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简易式消能斜撑装置的制作方法为加强大型建筑物及各种土木工程的结构韧性及支撑强度, 一般会 于建筑物的横梁与立柱之间设置形成斜向支撑的斜撑装置,藉以提供适 当的轴向韧性、强化结构及消除震动能量等效能,针对这个课题,申请人先前陆续开发设计出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1262229号《多节式避震装 置》及中国台湾证书号数M321445号《完全分离式挫屈束制斜撑》等专 利案。其中,在1262229号专利案及M321445号专利案等现有的斜撑装 置的结构设计中,于支撑件的支撑轴部的外围设置一个包覆成口型的围 束套框,能够让支撑轴部获得拘束支撑作用,藉以防止支撑件于受压力 作用时产生挫屈。现有的斜撑装置的结构设计,虽然可以利用围束套框对支撑件的支 撑轴部提供不错的防止挫屈效果,但是受到连接头的阻挡,围束套框的 两端无法延伸至连接头的范围,导致支撑件在支撑轴部两端与连接头的 连接位置,无法获得围束套框的拘束支撑,当支撑构件受到压力作用时, 较容易在该连接位置产生挫屈,影响消能斜撑装置的支撑效能及耐用性。
为解决现有消能斜撑装置有关于支撑件在支撑轴部与连接头的连接 位置难以获得有效拘束支撑作用的不足及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 构精简且能够让支撑件的支撑轴部连接位置获得束制支撑效能的简易式 消能斜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拘束构件的围束套框两端分别结合 有复数个延伸至支撑轴部连接位置且能够抵靠于支撑轴部的支撑体,藉 由各支撑体对支撑轴部的连接位置形成夹制抵靠的支撑作用,有效地以 精简的构造,让支撑件在支撑轴部的连接位置,获得适当足够的束制支 撑效能。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式消能斜撑装置, 包括一支撑件,设有一呈细长状的支撑轴部,以及分别连接于该支撑轴 部两端的二连接头,该支撑轴部设有四道以轴心位相连结的肋板,于各 肋板的侧缘各凹设有一长形凹缘面,并于相邻的肋板之间形成一转角区 域;以及一拘束构件,设有一围束套框,以及复数个固定结合于该围束套框 两端且抵靠于相对应肋板的支撑体,该围束套框成型包覆于该支撑轴部 的外部,并且该围束套框的内壁面面对于各肋板的凹缘面,各支撑体的 一部份突出该围束套框且至少延伸至该支撑轴部与该连接头的连接位 置。前述的消能斜撑装置,其中的围束套框为由四片框板连接构成的矩 形围束套框,并于各框板相衔接的转角位置各形成一角落区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简易式消能斜撑装置,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
进包括1. 本实用新型直接以结合于围束套框两端的支撑体,有效地以精简 的构造,对支撑轴部两端的连接位置,提供适当足够的束制支撑作用。
2. 本实用新型的各对支撑体直接结合于围束套框的两端位置,不仅 金属用料相当节省,并且装配施工极为简便快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位于支撑轴部中段位置的断面示 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位于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 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十较佳实施例拘束构件端部位置的断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IO支撑件 112肋板 116转角区域 20拘束构件 212框板 22支撑体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 的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安装运用于建筑物或桥梁等土木工程的横梁 与立柱之间的消能支撑装置,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运用的范畴不作特定 的限制,如所附的各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支撑件10及一包围该 支撑件10的拘束构件20;其中
如图1、 2所示,前述的支撑件10设为细长状杆柱形态,并包含有 一具备多个非线性侧缘的支撑轴部11,以及分别连接于该支撑轴部11两 端的二连接头12;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件10设为截面呈十字形的细长 状杆柱,其中,该支撑轴部11设有四道以轴心位相连结的肋板112,于 各肋板112的侧缘各凹设有一长形凹缘面114而形成非线性侧缘,并于 相邻的肋板112之间形成一呈直角形态的转角区域116;该连接头12设
11支撑轴部 114凹缘面 12连接头 21围束套框 214角落区域为具有多数个穿孔而可锁装于相对应的梁柱连结位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前述的拘束构件20设有一围束套框21及复数 个固定结合于该围束套框21两端的支撑体22;其中,该围束套框21成 型包覆于前述支撑件10的支撑轴部11外部,并且该围束套框21的内壁 面面对于各肋板112的凹缘面114,该围束套框21的截面形状可以设为 矩形或圆形等适当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不作特定的限制,如图所示的围 束套框21为由四片框板212连接构成的矩形围束套框21,并于相衔接框 板212的转角位置形成一角落区域214;
在本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定结 合有两对呈直立形式设置的支撑体22,各支撑体22的一部份突出该围束 套框21且至少延伸至该支撑轴部11与该连接头12的连接位置;其中, 位于同一端的两对支撑体22相对应地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相向的 两内侧壁上,有关于支撑体22的结合方式可以为焊接固定、以螺栓锁固 或卡合固定等各种结合固定手段,本实用新型不作特定的限制,本实用 新型利用各支撑体22的设置而将相对应的肋板112抵靠夹制于同对的两 支撑体22之间,能够对该支撑轴部ll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藉 以防止支撑件IO受到压力作用时于该支撑轴部11的连接端产生挫屈。
在图5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四对呈直立形式设置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四对支 撑体22相对应地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的四个内侧壁上,并将相对 应的肋板112抵靠夹制于同对的两支撑体22之间,藉以对该支撑轴部11 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
在图6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两对呈直立形式设置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两对支撑体22相对应地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相向的两内侧壁上,将相对 应的肋板112抵靠夹制于同对的两支撑体22之间,并且各支撑体22的 自由端抵靠于相向的肋板112,藉以对该支撑轴部11的连接端形成围束 支撑作用。在图7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两对呈斜立形式设置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各支撑 体22相对应地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的四个角落区域214,并且各支 撑体22的自由端斜向抵靠于该支撑轴部11的转角区域116,藉以对该支 撑轴部11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在图8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四对呈平靠形式设置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四对支 撑体22相对应地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的四个内侧壁上,并将相对 应的肋板112抵靠夹制于同对的两支撑体22之间,藉以对该支撑轴部11 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在图9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两对呈直立形式设置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两对支 撑体22相对应地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相向的两内侧壁上,并且各 支撑体22的自由端抵靠于相向的肋板112,藉以对该支撑轴部ll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在图IO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两对呈L形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各L形支撑体22 相对应地以端缘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相邻的两内侧壁上,并且各L 形支撑体22的转角位置抵靠于该支撑轴部11相对应的转角区域116,藉 以对该支撑轴部11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在图11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一对呈L形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两个L形支撑体 22相对应地以端缘相向结合于该矩形围束套框21的两个相邻的内侧壁 上,并且两L形支撑体22的转角位置相对抵靠于该支撑轴部11相对应 的转角区域116,藉以对该支撑轴部11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在图12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一对呈斜向设置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支撑体 22采取对角设置形式,并且各支撑体22相对应地以端缘结合于该矩形围 束套框21的相邻内侧壁与相对应肋板112的衔接位置,藉以对该支撑轴 部11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在图13的实施例中,该拘束构件20是于该围束套框21的两端各固 定结合有两对呈斜向设置的支撑体22,其中,位于同一端的四个支撑体 22采取对角设置形式,并且各支撑体22相对应地以端缘结合于该矩形围 束套框21的相邻内侧壁与相对应肋板112的衔接位置,藉以对该支撑轴 部11的连接端形成围束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主要的技术特征在于利用于围束套框21的端部设置复数 个向外突伸的支撑体22,能够对支撑件IO所设支撑轴部11的连接端形 成夹制抵靠的支撑作用,有效地以精简的结构,达到让支撑件10的支撑 轴部11连接位置获得束制支撑的实用效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所提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 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 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简易式消能斜撑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于松平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徐东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