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安华
  • 公开日
    2014年12月31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8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8日
  • 申请人
    安华
  • 文档编号
    A01G1/04GK204047275SQ20142057893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I)、封装线(2)、提耳(3)、提耳立柱(4)、提耳横梁(5),所述袋体(I)沿轴截面两侧边向内叠合为四层,袋体(I)展开进行盛装后为圆柱状,其中向内叠合层的宽度为4cm,展开后圆柱的高度为35cm?38cm,底面周长为33cm ;所述封装线(2)数量为3道,设置于距离袋体⑴上端开口 4cm?5cm处,并且与袋体(I)上端边线平行;所述提耳(3)通过封装线(2)与袋体(I)固定连接,提耳(3)由提耳立柱⑷、提耳横梁(5)构成;所述提耳立柱⑷宽度为1.5cm?2cm,提耳横梁(5)宽度为1.5cm?2cm,提耳立柱(4)与提耳横梁(5)为弧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线(2)每道线的中部设置有长度为2cm,高度为0.5cm的圆弧,圆弧的两端延伸线为直线,且每道线上的直线部分互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耳(3)为圆心角为180°的半圆环型,其中圆环宽度为1.5cm?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耳(3)由两个副耳构成,两个副耳通过袋体(I)向内叠合层与袋体(I)固定连接为一体,且两个副耳分别位于封装线(2)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耳立柱⑷为四层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耳横梁(5)为中间两层、两侧四层结构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
  •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属于食用菌栽培装置领域,包括袋体、封装线、提耳、提耳立柱、提耳横梁。封装线数量为3道,并且均与袋体上端边线平行。提耳立柱为四层结构。提耳横梁为中间两层、两边四层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三道封装线封口,极大降低了食用菌培养袋的破损几率,有效保证了培养料的无菌环境,提高了无根黑木耳的成活率。提耳的设计,避免了菇农采摘时用手抓握食用菌培养袋顶部,不会有碰落幼耳,减产的情况发生。同时,可以将无根黑木耳种植到食用菌培养袋圆柱面的顶端,增加种植面积达10%~15%,大大提高了无根黑木耳的产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具有极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的制作方法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作为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广泛亲睐。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0003]“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一种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每袋可产干黑木耳50克?80克。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提高了生物转化率,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0004]目前,“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中使用的食用食用菌培养袋一般为双边内插、中间两层、两边四层型结构,在套袋的一端采用单封装线封口。这种结构的食用菌套袋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导致污染率高达10%左右。目前菇农种植的地栽黑木耳大多为无根黑木耳,在采收过程中,由于需要提起食用菌培养袋采收,所以从圆柱面顶端到3cm内的范围都无法种植,这无形中造成了无根黑木耳种植面积的减小。同时,在手抓握食用菌培养袋顶部的时候,容易碰到生长中的幼耳,导致未成熟的无根黑木耳掉落,造成减产。 [0005]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用来解决传统食用菌培养袋采用单封装线封口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导致污染;距离圆柱面顶端3cm内的范围都无法种植,造成了无根黑木耳的种植面积的减小,同时,在手抓握食用菌培养袋顶部的时候,容易碰到生长中的幼耳,导致未成熟的无根黑木耳掉落,造成减产等技术问题。
[0007]—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封装线、提耳、提耳立柱、提耳横梁,所述袋体沿轴截面两侧边向内叠合为四层,袋体展开进行盛装后为圆柱状,其中向内叠合层的宽度为4cm,展开后圆柱的高度为35cm?38cm,底面周长为33cm ;所述封装线数量为3道,设置于距离袋体上端开口 4cm?5cm处,并且与袋体上端边线平行;所述提耳通过封装线与袋体固定连接,提耳由提耳立柱、提耳横梁构成;所述提耳立柱宽度为1.5cm?2cm,提耳横梁宽度为1.5cm?2cm,提耳立柱与提耳横梁为弧形连接。
[0008]所述封装线每道线的中部设置有长度为2cm,高度为0.5cm的圆弧,圆弧的两端延伸线为直线,且每道线上的直线部分互相平行。
[0009]所述提耳为圆心角为180°的半圆环型,其中圆环宽度为1.5cm?2cm。
[0010]所述提耳由两个副耳构成,两个副耳通过袋体向内叠合层与袋体固定连接为一体,且两个副耳分别位于封装线2的两端。
[0011 ] 所述提耳立柱为四层结构。
[0012]所述提耳横梁为中间两层、两侧四层结构。
[0013]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3道封装线封口,极大降低了食用菌培养袋的破损几率,有效保证了培养料的无菌环境,提高了无根黑木耳的成品率。
[0015]提耳的设计,避免了菇农采收时用手抓握食用菌培养袋顶部,导致木耳被碰落减产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将无根黑木耳种植到食用菌培养袋圆柱面的顶端,增加种植面积达10%?15%,大大提高了无根黑木耳的产量。提耳立柱、提耳横梁的宽度均为1.5cm?2cm,且连接处为弧形,承重部分为四层结构,这些设计均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承重能力。通过实验,本实用新型可以承重3Kg?5Kg,完全满足了种植无根黑木耳的需求。提耳的宽度太窄,承重力不够,太宽则造成材料的浪费。
[0016]另外提耳的设计,可以使菇农在采收时,能更快速提起和放下食用菌培养袋,一只手即可实现食用菌培养袋的360°C旋转采收,采收更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菇农的工作效率。
[00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具有极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0018]下面结合
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耳为半圆环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耳为两个副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5为传统食用菌培养袋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中I为袋体、2为封装线、3为提耳、4为提耳立柱、5为提耳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一种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1、封装线2、提耳3、提耳立柱4、提耳横梁5,所述袋体I沿轴截面两侧边向内叠合为四层,袋体I展开进行盛装后为圆柱状,其中向内叠合层的宽度为4cm,展开后圆柱的高度为35cm?38cm,底面周长为33cm ;所述封装线2数量为3道,设置于距离袋体I上端开口 4cm?5cm处,并且与袋体I上端边线平行;所述提耳3通过封装线2与袋体I固定连接,提耳3由提耳立柱4、提耳横梁5构成;所述提耳立柱4宽度为1.5cm?2cm,提耳横梁5宽度为1.5cm?2cm,提耳立柱4与提耳横梁5为弧形连接。
[0026]所述封装线2每道线的中部设置有长度为2cm,高度为0.5cm的圆弧,圆弧的两端延伸线为直线,且每道线上的直线部分互相平行。
[0027]所述提耳3为圆心角为180°的半圆环型,其中圆环宽度为1.5cm?2cm。
[0028]所述提耳3由两个副耳构成,两个副耳通过袋体I向内叠合层与袋体I固定连接为一体,且两个副耳分别位于封装线2的两端。
[0029]所述提耳立柱4为四层结构。
[0030]所述提耳横梁5为中间两层、两侧四层结构。
[0031]实施例1:如图1所示,提耳3为由提耳立柱4、提耳横梁5构成,提耳立柱宽度为1.5cm?2cm,提耳横梁宽度为1.5cm?2cm,提耳立柱与提耳横梁为弧形连接。提耳立柱4为四层结构,提耳横梁5为中间两层、两侧四层结构,提耳3的主要承重部分为四层结构,并且有两个提耳立柱4共同承重,所承受的重量可达3Kg?5Kg。
[0032]实施例2:如图2所示,提耳3为圆心角为180°的半圆环型,其中圆环宽度为1.5cm?2cm。圆环的结构特点,导致在向上提起提耳3时,主要承重点在半圆环的最高点处,此处为两层结构,所承受的重量为0.5Kg?1.25Kg。
[0033]实施例3:如图3所示,提耳3由两个副耳构成,两个副耳通过袋体I向内叠合层与袋体I固定连接为一体,且两个副耳分别位于封装线2的两端。副耳为两层结构,并且有两个副耳共同承重,所承受的重量为IKg?3Kg。
[00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如图4所示,无根黑木耳可以在整个圆柱面进行种植,图5为传统食用菌培养袋的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圆柱面上端3cm范围内不种植无根黑木耳。使用本实用新型种植无根黑木耳,有效种植面积比传统食用菌培养袋种植增加了 10%?15%。
[0035]栽培地栽无根黑木耳的工艺流程:原料选择、菌种制作、培养基配置、装袋、灭菌、冷却、接菌、培养、出耳管理、采收、储存。本实用新型在装袋、灭菌、冷却、接菌、培养后菌丝长满食用菌培养袋,待食用菌培养袋变白变硬后再划口或刺孔。刺小孔生产的黑木耳单片、无根,价高、好销,孔直径在0.4cm?0.6cm之间,每层的孔与孔之间呈“品”字型分布,孔间距为1.5cm,当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颜色变淡,耳根收缩变细,且腹面稍有产生白色粉末的担孢子时,耳片即已成熟,应选择晴好天气及时集中人力采收,采收时一只手提着提耳3,另一只手即可根据耳片的成熟度分期收获,采大留小,用锋利的刀片贴耳根处割下,避开幼小耳芽。本实用新型,提耳的承重部分为四层结构,承重能力强;在采收时,能更快速提起、放下食用菌培养袋,不必担心碰落幼小耳芽的问题;一只手即可实现食用菌培养袋的360°C旋转采收,采收更方便快捷,提高了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菇农的工作效率。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