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余尧天, 陆伟钢, 王利凤, 袁娜
  • 公开日
    2013年6月5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29日
  • 申请人
    博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11/48GK202969917SQ2012207441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它包括多根搁置在浇注好的承重墙或承重立柱上的型钢钢骨梁(1),其特征在于每两根相邻的型钢钢骨梁(I)之间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2),最外侧的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外侧也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2),每两根相邻且平行的支托梁(2)之间固定有侧向拉杆支撑(3),型钢钢骨梁(I)之间的支托梁(2 )及侧向拉杆支撑(3 )构成支托梁钢构架(4 ),支托梁钢构架(4 )上搭设有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5);位于每根型钢钢骨梁(I)左侧的每根支托梁(2)与位于同一根型钢钢骨梁(I)右侧的每根支托梁(2)对齐,每根左侧的支托梁(2)和与该根左侦_支托梁(2)对齐的每根右侧的支托梁(2)之间悬吊固定有一根钢吊梁(6),每根钢吊梁(6)位于与该根钢吊梁(6)固定的两根支托梁(2)之间的型钢钢骨梁(I)下方,组合梁(7)的底模板(7.1)搁置在该组合梁(7)的型钢钢骨梁(I)下方的多根钢吊梁(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每根支托梁(2)由支托左梁(2.1)、支托中梁(2.2)和支托右梁(2.3)构成,支托左梁(2.1)和支托中梁(2.2)经连接板(8)螺接,支托中梁(2.2)和支托右梁(2.3)经连接板(8)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的两侧各焊接有一个钢套筒(9.1),该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右侧的钢套筒(9.1)内紧套合有一根支托左梁(2.1)的左端;该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左侧的钢套筒(9.1)内紧套合有一根支托右梁(2.3)的右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每个钢套筒(9.1)的横截面为方形,钢套筒(9.1)的四角与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之间分别焊接有四块加劲肋(9.2),每个钢套筒(9.1)和四块加劲肋(9.2)构成一个钢牛腿(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支托左梁(2.1)上设有用于限制支托左梁(2.1)左端插入钢套筒(9.1)深度的限位螺钉(2.4);支托右梁(2.3)上也设有用于限制支托右梁(2.3)右端插入钢套筒(9.1)深度的限位螺钉(2.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每根钢吊梁(6)的左端与左侧的支托梁(2)的支托右梁(2.3)之间设有一根吊杆(10),每根钢吊梁(6)的右端与右侧的支托梁(2)的支托左梁(2.1)之间也设有一根吊杆(10)
  • 技术领域
    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它包括型钢钢骨梁(1),型钢钢骨梁(1)之间安装有支托梁(2),支托梁钢构架上搭设有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5);左侧的支托梁(2)和对齐的右侧的支托梁(2)之间悬吊固定有一根钢吊梁(6),组合梁(7)的底模板(7.1)搁置在钢吊梁(6)上。该支撑体系材料耗费少、施工成本低、搭建和拆除工作量少、耗时少。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0002]型钢混凝土组合大梁简称组合梁,该组合梁的中心配置有沿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型钢(工字钢)钢骨架,型钢钢骨梁外还配置有由纵向钢筋和箍筋绑扎成的钢筋笼,纵向钢筋与型钢钢骨梁平行,箍筋与纵向钢筋和型钢钢骨梁垂直,型钢钢骨梁和钢筋笼均锚固在组合梁的混凝土内。由于该组合梁采用刚度更大的型钢钢骨梁替代了一部分钢筋,这样该组合梁的刚度、承载力、抗震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升,故在大跨度、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中,组合梁作为楼板的主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大跨度的组合梁与楼板一体浇捣形成了建筑物的大跨度组合梁和楼板结构。[0003]现有技术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的结构的施工过程为:将组合梁的型钢钢骨梁的两端搁置固定在浇捣好的墙体或立柱的顶端,然后从地面开始往上搭建落地式满堂密集承重模板支架,再在承重模板支架上安装组合梁的底模板、侧模板和楼板的底模板,并绑扎好组合梁钢筋笼以及楼板钢筋,再然后一体浇捣组合梁和楼板的混凝土。[0004]现有技术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由于该支撑体系采用的落地式满堂密集承重模板支架,需要从地面向组合梁和楼板的高度搭建满堂密集承重模板支架,该支架的高度高,而且很密集,故一次性投入的钢管、扣件材料多、耗费大、施工成本高;而且搭建和拆除的工作量都很大、搭建、拆除耗时久、施工周期长;况且该支架密集,占据了组合梁和楼板的模板下方的全部空间,使得组合梁和楼板下方的空间长期无法利用;更何况该支架高度大,容易失稳,存在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材料耗费少、施工成本低、搭建和拆除工作量少、耗时少、施工周期短、不占用组合梁和楼板下方空间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它包括多根搁置在浇注好的承重墙或承重立柱上的型钢钢骨梁,每两根相邻的型钢钢骨梁之间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最外侧的每根型钢钢骨梁的外侧也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每两根相邻且平行的支托梁之间固定有侧向拉杆支撑,型钢钢骨梁之间的支托梁及侧向拉杆支撑构成支托梁钢构架,支托梁钢构架上搭设有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位于每根型钢钢骨梁左侧的每根支托梁与位于同一根型钢钢骨梁右侧的每根支托梁对齐,每根左侧的支托梁和与该根左侧的支托梁对齐的每根右侧的支托梁之间悬吊固定有一根钢吊梁,每根钢吊梁位于与该根钢吊梁固定的两根支托梁之间的型钢钢骨梁下方,组合梁的底模板搁置在该组合梁的型钢钢骨梁下方的多根钢吊梁上。[0007]本实用新型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0008]首先,由于组合梁的底模板搁置在钢吊梁上,钢吊梁吊在支托梁上,支托梁固定在型钢钢骨梁上,且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搭设在支托梁钢构架上,支托梁钢构架也固定在型钢钢骨梁上,即楼板的模板体系以及组合梁的模板体系均是最终依靠型钢钢骨梁承载和支撑,而型钢钢骨梁的刚度、承载力、抗震能力均理想,可以作为独立的承载结构来承担载荷,故本实用新型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从地面开始向组合梁及楼板标高从下往上搭建落地式满堂密集承重模板支架,而只需要固定支托梁、再悬吊钢吊梁,然后从支托梁往上搭设楼板模板支架,该支架的高度大幅度减少,故能省略大量的钢管、扣件,材料耗费小,施工成本显著降低,且搭建和拆除的工作量大幅度减少,搭建、拆除耗时缩短、施工周期短,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系不占用组合梁及楼板下方的空间,使得该部分空间得以有效利用;更何况,该支架体系的整体高度相对于满堂落地式的承重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度小,不容易失稳,安全性高。[0009]作为改进,每根支托梁由支托左梁、支托中梁和支托右梁构成,支托左梁和支托中梁经连接板螺接,支托中梁和支托右梁经连接板螺接,这样,整根支托梁的安装、拆卸过程均方便;支托左梁、支托右梁、支托中梁三者连接或拆卸方便快捷。[0010]作为还改进,每根型钢钢骨梁的腹板的两侧各焊接有一个钢套筒,该型钢钢骨梁的腹板右侧的钢套筒内紧套合有一根支托左梁的左端;该型钢钢骨梁的腹板左侧的钢套筒内紧套合有一根支托右梁的右端,这样,只需要在地面将支托左梁或支托右梁插入钢套筒,然后在高空将支托左梁、支托中梁和支托右梁螺接成整体,该过程简单,在平地插入支托左梁或支托右梁而后高空螺接,高空作业的工作量也不大,故装配方便;况且,组合梁混凝土浇捣完成后,由于支托梁是插入钢套筒的,钢套筒隔开了支托梁和混凝土,故可以直接将支托梁分解成三段后抽出钢套筒,其拆卸过程方便,而且拆卸后的支托梁能重复再利用,节省成本。[0011]作为优选,每个钢套筒的横截面为方形,钢套筒的四角与型钢钢骨梁的腹板之间分别焊接有四块加劲肋,每个钢套筒和四块加劲肋构成一个钢牛腿,这样,能加大刚牛腿的强度和承载力。[0012]作为又改进,支托左梁上设有用于限制支托左梁左端插入钢套筒深度的限位螺钉;支托右梁上也设有用于限制支托右梁右端插入钢套筒深度的限位螺钉,这样,将支托左梁或支托右梁向钢套筒插入的过程中,限位螺钉最后会卡在钢套筒的开口处,故能精确控制支托左梁或支托右梁插入钢套筒的深度,保证装配好的支托梁的整体长度符合设计要求。[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每根钢吊梁的左端与左侧的支托梁的支托右梁之间设有一根吊杆,每根钢吊梁的右端与右侧的支托梁的支托左梁之间也设有一根吊杆,这样,钢吊杆的悬吊固定快捷方便。[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的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的钢牛腿的放大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 1、型钢钢骨梁,2、支托梁,2.1、支托左梁,2.2、支托中梁,2.3、支托右梁,2.4、限位螺钉,3、侧向拉杆支撑,4、支托梁钢构架,5、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6、钢吊梁,7、组合梁,7.1、组合梁的底模板,8、连接板,9、钢牛腿,9.1、钢套筒,9.2、加劲肋,10、吊杆,11、楼板,11.1、楼板的底模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它包括多根搁置在浇注好的承重墙或承重立柱上的型钢钢骨梁I。每两根相邻的型钢钢骨梁I之间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2。每根支托梁2由支托左梁2.1、支托中梁2.2和支托右梁2.3构成,支托左梁2.1和支托中梁2.2经连接板8螺接,支托中梁2.2和支托右梁2.3经连接板8螺接,即支托左梁2.1、支托右梁2.3、支托中梁2.2上均设有螺纹孔,而连接板8上设有通孔,连接板8通过经连接板8的通孔且旋入螺纹孔的螺钉与支托左梁2.1、支托右梁2.3或支托中梁2.2螺接固定。最外侧的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外侧也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2。具体的说,最左侧的一根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的左侧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2,最右侧的一根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的右侧也安装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2。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的两侧各焊接有一个钢套筒9.1,该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右侧的钢套筒9.1内紧套合有一根支托左梁2.1的左端;该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左侧的钢套筒9.1内紧套合有一根支托右梁2.3的右端。每个钢套筒9.1的横截面为方形,钢套筒9.1的四角与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之间分别焊接有四块加劲肋9.2,每个钢套筒9.1和四块加劲肋9.2构成一个钢牛腿9。支托左梁2.1上设有用于限制支托左梁2.1左端插入钢套筒9.1深度的限位螺钉2.4 ;支托右梁2.3上也设有用于限制支托右梁2.3右端插入钢套筒9.1深度的限位螺钉2.4。每两根相邻的支托梁2之间固定有侧向拉杆支撑3。每两根相邻的型钢钢骨梁I之间的区域为一个单元或者一个开间,每两根相邻的型钢钢骨梁I之间的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托梁2及连接各支托梁2的侧向拉杆支撑3构成该开间的整体式支托梁钢构架4,使得强度大幅度提升。换句话说,一个开间也就是两相邻的型钢钢骨梁I之间的全部支托梁2及该开间内的与支托梁2连接的全部侧向拉杆支撑3构成了该开间的支托梁钢构架4。每个开间的支托梁钢构架4上搭设有该开间的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5 ;该开间也就是该两相邻的型钢钢骨梁I之间的楼板11的底模板11.1就铺设在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5上。位于每根型钢钢骨梁I左侧的每根支托梁2与位于同一根型钢钢骨梁I右侧的每根支托梁2对齐,每根左侧的支托梁2和与该根左侧的支托梁2对齐的每根右侧的支托梁2之间悬吊固定有一根钢吊梁6,每根钢吊梁6位于与该根钢吊梁6固定的两根支托梁2之间的型钢钢骨梁I下方,换句话说,一根钢吊梁6位于一根型钢钢骨梁I的下方,那该根型钢钢骨梁I位于与该根钢吊梁6固定的两根支托梁2之间。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下方沿着型钢钢骨梁I的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如900mm设有一根钢吊梁6,每根钢吊梁6的左端与左侧的支托梁2的支托右梁2.3之间设有一根吊杆10,每根钢吊梁6的右端与右侧的支托梁2的支托左梁2.1之间也设有一根吊杆10。组合梁7的底模板7.1搁置在该组合梁7的型钢钢骨梁I下方的多根钢吊梁6上。[0021]实施本实用新型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0022]a、在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腹板上沿型钢钢骨梁I的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如900mm分别焊接左、右两个钢牛腿9。[0023]b、在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每个左侧的钢牛腿9的钢套筒9.1内插入一根支托右梁2.3的右端,在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每个右侧的钢牛腿9的钢套筒9.1内插入一根支托左梁2.1的左端,支托左梁2.1的左端和支托右梁2.3的右端均设有限位螺钉2.4。[0024]C、将全部型钢钢骨梁I的两端搁置固定在已经施工完成的承重墙或承重立柱顶端,换句话说,承重墙或承重立柱的顶端设有裸露的预埋钢件,待承重墙或承重立柱烧捣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型钢钢骨梁I搁置在承重墙或承重立柱的顶端且将型钢钢骨梁I与承重墙或承重立柱的预埋钢件焊接固定。[0025]d、将每根支托中梁2.2的左端通过连接板8与支托左梁2.1螺接固定,将每根支托中梁2.2的右端通过连接板8与支托右梁2.3螺接固定,此时,一根支托中梁2.2以及与该支托中梁2.2的两端连接的一根支托右梁2.3和一根支托左梁2.1构成一根完整的支托梁2。[0026]e、在每两根相邻且平行的支托梁2之间固定侧向拉杆支撑3,支托梁2和及固定在支托梁2之间的侧向拉杆支撑3构成了支托梁钢构架4。[0027]f、在每根支托左梁2.1上悬吊固定一根吊杆10的上端,将该吊杆10的下端与一根钢吊梁6的右端固定,与该支托左梁2.1连接的型钢钢骨梁I的左侧连接有一根与该支托左梁2.1对齐的支托右梁2.3,在该支托右梁2.3上悬吊固定另一根吊杆10的上端,该另一根吊杆10的下端与钢吊梁6的左端固定;该步骤完成后,在每根型钢钢骨梁I的下方形成了多根平行的钢吊梁6,上述多根相互平行的钢吊杆6就形成了搁置组合梁7的底模板7.1的栅格。[0028]g、在支托梁钢构架4上搭设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5,并将组合梁7的底模板7.1搁置在该组合梁7的型钢钢骨梁I下方的多根相互平行的钢吊梁6上。[0029]此时,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的组合梁和楼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完成;此后,按照现有技术的施工方法进行后续施工,如在扣件式楼板底模板支撑支架5搭设楼板11的底模板11.1,绑扎楼板11的钢筋笼,绑扎组合梁7的钢筋笼,搭设组合梁7的侧模板,一体浇捣组合梁7和楼板11的混凝土等。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