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纤维条集聚装置的制作方法在现有的细纱机纺纱工序中,前牵伸区是一个主要牵伸区,由于上下锖前缘到箭罗拉与前丧辊形成的钳D之傅, 伴的须^^在浮 游区内运动,这时磨擦力界强度相对较小,对浮游纤维的运动控制较 差,而且浮游纤维的变速点不是稳定的,这使浮游纤维的运动更显得 复杂。因此,减小前牵伸区中浮游区的距离,能有效增加对浮游纤维 运动的控制,有效改善成纱的质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增设一组压力 棒装置,如专利号为ZL200420087522.1的压力棒隔距块装置,就是 在上下销前缘到前罗拉与前皮辊所形成的钳口之间,通过压力棒对浮 游区中的须条向下压的作用,使须条运动由直线段变成向下弯曲,由 此在压力棒与须条接触处产生了一个新的磨擦力界。这样,就能更好 地控制浮游纤维运动,也可使纤维变速点相对集中于靠近钳口处;由 于须条受压力棒向下压的作用,能使运动路线弯曲,这又增加了须条 与前罗拉的包围弧长度,使此处的磨擦力界增大,也就是增加了纤维 引导力。与此力平衡,浮游区中压力棒向接触处的控制力也相应产生。 所有这些由压力棒产生的磨擦力界的作用,对弯钩纤维的伸直,减少 短的浮游纤维滑溜,对粗结处纤维引导力增加,细结处纤维引导力减4小,从而优化纤维成纱质量,提高成纱的条干cv值等,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由于使用了压力棒装置,使压力棒与须条接触处的纤维向 二旁扩散,特别是边缘处浮游纤维的头端,由于受压力棒所产生的磨 擦力界作用,会向须条二边扩散,造成须条横向尺寸增大,伸出须条 外的纤维头增多,扩大了加捻三角区,增加了纱线毛羽指标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解决细纱机主牵伸区中,由于使用压力棒荷产生,大了须条横询尺寸,加捻三i^M扩大,毛羽增多的 弊病。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纤维条集聚装置,在细纱机的 摇架上安装有下皮辊、中皮辊,上销安装在中皮辊的轴上,下罗拉、 中罗拉和下销安装在机架上;上皮圈套在中皮辊和上销上,下皮圈套 在中罗拉和下销上,在上皮圈和下皮圈的输出端形成A点,下罗拉与 下皮辊之间的压紧点形成C点,带沟槽的集聚件安装在AC段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的集聚件,开设有面向须条到来 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集束槽的槽顶宽,槽底窄,有利于 须条的集束,集聚件可优选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采用重力、机械预应 力或磁性引力等方式安装于AC段内,集束槽底朝下放置。
进一步地,集聚件朝集束槽的反向一侧延伸并在延伸端形成突 起,该设置在于可方便地通过突起搭接于下皮辊上。
更进一步地,增设了向二端伸出的连接轴,连接轴通过塑件安装 在上销上,集聚件安装在塑件上的二端伸出的连接轴上,为方便地安装及节约成本,塑件可由现用的隔距块改装或替代。
所述的集束槽直接开设于连接轴的两端,即将集聚体与连接轴做
为一体,连接轴可以由现有的压力棒来替代,这样, 一方面,连接轴
的槽底对纤维向下压,又可以集聚浮游区中的纤维。此设置的目的在
于使成本和结构进一步降低。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细纱机的下罗拉旋转,会带动压紧
的在下罗拉上的皮辊同步旋转,设其线速度为VI;同理中罗拉旋转
而带动上下皮圈凝转,设线速度为V2。由于V1〉V2,故须条在1C-段被牵伸,由于须条在AC段通过集聚件上的沟槽而被沟槽底及沟槽 二侧面集聚,再由B点运动到C点而进入加捻三角区后被加捻。这样 就完成了须条在牵伸区的AC段,通过集聚件的沟槽,被牵伸须条的 纤维有效被集聚后通向钳口 C处,完成前牵伸区的纤维集聚工艺过 程。
本发明与原有的压力棒装置相比,其优点在于原有技术中,须
条通过压力棒接触点时,浮游区纤维会向压力棒二面扩散,导致须条 横向尺寸增大。致使加捻三角区扩大,毛羽增加。采用本发明后,须 条通过集聚件沟槽,由沟槽槽底及沟槽二侧面同时集聚浮游区纤维, 会使集聚后的须条横向尺寸可控(由沟槽形状尺寸控制),同时,槽 底对纤维又产生新的有益磨擦力界,有效控制纤维运动,有效改善成
纱质量,包括改善纱线条千CV值和控制加捻三角区不增大,降低毛 羽指标。
以下通过附图和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i为本发明安装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发明集聚件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发明集聚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阁?为掛6的B—B斜视衝;
图8为本发明集聚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
如图l、图2、图4所示,在细纱机的摇架1上安装有下皮辊3、 中皮辊7,上销9安装在中皮辊7的轴上,下罗拉2、中罗拉5和下 销8安装在机架上;上皮圈6套在中皮辊7和上销9上,下皮圈4套 在中罗拉5和下销8上,在上皮圈6和下皮圈4的输出端(即本领域 技术人员俗称的上销9和下销8的前缘)形成A点,下罗拉2与下皮 辊3之间的压紧点形成C点,AC段即形成纺纱领域所称的"浮游区", 带沟槽14的集聚件10安装在AC段内,沟槽底朝下放置,工作时, 须条11依次通过A、 B、 C点。
请再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集聚件10,开设有面向须条 11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14,集束槽14的槽顶(须条 进入部)宽,槽底窄,有利于须条ll的集束,集聚件10可优选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采用重力、机械预应力或磁性引力等方式安装于AC 段内。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集聚件10朝集束槽M的反向一侧延 伸并在延伸端形成突起15,该设置在于可方便地通过突起15搭接于 下皮辊3上。
图4、图6、图7展示了本发明集聚件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 该实施例中,增设了向二端伸出的连接轴12,连接轴12通过塑件13 安装在上销9上,集聚件10安装在塑件13上的二端伸出的连接轴 t2上,为方便地安装及节约成本,塑件13可虫现甩,距块改装或 替代。
在图8、图9的实施例中,结构与图6、图7展示的结构大体相 同,区别在于,所述的集束槽14直接开设于连接轴12的两端,即将 集聚体10与连接轴12做为一体,这样,在连接轴12的两端就形成 了本发明的集聚件10的结构,连接轴12 —方面起连接之用,另一方 面,提供了集聚件10的结构和功能,由于连接轴12可以从现有的压 力棒进一步改进,增加集聚槽而得。这样, 一方面,连接轴12的槽 底对纤维向下压,又可以集聚浮游区中的纤维。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使 成本和结构进一步降低和简单。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由于细纱机的下罗 拉2会旋转,带动压紧在下罗拉2上的下皮辊3同步旋转,设其线速 度为V1;同样中罗拉5会旋转,经下销8带动下皮圈4运动;中罗 拉5通过下皮圈4,上皮圈6,与中皮辊7压紧,这样上皮圈6就通 过中皮辊7和上销9,而与下皮圈4作同步运动,设其线速度为V2。由于V1〉V2,所以须条ll被牵伸。在AC段浮游区内,须条ll通过 集聚件10上的沟槽,运动的纤维11被集聚件10的沟槽的槽底和槽 的二侧面集聚后由B点向C点运动,完成牵伸的浮游区内纤维集聚过 程。
本发明与原有的单纯使用压力棒的细纱机结构相比,其优点在 于,须条11在进入集聚件10的集聚沟槽14内,受外槽底和槽的二 侧面同时集聚,有效控制纤维11运动和纤维11的横向尺寸,能更好
地降低毛將和改善条千ev值,纺出的纱更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条集聚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在细纱机的摇架上安装有下皮辊、中皮辊,上销安装在中皮辊的轴上,下罗拉、中罗拉和下销安装在机架上;上皮圈套在中皮辊和上销上,下皮圈套在中罗拉和下销上,在上皮圈和下皮圈的输出端形成A点,下罗拉与下皮辊之间的压紧点形成C点,带沟槽的集聚件安装在AC段内。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须条的集聚。
纤维条集聚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吉田雅也代淑梅, 李秋园代淑梅, 李秋园徐红萍, 邓建清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专利相关信息
-
马延和杉田守男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