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0002]在建筑施工领域钢筋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因构件(结构)钢筋密集而导致混凝土难以浇注的问题,如果处理措施不当,极易导致构件(结构)钢筋密集区域的混凝土密实度不够,使构件(结构)的承载能力被严重削弱,这势必会降低建筑物的强度,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进而威胁到大范围的公众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0003]为了尽可能保证此类构件(结构)混凝土浇注的密实性,施工单位采取了各种措施。[0004]其中的一种是要求设计单位更改设计,尽量减少构件(结构)钢筋的用量。然而,当必须在同时满足建筑造型、结构设计及耐久性、安全性等诸多要求与减少施工难度之间做出选择时,作为设计单位只能选择前者。另外,从设计角度来看,即使有减少施工难度的空间,设计单位往往也不愿意去更改设计,因为一旦更改了,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先前设计工作的否定。由于钢筋密集型构件(结构)大量存在,所以,要求设计单位更改设计的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0005]在构件(结构)钢筋用量无法减少的前提下,施工单位从混凝土原材料规格及性能指标、机具型号及操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做了一些更改,以解决混凝土不易顺利浇注的难题。主要包括减小粗骨料粒径、适当提高混凝土坍落度、利用杠杆撬开密集的钢筋、选用细的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不易浇注到的区域进行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前的二次振捣等措施。纵观这些措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着眼于减少密集钢筋对混凝土浇注时的阻力,以尽可能保证混凝土穿过密集钢筋。然而,为防止混凝土离析,施工中对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及坍落度(不大于180_)均有严格的上限值限制,使得混凝土穿过密集钢筋的能力受到限制。混凝土极易在人们不易触及的钢筋密集区域阻滞,粗骨料将淤积在密集钢筋上部,而混凝土中的水泥及细骨料以浆液形式流到底部,导致混凝土离析;如果模板接缝处密封不严密,还会发生漏浆问题,这些,无疑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留有后患。[0006]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措施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构件(结构)钢筋密集区域的混凝土浇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在维持原设计不变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构件(结构)钢筋密集区 域的混凝土浇注并保证其浇注的密实程度。[0008]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浇注装置,包括细石混凝土泵、高压软管和高强纤维丝,所述高压软管的一端套于细石混凝土泵上,所述高压软管的另一端放置于钢筋密集区域内,并通过高强纤维丝系活结系于构件(结构)钢筋上,所述钢筋密集区域外围支设有模板,所述钢筋密集区域浇注有细石混凝土。
[0009]所述高压软管内径取值范围为l(Tl00mm。
[0010]一种混凝土浇注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O以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为依据,以细石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直径的3倍为最小值,以钢筋密集区域的钢筋间距为最大值,在这个范围内选择高压软管内径;
(2)在构件(结构)安装钢筋骨架过程中,将高压软管一端放置于细石混凝土无法直接到达的钢筋密集区域,并通过高强纤维丝系活结将高压软管系在与之垂直相交的构件(结构)钢筋上;
(3)将高压软管的另一端与细石混凝土泵的输送管口相连,待模板支设完成后,启动细石混凝土泵,使细石混凝土强制浇注到构件(结构)钢筋密集区域,当该区域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拉动高强纤维丝,使活结打开,抽出高强纤维丝及高压软管,并及时将高压软管清洗干净,并用细振捣棒按常规施工方法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4)对于构件(结构)钢筋特殊密集区域,可以采取分区浇注的方法依次进行,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5)对于非钢筋密集区域的混凝土,按常规方法浇注。。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单,方便易行,可巧妙地解决钢筋密集区域混凝土不易浇注密实的通用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工费用,在保证设计意图、建筑物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保障工期的按时完成。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
[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剖视图。
[0015]图3为本发明图1A-A剖面的工作状态图。
[0016]图4为本发明的工作状态图。
[0017]其中:1、钢筋密集区域,2、高压软管,3、高强纤维丝,4、构件(结构)钢筋,5、细石混凝土泵,6、细石混凝土,7、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混凝土浇注装置,包括细石混凝土泵5、高压软管2和高强纤维丝3,所述高压软管2的一端套于细石混凝土泵5上,所述高压软管2的另一端放置于钢筋密集区域I内,并通过高强纤维丝3系活结系于构件(结构)钢筋4上,所述高压软2内径取值范围为l(Tl00mm,实际选取时,以细石混凝土 6中粗骨料最大直径的3倍为最小值,以构件(结构)钢筋密集区域I的钢筋间距为最大值,所述钢筋密集区域I外围支设有模板7,所述钢筋密集区域I浇注有细石混凝土 6。
[0019]一种混凝土浇注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O以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为依据,以细石混凝土 6中粗骨料最大直径的3倍为最小值,以钢筋密集区域I的钢筋间距为最大值,在这个范围内选择高压软管2内径,取值越大,其工作状态越好,越有利于混凝土浇注;
(2)在构件(结构)安装钢筋骨架过程中,将高压软管2—端放置于细石混凝土 6无法直接到达的钢筋密集区域I,并通过高强纤维丝3系活结将高压软管2系在与之垂直相交的构件(结构)钢筋4上;
(3)将高压软管2的另一端与细石混凝土泵5的输送管口相连,待模板7支设完成后,启动细石混凝土泵5,使细石混凝土 6强制浇注到构件(结构)钢筋密集区域1,当该区域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拉动高强纤维丝3,使活结打开,抽出高强纤维丝3及高压软管2,并及时将高压软管2清洗干净,并用细振捣棒按常规施工方法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4)对于构件(结构)钢筋特殊密集区域,可以采取分区浇注的方法依次进行,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5)对于非钢筋密集区域的混凝土,按常规方法浇注。
[0020]设计简单,方便易行,可巧妙地解决钢筋密集区域I混凝土不易浇注密实的通用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工费用,在保证设计意图、建筑物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保障工期的按时完成。
[0021]较目前经常采用的更改设计或着眼于减少密集钢筋对混凝土浇注时的阻力而言,本发明通过人为设置的高压软管2作为混凝土浇注通道并用细石混凝土泵5送的方式作为细石混凝土 6浇注的动力,巧妙地消除了钢筋密集给混凝土浇注造成的阻力,使混凝土顺利浇注到常规方法难以浇注到的钢筋密集区域1,充分实现了设计意图,保证了工程应有的安全性。
[0022]对于混凝土构件(结构)的钢筋密集区域I,采用常规的方法浇注混凝土,无法使混凝土尤其是粗骨料完全穿过钢筋密集区域I,导致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浇注后不密实,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法进行施工。
一种混凝土浇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于吉涛吉田雅也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陈永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