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大葱的打孔装置制造方法 [0002]在我国西南的一些边远地区,山地较多,土地不平坦,不适合大规模的农业自动化耕种。如当地农民种植大葱时,先用一根一端相对比较尖细的棍子在土地里插出孔,再往孔内放入大葱苗;这样,用于每次只能打出一个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也大。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种植大葱的打孔装置,主要解决提高劳动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种植大葱的打孔装置,包括力杆和与力杆上端联接的把手,在力杆的外表面活动装配一根套管,在力杆的下端固定有框架并形成一体,在框架的两侧活动装配导向套筒,框架底面为底板,在底板上横向设置一排通孔,在上述两个导向套筒之间固定一块踏板,在踏板下端面固定一排钻头,该排钻头与底板的一排通孔相匹配并装配于通孔内,所述导向套筒通过斜杆与套管联接并形成一体。 [0005]为了便于拉动套管沿力杆轴向向上移动,在把手上铰链联接一根拉杆,在拉杆与套管之间设置一根联接链,这样向上转动拉杆,拉杆通过联接链拉动套管沿力杆轴向向上移动。
[0006]为了便于拉动套管沿力杆轴向向上移动,在套管外侧设置移动手柄。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该装置放置于土上,框架的底板与土面接触,双手握住把手两端,力杆竖直向上,操作者一只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踩在踏板上,该脚用力下压,这样踏板下的一排钻头插入土里,然后向上拉拉杆或者移动手柄,踏板随套管向上移动,钻头从土里退出,由于有底板压在土面,这样形成一排规则的插孔。
[0008]使用棍子插孔,一个强壮劳动力一天可以种植一亩地左右的大葱,采用本装置,一个强壮劳动力一天可以种植打2— 3亩地的大葱,显著提高了劳动效率。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中:1力杆 2套管 3框架 4把手 5导向套筒 6踏板 7钻头8底板 9拉杆 10移动手柄 11斜杆。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一种种植大葱的打孔装置,包括力杆I和与力杆I上端联接的把手4,在力杆I的外表面活动装配一根套管2,在力杆I的下端固定有框架3并形成一体,也就是力杆I与框架3同步移动,在框架3的两侧活动装配导向套筒5,框架3底面为底板8,在底板8上横向设置一排通孔,在上述两个导向套筒5之间固定一块踏板6,在踏板6下端面固定一排钻头7,该排钻头7与底板8的一排通孔相匹配并装配于通孔内,该排钻头7可以在底板8的一排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导向套筒5通过斜杆11与套管2联接并形成一体,SP导向套筒5与套管2同步移动,当在踏板6上用力下压,踏板6下的一排钻头7插入土里,同时套管2也向下移动。
[0013]钻头7插入土里后需要把钻头7再拉出来,这样为了便于拉动套管2沿力杆I轴向向上移动,在把手4上设置一根拉杆9,具体为将拉杆9 一端弯曲成90°并铰链联接在把手4上,在拉杆9的另一端与套管2之间设置一根联接链,即联接链一端固定在套管2上,联接链另一端固定在拉杆9上,这样向上转动拉杆9,拉杆9通过联接链拉动套管2沿力杆I轴向向上移动。
[0014]同样,为了便于拉动套管2沿力杆I轴向向上移动,在套管2外侧设置移动手柄10,直接往上拉移动手柄10,就可以移动套管2,也就是将钻头7从土里后再拉出来,这样操作,由于没有杠杆作用,操作者需要相对较大力量。
一种种植大葱的打孔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何福明何福明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蒋加文, 马清艳徐东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