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针织手套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针织手套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前田博司, 前原建雄, 雄
  • 公开日
    2004年3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12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0年12月27日
  •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文档编号
    D04B1/28GK1484502SQ0182156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针织手套,使用将安装着多个织针的针床前后相对地设置的横向编织机,至少有一个以上的指叉部,从指尖向手掌编织的手套,其特征在于,在担任编织夹着指叉部被编织的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与担任编织夹着指叉部被编织的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之间,至少前后各设置一个空针,向前述担任编织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编织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接着向前述担任编织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编织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之后,在前述担任编织各个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中,向与指叉部邻接的前后针床的织针及各个指套的编织部分之间设置的空针供给针织纱,形成线圈,至少在一个指叉部上各指套编织部的侧端部的指叉被闭合,并且形成裆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手套,其特征在于,前述的针织手套是从小指侧开始编织,按照无名指、中指、然后食指的顺序进行编织后,进行四指手掌的编织,然后,编织拇指的指套后,继续编织五指手掌完成编织的手套,前述指叉部的编织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指叉部进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手套,其特征在于,四指手掌的编织之前插入三指的手掌的编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手套,其特征在于,三指手掌的编织之前进行前述指叉部的编织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手套,其特征在于,三指手掌的编织之后进行前述指叉部的编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手套,其特征在于,前述的针织手套是,从小指开始编织,按照无名指、中指、然后食指的顺序进行四个指头的各指套的编织后,进行四指手掌的编织,然后,编织拇指的指套后,继续编织五指手掌完成编织手套,前述指叉部的编织在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上进行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手套,其特征在于,前述的针织手套是独指手套,前述指叉部的编织在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上进行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时具有高伏帖性的指叉部的、通过手套编织机等横向编织机编织的针织手套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针织手套的制作方法 手套是利用手套编织机等小型的横向编织机编织成的。通常手套从小指的指套开始编织,按照无名指、中指、食指的顺序编织各指套。然后,将从小指到食指作为一个筒状体编织四指手掌。四指手掌编织后进行拇指的编织,然后将拇指与前面织好的四指手掌一起编织五指手掌部分,最后进行手腕的编织后结束。手套编织机中,在各指套间的根部(指叉部)进行指叉重叠(股重ね)编织,为了使该部分上不出现窟窿,设置了被称作调节垫片(カミソリ)的抑制杆。利用调节垫片的作用,将已经编织好的指套的线圈中靠近将要编织的指套近处的2~3针压住,使之成为固定在织针的状态,固定该线圈的织针也在下一个指套的编织中使用,进行下一个指套的编织。为了使该操作在从小指到食指的各指叉部进行,每次移动调节垫片的位置。并且,食指的指套编织后,将针织纱绕圈编织四指手掌,使在各指叉部形成的指叉重叠的线圈重合。这样的编织也在四指手掌与拇指之间进行,因此,编织的手套的指叉部不会出现窟窿,并且可以织成结实的手套。但是,由于从小指到食指的四指的编织及四指手掌的编织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各指叉部成为如图8所示的在P线上排列的手套15。实际上人的手是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指叉部比无名指与中指以及中指与食指之间的指叉部更深地下陷。因此,按照上述方法编织的手套在穿戴时,具有很难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指叉部的最深处吻合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已提出了记载在特公昭61-32420号公报上的编织方法。这就是四个指头的指套只有从小指开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不进行指叉重叠而依次编织,然后在无名指、中指、食指之后编织三指手掌,编织三指手掌时,向固定在与小指指套的指叉部邻接的侧端线圈的前后织针供纱,重合小指与三指手掌之间的指叉,然后进行四指手掌、拇指、五指手掌的编织。在该方法中,由于编织三指手掌期间,小指被重合,因此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指叉部比其他指叉部更深地下陷。并且,由于编织三指手掌期间,马上向固定相邻的小指侧端的线圈的织针供纱,重合三指手掌与小指,所以即使指叉部没有指叉重叠,也不会有窟窿而且非常密实。但是,上述方法编织的手套中,在指叉部,由于小指与无名指的各侧端部的线圈被重合,因此穿戴时,该部分产生支撑,小指被拉向三指手掌,特意更深地形成的指叉部又凸出来。另外,由于现有的针织手套中,拇指与食指之间,严格地说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也是指叉重叠,因此穿戴时,与上述相同的原因该部分产生支撑,存在使拇指部分有压迫感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具有穿戴时支撑感小、伏帖性高的指叉部的针织手套。
本发明中,使用将安装着许多织针的针床前后相对地设置的横向编织机,至少有一个以上的指叉部,从指尖向手掌编织的手套,在担任编织夹着指叉部被编织的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与担任编织夹着指叉部被编织的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之间,至少前后各设置一针空针,向前述担任编织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编织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接着向前述担任编织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编织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之后,在前述担任编织各个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中,向与指叉部邻接的前后针床的织针及各个指套的编织部分之间设置的空针供给针织纱,形成线圈,至少在一个指叉部上各个指套的编织部的侧端部的指叉被闭合,并且形成裆部。
另外,前述的针织手套是从小指开始编织,按照无名指、中指、然后食指的顺序进行编织后,进行四指手掌的编织,然后编织拇指的指套后继续编织五指手掌,之后完成编织的手套,前述指叉部的编织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进行。
并且,四指手掌的编织之前插入三指手掌的编织。
并且,三指手掌的编织之前进行前述指叉部的编织。
并且,三指手掌的编织之后进行前述指叉部的编织。
并且,前述的针织手套是从小指开始编织,按照无名指、中指、然后食指的顺序进行四个手指的各指套的编织后,进行四指手掌的编织,然后编织拇指的指套后,继续编织五指手掌后,完成编织的手套,前述指叉部的编织在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上进行。
并且,前述的针织手套是独指手套,前述指叉部的编织在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上进行。


图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编织的手套的图。
图2是用手套编织机编织图1所示手套时的说明图,表示各部位的名称和行针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手套的编织步骤的前半部分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手套的编织步骤的后半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手套的编织步骤的前半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手套的编织步骤的后半部分的图。
图7是表示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D上裆形成和指叉闭合的编织的步骤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手套的图。

以下就本发明的手套与图面一起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编织的手套。
本实施例的针织手套可以使用将安装着多个织针的针床前后相对地设置的横向编织机,例如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制造的提花手套编织机(产品名SJF)编织。本实施例是表示编织以下手套1的情况,即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的指叉部A比无名指3与中指4之间以及中指4与食指5之间的指叉部B、C更深地下陷(图1的h)。通常手套从小指的指套开始编织,按照无名指、中指、食指的顺序编织各指套后,将从小指到食指作为一个筒状编织四指手掌。四指手掌编织后编织拇指,然后将拇指与前面织好的四指手掌一起编织五指手掌,然后继续进行手腕的编织后结束。此时,各指叉部的编织中,利用调节垫片的作用将邻接的各指侧端重叠。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的指叉部分A的编织中不使用调节垫片,而采用后述的编织方法。并且与此相配合,从小指2到食指5的各指套编织后,在进行四指手掌8的编织之前,插入将无名指3、中指4直到食指5作为一个筒状体进行编织的三指手掌7的编织这一点与已知的手套编织不同。关于已知部分的各部位的具体编织,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2是表示10密度、M尺寸手套1的各部位及行针的例,小指2使用各针床11针(前后针床共22针)、无名指3使用各针床13针、中指4和食指5分别使用各针床14针、另外拇指6使用15针编织指套。指叉重叠是在无名指3、中指4、食指5的各指叉之间的指叉部C、B及四指手掌8与拇指6之间的指叉部D上各用3针(前后针床共6针)形成的。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的指叉部分A上不形成指叉重叠,为了形成裆,前后各设一织针。
第1实施方式图3与图4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手套1的到四指手掌8为止的编织过程图,手套1的各指套,用与现有相同的方法,向前针床与后针床的各织针绕圈地供给针织纱编织指套。首先小指2的指套用织针k-u编织。接下来的无名指3的指套是空出指叉部A上的前后针床的织针j、j,使用织针w-i编织。然后中指4的指套使用织针L-Y、食指5的指套使用织针A-N编织。本实施方式中,按顺时针方向供给针织纱。四个指头的编织完成时,在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前后针床上各设一针空针j、j,小指2以外的其他的无名指3、中指4、食指5的指叉部B、C上成为已经形成指叉重叠的状态。
首先通过步骤1~4进行三指手掌7的编织。三指手掌7是使用编织食指5、中指4、无名指3用的织针A-i、编织两圈(周)。步骤1是用向右编织在后针床的织针A-i上形成针织线圈,步骤8是用向左编织在前针床的织针i-A上形成针织线圈。在编织该步骤1时,在前针床的织针X、M上集圈,将食指5与中指4以及中指4与无名指3的指叉部C、D的前后的织物缝合。步骤3、4是在三指手掌7的第二圈上,使用织针A-i进行线圈横列编织。
步骤5~9使用织针A-u进行四指手掌8的线圈横列编织,在此期间,在指叉部A上进行裆及指叉闭合的编织。首先步骤5中,将供纱口向右移动,向后针床的织针A-i供纱,形成针织线圈。然后步骤6中,不向织针供纱,只将供纱口反转移动。步骤7中,再次将供纱口向右移动,向以下针上供纱,即固定无名指3右侧端部织物的前后针i、i,及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设置的空针j、j,及固定小指2左侧端部织物的织针k、k,l、1。此时的编织是,将针织纱吃进、使拉入各织针的拉入量变小,使固定在织针上的旧线圈不从针钩上脱圈,俗称成圈三角集圈(度山タツク)的状态。因此,作为空针的织针j、j成为钩住针织纱的状态。接下来的步骤8中,将供纱口向左移动,向前针床的织针l-i供纱,形成针织线圈。由于该针织线圈的形成,固定在前针床织针i、k、l的线圈被脱圈。步骤9中,通过向余下的针i-u供给针织纱形成线圈完成四指手掌8最初的线圈横列编织。通过上述步骤7、8及步骤9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在指叉部A上进行裆的形成和指叉闭合,无名指3与小指2相连接。接下来进行步骤10的编织后,通过重复步骤11和12的线圈横列编织,形成所希望长度的四指手掌8后,进行拇指6、五指手掌9及手腕10的编织,这些是与现有的相同的编织,在此省略其说明。
第2实施方式图5与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手套编织过程图。上面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三指手掌7编织后,在四指手掌8的编织期间,进行指叉部A的裆和指叉闭合的编织例,本实施方式中,就无名指3的指套编织后,进行下面的中指4的编织之前进行指叉部A的裆和指叉闭合的编织的情况进行说明。
使用各织针k-u编织小指2的指套后,空开织针j、j,如图1、2所示,向担任无名指3的指套编织的前针床织针w-i及后针床织针i-w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供纱,重复编织,编织成所希望长度的无名指3的指套。步骤3作为无名指3的指套的最后的线圈横列编织,将供纱口向右移动,向后针床的织针w-i供纱,形成针织线圈。接下来的步骤4~6是对应上面的实施例的6~8,步骤4中,将供纱口反转移动后,步骤5中,再次将供纱口向右移动,向以下织针上供纱,即固定无名指右侧端部织物的前后针i、i,及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设置的空针j、j,及固定小指2左侧端部织物的织针k、k,l、l,进行成圈三角集圈。接下来的步骤6中,将供纱口向左移动,向前针床的织针l-i供纱,形成针织线圈。由于该针织线圈的形成,固定在前针床织针i、k、l的线圈被脱圈。通过步骤5、6的编织,进行指叉部A上的裆的形成和指叉闭合,使无名指3与小指2相连接。步骤6中完成无名指3的编织后,众所周知的处理尾纱的编织用没有图示的套口机割刀进行,然后使用前后针床的织针L-Y编织中指4,织针A-N编织食指5。
三指手掌7的编织在食指5的编织后进行。三指手掌7是使用担任编织食指5、中指4及无名指3的前后织针A-i进行两圈的线圈横列编织。步骤7、8是表示一圈的编织,步骤7是通过向右编织,在后针床的织针A-i上形成针织线圈,步骤8是通过向左编织,在前针床的织针i-A上编织针织线圈。该步骤7的编织时,将前针床的织针M、X集圈,将食指5与中指4以及中指4与无名指3的指叉部C、D的前后织物缝合。三指手掌7的第二圈上,如步骤9、10所示,向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设置的用于形成裆的织针j供纱进行编织。另外,三指手掌7的第二圈可以与第一圈相同,通过向织针j供纱形成针织线圈,可以更加抑制指叉部出现窟窿。
上述中所表示的是,作为用于手套编织的编织机,使用的是提花手套编织机时的例子。使用提花手套编织机的情况下,由于利用选针促动器可以选择任意的织针,所以不受设计上的制约。但是,作为编织工作手套等素色手套编织机,广泛普及的编织机是例如岛精机制作所制造的手套编织机(机器名SFG)等中,代替选针促动器采用的是以下方式,即通过向滚筒的外围面插入销形成多个的镶条,使驱动织针用的针踵的控制挺针片与各镶条滑动连接,随着滚筒的旋转使针踵从针床的突出量变化,使针踵与三角座滑架的镶条的结合状态发生变化,有选择地驱动织针,也可以通过改变所插入的销的位置来进行。特别是用第2实施方式的编织步骤编织手套时,具有只用比较少的改造即可对应的优点。
如上所述编织而成的手套1中,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的指叉部A,使用在编织这些指套的织针之间设置的前后空针j、j形成裆,夹着该裆部,指叉相互闭合被连接。因此穿戴手套1时,指叉部分A上小指2与无名指3的各指套侧端的线圈不直接重合,通过裆部被放松,不产生支撑,使小指的指套可以伸到最深处。特别是由于三指手掌7用两圈编织,所以指叉部A比其他指叉部更深地下陷,更加提高了伏帖性,并且,由于指叉部分A使用上述编织,指叉被闭合,因此有指叉部分没有窟窿的效果。这样的手套可以作为以时尚手套、工作手套为代表的各种手套进行利用。特别是,即使利用于涂层手套的基础层(原手)的情况下,可以在手套的模具上将小指一直安装到指叉最深处的状态下涂层,因此成品的涂层手套的穿戴感好,工作方便,另外指叉部通过编织,没有窟窿地被指叉闭合,因此涂层时液剂不会从指叉部渗透到手套内。
另外上述就五指手套,表示了适用于其小指及无名指之间的指叉部,但对于手套的拇指与四个指头的手掌部分之间的指叉部也可以适用。图7是表示拇指6与四指手掌8之间的指叉部D的裆形成与指叉闭合的编织的步骤图。这种情况下,除了使用前后织针P、Q共计四根空针以外,进行与上面的实施例1相同的小指2与无名指3之间指叉部的编织。图7中的步骤1~5对应图4的5~9,但步骤1~5的不同点是,五指手掌9的最初的线圈横列编织,在此期间进行指叉部D的裆形成及指叉闭合的编织。在该例子中,由于裆部用P、Q的织针形成,因此拇指的指叉部可以更宽松,穿戴时拇指没有紧的感觉。另外,不局限于五指手套,对从小指到食指的四个指头作为一个大指套编织成的独指手套同样可以实施。另外,也可以将为了形成裆的空针的数量增加到3根以上。并且,上述的实施例中将三指手掌分别包含在编织内,但三指手掌的编织并不是必须的。上述是10密度的手套的例子,包括三指手掌,进行该编织的圈数可以根据密度选择适当的值。
如上所述编织而成的手套中,指叉部是利用在编织这些指套的织针之间设置的前后针床的空针形成裆部,夹着该裆部指叉相互闭合、被连接。因此穿戴手套1时,指叉部分上邻接的指套编织部分的侧端的线圈不直接重合,通过裆部被放松,因此成为穿戴时支撑小、伏帖性高的手套,并且指叉部分由于上述的编织,指叉被闭合,所以不会出现窟窿。另外,在小指与无名指的指叉部适用本发明的手套中,由于指叉部的支撑被抑制,可以伸到小指的最深处。另外插入三指手掌编织的手套中,可以得到使小指·无名指之间的指叉部比其他指叉部更深地下陷的手套,因此更加提高了伏帖性。另外适用于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的手套中,穿戴时拇指与四指手掌之间的指叉部上不产生支撑,不会使拇指部分有压迫感,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感到疲劳。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手套,是使用横向编织机,至少有一个以上的指叉部(A、B、C、D),从指尖向手掌编织的手套(1),在担任编织夹着指叉部被编织的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与担任编织夹着指叉部被编织的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之间,至少前后各设置一针空针(J、j),向前述担任编织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编织一方的指套的编织部分,接着向前述担任编织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编织另一方的指套编织部分之后,在前述担任编织各个指套编织部分的织针中,向与指叉部邻接的前后针床的织针及各个指套的编织部分之间设置的空针供给针织纱,形成线圈,至少在一个指叉部(A)上各指套编织部的侧端部的指叉被闭合,并且形成裆部,因此做成具有穿戴时支撑感少、伏帖性高的指叉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