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扣的制作方法图11所示,该带扣本体被形成为一种扁筒形,它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和诸侧壁,该带扣本体在一端内设有一插口、在另一端设有一带体安装部并且在两个侧表面内设有开口部,在顶板和底板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导向肋,该插入体设有自其一端伸出的一带体安装部、从其另一端的两侧伸出的操作杆以及从其中心部位伸出的一导向杆。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带扣中,在各操作杆的前端处设有可装配到开口部内的一扩张操作部用以形成一接合部,自带体安装部的基部至操作部设有一弹性薄片用以提供挠性,在操作部的一内侧中设有一条肋用以加强,并且导向杆装配且插入在顶板与底板的导向肋之间。在日本专利公开号7-250704中揭示了此类带扣。另外,如图12所示的插入型带扣由一带扣本体和一插入体构成,该带扣本体被构成为一顶板和一底板由沿垂直方向设置在该带扣本体中心部位处的一导向片连接,在其一端和另一端内分别设有一插口和一带体安装部,在两侧表面上形成有延续至插口的开口部,沿着导向片、在顶板和底板的内表面上自插口设有深凹槽,并且在其两侧内以垂直对称的方式设有被接合的向内钩形部;该插入体被构成为在其一端内设有一带体安装部,在其另一端内设有从该带体安装部的基部两侧伸出的挠性插入腿部,其高度较大的一对较短的垂直伸出部从基部的中央部位伸出,其间形成有一槽部,在弧形插入腿部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操作部,操作部从基部持续地形成在大致同一厚度上并且在插入腿部的前端内侧中以垂直对称的方式设有向外钩形接合部。在这种结构中,插入体的插入腿部从带扣本体的插口插入,以使接合部与被接合部相接合。在日本专利公开号7-289310中揭示了此类带扣。在图11所示的带扣中,在将插入体插入到带扣本体内、以使接合部与被接合部相接合的使用情况下,当带扣本体与插入体之间被施以较大张力时,存在着弹性片与插入体操作杆的操作部之间被施以剪力、以及可能发生开裂的危险,并且还存在着弹性薄片断裂的危险。另外,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接合时难以将操作杆的弹性片对着带扣本体的侧壁保持在稳定状态。另外,在图12所示的带扣中,由于带扣本体不具有在将插入体插入到带扣本体中时能正确引导插入腿部的装置,并且插入到导向片中的一对伸出物的长度较短,因此,很显然,插入体的插入操作是不稳定的且易出故障。还有,由于带扣本体和插入体的内表面是以内侧及外侧对称方式所形成的,因此可将插入体反向插入到带扣本体内,于是又会引起这样一个问题,即安装在插入体上的带体会有发生扭转、而不再处于正常状态的危险。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扣,它将由在其两侧设有接合部的操作杆所形成的一插入体插入到被形成为一扁筒体并在其两侧内设有被接合部的一带扣本体内,以使插入体与带扣本体相接合,其中,加强了操作杆中的腿部,预防接合部附近开裂或断裂,并且带扣本体的侧壁牢牢地保持住操作杆腿部,以防带扣中的游动(play)。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规定了如何加强各操作杆的腿部、以及带扣本体的侧壁如何保持住操作杆腿部的带扣,从而有效地加强了腿部,并使侧壁牢牢地保持住腿部,以防带扣游动。本发明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插入体可平滑地插入到带扣本体内的带扣,从而不仅在侧壁和两侧腿部内、而且还在带扣本体和插入体的中心部位内可防止接合时带扣的游动,并保持稳定接合状态。本发明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扣,其中通过特别规定设置在插入体中心部位处的一对伸出物以及与带扣本体内的伸出物互连的结构、其插入体可仅仅沿预定方向插入以便进行平滑插入操作及适当的导向操作。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扣,其中通过特别规定介于设置在插入体中心部位处的一对伸出物与操作杆之间的互连结构来进一步保持稳定配合的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要具有一扁筒形带扣本体1和一扁形插入体2的带扣,该带扣本体1由一顶板3、一底板4和两个侧壁5构成,在带扣本体1的一端和另一端上分别设有一插口6和一带体安装部7,并且在两个侧壁5内切有弧形开口部9,该插入体2在一侧构架20的一端处设有一接合杆17,在其一内部设有一弯折杆18,在其一内部以水平方式设有一基杆19,并在基杆19的两侧以伸出方式设有挠性操作杆25,其中,在带扣本体1的开口部9朝向插口6的一侧内设有一被接合部10,插入体2的操作杆25具有设置在基杆19一侧内的窄腿部27以及可装配到开口部9内并形成于腿部27的前端的凸出头部26,在介于腿部27与凸出头部26的边界上设有钩状接合部29,在腿部27的外侧表面上整体形成有具有凸状截面的加强槽部28,以便加强腿部27,并且在接近带扣本体1的插口6的侧壁5的内表面上设有具有凹槽截面并能嵌入加强槽部28的凹槽部13,从而进行配合及保持操作。
较佳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形成在插入体2的各操作杆25中的腿部27的外侧表面上的加强槽部28设置在位于腿部27朝向凸出头部26的一侧内的接合部29附近,以便进行加强操作,并且凹槽部13设置在带扣本体1内的侧壁5的各开口部9的侧面中的一部分上,以便进行配合及保持操作。
仍较佳地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形成在插入体2的各操作杆25中的腿部27的外侧表面上的加强槽部28设置在从基杆19到凸出头部26的腿部27的整个表面上,以便进行加强操作,并且凹槽部13设置在带扣本体1的各侧壁5内从插口6到开口部9的内表面上,以便进行配合及保持操作。
另外较佳地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在插入体2的基杆19的中心部位处平行地设置着沿插入方向伸出的一对伸出物30,在该平行的伸出物30之间形成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一插入槽31,并且在带扣本体1的顶板3和底板4的内表面上以垂直相对的方式纵向设有可装配到插入槽31内的伸出部11。
较佳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平行于插入体2的基杆19进行设置的一对伸出物30具有C形水平截面,该伸出物30的底表面形成在与操作杆25的底表面同一表面上,该伸出物30的高度高于操作杆25的高度,并且可使伸出物30装配并插入其中的导向凹槽12形成在带扣本体1的内表面中、即位于带扣本体中的顶板3的平顶内的伸出部11的两侧,以便进行导向操作。
另外较佳地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平行于插入体2的基杆19进行设置的一对伸出物30从基杆19伸出的长度与操作杆25的长度大致相等,以便进行稳定配合。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带扣中呈脱离状态的一带扣本体与一插入体的立体图。
图2是该带扣中带扣本体与插入体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以局部剖切带扣本体的方式示出该带扣中带扣本体与插入体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3中的线B-B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以局部剖切的方式示出该带扣中带扣本体与插入体之间的脱离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以局部剖切的方式示出该带扣中带扣本体的仰视图。
图8是以局部剖切带扣本体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带扣中的一带扣本体与一插入体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以局部剖切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带扣中的一带扣本体与一插入体之间的脱离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以局部剖切的方式示出该带扣中带扣本体的仰视图。
图11是一种已知带扣中呈脱离状态的一带扣本体和一插入体的立体图。
图12是以局部剖切的方式示出另一种已知带扣中呈脱离状态的一带扣本体和一插入体的仰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带扣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带扣由一带扣本体1和一插入体2构成,并被构成为其插入体2可与带扣本体1自由接合并与其自由脱离的一种带扣。带扣本体1和插入体2是通过采用诸如聚醛树脂、聚酰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te)等热塑树脂进行模注或挤压成形来整体制成的。
在图1至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扣中,带扣本体1被构成为由一顶板3、一底板4和诸侧壁5构成的一扁筒体,在其一端和另一端处分别设有一插口6和一带体安装部7,在两个侧壁5上设有被切成弧形的开口部9,并且在开口部9朝向插口6的一侧内形成有与挠性操作杆25的接合部29相接合的一被接合部10。另外,两个侧壁5被形成为介于这两个侧壁5之间的距离在插口6的一侧内较宽,而在开口部9的一侧内稍窄,由此,当于接合期间压制插入体2的诸操作杆25时,插入体2可自动脱离带扣本体1。顶板3与底板4内的插口6均被形成为平缓的弧形。
带扣本体1的内部形状被构成为在顶板3和底板4的内表面的中心部位处纵向伸出的诸伸出部11沿垂直方向相对,并且该伸出部11被装配在一插入槽31内,该插入槽形成在从插入体2的一基杆19、在插口6的一侧内伸出的一对伸出物30之间,如图6和图7所示。伸出部11的两侧均形成在底板4的内表面上,以致它们是平坦的,并可使伸出物30与操作杆25滑动及摆动(swing)。顶板3的内表面与底板4的内表面略有不同,如图7所示,在伸出部11的两侧内形成有用于引导伸出物30的深凹的导向槽12,并在导向槽12的两侧内形成有中空部14,从而可使浅于导向槽12的操作杆25滑动及摆动。
设在带扣本体1的一端内的带体安装部7被构成为具有如图4所示的方形截面的一安装杆8互连在两个侧壁5之间,并且带体B的一端绕过该安装杆8、被缝合并固定于其上。在这种情况下,该带体安装部7可被构成为在其外侧内设置一带体接合杆17,而在其内侧则有互连在侧壁5之间的一带体弯折杆18,例如图4所示的插入体2中所示的那样,由此可调节带体B的长度,从而代替单纯将带体B安装于其上的那种结构。
另一方面,插入体2被构成为如图4所示,能使带体B与一端相接合的接合杆17互连在两侧构架20之间,用于钩住带体B并将其向后弯折在接合杆17内侧的弯折杆18互连于其间,并且一基杆19互连在两侧构架20之间、位于弯折杆18的内侧部分。接合杆17具有J形截面,与弯折杆18相对的一前端形成一锐角,并且形成可接合带体B的一接合部21。另外,带体弯折杆18具有倒三角形截面,与基杆19相对的一前端边缘32形成一锐角,并且在其一表面上形成有呈适当形状的一不平坦的槽22,从而防止带体B滑脱。
操作杆25从插入体2的基杆19的一外表面、即与弯折杆18相反的那个表面的两侧伸出,通过使安装到基杆19上的安装部内的腿部27较为窄小而使操作杆25具有挠性,并且能与带扣本体1的被接合部10相接合的钩状接合部29形成为介于腿部27与凸出头部26之间的边界处,这是通过使每个凸出头部26具有扩张的侧面和位于每个腿部27前端处的一锥形前端所形成的,从而可在带扣本体1的中空部14内滑动及摆动。
此外,具有凸状截面的加强槽部28如图5所示整体形成在位于操作杆25内的窄腿部27的外侧面上以加强腿部27,并且被插入且装配到开设在带扣本体1的侧壁5的内表面中的凹槽部13内,从而当将带扣本体1的被接合部10与插入体2的接合部29相接合时,腿部27的加强槽部28与侧壁5的凹槽部13互相配合,以防带扣内的游动。
另外,在插入体2的基杆19的中心部位内以伸出方式设置着与操作杆25同一方向伸出的一对伸出物30,每个伸出物30被构成为如图5所示,其水平截面呈C形,底面所处的表面与操作杆25的相同,其高度高于操作杆25的高度,其伸出长度短于操作杆25的伸出长度,并且其前端呈锥形,从而可插入并装配到开设在以伸出方式设于带扣本体1内的顶板3的内表面上的伸出部11两侧内的导向槽12中。在伸出物30之间设有沿垂直方向贯穿的插入槽31,向内设置在带扣本体1内的顶板3和底板4上的伸出部11相应地各自装配并插入于其中。
为了将带体B安装到插入体2上,如图4所示,将带体B的一端从插入体2的底表面插入到基杆19与弯折杆18之间,弯绕过弯折杆18并钩住它,然后将带体B穿过接合杆17的接合部21,由此,带体B由弯折杆18的锐角前端边缘32与接合杆17的锐角接合部21所接合,从而将带体B安装在了插入体2上。
接着,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将插入体2插入并接合到带扣本体1上,首先,当使操作杆25的凸出头部26与带扣本体1的插口6内的侧壁5相接触以便压制时,操作杆25被弯曲并插入到中空部14内,然后,将设置在顶板3和底板4的内表面上的伸出部11插入并引导至插入槽31内,同时将伸出物30插入到设置在顶板3的内表面上的导向槽12内,操作杆25的凸出头部26从开口部9伸出,由此,接合部29与被接合部10相互接合,并且自腿部27的外表面伸出的加强槽部28装配到开设在侧壁5内的凹槽部13内,从而将带扣本体1与插入体2装配在了一起。
为了使插入体2脱离带扣本体1,当压制操作杆25的凸出头部26并使其向内弯曲时,接合部29与被接合部10之间的接合被释放,腿部27的加强槽部28被同时从侧壁5的凹槽部13脱出,并且凸出头部26沿着朝向插口6的一侧扩张的侧壁5被自动抽出,从而带扣本体1与插入体2相脱离。
在带扣本体1与插入体2处于接合状态、例如图4所示的状态中要松脱带体的情况下,以带扣本体1的带体安装部7的端部作为支撑点、将插入体2沿着箭头方向提升,由此,带体B在接合杆17与弯折杆18之间是平行的,即当带体B在接合杆17的接合部21处是直线状态而没有被弯曲时,带体B被自动松脱。另外,当需要收紧带体时,通过在上述提升插入体2的状态中牵拉位于上侧的带体端部即可轻易地收紧带体。
图8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带扣在一对伸出物30的结构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带扣有所不同。即,设于插入体2的基杆19的中心部位处的一对伸出物30被构成为该伸出物30的伸出长度与两侧操作杆25的长度大致相等,并且向内设置在带扣本体1的顶板3上的导向槽12与这些伸出物30相对应,以便获得一种稳定带扣。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其余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带扣的结构相同,并且该带扣的操作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相同。
图9和图10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带扣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带扣有所不同。即,设置在带扣1内的侧壁5的内表面上的凹槽部13的结构、以及从位于插入体2内的操作杆25的腿部27的外侧表面伸出的加强槽部28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略有不同。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其余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带扣的结构相同。
带扣本体1的侧壁5被构成为开设在内表面上的凹槽部13是沿着侧壁5的整个长度进行设置的,并且从位于插入体2内的操作杆25的腿部27的外侧表面伸出的加强槽部28是以伸出方式沿着从位于基杆19的侧表面中的操作杆25的基部和侧构架20到凸出头部26的接合部29的腿部27的整个长度进行设置的,从而可使介于腿部27的外侧表面与侧壁5的内表面之间的配合状态更为坚固。
本发明的带扣以上述方式构成,并且通过这种结构可获得下列各项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一扁平带扣本体和一插入体的一种带扣,该带扣本体由一顶板、一底板和两个侧壁构成,它在其一端和另一端处分别设有一插口和一带体安装部,并且在两个侧壁内设有开口部,该插入体在一侧构架的一端处设有一接合杆,在其内部设有一弯折杆,在其内部以水平方式设有一基杆,并在基杆的两侧以伸出方式设有挠性操作杆,其中,在开口部朝向插口的一侧内设有一被接合部,操作杆具有设置在基杆一侧内的窄腿部以及装配到开口部内并形成于腿部前端的凸出头部,在介于腿部与凸出头部之间的边界上设有接合部,在腿部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凸状截面的加强槽部,并且在接近插口的侧壁内表面上设有具有凹状截面并可嵌入加强槽部的凹槽部。因此,从外侧表面加强了位于插入体的操作杆中的腿部,防止接合部开裂或断裂,带扣本体的侧壁牢牢地保持住操作杆中的腿部,以防带扣内的游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形成在各腿部外侧表面上的加强槽部设置在位于腿部朝向凸出头部一侧内的接合部附近,并且凹槽部设置在位于各开口部的侧面中的一部分侧壁内。因此,将腿部的加强限制在靠近操作杆中的接合部的那部分上,并达到最小的范围,从而有效防止了操作杆中的开裂或断裂以及带扣内的游动,并且可轻易地进行插入操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形成在各腿部外侧表面上的加强槽部设置在从基杆到凸出头部的腿部的整个表面上,并且凹槽部设置在各侧壁内从插口到开口部的内表面上。因此,该带扣适用于一种需要一根坚固的操作杆的带扣,并且由于介于操作杆腿部与带扣本体侧壁之间的配合范围较大,因此可形成一种耐用的带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在插入体基杆的中心部位处以平行方式设置着一对伸出物,其间形成着一插入槽,并且在带扣本体内的顶板和底板的内表面上以沿垂直方向相对的方式纵向设有可装配到插入槽内的伸出部。因此,改善了带扣本体与插入体之间插入操作的导向性能,另外,由于不仅在侧壁及两侧腿部内、而且还在带扣中心部位内可防止插入时带扣的游动,因此可获得一种稳定的带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一对伸出物具有C形水平截面,其底表面与操作杆的底表面相同,其高度高于操作杆的高度,并且可使伸出物装配并插入其中的导向凹槽形成在位于带扣本体中的顶板内表面上的伸出部的两侧。因此,插入到带扣本体内的插入体采用一种仅仅沿着预定方向进行插入的插入方法,而不能插入到两个表面内。此外,由于该带扣不会被错误地插入,因此,可预防带体的扭转操作,并可改善插入操作的导向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其中,一对伸出物被形成为其从基杆伸出的长度与操作杆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可进一步防止带扣游动,并可形成一种稳定、耐用且具有改善的导向性能的带扣。因此,本发明可提供极佳的效果。
一种带扣,它具有由顶板、底板和侧壁所构成的、在两端分别设有插口和带体安装部、在侧壁内设有开口部的一本体和具有接合杆、弯折杆及两侧设有挠性操作杆的基杆的一插入体,其中在开口部的一侧内设有被接合部,操作杆具有窄腿部及凸出头部,在腿部与凸出头部间的边界处设有接合部,在腿部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加强槽部,在接近插口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凹槽部。该加强槽部在插入时被装配到凹槽部内,从而可保持住该凹槽部以防带扣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