调节盘上。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电子控制式缝纫机与面线盒的正视图。
图2是面线盒卸下状态的缝纫机的平面图。
图3是示明盒安装部附近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4是示明盒安装部附近内部结构等的平面剖面图。
图5是针杆升降机构与自动穿线机构等的正视图。
图6是示明紧邻穿线前状态的与图5相当的图。
图7是示明针杆与止动器关系的与图5相当的图。
图8是说明针杆的合适高度范围的与图5相当的图。
图9A是示明紧邻由导线钩进行穿线前状态的透视图,图9B是示明紧邻穿线后状态的透视图,图9C是示明穿线后导线钩上升状态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穿线滑块件致动机构与面线盒等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示明挑线杆机构与盒安装部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12是示明挑线杆的挂线部的移动范围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13是示明挂线部的可挂线范围的与图12相当的图。
图14是面线盒(紧邻安装前状态)与盒安装部的正视图。
图15是面线盒(安装进程中状态)与盒安装部的正视图。
图16是面线盒(安装进程中状态)与盒安装部等的纵剖侧视图。
图17是面线盒(紧邻安装完之前状态)与臂头部的正视图。
图18是第二夹持部与凸轮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9是面线盒(安装完状态)与臂头部的正视图。
图20是示明第二夹持部(打开状态)与凸轮的同图18相当的图。
图21是安装到盒安装部上的面线盒的横剖面图。
图22是面线盒(安装完状态)与盒安装部等的纵剖侧视图。
图23是面线盒(可开盖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24是面线盒的纵剖侧视图。
图25是面线盒的平面图。
图26是面线盒的底视图。
图27是示明纱线路径下游部分的面线盒经部分切除的横剖平面图。
图28是盒主体与线轴(安装前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29是盒主体与线轴(安装后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30是面线盒(可开盖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31是面线盒(可开盖打开状态)的底视图。
图32是示明第一导向部的盒主体的平面图。
图33是示明第二、三导向部与第二夹持部的面线盒的底视图。
图34是示明第二、三导向部与第二夹持部的盒主体的横剖图。
图35是说明纱线保持工序的面线盒的正视图。
图36是说明纱线保持部的面线盒的侧视图。
图37示明压脚升降杆、纱线张力调节器与连动机构等的正视图。
图38示明压脚升降杆、纱线张力调节器与连动机构等的侧视图。
图39示明压脚升降杆、纱线张力调节器与连动机构等的平面图。
图40是示明面线盒安装时的状态的与图37相当的图。
图41是示明面线盒安装时的状态的与图38相当的图。
图42是示明面线盒安装中状态的与图39相当的图。
图43是示明面线盒安装完状态的与图39相当的图。
图44是示明面线盒安装完状态的与图37相当的图。
图45是示明面线盒安装完状态的与图38相当的图。
图46是应用面线盒外侧的面线进行缝制时的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47是应用面线盒外侧的面线进行缝制时的缝纫机的平面图。
图48是应用双针时的缝纫机构的正视图。
图49是概示缝纫机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0是另一实施形式的电子控制型缝纫机与穿线用操作体的正视图。
图51是缝纫机与挂线用操作体的侧视图。
图52是缝纫机的平面图。
图53是示明操作体安装部附近内部结构主要部分的经部分切除的横剖面图。
图54是操作体安装部附近与挂线用操作体的纵剖面图。
图55是示明挂线用操作体安装完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56是操作体安装部下端附近主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57是示明挑线杆机构与挂线部以及挂线用操作体的关系的纵剖面图。
图58是示明连动机构与纱线张力调节器的关系的纵剖面图。
图59是示明连动机构与阻力施加部的关系的纵剖面图。
图60是阻力施加部(关闭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61是阻力施加部(打开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62是操作体安装部附近与挂线用操作体(安装完状态)的与图54相当的图。
图63是操作体安装部附近与挂线用操作体(安装完状态)的与图57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形式下面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本发明的电子控制缝纫机构成为可使收容线轴的面线盒能安装到臂头部的盒安装部中,以及可与安装此面线盒之时的安装动作连动地对挑线杆的挂线部与纱线张力调节器进行挂线的同时使纱线通过针的针眼。
首先按顺序说明缝纫机1的基本结构以及穿线机构10,然后依序说明面线盒2、盒安装部3、挑线杆机构8、穿线用传送机构115、用于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连动机构134。在下面的说明中是以操作缝纫机者所观察的前后左右为前后左右进行说明的。
如图1-3所示,此电子控制缝纫机1具有底板4、竖立设置于底板4右端的脚柱5、从脚柱5上端向左延伸的臂部6。臂部6上设有针杆升降机构7、盒安装部3、挑线杆机构8、纱线张力调节器9、自动穿线机构10。盒安装部3则是设于臂部6的头部(臂头部)中。臂部6内,主轴11通过一对轴承12支承成可以转动,主轴11由未图示的缝纫机马达的驱动力作旋转驱动。
其次说明针杆升降机构7,由于此结构属一般性的,只作简单说明。如图1、图3-8所示,于臂部6的臂头部中竖立地设置针杆座架13,针杆座架13具有后壁部14与左壁部15,在后壁部14的下端与上端上分别形成向前方延伸的下支承部14a与上支承部14b。左壁部15的上端中形成从上支承部14b上延的铰接支承部15a,针杆18可升降地穿过上支承部14b与下支承部14a。
于铰接支承部15a的上端部中固定一横向轴部件16a,轴部件16a上固定地连接着前方敞口于平面图略呈コ字形的铰接件16,此铰接件16通过沿前后方向的水平支承轴17可摆动地支承在缝纫机架上,针杆座架13可以以支承轴17为摆动中心作左右(针摆方向)摆动。此外,利用步进马达通过针杆座架13对针进行摆动驱动的机构属一般性机构,故略去其说明。
针杆18于上支承部14b和下支承部14a上支承成可以升降,针19作可装卸地安装在针杆18的下端。
如图3与图11-13所示,主轴11的左端部分设有挑线杆机构8的挑线曲柄20,在此挑线曲柄20上通过曲柄销21与针杆曲柄22作自由转动的连接。在针杆18的大致中部固定设置一针杆托架23,针杆曲柄22与针杆托架23连接。缝制时,由缝纫机马达对主轴11作旋转驱动,由针杆曲柄22对针杆18作上升往复驱动。
如图11-15与图17所示,臂部6中设有挑线杆机构8,它设有挑线杆25用来与针19的升降运动定时地对面线24进行挑线。
于挑线杆25的前端形成有能从上方挂线的挂线部26,于盒安装部3右端部分的整个高度内设有能使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往复升降的挑线杆移动区27,纱线张力调节器9为给面线施加通过阻力而设置成突出到盒安装部3的下部。
上述纱线张力调节器9通过压杆29使压脚28升降而能开/闭,如以后所述,在面线盒2安装上时也能使纱线张力调节器9进行开/闭操作。此外,在脚柱5内设有大致竖立的纵轴,此纵轴经齿轮机构与主轴11作连动连接,将此纵轴的驱动力传递给底板4内的纱线捕捉钩。与一般的电子控制缝纫机相同,通过针19与纱线捕捉钩以及步进马达驱动的布料输送机构协同作用,对布料30进行缝制。
下面参考图5-10、14、15、17与19说明使面线24穿过针19的针眼19a的自动穿线机构10。
于针杆台架13的上支承部14b与下支承部14a上,将位于针杆18左侧的穿线轴31与滑动导轴32作可升降的支承。穿线轴31的上端部穿过托架16与轴部件16a的隙间,在穿线轴31的大致中间段部分固定着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滑动销33。
穿线轴31的下端部上固定地设置着合成树脂制的钩保持件34,而在与钩保持件34的上侧和下侧相对应的穿线轴31上,可旋转地支承着侧视时略呈コ字形的第一导线件35(参看图17)的上支承部与下支承部。在此第一导线件35之中,于连接此上支承部与下支承部的铅直连接壁36中,以缺口形状形成了与结合导引面线24的导线器36a。
如图9A~9C所示,钩保持件34中固定有钩机构37,此钩机构37由穿线钩37a、位于穿线钩37a两侧的两个导向件37b以及水平地穿过此穿线钩37a和导线件37b的线保持金属丝37c等构成。在穿线钩37a的前端形成钩部,此钩部在穿线时插入针眼19a,针19由上述导向件37b导引以与位于针眼19a正前方的面线24钩合。
钩保持件34中一体地固定有第二导向件38,此第二导向件38的大致前端的附近部分形成为向下方弯曲,此弯曲部用作导线部38a。导线部38a相对于穿线轴31位于与钩机构37大致相反一侧且分隔一定距离。也就是说,此第二导向件38与钩机构37保持一定位置关系一体地设于穿线轴31上。
以下说明使穿线轴31转过预定角度的转动机构。
如图5~8、14、15、17与19所示。在针杆台架13的背侧,于通线轴31和滑动导向轴32的上端部,外嵌有可升降的合成树脂制的穿线滑块40。即,此穿线滑块40具有上铰接部41与下铰接部42以及外周壁部43和穿线滑块爪44。
上铰接部41与下铰接部42延伸到穿线轴31和滑动导向轴32,外周壁43形成为将上铰接部41与下铰接部42作铅直连接且覆盖穿线轴31的前述上端部外周的大致一半。在外周壁部43上形成有螺旋形的穿线滑块凸轮件43a。在上铰接部41和下铰接部42的左端连接着穿线滑块爪44,而在其左端大致中间段部分形成爪部44a。
在穿线轴31的大致中间段部位中,与下铰接部42的紧上方对应位置处以贯通形式固定着预定长度的滑动销33,此滑动销33在其深端部分上与穿线滑块凸轮部43a接合。于穿线轴31之中,低于滑动销33一定长度的下侧处,以贯通形式固定地设置着弹簧接收销45,在穿线轴31之中,于下铰接部42与弹簧接收销45之间外装有压缩螺簧46。在滑动导向轴32之中,于下铰接部42和针杆台架13的下支承部14a之间,外装有用于向上给穿线滑块40加力的压缩螺簧47。
现在说明偏移件48,如图4~8所示,在穿线轴31与滑动导向轴32之上,于穿线滑块40的后面且在针杆台架13的上支承部14b与下支承部14a之间的高度约3/4长度范围内,此偏移件48安装成可以上下移动。此偏移件48包括上支承部49、下支承部50、连接上支承部49与下支承部50的铅直连接壁51等。上支承部49被穿过穿线轴31和滑动导向轴32,下支承部50则只被穿过穿线轴31。
针杆18的针杆托架23的紧上方固定着作为接合片的穿线定位件52,偏移件48的上支持件49的右端部分构成为可从上方与此穿线定位件52贴合。在上支承部49的右端部分与穿线定位件52贴合的状态下,穿线钩与针19的针眼19a在高度位置上一致(参看图6)。连接壁51的左端下部上形成偏移件凸轮部53,此偏移件凸轮部53具有愈向下愈朝左突出的倾斜部53a、从此倾斜部53a的下端垂直向下延伸的平坦部53b,此平坦部53b要比穿线滑块爪44的爪部44a稍向左突出。
当由后述的面线盒2将穿线滑块40克服压缩螺簧47的弹力从图5所示的上限位置下压时,穿线轴31与滑动导向轴32以及偏移件48随之下降,偏移件48的上支承部49于贴合到穿线定位件52上的状态下停止运动(参看图6)。此时,由于穿线滑块40相对于穿线轴31和滑动导向轴32作相对的下降,滑动销33便沿螺旋状的穿线滑块凸轮部43a移动。穿线轴31于平面图中依顺时针走向转过预定角度而进行穿线(参看图9A~9C)。
穿线时,钩机构37朝接近针19的方向转动,上述穿线钩穿过针眼19a。同时,第二纱线导向件38与钩机构37同步,依顺时针走向(离开针19的方向)转动。还设有连杆机构54用来于穿线之际使第一纱线导向件35沿离开第二纱线导向件38的方向转动,第一纱线导向件可转动地支承于穿线轴31的下端部上。这就是说,当穿线轴31处于为进行穿线的转动前的等待状态时,第二纱线导向件35处于向前状态,而第二纱线导向件38的纱线导向部38a则位于连接壁36的纱线导向器36a的紧内侧。
当穿线轴31下降到下限位置后转动时,钩机构37与第二纱线导向件38于平面图中依顺时针向一体地转动,同时第一纱线导向件通过连杆机构54按逆时针走向转动。于是第一纱线导向件35脱离开第二纱线导向件38移动,且移向并接近钩机构37。在连杆机构54附近还设有以轻微的压力夹持面线24的支承板55和导线盘56。
下面说明面线盒2。
如图1、10与14~36所示,作为可动操作体的面线盒2具有左右方向宽度小的狭长的近似长方体的盒箱57、收容线轴62的线轴收容部57a、将线轴62保持于线轴收容部57a内的线轴保持部58、保持于线轴保持部58上的线轴62、将线轴62输出的面线24导引到纱线出口68的纱线路径59、挑线杆机构8中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作上下往复移动的区域的挑线杆移动区域57b,以及使纱线张力调节器9贯入的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此外,在盒箱57的底壁中右端附近形成有纱线出口68。
盒箱57具有合成树脂制的盒体60与可开盖61,可开盖61以可开关的方式连接到盒体60的右端。但可开盖61也可构成为相对于盒体60作上下滑动的开关。作为识别线轴62的面线24的纱线颜色的纱线颜色识别方法,是使开关盖61由透明材料构成而得以识别盒箱57内线轴62的面线颜色。另一种颜色识别方法例如可以在可开盖61中形成用于观察线轴62的孔口,或也可以于盒箱57的表面的一部分上贴以与线轴62的面线相同颜色的封印。
如图10、16与图28~33所示,挑线杆移动区域57b形成于盒箱57内右侧约1/3的宽度部分中,线轴收容部57a形成于盒箱57内左侧约2/3宽度部分中上部的约2/3部分内,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形成于盒箱57内左侧约2/3宽度部分中下部的约1/3部分内,而在盒体60内的左端部中由隔壁66、99分隔出用作纱线路径59的区域。
在挑线杆移动区域57b中,于盒体60的后壁上形成了用于贯入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和后述的导线构件106A的纵长缝101。在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中,于盒体60的后壁与底壁上,形成了用于将纱线张力调节器9导入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中的缺口部96。在挑线杆移动区域57b、线轴收容部57a与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之间形成竖立的隔壁67、100,而在线轴收容部57c与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a之间形成了突向可开盖61的水平支承壁63。
由于线轴保持部58将线轴62保持成使其中心轴线处于垂直方向,所以能够使盒箱57的横宽变小以实现盒箱57与盒安装部3的小型化。线轴保持部58由支承壁63(相当于收容部的壁部)和线轴保持轴64构成。在此支承壁63上,设置向上方突出的线轴保持轴64。此线轴保持轴64沿周向分成三部分使之能沿径向拓宽方向作弹性变形,而可以保持具有种种尺寸轴孔的线轴62。
支承壁63之中,在与线轴62的下端(轴心方向的一端)贴抵部分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将线轴62从下推压而从线轴保持轴64上从上方卸下的凹部65。此凹部65形成为比线轴62的外周面更朝径向内侧下凹的缺口形,使得面线24即使松弛也不会进到线轴62与支承壁63之间。
再来说明纱线路径59。如图14、15与17~21所示。纱线路径59是以从保持于线轴保持部58中的线轴62的输出点79为基点,将从线轴62向上方输出的面线24导引到盒箱57的纱线出口68的面导线向路径。此纱线路径59具有第一导向部69、第一夹持部70、第二导向部71、第三导向部72与第二夹持部73。在将线轴62保持于线轴保持部58中的状态下,从线轴62向上方输出的面线24依序通过第一导向部69、第一夹持部70、第二导向部71、第三导向部72与第二夹持部73,被导引到盒箱57右端附近的下端部的纱线出口68。
如图17、19与图22~25所示,第一导向部69与第一夹持部70设于纱线路径59的上游部分。第一导向部69设于盒箱57的顶部。第一导向部69包括形成于盒体60上的销支承件74、从销支承件74向前突出再弯向右方的平面图中是L字型的导销75、形成于可开盖61上防止脱线的肋状件76等。
导销75具有沿前后方向有一定长度的导线部,为使此导线部面向外侧,于盒体60和可开盖61的顶壁中分别相对地设有矩形切口开口部77、78,从由外部线轴供给的面线能从开口部77、78导向第一导向部69。从线轴62输出的面线24可沿前后自由移动地挂于导销75的导线部中,这样,即使是线轴62与第一导线部69之间的距离不太长时,也能从线轴62将面线24光滑地引出。
再说明第一夹持部70,如图23、24所示,第一夹持部70是用于在路径59的上游部分中,给面线24以通过阻力同时用于防止面线产生捻线引起的扭绞,此第一夹持部70设于盒箱57内左端部的上端附近。第一夹持部70是由具有导线部80a的加压板80和将面线24压到此加压板80上的板簧81组成的防捻线引起的纱线扭绞的机构82组成。
加压板80与板簧81固定于盒体60的分隔壁66之上。
加压板80的导线部80a是上方敞开的窄宽度的缺口,导线部80a比盒体60更向前方突出。板簧81贴合到导线部80a的左侧面上,与导线部80a将面线24夹持于其间,通过给面线24以通过阻力,防止面线24发生捻线引起的相互扭绞等。
再如图14、15、17~21、26与27所示,第二、第三导向部71、72与第二夹持部73设于纱线路径59的下游部分。第二导向部71位于盒箱57内左端的下端部中,第三导向部72位于盒箱57内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与挑线杆移动区域57b的边界的下端部中,第二夹持部73则位于盒箱57内右端附近的下端左右。
面线24从第一导向部69斜向地延伸到第一夹持部70,此第一夹持部70垂直地延伸到第二导向部71,从第二导向部71水平地延伸到第三导向部72,再由第三导向部72以大致水平或倾斜形式延伸到第二夹持部73。这样,面线24是以横穿状态沿盒线57的下端得到导引。
第二导向部71包括设于盒体60的后壁部中的销支承部83、固定于此销支承部83上向前突出的导销84,以及形成于可开盖61上的防止纱线脱出的助件88等组成,利用销支承部86与助件88适当地设定面线24的前后方向位置。
再来说明第二夹持部73,如图14、15、17~21与33~36所示,第二夹持部73在纱线出口68附近给予面线24通过阻力。在面线盒2未安装到盒安装部3上的状态下或是未安装完的状态下,第二夹持部73构成为比第一夹持部70给予面线24以更强的通过阻力。因此,在面线盒2安装中将面线24挂到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与纱线张力调节器9上之时,由于在第二导向部71与第二夹持部73之间面线24保持张紧状态,所以能够确实地挂到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与张力调节器9上,同时在这种挂线时能从线轴62上将必需的面线可靠地输送出。这就是说,第三导向部72与第二夹持部73在将纱线挂到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上之时用作操作面线24的面线操作部。
第二夹持部73由使中心轴线于左右方向面向水平的可动的可动轴件94、导引面线24的导销89与纱线保持板90以及板簧件91等构成。可动轴件94由小直径轴部和相对于盒体60下端右侧面可自由出没的大直径操作用按钮94a组成。此可动轴件94安装于盒体60的右端附近的竖壁部92、93中,能朝左右方向作水平移动,由板簧91朝右方施加弹力。
在可动轴件94的左端部中沿前后方向贯穿且固定着导销89的后端,在导销89与竖壁部93的左侧面之间固定着将面线24保持在与导销89之间的纱线保持板90,与可动轴件94一起被弹向右方的导销89与纱线保持板90之间夹持着面线24,由此赋予面线24以通过阻力。
如图14、18所示,在将面线盒2从盒安装部3取下的状态中,通过板簧件91的弹力,操作用钮94a的前端从盒体60的右侧面突出。因此,在面线盒2未安装到盒安装部3的状态中,在从线轴62输送出面线24的情形中,当用手指压下操作用钮94a,使可动轴件94与导销89左移,使第二夹持部73处于松开状态,就能克服第一夹持部70的通过阻力而输送出面线24。再如以后所述,在将面线盒2已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状态下,为了不给面线24以通过阻力,第二夹持部73成为松开状态。
如图19、20所示,为了在已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状态下也使第二夹持部73处于松开状态,于盒安装部3的右侧壁中,设有纵槽部95a用于退出操作用钮94a以及在面线盒2已安装完的状态下用来使操作用钮94a成为退入状态的面线松释凸轮95。这些部件将于后面对盒安装部3的说明中描述。
在已完成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状态下,第二夹持部73虽成为松开状态,但由于贯入到盒箱57内的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内的纱线张力调节器9中夹持着面线24而赋予其通过阻力,在第一夹持部70与纱线张力调节器9之间的面线24便保持张紧状态。因此,在纱线路径59的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更上游处,在面线24中不会发生由捻线引起的线扭绞等。
前述纱线张力调节器9可以不设于臂部6中而设于面线盒2内,这种情形下也与前述相同,由于在第一夹持部70与纱线张力调节器9之间将面线24保持于张紧状态下,所以可以防止面线的捻线引起的扭绞。
如前所述,在由第一夹持部70夹持面线24且夹持于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后述纱线张力调节盘之间而给予通过阻力,使面线于此盘件之间处于张紧状态的情形,当由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纱线张力调节盘的入口部分夹持面线而施加阻力后,在此部分中,由于面线原本的结构上的捻转于捻紧的方向进一步增强,在上述第一夹持部70与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纱线张力调节盘之间的面线部分中,常常使得面线原本结构上的捻紧程度进一步增强。
在上述状态下,若是这时的面线部分松弛,此面线部分会于某处弯曲而会以这部分为中心使面线相互之间发生交织成直线或团形缠结现象、当将这种交织部分导引到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纱线张力调节盘之间,就会为此盘件卡住而发生断线或拉挂。
但如以上所述,通过将面线24由上述第一夹持部70与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纱线张力调节盘分别夹持而使其间的面线部分处于张紧状态下时,就不会发生前述这种扭绞现象。此外,通过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纱线张力调节盘的面线部分也会从前述的增强的捻紧状态下松释回。
然后说明在把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上时,用于将纱线张力调节器9贯入盒箱57内的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内的结构。如图1、14、15、23、26、30与31所示,在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的下方,于盒体60和可开盖61的底壁上分别形成有相对的矩形缺口形的开口部97、98,而在盒体60的后壁部中则形成与开口部97连接的部分椭圆形的缺口部96。在安装面线盒2时,通过缺口部96与开口部97、98,将纱线张力调节器9贯入式地收容于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中。
如图1、3、11~15、26、27、30与31所示,在挑线杆移动区域57b的下方,于盒体60和可开盖61的底壁中,分别相对地形成矩形切口状的开口部102、103,在盒体60的后壁中则形成与开口部102相连且从下端延伸到上端的纵长缝101,在把面线盒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时,通过这些开口部102、103与缝101,将挑线杆25的导纱钩26与导线构件106A以贯入的形式导入盒57内。
如图21、22与24所示,盒体60后壁中的面对线轴收容部57a的后壁向后方呈部分圆筒形的鼓出以收容线轴62,在与此部分圆筒部的下端对应的部位处形成有从上方与盒安装部3的后述的接收部109配合,以决定面线盒2的高度位置的配合部112。于盒体60的后壁的左右两端形成有可与盒安装部3中后述导槽110、111分别配合的突条状配合部113、114。在把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状态下,可开盖61的前表面与壁部6的前表面成为同一面,而使盒体60与可开盖61的上壁与壁部6的上表面成为同一面(参看图19、22)。
下面说明面线盒2的线保持部104。如图25、30、35与36所示,此线保持部104构成为在盒箱57的外表面部之中,于可开盖61的铰接部的倒圆部105和在可开盖61关闭状态下与此倒圆部105相接合的盒体60之间,暂时保持面线盒2外延的面线24的面线端侧部分,线保持部104由此倒圆部105与盒体60的一部分构成。
不过做为线保持部104A也可以如图35、36所示,构成为在盒箱57的外表面上设有被弹在箱侧上的板簧片,将面线24的线端部分暂时夹在该板簧片上。
再来说明用于从上方自由装卸面线盒2的盒安装部3。如图1、2、4与21所示,作为操作体安装部的盒安装部3,于缝纫机的臂部6的前端侧部分(臂头部)的前表面部分上,形成为于正视图中纵向呈矩形且左右呈细长的矩形截面槽状的剖面。在盒安装部3的右端部分中设有使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往复移动的上下细长的挑线杆移动区域27,盒安装部3的除去该挑线杆移动区域27的大部分则位于挑线杆移动区域27的左方。
使保持于线轴保持部58中的线轴62的中心轴线与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的往复移动方向大致平行,为了能从垂直上方安装面线盒2或可垂直向上取下面线盒2,将盒安装部3的上端与下端形成敞口形式。于盒安装部3的中央稍向左侧部位的下端附近,将纱线张力调节器9设置成以其中心轴线按前后方向取向且突出到前方的状态。在盒安装部3的后壁下部形成了接受面线盒2的配合部112,将盒箱57定位于预定高度位置处的台阶状接收部109。在盒安装部3的左壁与右壁的后端附近,分别形成能各自自由滑动导引面线盒2的配合部113、114的导槽110、111。
下面说明用于将第二夹持部73变换到松开状态的设于盒安装部3中的面线松释凸轮95。如图18、20所示,在盒安装部3的右侧壁后部中形成了上述的纵槽95a与位于其终端侧的面线松释凸轮95。纵槽部95a从盒安装部3的上端连续地延伸到下端附近,面线松释凸轮95于纵槽部95a的下端通过锥形部95b继续突出到纵槽部95a的左侧。
于是如图17、18所示,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直到安装完之前,从盒体60右侧面突出的操作用钮94沿纵槽95a移动。此时,第二夹持部73赋予面线24通过阻力。在面线盒57已完全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且面线盒57已安装完的状态下,操作用钮94成为抵靠着面线松释凸轮95而被推压向左方的状态。此时,第二夹持部73成为松释开的状态,不给面线24以通过阻力。
以下详细说明挑线杆机构8。
如图11~14所示,此挑线杆机构8专门构造成,与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动作连动,以将面线24挂到挂线部26上。此挑线杆机构8虽以凸轮式挑线杆机构为例,但连杆式挑线杆机构同样能采用下述结构。
挑线杆机构8包括由主轴的驱动力通过挑线杆的曲柄20驱动的挑线杆、沿此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的移动轨迹的全长形成弯曲延伸的导线间隙108的导线件106A,且构成为能从上方将面线24导入此导线间隙108中而挂在挂线部上。
导线构件106A由沿着挑线杆25前端部(挂线部26)的移动轨迹的全长弯曲延伸的、隔着导线间隙108前后分隔开的一对导线件106组成。这对导线件106由一线在下端连续的线状件(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构成,后侧的导线件106的上端向后方水平延伸,通过铰接件107可自由旋地支承于缝纫机架顶部框架上,而导线构件106A的下端部则成为自由端。前侧的导线件106的上端部向前弯曲,形成用于从上方将面线24引入导线间隙108的导入口108a。此外,导线构件106A与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则从盒安装部3后壁的开口伸出到盒安装部3之内。
挑线杆25前端部分中设有通过将此前端预定长度部分折回后方而形成的于平面图中呈U形的导向部25a。这对导线件106以可相对自由滑动的方式插入U形导向部25a内,U形导向部25a在沿上下往复运动时,由于这对导线件106在上端部中转动的同时由U形导向部25a导向,所以对于U形导向部25a的滑动阻力很小,还基本上不会产生噪声。在U形导向件25a中的与一对导纱件106之间(即导线间隙108)对应的部位处,形成了从上方挂上面线24的挂线部26即在上面具有用于挂上面线的U形凹部的挂线部26。
于是,在使线轴62的中心轴线与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的往复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并从垂直上方安装面线盒2时,与此安装动作连动地自动将面线盒57的第三导向部72与第二夹持部73之间的面线24从导入口108a引入导线间隙108,简便地挂到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上。导线构件106A也可不是线状件而是由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板状件构成。
下面说明将面线盒2的操作传递给自动穿线机构10的传动机构115。如图5~8所示,此传动机构115通过穿线滑块操作机构116将面线盒2的操作传递给自动穿线机构10,同时设有通过与穿线定位件52的配合而进行解除操作的配合机构117。上述穿线滑块操作机构116包括穿线滑块致动构件轴118(以下称作轴118)、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穿线滑块致动杆120(以下称作杆120)、穿线滑块致动爪121(以下称作制动爪121)、穿线滑块致动爪弹簧122(扭簧122)以及穿线滑块致动止动件123(以下称作止动件123)。
如图4、5与10所示,在盒安装部3的附近,于臂部6内沿垂向支承着轴118,而在轴118上将侧视图中大致呈コ字形的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支承成可以上下移动。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上固定着平面图中呈コ字形的杆120,杆120的前端板部中右端的大致中间段部分设有向前突出的板状杆部120a。板状杆部120a的前端部形成为从臂部6内穿过盒安装部3的接受部109并突出预定的长度。从接受部109的大致中段部分一直到下端形成狭缝124,杆部120a则可沿此狭缝124上下运动。
在轴118的上端附近的顶板上固定有托架125,于轴118的背面一侧且在停止件123与杆120上插装着张力螺簧126,以使杆120(即杆部120a)弹向上方。此外,为了保持面线盒2的安装完状态(缝制位置),使线保持钮94与凸轮95之间所作用的摩擦阻力大于张力螺簧126的弹力。
现在说明配合机构117,如图4~8所示,于杆120的右端侧上部铰接着致动爪121。致动爪121可在其下端能与穿线滑块爪44的爪部44a相配合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与爪部44a配合状态的解除位置之间摆动。但是,在铰接轴127上外装有在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与致动爪121之间作用的扭簧122,以将致动爪21弹向锁定位置。
致动爪121的下端部构成为可相对于偏移件凸轮部53碰合或分开,当把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于锁定位置状态下推向下方,致动爪121的下端部便与偏移件凸轮部53的倾斜部分53a接触,沿倾斜部53a左移,偏移件48的上支承部49的右端在从上方贴抵到穿线定位件52上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变换到解除位置,进行配合机构117的解除操作。当致动爪121变换到解除位置时,穿线滑块40与偏移件48就从图6所示的下限位置通过压缩螺簧46、47的弹力而回归到上方。
现在说明止动件123,如图4~8所示,在托架125的左端,沿前后方向支承着止动轴128,于此止动轴128上铰接着侧视图中呈倒L字形的止动件123。止动件123具有从止动轴128大致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部129、从止动轴128沿大致水平方向朝右且延伸到针杆18上方位置的水平部130、使此垂直部129与水平部130于图8中弹向顺时针方向的上述张力螺簧126(参看图10)。在垂直部129的下端部上形成愈向下愈朝左倾斜的倾斜部131。
在倾斜部131与垂直部129相交的左端部上形成止动部132(相当于台阶部),在穿线滑块制动构件119的下端部上形成有可从上方与此止动部132配合的止动件配合部119a。在针杆18的上端即止动件123在从500A到500B的恰当范围中的情形下(参看图8),当通过面线盒2使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从图5所示的上限位置向下方移动时,止动件接合部119a与止动件123的倾斜部131接触,此后滑动制动件119的导向壁119b便相对于倾斜部131的左端滑动。
随着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的向下移动,止动件123反抗张力螺簧126的弹力而向逆时针走向摆动,使得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能从上限位置移动到图6所示下限位置。当针杆18的上端处于合适范围以外时,止动件123从500B的位置(参看图8)再依顺时针走向摆动。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想使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移向下方,但由于止动件配合部119a与止动部132配合,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就不能移动而禁止穿线。
如图7所示,通过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的导向壁119b于止动件123的倾斜部131上滑动,便限制了止动件123的水平部130的高度位置,而在最上位置时的针杆18的上端与水平部130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S,防止了针杆18与止动件123发生撞击声响。
下面说明纱线张力调节器9和用于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连动机构134。
连动机构134是在将面线盒2进行对盒安装部3的安装动作过程中,通过面线盒2将一对纱线张力调节盘133松开,而在此安装动作结束时将这对盘133关闭的机构。
如图4、10、16与37~45所示,纱线张力调节器9在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上的状态下贯入到盒箱57内的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中。纱线张力调节器9属一般性结构,包括一对纱线张力调节盘133、支持这对调节盘133的支承轴件、设于纱线张力调节盘133后侧的致动板139、使后侧纱线张力调节盘133与致动板139弹向前方的弹簧件、于纱线张力调节盘133附近对面线24作弹性支承的纱线张力调节弹簧135以及用来调节弹簧弹力的纱线张力调节控制盘136。
如图37~45所示,连动机构134具有形成于面线盒57的后侧面上的凸轮部137、纵向的杆状的凸轮从动件138、回转臂151。在盒体60后壁中左端部分的上半部内形成有稍稍突出到后方的突条状的凸轮部137。在支承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框架140的上部形成有托架141,此托架141将凸轮从动件138长度方向中途部分以左右方向水平销支承成可自由转动,此凸轮从动件138通过扭簧144使之于图41中被弹向顺时针方向。
凸轮从动件138的上端部中铰接着可自由转动的辊142。
于盒安装部3后壁的左侧部分形成有使面线盒57的凸轮部137向后方突出的狭缝143(参看图14),由此狭缝143朝后方突出的凸轮部137可与辊142贴合。回转臂151的右端部通过纵向销与基板155的下板部形成销连接而能水平转动,凸轮从动件138的下端抵靠回转臂151左端部分的后表面,使回转臂151的突出部151a能贴靠致动板139。
通过适当地设定凸轮部137的形状与辊142的位置,可使盒箱57在安装过程中时,能松开纱线张力调节盘133,而将线挂到这对纱线张力调节盘133与纱线张力调节弹簧上。这就是说,在将盒箱57安装到盒安装部3上而面线盒2到达纱线张力调节器9上方的预定距离处时,将辊142置于凸轮部137上而让凸轮从动件138于图41中依逆时针走向转动,通过回转臂151与致动板139将纱线张力调节盘133松开。
在上述状态下当盒箱(面线盒)57降下,第二与第三导向部71与72间的面线24便挂于这对纱线张力调节盘133之间,这以后,由于在面线盒57安装完状态时的凸轮部137变低而不将辊142推向后方,于是回转臂151转动回后方,致动板139移回后方,这对纱线张力调节盘133成为闭合状态。此外,上述盒箱57安装时连动机构134的致动操作的发生与脚升降杆29的位置(下方转动位置或上方转动位置)无关。
然后,与通常的缝纫机相同的通过脚升降杆29的操作使这对纱线张力调节盘133松开的机构,由于是周知的机构故只简单地说明。如图37~45所示,脚升降杆29的上端部可自由转动地铰接于机架上,与此脚升降杆29的凸轮部29a配合的配合臂152的上端部也可自由转动地铰接于机架上。配合臂152通过连接杆153连接到水平的三角板154的后端部上,三角板154设于机架侧的基板155下板部的下侧,此三角板154前端的左端部通过纵向销可自由转动地铰接于基板155的下部上,三角板154的前端的右端部则抵靠着致动板139。
这样,当脚升降杆29处于下方转动位置时,由于连接杆153未被拉向右方,三角板154不转动而纱线张力调节盘133保持关闭状态。如果将脚升降杆29切换到上方转动位置,由于连接杆153被拉向右方,三角板154转动而调节盘133形成松开状态。
下面说明上述缝纫机1的作用与面线盒2的作用。
如图14与23~27所示,在未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状态下,将面线盒2的可开盖61打开而将线轴62安装于线轴保持部58中。然后将从线轴62拉出的面线24挂到第一导向部69中,再挂到第一夹持部70的导线部80a上而由板簧81压住。随后依序将此面线24挂到第二、第三导向部71、72上,使其夹持于第二夹持部73的导销89和纱线保持板90之间。
然后以手指按压操作用钮94a以克服板簧件91的弹力,使导销89与纱线保持板90分开后将面线向外拉出一定长度,再松释开此操作用钮94a,用第二夹持部73夹持面线24,关闭可开盖61。为便于明白对面线盒的挂线步骤,也可于第一导向部69、第一夹持部70、第二与第三导向部71、72以及第二夹持部73的各个附近贴附以挂线顺序指示标记,按照这种标记顺序进行挂线。
另一方面,当缝纫机1处于停止缝制状态时,针杆18通常停止于起针位置,而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则停止于图13所示的紧线侧的大致居中位置。在此状态下,将面线盒2从上方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由于盒安装部3在上、下两侧敞开,从面线盒2的纱线出口68拉出的约20cm的面线24将于盒安装部3的下方铅直地下垂。此外,在开始缝制时,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即从上述紧线侧的大致中间位置上升后下降。
如图15、16所示,在面线盒2的安装过程中,在面线盒2的接合部112与杆部120a抵靠的状态下使面线盒一度停止。这时,如图15所示,第三导向部72与第二夹持部73之间的面线24被引入到导线间隙108中,形成挂到排线杆25的挂线部26上的状态。这时的第二夹持部73由于能给予比第一夹持部更强的通过阻力,面线24就不会被拉回到盒2之内而从线轴62上输出必要长度的面线24。为了确认上述移动停止位置,于面线盒2和缝纫机1上设有一对骑缝印记146。
再将从面线盒2的纱线出口68下垂的面线24依序挂到针杆线钩147与导线器36a上,在其于支承板56和纱线张力调节盘56之间以微压夹持后,以未图示的剪线刀片将线头切断。然后如图17所示,克服张力螺簧126的弹力将面线盒2下压后,使面线盒2的操作通过传动机构115传送给自动穿线机构10,使面线24穿入针眼19a。作为面线盒2的穿线操作部的配合部112,它使得杆120前端的杆部120a移向下方,而使面线盒的移动传递给传动机构115,与此相并行,由于面线盒57相对于挑线杆25下移,使得第三纱导线向部72与第二夹持部73之间的纱线路径变长,由此可从线轴62输出面线24。
此时,如已描述的,通过连动机构134使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纱线张力调节盘133松开,让第二、三导向部71、72之间的面线24挂到纱线张力调节盘133之间和纱线张力调节弹簧135上。通过第一夹持部70与第二夹持部73赋予其间的面线24一定的张力,就能可靠地将面线24挂到挑线杆25、纱线张力调节盘133以及纱线张力调节弹簧135上。由于第二夹持部73比第一夹持部70给予面线24以更强的通过阻力,面线24就不会经第二夹持部73反向输送而返回到盒2之内,从而从线轴62可靠地输送出前述挂线作业中所需长度的面线24。还由于从第一夹持部70到第二夹持部73之间的面线24中不产生松弛,故面线24不会发生捻线引起的扭绞。
如图19、20所示,在将面线盒2完成安装到盒安装部3上的状态(即配合部112已从上方配合到接收部109上的状态)下,由连动机构134将纱线张力调节盘133闭合,穿线滑块致动构件119由面线盒2仍旧保持于最低位置,而穿线轴31与滑动导轴32则返回上方使面线24穿过针眼19a。再如图20所示,由面线松释凸轮95将操作用钮94a推向左方,导销89与纱线保持板90分开,第二夹持部73成为松开状态,松释面线24形成为可缝制状态。
在盒箱57已完全安装完的状态下,即使是这对纱线张力调节盘133闭合而第二夹持部73成为松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夹持部70夹持着面线24而给予面线24以通过阻力,因而面线盒57内的面线24也不会产生捻线引起的扭绞等问题。结果,在缝制中不易产生线扭绞引起的断线。在面线盒2已安装于盒安装部3中的状态下,导线构件106A与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向盒箱57内突出,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可以于面线盒2内大致沿垂直方向往复移动。
在此如图19所示,于盒体60的纱线张力调节器收容部57c中纱线张力调节器的下游侧,设有包括形成向下方缺口状的纱导线向部的面线加压件180(以虚线示明),也可布置成通过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操作,将从纱线张力调节器9延伸到其下游侧的面线24压向下方。在这种情况形下,面线24与张力调节器9的轴件的接触部分增大,不会使面线24不经意地脱落下,还能增多纱线张力调节弹簧135的面线24的挑线量。在将面线2取下之际,也能将面线24从面线加压件180上简便地解离。
如上所述,在把面线盒57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状态下,能够从线轴62供给面线24的同时进行缝制。在为了变更面线24的颜色或为了补充面线24,而在将面线盒2从盒安装部3上卸下时,可以用手指将面线盒的下端上推而将其简单地取下。
面线盒2取下后,其中残留有从挑线杆25与纱线张力调节器9退下的松弛的面线,为此可以用手指按压操作用钮94a将第二夹持部73变换为松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面线盒2内的松弛面线拉到外部,卷绕到此盒的外周上,将面线24的线头部分暂时保持于线保持部104或线保持部104A上。然后使操作用钮94复原,使第二夹持部73成为闭合状态。
如图46、47所示,上述开口部77、78也是将面线盒2外部的线轴62A上延伸出的面线导入第一导向部69中的导入用开口部77、78,在将面线盒2内的线轴62取出的状态下,在使用面线盒2外部的面线24进行缝制时,能将从线轴62A延伸出的面线24从导入用开口部77、78引入第一导向部69,通过纱线路径59引导到纱线出口68。例如图48所示,在将两根针19A用作缝纫针时,能将面线盒2内部的线轴62的面线24以及外部线轴62A的面线24通过面线路径59导引到纱线出口68,将两条面线24提供给两根针19A。
本实施形式的缝纫机1与面线盒2可取得下述效果。
1)由于线轴62收容于面线盒2内,通过更换面线盒2就可更换线轴62,故能简便地更换面线24。特别是,通过与面线盒2的安装动作连动,就能使线自动地挂到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纱线张力调节器9的纱线张力调节盘133与纱线张力调节弹簧上,而得以非常简便地、高效地进行挂线操作。由于与面线盒2的安装动作连动而启动自动穿线机构10得以向针眼29c自动地穿线,穿线作业变得非常简单,可以高效地迅速更换面线24。
特别是当停止缝制而使针杆18停止于起针位置的同时,在使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停止于紧线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可以不改变挑线杆25的位置,安装面线盒2而将面线挂到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和纱线张力调节器9上,从而能非常简便和高效地进行面线盒2的安装和挂线作业。还由于能通过从上方按直线路径移动面线盒2而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以及能将安装状态下的面线盒沿直线路径移向上方取下,故面线盒2的拆装操作简单并可迅速地更换面线盒2。
面线盒2的盒箱57是透明的故容易识别内部的线轴62的纱线颜色,从而便于面线24的更换或是更换面线盒2。由于面线盒2内部支承线轴62的支承壁63上形成凹部65,将手指置于此凹部65上推压线轴62的下端,就能从线轴保持部58简便地取下线轴62。
2)由于在面线盒2内是将线轴以其中心轴线置于纵向而保持住,从线轴62朝上送出面线24,通过纱线路径59导引到纱线出口68,从而可减小面线盒2的左右方向宽度。或者,使线轴62的中心轴线与从线轴62输送出面线24的方向同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的往复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由此可以减小面线盒2的左右方向宽度以及盒安装部3的左右方向宽度。
这样,由于面线盒2是近似于横宽小的纵长长方体的小型件,所以能将盒安装部3设置于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的往复移动区与其左侧部位内也即臂头部内。结果,就能在与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的往复移动区重叠的区域中形成盒安装部3,这有利于节省空间。此外能与臂部6的内部机构不干扰地将盒安装部3配置到最后方,由此在将面线盒2安装好的状态下,能不使面线盒2从臂部6的前表面突出,不影响臂部6的外观,还可确保臂部6的前表面设计上的自由度。
3)在面线盒2内的纱线路径59的上游部中设有经常给面线24以通过阻力的第一夹持部70,在已安装上面线盒2的状态下,由于将第一夹持部70与纱线张力调节器9之间的面线24保持于张紧状态,因而能防止捻线引起的线的扭绞,从而也防止了缝制中由于这种扭绞造成的断线或拉挂线。
此外,于纱线出口68附近设有第二夹持部73,在面线盒2安装之前或安装完之前给面线24以通过阻力,而由于第二夹持部73所给的通过阻力比第一夹持部的强,因而在面线盒2的处理过程中面线24不会随意地送出。此外,在面线盒2安装时将面线挂到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以及纱线张力调节器9上时,能够可靠地从线轴62输送出面线。
对于面线盒2不安装的状态,可用手指操作上述操作用钮94a,松释开第二夹持部73,就能自由地送出面线24。
在面线盒2安装完了之后,切换成以面线松释凸轮95按压操作用钮94a松释开第二夹持部73的状态,于是在缝制中第二夹持部73的通过阻力不会作用于面线24,从而能光滑地输送出面线24。
在从盒安装部3取下面线盒2之际,由于能将向盒箱57外延伸的面线24卷绕到盒箱57的外表面上,就可非常方便地将此面线的端部保持到线保持部104或104A上。
4)在面线盒2的顶部上设有第一导向部69和前后细长的开口部77、78以及与它们平行面对的导销75的导线部,于是面线24能沿导销75自由地移动且能从线轴62不受任何阻力按圆弧形式光滑地送出,此外,能从设于面线盒2外部的线轴将面线从孔口77、78导入面线盒2内,经其内部的纱线路径59引至纱线出口68供缝制用。于是当取代针19安装两根针以两条面线进行缝制时,能从面线盒2内的线轴62与面线盒2外的臂部6顶部上线轴保持部上所保持的线轴提供面线进行缝制。
5)由于设有连动机构134,可随面线盒2的安装动作连动使纱线张力调节器9处于松开状态,而在面线盒2安装后将纱线张力调节盘133闭合,故能如上所述与面线盒2的安装动作连动地将面线挂到纱线张力调节器9上。还由于在盒安装部3的下端侧部分设置此纱线张力调节器9,敌特别有利于与将面线盒2从上方安装到盒安装部3中的动作连动地将线挂到线张力调节器9上。
6)挑线杆机构8属特有的结构,特别适合与面线盒2的安装动作连动对挂线部26进行挂线。具体地说,设有沿排线杆25的挂线部26的移动轨迹的全长延伸的,形成弯曲状导线间隙108的导线构件106A,从此导线间隙108的上端的导入口108a将面线24导入,而能使面线挂到挂线部26上。于是,纱导线入口108a位于不会从挂线部26的移动轨迹退向后方的位置,挑线杆25的挂线部26便停止于前述的紧线侧的位置(对应于针杆18的起针停止位置的位置),而能与将面线盒2安装到盒安装部3的安装动作连动地对挂线部26进行挂线。
再有,导线间隙108延伸到挂线部26的移动轨迹的全长,而组成导线构件106A的一对导线件106则可相对自由滑动地插入挑线杆25的U形导向部25a内,因而在缝制时即使挑线杆25上下往复移动,面线24也能由导线件106导引而不会跑到挂线部26之外。
还由于后侧上的导线件106的上端部按可自由转动的方式铰接而这对导线件106能由挑线杆25的U形导向部25a导引,因而这对导线件106能由线状件之类易加工的低成本材料构成,同时此U形导向部25a与这对导线件106之间几乎无滑动阻力的作用,因而基本上不会有滑动声响。
7)在上述自动穿线机构10中,仅限于针杆18位于在起针位置中的预定高度范围的情形,即仅限于止动件123位于图8中从500A到500B的合适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