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光容
  • 公开日
    2009年8月26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0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0月31日
  • 申请人
    朱爱萍
  • 文档编号
    D01H5/00GK201296815SQ2008201665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包括本体(1),本体(1)具有两个弧形面,其中,弧形面(2)紧靠于细纱机的下罗拉(6)上,弧形面3支靠于下皮辊(7)上,在弧形面(2)上开设有面向纱线(5)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8),其特征在于在集束槽(8)的下部沿槽底延伸设有呈反向漏斗状的导纱槽(9),导纱槽(9)具有比集束槽(8)更深的开槽深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其特征 在于在本体(1)上设有一轴孔(4),本体(1)通过轴孔(4)可 方便地安装于于下皮辊(7)上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其特征 在于导纱槽(9)为一通槽
  • 技术领域
    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技术領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纱机,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细纱机的导入 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本体具有两个弧形面,其中,弧形面紧靠于细纱机的下罗拉上,弧形面支靠于下皮辊上,在弧形面上开设有面向纱线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其特征在于在集束槽的下部沿槽底延伸设有呈反向漏斗状的导纱槽,导纱槽具有比集束槽更深的开槽深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集束效果好的优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的制作方法在传统的细纱机纺纱工序中,经牵伸的纱条以一定宽度并且在自 由状态下离开前罗拉后,就立即被加工成纱线,此时在纱线的形成区 域会形成一个纺纱三角区,由于纺纱三角区松散的纤维不能被很好的 控制,从而使纱条外围的许多纤维须头会提前失散而不能集束,失散 的纤维由于不能被抿入纱中而伸出纱外形成纺纱中出现的"毛羽", 严重影响了成纱质量,降低了纤维利用率。因此,须改善加捻前纱条 的输送形态,即使纱条平行、伸直、紧密排列。目前,较常用的方法 是在牵伸部件中加装紧密纺纱结构。目前,用于细纱机的紧密纺纱结 构主要有机械式和负压式两种,负压式紧密纺集束效果好,但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机械式采用带集束沟槽的集束件,结构简单,但 由于罗拉直径小,捻线点如果设置距离钳口较近,就不起阻捻的作用, 因此,集束沟槽不能设置得太深,而由于集束件工作时是压紧在下罗 拉上的,工作时,由于纱线在罗拉上的横动,导致纱线易从集束沟槽 中跳出,从而影响到集束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束3效果好的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入式立体紧密 纺集束件,包括本体,本体具有两个弧形面,其中,弧形面紧靠于细 纱机的下罗拉上,弧形面支靠于下皮Hl,在弧形面上开设有面向纱 线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其特征在于在集束槽的下 部沿槽底延伸设有呈反向漏斗状的导纱槽,导纱槽具有比集束槽更深 的开槽深度。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本体上设有一轴孔,本体通过轴孔可方便地安装于于下皮辊上。导纱槽为一通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细纱机上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旌方式
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导入式立体紧密纺集束件包括本 体l,本体l可选择光滑的、有利于纱线运行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 例中采用瓷件,本体l具有两个弧形面,其中,弧形面2紧靠于细纱 机的下罗拉6上,弧形面3支靠于下皮辊7上,在本体1上设有一轴 孔4,通过轴孔4可方便地安装于细纱机上,如方便地安装于下皮辊7上,在面向下罗拉6的弧形面2上开设有面向纱线5到来方向呈漏 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8,集束槽8的槽顶(g^线进入部)宽,槽底 窄,有利于纱线的集束,在集束槽8的下部沿槽底延伸设有呈反向漏 斗状的导纱槽9,导纱槽9具有比集束槽8更深的开槽深度(以下简 称槽深),当导纱槽9的槽深足够深时,导纱槽9即为一通槽,亦即 集束件的下部从側面看为一叉状体。
请再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细纱机的 下罗拉6旋转,会带动压紧在下罗拉6上的下皮辊7同步旋转,在下 罗拉6与下皮辊7的作用下,纱线5被牵伸,并由牵伸区的输出端进 入到集束件的集束槽8内,在集束槽8作用下被集束,最后通向集束 槽S的输出端10处的握持点,被细纱机锭子加捻,变成细纱,再经 过握丝点后绕入锭子中的纡子上,完成立体紧密纺纱的工艺过程。
本发明与原有紧密纺相比,其优点在于在集束槽8的下部沿槽 底延伸设有呈反向漏斗状的导纱槽9,导纱槽9具有比集束槽8更深 的开槽深度(以下简称槽深),当导纱槽9的槽深足够深时,导纱槽 9即为一通槽,这样,当有部分纱线从集束槽8中跳出的时候,由于 导纱槽9的作用,纱线会在导纱槽9的导向下,沿导纱槽9进入到集 束槽8中被集束。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集束效果好的优点。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