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
  • 发明者
    陈国华
  • 公开日
    2011年8月31日
  • 申请日期
    2010年11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11月23日
  • 申请人
    天津市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K9/16GK102166194SQ2010105576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步骤组成(1)分别将花色素和赋形剂采用微粉碎技术粉碎至粒度5-20μ m ;(2)按质量比为1 10-25的比例,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乙醇水溶液中制成粘合剂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赋形剂和粘合剂溶液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粒径为 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所述花色素、赋形剂和粘合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 -80%, 15% -85%和 2% -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色素微丸,其特征是所述赋形剂为蔗糖、糊精、淀粉、 微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和明胶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色素微丸,其特征是所述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色素微丸,其特征是所述微丸成型技术为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色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微粉碎技术为机械冲击式粉碎法、气流粉碎法、球磨粉碎法、振动法、高压微粉法或原位微粉法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分别将花色素和微晶纤维素采用球磨粉碎法粉碎至粒度为15 μ m ;(2)将2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解在20克水中制成粘合剂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微晶纤维素和粘合剂溶液采用泛丸法制成粒径为 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花色素、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比例为20克、78克和 2克实施例2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分别将花色素和赋形剂采用机械冲击式粉碎法粉碎至粒度为15 μ m ;赋形剂为质量比为1111的蔗糖、淀粉、维晶纤维素和乳糖;(2)将5克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75克无水乙醇中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赋形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采用离心-流化造丸法制成粒径为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花色素、赋形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比例为80克、15克和5克实施例3—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分别将花色素和蔗糖采用机械冲击式粉碎法粉碎至粒度为20 μ m ;(2)将4克质量比为1 1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80克水中制成粘合剂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蔗糖和粘合剂溶液采用挤压-滚圆成丸法制成粒径为 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花色素、蔗糖和粘合剂的比例为50克、46克和4克实施例4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分别将花色素和赋形剂采用气流粉碎法粉碎至粒度为5 μ m ;赋形剂为质量比为1 1 1 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和明胶;(2)将2克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30克体积百分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赋形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采用离心-流化造丸法制成粒径为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花色素、赋形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比例为25克、73克和2克实施例5—种花色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分别将花色素和淀粉采用球磨粉碎法粉碎至粒度为15 μ m ;(2)将7克质量比为1 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解在70克水中制成粘合剂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淀粉和粘合剂溶液采用离心-流化造丸法制成粒径为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花色素、淀粉和粘合剂的比例为70克、23克和7克实施例6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分别将花色素和糊精采用振动法粉碎至粒度为15 μ m ;(2)将8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解在80克水中制成粘合剂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采用泛丸法制成粒径为 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花色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比例为10克、82克和8克实施例7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分别将花色素和甲基纤维素采用高压微粉法粉碎至粒度为15μπι ;(2)将1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解在25克水中制成粘合剂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采用泛丸法制成粒径为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花色素、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比例为14克、85 克和1克(本实施例的步骤(1)也可以采用原位微粉法进行粉碎)实施例8将本品与市售的片剂和普通胶囊剂进行了体外释放对比试验(实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检测分析方法),结果如下(1)普通胶囊剂(河南四川某厂家生产,批号09062 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 40% ;(2)片剂(广州某厂家生产,批号090405)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60% ;(3)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即达90%以上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具体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表达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组合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花色素(anthocyanidin)属黄酮类物质,在自然界中是植物色彩的重要来源,以花色素苷(anthcyanin)的形式天然存在。其色泽随pH而变化,偏碱时呈蓝色,偏酸时呈红色。因其苷元和糖基的结构不同,天然花色素的种类很多,都有抗氧化和消灭自由基的能力。所以花色素在植物体中不仅止于艳丽其颜色而同时具有自身抗病功效。近十几年来陆续发现花色素对动物和人体的保健功效,诸如抗氧化、延缓衰老、调节血脂和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作用、辅助抑制肿瘤、抗辐射、美容、改善视力、调节免疫、抗突变、抗过敏等。目前,关于花色素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些产品基本均为普通的片剂和胶囊剂,但上述剂型存在崩解时间长;在体内的某一部位点崩解,对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医药领域发展迅速的微丸技术引进到食品领域,将本品制成了在体内释放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微丸型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1)分别将花色素和赋形剂采用微粉碎技术粉碎至粒度5-20 μ m ;(2)按质量比为1 10-25的比例,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乙醇水溶液中制成粘合剂溶液;(3)将微粉后的花色素、赋形剂和粘合剂溶液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粒径为 0. 5-2. 5mm的花色素微丸,所述花色素、赋形剂和粘合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 -80%、 15% -85%和 2% -8%。所述赋形剂为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和明胶至少一种。所述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至少一种。所述微丸成型技术为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所述微粉碎技术为机械冲击式粉碎法、气流粉碎法、球磨粉碎法、振动法、高压微粉法或原位微粉法。本发明的方法增强了花色素的溶出速度,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投资成本低,易于推广。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色素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采用微粉碎技术将花色素和赋形剂粉碎至粒度5-20μm,再混合均匀,加入粘合剂,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粒径为0.5-2.5mm 的花色素微丸,其中微丸制剂中花色素重量百分含量为10%-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85%,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2%-8%。本发明的方法增强了花色素的溶出速度,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易于推广。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