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佳林, 刘凯, 曹琨, 朱晓娥, 朱永祥, 许国栋, 陈燕青
  • 公开日
    2010年4月21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10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10月26日
  • 申请人
    嘉兴市天时纺业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3D27/00GK101696525SQ2009101540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包括下列步骤a、由地经纱(1)和地纬纱(2)织成上下两片丝绒底织物,同时在上下二片底织物的外面每一完全组织的一端各特设一拉纬纱(3);b、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所述地纬纱(2)或所述地纬纱(2)和所述拉纬纱(3)交织,将上下二片底织物联结起来形成双层织物;c、用割绒刀剖割联结上下二片底织物之间的所述绒经纱(4)和所述绒经纱(5),在所述底织物的内面形成绒面;d、将所述拉纬纱(3)拉动掉后,与所述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后在绒面形成的所述绒经纱(4)或所述绒经纱(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在所述底织物的绒背形成缀绒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经纱(4)和 所述的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设计的缀绒图案的要求 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与所述地纬纱(2)或所述地纬纱(2)和所述拉纬纱(3)交织;将所述 拉纬纱(3)拉动掉后,与所述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后在绒面形成的所述绒经纱(4)或 所述绒经纱(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在所述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计的缀绒图案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经纱(4) 和所述的绒经纱(5)采用一个绒经衬子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绒经纱(4) 和所述的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小提花结构先后经 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所述地纬纱(2)或所述地纬纱(2)和所述拉纬纱(3)交织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绒经纱(4) 和所述的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大提花结构先后经 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所述地纬纱(2)或所述地纬纱(2)和所述拉纬纱(3)交织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绒经纱(4) 和所述的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小提花结构先后经 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所述地纬纱(2)或所述地纬纱(2)和所述拉纬纱(3)交织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绒经纱(4) 和所述的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大提花结构先后经 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所述地纬纱(2)或所述地纬纱(2)和所述拉纬纱(3)交织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造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绒背织有缀绒的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现在市场上缀绒的丝绒织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绒面缀绒的丝绒织物,这种丝绒 织物的绒背仍然是单一形式,没有缀绒,绒背也不具有美感,也影响到了丝绒织物两面的使 用价值,而且这种只有绒面具有缀绒图案的丝绒织物在生产中,织造工程浩大,由于每根绒 经的用量不一,不论是大提花还是小提花,都需要使用绒经筒子架或者两个及以上的绒经 衬子,同时还需要剪去浮长绒线。这种织造工艺不仅占地面积大,使用人工多,原材料的耗 用浪费也大,成本高;另一种是经过烂花的绒面缀绒的丝绒织物,这种丝绒织物同样是只有 绒面具有缀绒图案,绒背仍然是单一形式,绒背不具有美感,也影响到了丝绒织物两面的使 用价值,同时经过烂花的缀绒丝绒织物,底织物组织松散,影响了绒毛的牢固度,还由于需 要经过烂花工艺,制作过程污染环境。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不能在丝绒织物的绒背形成缀绒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接通过织造工艺就能在绒背上形成缀绒的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尤其是提供一种在绒背织有缀绒图案的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 本发明还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绒毛牢固度低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清洁、绒毛牢固的绒背织有缀绒的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a、由地经纱1和地纬纱2织成上下两片丝绒底织物,同时在上下二片底织物的外面每一完全组织的一端各特设一拉讳纱3 ;b、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
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3交织,将上下二
片底织物联结起来形成双层织物;c、用割绒刀剖割联结上下二片底织物之间的绒经纱4和
绒经纱5,在底织物的内面形成绒面;d、将拉纬纱3拉动掉后,与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后
在绒面形成的绒经纱4或绒经纱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在所述底织物的绒背形成缀绒。 作为优选,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设 计的缀绒图案的要求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在底织物上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 3交织;将拉纬纱3拉动掉后,与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后在绒面形成的绒经纱4或绒经纱 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在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计的缀绒图案。
作为优选,绒经纱4和绒经纱5采用一个绒经衬子。 作为优选,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照 小提花结构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3交织。CN 101696525 A 作为优选,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照
大提花结构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3交织。 因此,本发明的织造工艺通过增加拉纬纱的办法,在织造过程中增加一道工序,即
将拉纬纱拉动掉并带动绒经纱的一端的绒头到绒背形成缀绒,直接通过织造就得到绒背具
有丝绒缀绒的丝绒织物,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绒背无法织造出缀绒的问题,同时本发
明不仅可以在绒背织出缀绒,还可以在绒背织出预先设计的缀绒图案,扩大了丝绒织物的
使用范围和价值,使得使用本发明织造出来的丝绒织物可广泛应用于正反面使用的毛毯、
服装、装饰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面都织有图案的丝绒织物;由于采用的直接织造的
方法,解决了现有烂绒缀绒工艺的缀绒牢固度低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由于对绒经纱采用了
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织入的织造方法,从而不再需要使用筒子
架或两个以上的绒经衬子,不仅只用一个绒经衬子就能完成织造,而且使得生产过程对场
地面积的要求大大降低,同时也不再需要剪去未织入的浮长绒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l是本使用本发
附图2是本发明的第
附图3是本发明的第
附图4是本发明的第
附图5是本发明的第
织造出的丝绒织物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种实施例的绒背效果图案; 种实施例的绒面效果图案; 种实施例的绒背效果图案; 种实施例的绒面效果图案。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l: 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a、由地经纱1和地纬纱2织成上下两片丝绒底织物,同时在 上下二片底织物的外面每一完全组织的一端各特设一拉纬纱3 ;b、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 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 和拉纬纱3交织,将上下二片底织物联结起来形成双层织物;c、用割绒刀剖割联结上下二 片底织物之间的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底织物的内面形成绒面;d、将拉纬纱3拉动掉后, 与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后在绒面形成的绒经纱4或绒经纱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 在所述底织物的绒背形成缀绒(参见图1),绒经纱4和绒经纱5采用一个绒经衬子。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拉纬纱的办法,在织造过程中增加一道工序,即将拉纬纱拉动 掉并带动绒经纱的一端的绒头到绒背形成缀绒,直接通过织造就得到绒背具有丝绒缀绒的 丝绒织物,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绒背无法织造出缀绒的问题,不仅可以在绒面、而且在 绒背也形成由绒经纱经割绒拉纬后形成的丝绒缀绒,使丝绒织物的两面都具有丝绒缀绒; 同时由于对绒经纱采用了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织入的织造方 法,从而不再需要使用筒子架或两个以上的绒经衬子,不仅只用一个绒经衬子就能完成织 造,而且使得生产过程对场地面积的要求大大降低,同时也不再需要剪去未织入的浮长绒 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
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a、由地经纱1和地纬纱2织成上下两片丝绒底织物,同时在上下二片底织物的外面每一完全组织的一端各特设一拉纬纱3 ;b、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小提花结构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在底织物上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3交织;c、用割绒刀剖割联结上下二片底织物之间的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底织物的内面形成绒面;d、将拉纬纱3拉动掉后,与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后在绒面形成的绒经纱4或绒经纱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在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计的缀绒图案(参见图1),绒经纱4和绒经纱5采用一个绒经衬子。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拉纬纱的办法,在织造过程中增加一道工序,即将拉纬纱拉动掉并带动绒经纱的一端的绒头到绒背形成缀绒,直接通过织造就得到绒背具有丝绒缀绒的丝绒织物,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绒背无法织造出缀绒的问题,不仅可以在绒面、而且在绒背也形成由绒经纱经割绒拉纬后形成的丝绒缀绒,使丝绒织物的两面都具有丝绒缀绒;同时由于对绒经纱采用了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织入的织造方法,从而不再需要使用筒子架或两个以上的绒经衬子,不仅只用一个绒经衬子就能完成织造,而且使得生产过程对场地面积的要求大大降低,同时也不再需要剪去未织入的浮长绒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让绒经纱4和绒经纱5按设计的小提花结构织入底织物,经割绒拉纬后形成缀绒图案,这样就在底织物即丝绒织物的绒背形成如图2所示的效果图案,同时在丝绒织物的绒面形成如图3所示的效果图案,增加了丝绒织物的使用范围。
实施例3 : 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a、由地经纱1和地纬纱2织成上下两片丝绒底织物,同时在上下二片底织物的外面每一完全组织的一端各特设一拉纬纱3 ;b、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按大提花结构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在底织物上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3交织;c、用割绒刀剖割联结上下二片底织物之间的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底织物的内面形成绒面;d、将拉纬纱3拉动掉后,与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后在绒面形成的绒经纱4或绒经纱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在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计的缀绒图案(参见图1),绒经纱4和绒经纱5采用一个绒经衬子。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拉纬纱的办法,在织造过程中增加一道工序,即将拉纬纱拉动掉并带动绒经纱的一端的绒头到绒背形成缀绒,直接通过织造就得到绒背具有丝绒缀绒的丝绒织物,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绒背无法织造出缀绒的问题,不仅可以在绒面、而且在绒背也形成由绒经纱经割绒拉纬后形成的丝绒缀绒,使丝绒织物的两面都具有丝绒缀绒;同时由于对绒经纱采用了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织入的织造方法,从而不再需要使用筒子架或两个以上的绒经衬子,不仅只用一个绒经衬子就能完成织造,而且使得生产过程对场地面积的要求大大降低,同时也不再需要剪去未织入的浮长绒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让绒经纱4和绒经纱5按设计的大提花结构织入底织物,经割绒拉纬后形成缀绒图案,这样就在底织物即丝绒织物的绒背形成如图4所示的效果图案,同时在丝绒织物的绒面形成如图5所示的效果图案,增加了丝绒织物的使用范围。
当然,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在底织物上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3交织时所采用的缀绒图案并不限于上述两种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联合组织结构等等,只要是采用了与本发明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相同的结构,就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包括下列步骤a、由地经纱1和地纬纱2织成上下二片丝绒底织物,同时在底织物外面每一完全组织的一端各特设一拉纬纱3;b、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一个完全组织相同起绒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先后经过组织点交换分别与地纬纱2或地纬纱2和拉纬纱3交织,形成联结上下二片底织物的双层织物;c、用割绒刀剖割联结上下二片底织物的的绒经纱4和绒经纱5,在底织物的内面形成绒面;d、将拉纬纱3拉动掉后,与拉纬纱3交织的经割绒形成的绒经纱4或绒经纱5的绒头的一端被拉到绒背,在底织物的绒背形成缀绒。本发明能直接得到双面缀绒的丝绒织物,还可选择不同的缀绒图案,使丝绒织物广泛应用于正反面都使用领域。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