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混凝土泵管托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混凝土泵管托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辉, 张根苗
  • 公开日
    2013年5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11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11日
  • 申请人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21/04GK202937014SQ2012206805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2)、支撑片(I)、第一脚垫(3)和把手(4 ),所述支撑片(I)设置于支撑柱(2 )的顶端,所述第一脚垫(3 )设置于支撑柱(2 )的底端,所述支撑片(I)呈与泵管相配合的圆弧状,所述第一脚垫(3)的水平横截面大于支撑柱(2)的水平横截面,所述把手(4)设置在支撑柱(2)上且位于支撑片(I)两侧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设置有上端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柱(2)呈一定向下夹角的三根以上支撑脚(5),支撑脚(5)沿支撑柱(2)周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撑脚(5)的下端设有一块第二脚垫(7),第二脚垫(7)与第一脚垫(3)位于同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5)中部还设有一根与支撑柱(2)相固定连接的横杆(6)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方便混凝土浇筑时移动泵管,并且混凝土浇注角度调节更加轻便,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包括支撑柱、支撑片、第一脚垫和把手,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支撑柱的顶端,所述第一脚垫设置于支撑柱的底端,所述支撑片呈与泵管相配合的圆弧状,所述第一脚垫的水平横截面大于支撑柱的水平横截面,所述把手设置在支撑柱上且位于支撑片两侧下方。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上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柱呈一定向下夹角的三根以上支撑脚,支撑脚沿支撑柱周向分布。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混凝土泵管托架的制作方法在传统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用转盘浇筑时,转盘前端的泵管是利用钢筋马镫,在移动泵管的过程中,要不断利用多人直接分别抬动泵管以及马镫,施工效率低,而且施工也需要多人抱住泵管进行浇注,浇注角度转动麻烦,危险性高。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方便混凝土浇筑时移动泵管,并且混凝土浇注角度调节更加轻便,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包括支撑柱、支撑片、第一脚垫和把手,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支撑柱的顶端,所述第一脚垫设置于支撑柱的底端,所述支撑片呈与泵管相配合的圆弧状,所述第一脚垫的水平横截面大于支撑柱的水平横截面,所述把手设置在支撑柱上且位于支撑片两侧下方。支撑片采用圆弧状设计,提高泵管在托架上的稳定性;第一脚垫增加托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托架更加稳固;把手方便工人移动托架和调节泵管的浇注角度。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以下创新: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上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柱呈一定向下夹角的三根以上支撑脚,支撑脚沿支撑柱周向分布。采用多根支撑脚可以进一步增加托架的稳固性。所述每个支撑脚的下端设有一块第二脚垫,第二脚垫与第一脚垫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脚中部还设有一根与支撑柱相固定连接的横杆,对支撑脚进行加固,延长支撑脚的使用寿命。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带把手的托架结构,工人移动泵管方便,易于调节泵管的浇注角度,泵管放置在托架的圆弧状支撑片上安全稳固可靠,支撑脚结构进一步加强了托架的平衡稳定性性,使用时只需两个工人进行操作,安全,效率高。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支撑片;2、支撑柱;3、第一脚垫;4、把手;5支撑脚;6横杆;7第二脚垫。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泵管托架的实施例示意图,它包括支撑柱2、支撑片1、第一脚垫3和把手4,所述支撑片I设置于支撑柱2的顶端,所述第一脚垫3设置于支撑柱2的底端,所述支撑片I呈与泵管相配合的圆弧状,所述第一脚垫3的水平横截面大于支撑柱2的水平横截面,所述把手4设置在支撑柱2上且位于支撑片I两侧下方。所述支撑柱2设置有上端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柱2呈一定向下夹角的三根以上支撑脚5,支撑脚5沿支撑柱2周向分布。所述每个支撑脚5的下端设有一块第二脚垫7,第二脚垫7与第一脚垫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脚5中部还设有一根与支撑柱2相固定连接的横杆6。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