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扣的制作方法图14所示的扁平圆柱体,它揭示在美国专利5,309,610中。该带扣包括具有位于其两相对侧的两开孔部分8’的一带扣体1’和具有在其一端的一带子安装部分的插入体2’,该带子安装部分具有一带子折叠部分22’和一带子拉紧部分21’和一对柔性的操作部分25’,该对操作部分从插入体2’的相对的两侧伸出从带子安装部分延伸到另一端。每一个操作部分25’具有在其外侧表面的一啮合部分28’以与带扣体1’的开孔部分8’相啮合。带扣体1’的一上板3’具有一延伸部分30’。当带扣体1’和插入体2’彼此啮合时,带子B’被固定在带子折叠部分22’,然后,带扣体1’的上板3’的延伸部分30’在压力下与被折叠的带子B’的一上表面接触,这样可防止带子B’松脱。另外,日本专利公开9-135709揭示了一种如图15所示的带扣。这一带扣包括一带扣体1”和一插入体2”,该带扣体1”形成为一扁平圆柱形并在其相对的两侧表面具有开孔部分8”,该插入部分2”具有一带子拉紧部分21”、带一在其内侧的台阶22a”的带子折叠部分22”、一在其另一内侧的基底部分23”。插入部分2”还有一向带子折叠部分22”施压的弹性突头40”和一对从基底部分23”伸出的操作部分25”。每个操作部分25”具有在其外侧面上的一啮合部分28”。弹性突头40”施压于台阶22a”,并弹性接触于抓住在带子折叠部分22”并被折叠的带子,从而在压力下拉紧了带子,以防止带子松脱。在如图14所示的上述带扣的情况下,当带扣体1’和插入体2’彼此啮合时,由于不能靠视觉检查在带子折叠部分22’与带子拉紧部分21’之间的带子B’的啮合情况,就不可能在带扣啮合之时顺畅地调节带子B’的长度。另外,由于带扣体1’的上板3’完全覆盖了插入部分2’的带子折叠部分22’和带子拉紧部分21’并施压于抓在带子折叠部分22’的带子B’,因此在啮合之时不能调节该带子的长度。在如图15所示的情况下,当带扣体1”和插入体2”彼此啮合或脱开时,当调节带子长度时必须将弹性突头40”倾斜,以使它从带子折叠部分22”中分离出来。所以,调节操作有些困难。另外,当要将带子安装到插入体2”上时,由于必须总要操作弹性突头40”,所以带子的插入操作也是较困难的。此外,存在一个问题,即,由于插入体2”的带子折叠部分22”和弹性头40”而难以将该带扣整体模制出来。本发明在实现过程中注意到了上述问题,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扣,该带扣包括一带扣体和一插入体,当使用该带扣时能防止一带子过分地隆起和在该带扣里的松动,即使当带扣体与插入体彼此啮合时也能容易地调节带子的长度,不但能方便地调节带子,同时可靠视觉检查它的拉紧状态,利用一简单的结构就能容易地防止带子松动。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扣,它能防止带子松动,并即使当用于该带扣的带子较厚或硬之时也能容易地调节带子的长度。再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扣,使能在带扣的整个宽度上防止带子松动。还有,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更为适当而有效地防止带子松动的带扣。
再者,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扣,带扣体与插入体之间的啮合方式被如此规定,以致能防止带子松动并容易地调节带子的长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一带扣,该带扣包括一带扣体,它包括一上板、一下板、两侧壁、一在带扣体一端的插入孔、一在带扣体另一端的带子安装件、在两侧壁上的诸开孔部分以及诸啮合部分;一插入体,它包括一在插入件一端的带子拉紧部分、一在该带子拉紧部分的一内侧面上的带子折叠部分、一在该带子折叠部分的一内侧面上的带子通道以及一在该带子通道的一内侧面上的基底部分,该插入体还包括可弯曲的诸操作部分,这些操作部分从基底部分的相对的诸侧面朝着带扣体的带子安装件突出并具有诸啮合部分。其中,该带扣体还包括一在插入孔的上板上形成的突头,使比下板更突出,并在带扣体与插入体啮合之时突出在插入体的带子通道之上,这样,可防止绕在带子折叠部分上的带子松动。
另外,最好是形成于带扣体的上板上的突头成为一弧形,其中心部分最突出。
或者,形成于带扣体上板上的突头的构形使之能完全而均匀地突出且平行于下板的一端。
还有,最好是形成于带扣体上板上的突头的构形使当啮合之时朝着插入体的带子折叠部分的尖端边缘突出,即,比该插入体的基底部分更远。
又,最好是分别在从插入体的基底部分突出的诸操作部分的外表面上形成诸啮合部分,待与诸啮合部分啮合的诸被啮合部分分别形成在于带扣体的两侧壁形成的诸开孔部分的一侧诸端部,即朝着该插入孔的诸端部上。使带扣体和插入体能彼此啮合/脱开。
或者是,诸啮合部分分别形成于从插入体的基底部分突出的诸操作部分的尖端部的上和下表面上,待与诸啮合部分啮合的诸被啮合部分分别形成在带扣体的上板和下板的诸内表面或后表面上,使带扣体与插入体能彼此啮合/脱开。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扣的一立体图,该带扣此时正处于其带扣体与插入体彼此脱开的状态;图2是表示该带扣的带扣体与插入体啮合状态的一俯视图;图3是当带扣的带扣体与插入体啮合时的一俯视图,其中的带扣体被部分地剖掉了;图4是带扣的一后视图,其中的带扣体的一部分被剖掉了;图5是沿着图2中的“A-A”线剖取的一剖视图;图6是沿着带扣的纵向的一中心剖取的一剖视图,表示了该带扣的插入体的一带子安装状态;图7是沿着带扣的纵向的中心剖取的一剖视图,表示了当该带扣的带扣体与插入体彼此啮合时的一带子安装状态;图8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扣的一俯视图,该带扣此时正处于其带扣体与插入体彼此啮合的状态;图9是沿着图8中的“B-B”线剖取的一剖视图;图10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带扣的一俯视图,该带扣此时正处于其带扣体与插入体彼此啮合的状态;图11是当带扣的带扣体与插入体啮合时的一俯视图,其中的带扣体的一部分被剖掉了;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C-C”线剖取的一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11中的“D-D”线剖取的一剖视图;图14是包括一带扣体和一插入体的一传统的带扣的一剖面图;图15是包括一带扣体和一插入体的另一传统的带扣的一俯视图。
下面将参阅诸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带扣的诸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带扣包括一带扣体1和一插入体2。插入体2待被插入带扣体1并从中卸下。带扣体1和插入体2可用模注或挤压模制方法由如聚缩醛、酰胺、聚丙烯和聚丁烯对笨二酸盐(polybutylene terephtalate)的热塑性树脂制成。
按照如图1至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扣呈扁平圆柱形,带扣体1包括一上板3、一下板4和一对侧壁5。带扣体1在其一端有一插入孔6,并在其另一端有一带子安装件7。每个相对的侧壁5有一被切割成弧形的开孔部分8。该开孔部分8在其靠近插入孔6的那一侧有一与后面要讲的一挠性操作部分25的一啮合部分28相啮合的啮合部分9。两侧面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在插入孔6的一侧的间距较宽,在开孔部分8的一侧的间距较窄。因此,如在啮合时推动插入体2的诸操作部分25,插入体2就自动从带扣体1中松开。
上板3在插入孔6的一侧有一其中心部分最为突出的弧形突头10。当插入部分2插入带扣体1内并与之啮合时(如图2所示),该突头10延伸在位于一带子折叠部分22与插入体2的一基底部分23之间的一带子通道24之上,并朝着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一尖端边缘31突出,使限制带子B松脱和隆起。
如图3和4所示,带扣体1具有两脊状部分13,该两脊状部分13分别从上板3和下板4的内表面的中心部分突出并彼此面对。每个脊状部分13的靠近于插入孔6的一部分配装于在一对从插入体2的基底部分23突出的突出件29之间形成的一配合槽30内。下板4在脊状部分13的两相对侧有一平的内表面,使突出件29和操作部分25能在该表面上滑动和摆动。上板3的内表面与下板4的稍有不同。如图4所示,脊状部分13在其相对的两侧有深的凹槽12,用于引导突出件29。诸凹槽12在它们各自的相对的侧面有比凹槽12还窄的中空部分11,使操作部分25能在该中空部分内滑动和摆动。
如图5所示,在带子安装件7上在带扣体1的一端设置一具有一倒转的带扣形的横截面的带子拉紧部分21和一带子折叠部分22,该带子折叠部分22具有一倒置的三角形横截面,并在带扣体1的两侧壁5之间在带扣体1的最外侧的带子拉紧部分21的一内侧面上延伸。用于插入一带子B的一插入孔14形成在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一内侧面上。所形成的带子安装部分能调节带子B的长度。
另一方面,在插入体2上,在两侧框架20之间在插入体2的一最外端设有一用于拉紧带子B的带子拉紧部分21。另外,在插入体2的带子拉紧部分21的一内侧面上形成有一用于抓住并折叠带子B的带子折叠部分22。一基底部分23在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一内侧面上的侧框架20与带子通道24之间延伸。带子拉紧部分21有一倒置的水桶形的横截面,与带子折叠部分22相对的带子拉紧部分21的一顶端具有一锐角,使形成一拉紧部分32以拉紧带子B。带子折叠部分22有一倒置的三角形横截面,与基底部分23相对的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一顶端边缘31具有一锐角。另外,在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一表面上形成了具有合适的形状的脊状部分33,可防止带子滑脱。
一对操作部分25从插入体2的一外表面,即与基底部分23的带子折叠部分22相对的那个表面的相反的两侧伸出。每个操作部分与基底部分23相连的一支腿部分26较薄,使该操作部分25具有柔性。在支腿部分26的顶端有一扩展的头部27,该头部的侧表面被扩展且其顶端较薄,使在支腿部分26与扩展的头部27之间的一分界处形成一能啮合于带扣体1的啮合部分9的一钩子状啮合部分28。在操作部分25的一内侧面上,一对在其中心部分有插入槽30的突出件29从基底部分23突出,比起操作部分25每个突出件29的高度较高而长度较短。
为了将带子B安装于插入体2,可将带子B沿着如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穿过带子通道24从插入体2的下表面插入,再旁绕且被带子折叠部分22抓住。然后,带子B可通过带子拉紧部分21的拉紧部分32,并沿着与该箭头相反的方向拉该带子B,从而将带子B安装于插入体2。如插入体2一样,带扣体1也可从带子安装件7的一下表面通过插入孔14,然后将该带子B抓住在带子折叠部分22上。最后,将带子B通过带子拉紧部分21的拉紧部分32,以待将它弯曲和安装。
接着,为了将插入体2插入带扣体1以作啮合,使诸操作部分25的扩展的头部27紧靠于带扣体1的插入孔6的两侧壁5,并被推动,这样,诸操作部分25被弯曲并插入中空部分11。另外,诸突出件29插入在带扣体1的诸上板3的内表面上形成的诸凹槽12内,与此同时,分别在诸上板3和下板4的内表面上形成的诸突头13插入插入体2的插入槽30内并被引导。此后,带扣体1和插入体2以这样的方式彼此锁定,即诸操作部分25的扩展的头部27从诸开孔部分8突出,诸啮合部分28与被啮合部分9彼此啮合。
为了从带扣体1中卸出插入体2,先向里推动诸操作部分25的扩展的头部27并使之弯曲,使释放诸啮合部分28与被啮合部分9之间的啮合。然后,诸扩展的头部27沿着在插入孔6的那一侧敞开得较宽的诸侧壁5自动滑脱掉,如此,带扣体1和插入体2彼此脱开啮合而分离。
当带子B在带扣体1与插入体2彼此啮合的状态些松动时,例如,在插入体2的下面通过的带子B沿着如图7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移动并松动,带子B在上板3的突头10与带子折叠部分22的尖端边缘31之间这样范围内松动。由于突头10的存在,能减小带子B在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上表面上的松动,使突头10防止带子B被松动。
当使用者需要在例如带扣体1与插入体2彼此啮合的状态下松动带子时,如果插入体2被沿着如图5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绕着作为一支点的带扣体1的带子安装件7的一端提起,带子B则呈现平行在带子拉紧部分21与带子折叠部分22之间的状态下。换言之,如带子B不被带子拉紧部分21的拉紧部分32弯曲,而呈直线状,则带子B就自身松动。当使用者需要拉紧带子B时,如在插入体2被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提起时拉动上带B的端部,就能容易地拉紧带子B。
除了如图8和9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扣体1的带子安装件7的形状外,该带扣的其他部分均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在带子安装件7中,所设置的具有一矩形横截面的一带子安装部分15在带扣体1的一最外端在两侧壁5之间延伸,在带子安装部分15的一内侧面设置一带子B从其中插入的插入孔14。上板3的一端的构形使之能覆盖一部分的插入孔14。带子B从下方缠绕在带子安装部分15上,它的一端被缝好,使该带子B被安装于带扣体1。可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使用该带扣。
如图10至13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带扣的形状呈扁平的圆柱形,其中的带扣体1包括一上板3、一下板4和诸侧壁5。该带扣体1在其一端有一插入孔6,在其另一端有一带子安装件7。相对的两侧壁5之每一个有一被割成一弧形的开孔部分8。上板3在其靠近于插入孔6的部分有一突头10,该突头10全部突出得比该下板4的一脊状部更远并与之平行。该突头10的突出量是这样确定的,即,该突头10在带子折叠部分22与插入体2的一基底部分23之间在带子通道24之上突出,使当插入体2被插入带扣体1时可防止该带子B松动和扩展。
如图11所示,在带扣体1中上板3和下板4分别有脊状部13,这些脊状部13彼此面对地鼓起,并沿着上板3和下板4的纵向对中地延伸,并插入位于插入体2的一对突出件29之间的插入槽30。在该脊状部分13的相对的两侧形成了用于引导诸突出件29的深凹槽12,在诸凹槽12的诸相对侧形成有宽的中空部分11,该中空部分11比诸凹槽12浅,并且,其中的诸操作部分25滑动和摆动。在相对于中空部分11的一带子安装件7的一侧形成有一对朝着诸凹槽12突出的钩子状啮合部分9。该对啮合部分9的构形使它们能与插入体2的诸操作部分25的尖端部形成的诸啮合部分28。该带子安装件7有一具有一矩形横截面且在带扣体1的两相对的侧壁5的诸末端之间延伸的带子安装部分15,带子B的一端部绕在带子安装部分15上并被缝合固定。下板4具有用于模制钩子状啮合部分9的诸芯孔16(core hole)。
如图13所示,在插入体2中,用于将带子B拉紧到其一端的一外侧的一带子拉紧部分21延伸在两侧框架20之间,在该带子拉紧部分21的一内侧面上设置了用于抓住并折叠带子B的带子折叠部分22。基底部分23通过带子通道24在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一内侧面上在两侧框架20之间延伸。带子拉紧部分21有一倒置的水桶形横截面,并有一锐角的端部用作一拉紧带子B的拉紧部分32。带子折叠部分22有一基本上为扇形的横截面,并在其前部分和后部分有按一交错方式排列的诸V形突头35,用于防止带子B滑脱。
如图11所示,插入体2具有从其基底部分23的一外表面,即与带子折叠部分22相反的那个表面的两相反侧突出的诸操作部分25。每个操作部分25具有一用作与基底部分23连接的连接部分的支腿部分26。该支腿部分26较薄,以使操作部分25具有柔性。支腿部分26在其尖端部具有一朝着带扣体1的开孔部分8突出的扩展的头部27,该扩展的头部27在其尖端部有一比该扩展的头部27还薄的板状的延伸部34。在该对延伸部34的两内尖端部的上和下表面上形成有诸小的突出的啮合部分28,使这些啮合部分28能啮合于带扣体1的诸钩子状啮合部分9。
利用与第一实施例的带扣的相同的手段可进行带子B在插入体2上的安装和其长度的调节。插入体2啮合于带扣体1使该插入体2的诸操作部分25首先朝里沿着带扣体1的两侧壁5弯曲并插入,与此同时,设置在诸延伸部34上的诸啮合部分28被诸钩子装啮合部分9的外表面导向并插入,然后,诸扩展的头部27突出诸开孔部分8,与此同时,诸啮合部分28啮合于诸被啮合部分9。接着,带扣体1与插入体2彼此啮合。在那时刻,一对突出件29由诸凹槽12和诸脊状部分13导向,并被合适地啮合而不会侧向摇晃。
插入体2从带扣体1脱开,使从带扣体1的诸开孔部分8暴露的诸操作部分25的诸扩展的头部27从两侧被推出,在诸操作部分25的延伸部34上的诸啮合部分28从诸钩子状啮合部分9脱开,然后,诸扩展的头部27被推入两侧壁5,从而使插入体2从带扣体1中脱出。
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依靠这些结构能达到以下效果。
按照本发明,在该发明中设置一带扣,该带扣包括一带扣体1,它包括一上板3、一下板4、两侧壁5、一在其一端的插入孔6、一在其另一端的带子安装件7、在两侧壁5上的诸开孔部分8以及诸啮合部分;一插入体2,它包括一在其一端的带子拉紧部分21、一在该带子拉紧部分21的一内侧面上的带子折叠部分22、一在该带子折叠部分22的一内侧面上的带子通道24以及一在该带子通道24的一内侧面上的基底部分23,该插入体2还包括可弯曲的诸操作部分25,这些操作部分25从基底部分25的相对的诸侧面朝着带扣体1的带子安装件7突出并具有诸啮合部分28。其中,该带扣体1还包括一形成于插入孔6的上板3上的突头28,其构造使之比下板更突出,并在带扣体1与插入体2啮合之时突出在插入体2的带子通道24之上,这样,可防止绕在带子折叠部分22上的带子B松动。依靠这一特点,当使用该带扣时,能防止带子B在该带扣里扩展和过分松动,能靠视觉检查出带子B的拉紧状态,如此,即使当带扣体1和插入体2彼此啮合时也能用简单的方式调节,并利用一简单的结构能防止带子B松动。
另外,由于在带扣体1的上板3上形成的突头10成为一弧形,它的中心部分最突出,就能防止带子B在该带扣的中心松动,并能容易地在该带扣的诸相对侧调节带子B的长度。
另外,由于在带扣体1的上板3上形成的突头10的构形使其平行于下板4的一端而全部突出,它的中心部分最突出,就能在该带扣的全宽度内均匀地可靠地防止带子B松动,又不会沿侧向移动。
还有,由于在带扣体1的上板3上形成的突头10的构形使当啮合之时朝着插入体2的带子折叠部分22的尖端边缘31突出,就能适当而有效地防止带子B松动。
再有,按照本发明,分别在从插入体2的基底部分23突出的诸操作部分25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了诸啮合部分28,待与诸啮合部分28啮合的诸被啮合部分9分别形成在于带扣体1的两侧壁5形成的诸开孔部分8的一侧诸端部上,使带扣体1和插入体2能彼此啮合/脱开。或另一种情况是,诸啮合部分28分别形成在从插入体2的基底部分23突出的诸操作部分25的尖端部的上和下表面上,待与诸啮合部分28啮合的诸被啮合部分9分别形成在带扣体1的上板3和下板4的诸内表面上,使带扣体1与插入体2能彼此啮合/脱开。依靠这个特点,即使当带扣体1和插入体2为不同的类型,也能容易地使用一用来防止带子B松动的机构和一用来通过肉眼检查其长度来调节带子B的长度的机构。
一带扣的扁平圆柱形带扣体(1)包括一上板(3)、一下板(4)和两侧壁(5)。该带扣体(1)在其一端有一插入孔(6),在其另一端有一带子安装件(7)。相对的两侧壁每个有一开孔(8)以形成诸啮合部分(9)。从上板(3)的中心部分在一插入孔(6)的那一侧突出的一突头(10)突出在插入体(2)的一带子通道(24)之上。插入体(2)有一带子拉紧部分(21)、一带子折叠部分(22)、带子通道(24)以及一从其一端排列到一内侧面上并延伸在诸侧框架(20)之间的基底部分(23)。该基底部分(23)在其相对的两侧有诸操作部分(25),这些操作部分(25)在它们的中间部分有诸啮合部分(28),使其啮合于带扣体(1)和从中脱开。即使当使用了该带扣而在插入体(1)上的带子松动了,突头(10)也能防止带子(B)松开,并且,通过倾斜抬起被啮合的带扣体(1)就能调节带子长度。所以,在该带扣啮合时,用肉眼能检查出带子(B)的拉紧状态,也能容易地调节带子(B)的长度,并能防止带子在带扣里扩展和过分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