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杨杰书, 杨风, 宁铁英
  • 公开日
    2014年7月2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4月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4月1日
  • 申请人
    青岛市中心医院
  • 文档编号
    A61P9/04GK103893350SQ20141012856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0~12克、龙眼肉13~15克、黄芪13~15克、远志10~12克、云苓13~15克、大叶沿阶草O~10克、夹竹桃O~5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夹竹桃5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夹竹桃5克6.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红参、龙眼肉、黄苗、远志、云苓、大叶沿阶草、夹竹桃,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红参、龙眼肉、黄芪、远志、云苓、大叶沿阶草、夹竹桃,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干燥,再加入适量糊精和矫味剂,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红参、龙眼肉、黄芪、远志、云苓、大叶沿阶草、夹竹桃,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 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浓缩,干燥,粉碎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夹竹桃5克。制法为称取上述药材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显著功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显著功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0002]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代偿能力显着减退,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的血液排出,以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严格地说,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病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特征,所以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按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按症状和体征可分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减退,因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邪上客也”,“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的“心水”证,多为年老体衰,脏气亏虚,气不化水所致。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尚缺少公认安全有效的药物。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0~12克、龙眼肉13~15克、黄芪13~15克、远志10~12克、云苓13~15克、大叶沿阶草O~10克、夹竹桃O~5克。[0005]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茶15克。[0006]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夹竹桃5克。[0007]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茶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0008]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夹竹桃5克。
[0009]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红参、龙眼肉、黄芪、远志、云苓、大叶沿阶草、夹竹桃,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
[0010]作为优选,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红参、龙眼肉、黄芪、远志、云苓、大叶沿阶草、夹竹桃,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干燥,再加入适量糊精和矫味剂,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
[0011]作为优选,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红参、龙眼肉、黄芪、远志、云苓、大叶沿阶草、夹竹桃,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浓缩,干燥,粉碎。
[0012]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0013]红参【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温。【归经】归脾、肺、心经。【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14]龙眼肉【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性味】甘,温。【归经】归心、脾经。【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0015]黄芪【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16]远志【来源】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0017]云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0018]大叶沿阶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定心安神,止咳化痰,治心悸,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0019]夹竹桃【来源】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夹竹桃,以叶入药。【性味】辛、苦,涩,温。有大毒。【功能主治】强心利尿,祛痰杀虫。用于心力衰竭,癫痫;外用治甲沟炎,斑秃,杀蝇。
[0020]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1]经临床收治心力衰竭的患者165例,服用按照实施例1制成的口服剂,每天两剂,连续使用10-15天。疗效评价:治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无效:症状未消失,无明显改变。
[0022]治疗结果:治愈和显效共142例,有效率高达86.1%,3月后再随访,均无复发。
[002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4]实施例1
[0025]称取: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夹竹桃5克,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
[0026]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口服,每日两剂。
[0027]实施例2
[0028]称取: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夹竹桃5克,置入容器内,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滤渣加2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
[0029]用于治疗 心力衰竭。口服,每日两剂。
[0030]实施例3
[0031]称取: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大叶沿阶草10克、夹竹桃5克,置入容器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
[0032]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口服,每日两剂。
[0033]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 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