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栗德林, 栗明
  • 公开日
    2012年1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7月7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7月7日
  • 申请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文档编号
    A61P25/02GK102302644SQ2011102004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为黄芪10-50、地黄10-50、玄参10-50、苍术5_25、丹参10-50、葛根5_25、当归5_25、川芎 5-25、牛膝10-50、穿山龙10-50、益母草10-50、炙草乌10-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为黄芪30、地黄30、玄参30、苍术15、丹参30、葛根15、当归15、川芎15、牛膝30、穿山龙 30、益母草30、炙草乌2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剂型可以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或滴丸剂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有原料药的制备原料,加8-12倍量水,水煎提取0. 5-2. 5小时,提取1-3次,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清膏获得原料药,利用原料药制备成中药制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有原料药的制备原料,加10倍量水,提取1. 5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提取 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清膏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原料药的制备原料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勻获得原料药,利用原料药制备成中药制剂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因素,它是一种以节段性脱髓鞘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变。本病多慢性起病,两侧对称, 下肢比上肢重,症状通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感觉障碍突出,运动障碍相对较轻,严重者可出现足趾手指无力甚至肌肉萎缩。根据症状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型,一是周围神经大纤维受累为主,表现为肢体末端常有麻木针刺感,夜间明显。整个病程逐渐加重而不可逆。二是以小神经损害为主,疼痛症状突出,从钝痛,烧灼感至抽痛,撕裂痛不等,也是以夜间明显,活动后痛可稍解,常有感觉过敏,以致不能忍受盖被。客观检查常发现袜套,手套样感觉障碍, 下肢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及临床诊断标准不统一,国内外报道其临床发病率差别很大,从4. 6%-66%不等。近年来随着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对糖尿病的早期和轻度的神经损害的发现率可高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早期诊断,为本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糖尿病中医多将其归为“消渴”的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在传统医学中并无确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多将其归为“消渴”,“痹证(血痹)”,和“痿证”的范畴。《丹溪心法》曰“热浮于下,肾虚受之,腰腿枯细骨节酸疼”。《续名医类案》曰“足膝痿弱,寸步艰难”。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热灼津液,血粘成瘀,瘀血阻络,气血不能达于四肢,肌肉筋脉失养,出现肢体疼痛,麻木不仁。 久致阴损及阳,温煦不足,故见四肢厥冷。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加重血瘀的发展,血瘀又影响气血的流通,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最终肌肉筋脉失去气血的濡养而痿废不用。还有一说认为该病是因先天肾气不充,后天脾失健运,致水谷精微不被蒸化利用,滞留于血脉之中而成瘀,继而发展成血痹。针对其病因病机,中医提出多种治法,以补肾,活血,益气为主要治法,清热,祛湿,化痰,通络,行气,养阴等法佐之。现分述如下1.在治疗糖尿病的合并症时,降糖始终是最主要的。有很多单味中药和方剂都具有降糖的作用。2.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特有的中医发病机理以及它隶属于中医疾病的范畴, 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是改善其临床症状的有效治疗法则。实验证明,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显著的抗凝、溶拴、扩血管、强心、降低血小板粘聚性及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和一定的软化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可能减轻或消除血管内皮及神经细胞的充血水肿及玻璃样变性,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流及神经传导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有丹参、赤芍、桃仁、川芎、葛根、地龙等。3.在本病发病机制的代谢异常方面,中医补肾的方药能促进胰腺再生及分泌功能。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调节脂的代谢。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具有三个独立的技术方案1、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为黄芪10-50、地黄10-50、玄参10-50、苍术5-25、丹参10-50、葛根 5-25、当归5-25、川芎5-25、牛膝10-50、穿山龙10-50、益母草10-50、炙草乌10-40。优选地,原料药的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为黄芪30、地黄30、玄参30、苍术15、丹参30、葛根15、当归15、川芎15、牛膝30、穿山龙30、益母草30、炙草乌25。中药剂型可以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或滴丸剂。2、一种前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有原料药的制备原料,加8-12倍量水,水煎提取0. 5-2. 5小时,提取1-3次,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 25-1. 30的清膏获得原料药,利用原料药制备成中药制剂。优选地,取所有原料药的制备原料,加10倍量水,提取1. 5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残渣加8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清膏。3、一种前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原料药的制备原料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勻获得原料药,利用原料药制备成中药制剂。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原料药由黄芪、地黄、玄参、苍术、丹参、葛根、当归、川弯、牛膝、穿山龙、益母草、炙草乌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黄芪甘温乃补气之要药,益气扶正,增加人体免疫功能,与玄参的滋阴降火相携, 可使水升火降而气复津还;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肾填精;玄参、苍术,一甘寒,一辛温,二者相伍,可制其短而用其长,共奏养阴清热之功。益母草、当归、丹参活血通络,祛瘀生新。 川芎辛温,行气活血,为血中之气药,在众多的活血药中,用川芎亦有“气行血行”之意;穿山龙、牛膝味苦,逐瘀通络,活血舒筋,补益肝肾,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炙草乌辛热温经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下肢血管有显著扩张的作用,且有镇痛之效。诸药配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寒温交用寒凉有生津之功,但过用有伤阳之弊,加以温热之品,可使之清而不过, 温而不燥。甘寒同化瘀邪尚存则纯甘不可,以其正虚,则纯苦不能,非合不化邪,非并行不用功,二者合用“甘得苦则不呆滞,苦得甘则不刚燥,合而功成也”。攻补兼施扶正兼以祛邪,益气养阴配以活血通络,使通中有补,静中有动,柔相济,相得益彰。现代药理研究也已证实黄芪、玄参、地黄、葛根等均有一定降血糖的作用;川芎、 丹参、葛根、当归、黄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丹参、地黄等药对醛糖还原酶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则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佐证。结合临床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资料与方法1. 1病例来源选取患者98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口服本发明的胶囊制剂加弥可保,对照I组口服本发明的胶囊制剂,对照II组口服弥可保。治疗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3. 12 士 10. 4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8年,平均病程6. 14 士 4. 13年。对照I组30例,男性16 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6. 14 士 7. 45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 最长17年,平均病程5. 51 士 4. 02年。对照II组观例,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 3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7. 34 士 8. 7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平均病程5. 70 士 3. 45 年。1. 2诊断标准1. 2.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标准,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专业委员会2010 年发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内容制定如下诊断标准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等症候者即可确诊为消渴。选择气阴两虚兼有脉络瘀阻的患者。证候为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疼痛或行动不便,舌红少津或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舌体胖大,脉弦细或细涩。1. 2.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009年发布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制定如下诊断标准①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②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表现相符(DPN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④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 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DPN 温度觉异常;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NCV)有2项以上减慢;⑤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 脑梗死、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淋巴管炎等)。1. 3排除病例标准(1)年龄在20-70岁以外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近一个月内有严重糖尿病昏迷及严重感染者。(3)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足背动脉波动消失等),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塞,中风,严重精神疾病等)者。(4)除外其他原因(如感染,化学物质损害,金属中毒,营养障碍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5)不合作者(指不配合饮食控制或不按规定用药影响疗效或未满规定观察期而中断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1. 4治疗方法(1)治疗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加服本发明的胶囊制剂,每次4粒,日三次, 温开水送服。同时隔30分钟后服用弥可保,每次500微克,每日3次。(2)对照I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加服本发明的胶囊制剂,用量和服用方法同治疗组。(3)对照II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加服弥可保,用量和用法同治疗组。(4)各组均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每个病例均观察两个疗程。1. 5观察指标及方法(1)临床症状观察对主要的症状口渴多饮,五心烦热,肢体麻木疼痛等,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2)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糖基化血红蛋白采用亲褐色谱微柱法测定。(4)血流变采用FASC0-3010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由重庆大学维多生物研究所提^[共 ο ο(5)血脂以酶学法测定。(6)神经传导速度以丹麦产DISA-15W肌电仪测定。(7)药物副反应情况详细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1. 6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再综合各家医疗科研单位所制定的疗效标准,分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级评定。(1)显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肢体疼痛或感觉障碍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深浅反射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以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肢体疼痛或感觉障碍有较好的改善。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3m/s以上。(3)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1. 7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以〒=tS表示。2治疗结果2. 1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见表1. 2. 3)表1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原料药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为黄芪10-50、地黄10-50、玄参10-50、苍术5-25、丹参10-50、葛根5-25、当归5-25、川芎5-25、牛膝10-50、穿山龙10-50、益母草10-50、炙草乌10-40。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