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带扣组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带扣组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若尔迪·巴德雷纳斯·布斯卡特
  • 公开日
    2009年10月28日
  • 申请日期
    2007年2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07年2月19日
  • 申请人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4B11/26GK101568270SQ20078004821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组件,包括主壳体,包括与第一和第二侧壁一体形成的基座,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依次与顶壁一体形成,其中穿过所述主壳体的长度形成带通道,并且穿过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按钮通道;按钮,包括与锁架和弹簧固定部相连接的接合壁,其中所述按钮穿过所述按钮通道被接收在所述主壳体中,所述锁架包括两个相互隔开的卡定部;金属绕线弹簧,包括相对于所述弹簧固定部固定的第一端,以及被偏压进所述第二侧壁内部的第二端,其中所述弹簧将相等并且相反的力施加到所述按钮和所述主壳体,其中所述按钮的运动被直接传递给所述弹簧,反之亦然;以及棘齿带,包括由间隙隔开的两个齿轨,所述棘齿带被定位在所述带通道中,其中所述棘齿带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通过所述带通道,并且当所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棘齿带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穿过所述棘齿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两个齿轨配置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越过所述卡定部,并防止沿第二方向退出除非所述按钮故按 压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每个所述卡定部包括固定壁,并且每个所述齿包括与固定边一体形成的斜面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斜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滑 动越过所述卡定部,并且其中,通过所述固定边邻接所述固定壁,所述齿被防 止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其中,当所述固定边移动脱离与所述固定壁的邻 接关系时,所述棘齿带被允许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当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固 定边移动脱离与所述固定壁的邻接关系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组件,所述按钮进一步包括第一横档,并 且所述主壳体进一步包括第二横档,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横档与所述第二横档 的邻接,所述按钮被防止从所述主壳体弹出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主壳体进一步包括配置 用于保持第 一纺织网的第 一 网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棘齿带进一步包括配置用 于保持第二纺织网的第二网接合部8. —种带扣组件,包括 主壳体;按钮,其定位成穿过所述主壳体的一侧;金属绕线弹簧,其在所述主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按钮之间偏压,其中所述按 钮的运动被直接传递给所述弹簧,反之亦然;以及棘齿带,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穿过所述主壳体,并且当所述按钮被按压 时,所述棘齿带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穿过所述主壳体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棘齿带包括两个齿轨, 并且所述主壳体包括相应的卡定部,并且其中,所述两个齿轨配置用于沿所述 第一方向移动越过所述卡定部,并防止沿所述第二方向退出除非所述按钮被按 压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每个所述卡定部包括固定壁, 并且每个所述齿包括与直边一体形成的斜面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迷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斜面沿所述第一方向 滑动越过所述卡定部,并且其中,通过所述固定边邻接所述固定壁,所述齿被 防止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当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 直边移动离开与所述固定壁的邻接关系,并且其中,所述直边移动离开与所述 固定壁的邻接关系时,所述棘齿带被允许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按钮进一步包括第一横 档,并且所述主壳体进一步包括第二横档,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横档与所述第二 横档相邻接,所述按钮被防止从所述主壳体弹出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主壳体进一步包括配置 用于保持第一纺织网的第 一网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棘齿带进一步包括配置用 于保持第二纺织网的第二网接合部15. —种侧开带扣组件,包括主壳体,包括与第一和第二侧壁一体形成的基座,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依 次与顶壁一体形成,其中配合通道穿过所述主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并且 按钮通道穿过所述第一侧壁而形成;按钮,包括与锁架和弹簧固定部相连接的接合壁,其中所述按钮穿过所述按钮通道被接收在所述主壳体中,所述锁架包括第一和第二卡定部;金属绕线弹簧,包括相对于所述弹簧固定部固定的第一端,以及被偏压进 所述第二侧壁内部的第二端,其中所述弹簧将相等并且相反的力施加到所述按 钮和所述主壳体,其中所述按钮的运动被直接传递给所述弹簧,反之亦然;以 及配合部,包括第一列固定齿,所述第一列固定齿包括由间隙相互隔开的第 一和第二齿,所述配合部被定位在所述配合通道中,其中,所述配合部通过所 述第一和第二齿分别稳固地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卡定部相配合,被固定到所述按 钮,并且其中,为将所述配合部从所述主壳体分离,所述按4丑进入所述主壳体 的运动将所述第 一和第二齿分别从所述第 一和第二卡定部移开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配合部为具有所述第 一列固定齿和附加列固定齿的棘齿带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列和所述附加列 固定齿被配置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越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卡定部,并防止沿第二 方向退出除非所迷按钮被按压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扣组件,其中所述主壳体进一步包括配 置用于保持第 一纺织网的第 一 网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配合部进一步包括配置 用于保持第二纺织网的第二网接合部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通常涉及带扣组件,并特别涉及能够用于头盔、背包等的侧开带扣组件(side-release buckle assembly )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带扣组件的制作方法带扣组件用于各种应用。如自行车头盔的各种头盔采用带扣组件以保证其 能够与佩戴者的头部相固定并能够合适地佩戴。典型的是,每个带扣组件包括 配置用于与母带扣壳相配合的公带扣壳。每个带扣部件均与佩带者可以调节的 单独的网或者带相连。一些带扣组件包括允许佩带者为了更为舒适而调节头盔带的棘齿部件。当 为了较好地调节而与棘齿相接合时,佩带者通常为了大范围的调整而调节网或 者带。一种此类型的棘齿带扣是顶开棘齿带扣组件(top-release ratchet buckle assembly )。即,用于棘齿部件的接合按钮位于一个带扣壳的顶端。顶开棘齿 带扣组件通常较大。此外,向佩带者的面部推动按钮是不自然的,并可能会给 佩带者带来不适。并且,由于接合按钮在组件的顶端敞开,接合按钮易于被用 户或者物体的无意地接合。这样,按钮可能会被意外地接合,从而不经意地释 放带扣。为了克服顶开棘齿带扣组件的缺点,发明了侧开棘齿带扣组件。典型的侧 开棘齿带扣包括两部分棘齿带和带扣壳。带扣壳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按钮。 典型的是,按钮被一体连接到位于带扣壳中的塑料弹簧,该弹簧将按钮压入棘 齿带以将棘齿带锁在带扣壳中。为了放开棘齿带,接合按钮,按钮随后使棘齿 带脱离。在释放了按钮后,塑料弹簧迫使按钮回到与棘齿带的锁定关系。侧开棘齿带扣的两段式设计利于制造,而塑料弹簧在弯曲的位置易于冷变 形。即,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使塑料弹簧弯曲,从而降低其适当工作的能力。 如果带扣没有相互完全锁住则可能会发生冷变形,从而迫使塑料弹簧进入受迫位置。此外,已经发现,现有的侧开棘齿带扣组件无法平稳并容易地操作。组件 中的弹簧力在带扣壳中成角度。来自按钮的运动无法直接传送到弹簧,反之亦 然。即,按钮在一个方向的运动导致弹簧沿与按钮的运动成角度的方向移动, 反之亦然。因此,当佩带者接合按钮,按钮,依次,向按钮施加成角度的力, 而浪费了运动和能量。因此,需要更为有效的侧开带扣组件。需要不易发生冷变形的带扣组件。 同样需要能够平稳并容易地进行操作且不会浪费动作或能量的带扣组件。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扣组件,其包括主带扣壳、按钮、金属 绕线弹簧以及棘齿带。
主壳体可以包括和依次与顶壁一体形成的第 一和第二侧壁一体形成的基 座,其中穿过所述主壳体的长度形成带通道,并且穿过所述第一侧壁而形成按 钮通道。
按钮可以包括与锁架和弹簧固定部相连接的接合壁,所述弹簧固定部为如 柱、扣、凸起、凹陷区域、以及弹簧的一部分偏压其中的平面壁部分等。所述 按钮穿过所述按钮通道被接收并保持在所述主壳体中,所述锁架可以包括两个
相互隔开的卡定部(latches)。
金属绕线弹簧包括相对于所述弹簧固定部固定的第一端,以及被偏压进第 二侧壁内部的第二端。所述弹簧将相等并且相对的力施加到所述按钮和所述主 壳体。所述按钮的运动被直接传递给所述弹簧,反之亦然。即,按钮沿一个方 向的线性运动被直接并线性地沿该方向挤压所述弹簧,而所述弹簧沿相对方向 的线性减压沿相同线性方向直接移动所述按钮。
棘齿带可以包括由间隙隔开的两个齿轨。所述棘齿带被定位在所述带通道 中。其中所述棘齿带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通过所述带通道,并且当所述按钮被 按压时,所述棘齿带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通过所述棘齿 带。
两个齿轨配置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越过所述卡定部,并且防止沿第二 方向退出除非所述按钮被按压,。每个所述卡定部包括固定壁,并且每个所述齿包括与固定边如直边一体形成的斜面。斜面沿所述第 一方向滑动越过所述卡 定部。通过所述直边邻接所述固定壁,来防止所述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当 所述按钮被释放时,所述棘齿带被允许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v久而移动所述直 边脱离与所述固定壁的邻接关系。
按钮可以同样包括第一横档,并且所述主壳体可以同样包括第二横档,通 过所迷第一横档与所述第二横档的邻接,防止所述按钮从所述主壳体被弹出。 此外,主壳体可以包括配置用于保持第一纺织网的第一网接合部,并且, 所述棘齿带可以包括配置用于保持第二纺织网的第二网接合部。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扣组件,其可以包括主壳体、按钮、 金属绕线弹簧、以及棘齿带。按钮定位穿过所述主壳体的一侧。金属绕线弹簧 在所述主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按钮之间偏压,其中所述按钮的运动被直接传递给 所述弹簧,反之亦然。棘齿带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穿过所述主壳体,并且当所 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棘齿带沿与所述第 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穿过 所述主壳体。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侧开带扣组件,其可以包括主壳体、按钮、 金属绕线弹簧、以及配合部(如棘齿带或者公带扣壳)。
主壳体可以包括和依次与顶壁一体形成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一体形成的基 座。配合通道穿过所述主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按钮通道穿过所述第一侧壁 而形成。
按钮可以包括与锁架和弹簧固定部相连接的接合壁。按钮穿过所述按钮通 道被接收在所述主壳体中。所述锁架可以包括相互隔开的第 一和第二卡定部。
金属绕线弹簧包括相对于所述弹簧固定部固定的第 一端,以及被偏压进第 二侧壁内部的第二端。所述弹簧将相等并且相对的力施加到所述按钮和所述主 壳体,其中所述按钮的运动被直接传递给所述弹簧,反之亦然。
所述配合部包括第 一列固定齿,所述固定齿包括由间隙相互隔开的第 一和 第二齿。所述配合部被定位在所述配合通道中。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第一和第 二齿分别稳固地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横 相配合,被固定到所述按钮。为将所述 配合部从所述主壳体分离,所述按钮进入所述主壳体的运动将所述第一和第二 齿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横档移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的等比分解俯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的等比仰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的等比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扣壳的等比仰视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扣壳沿5-5方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在初始配合位置的等比剖 视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在持续配合位置的等比剖 视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在固定配合位置的等比剖 视图。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在下文 的说明书或附图中所阐明的具体构造和部件布置的应用。本发明适于其他实施 例,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操作和运用。同样需要理解的是,文中的措辞和 术语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包括"和"具有"及各种类似变化的使用是指 包含后面所列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其他项目及其等同物。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10的等比分解俯^L图。 如图1所示,组件10为侧开l^齿带扣组件。组件10包括配合部,如^^齿带 12 (或带扣部)和带扣壳14,带扣壳具有按钮16及在其中固定的弹簧18的。 如图1所示,按钮16和弹簧18为独立且不同的配件,并且均独立于按钮16 制成。弹簧18为具有特定力常数(a particular force constant)的金属绕线弹簧。
棘齿带12包括与延长梁22 —体形成的网接合头20。网接合头20包括由 横梁28隔开的两个通道24、 26。如纺织带的网状物质通过通道24、 26和横 梁28被固定到接合头20上。网状物质可以相对于接合头20调整。
带扣壳14包括与侧壁32 —体形成的基座30,所述侧壁依次与顶壁M — 体形成。按钮通道36穿过侧壁32中的一个而形成,并配置用于接收按钮16 和弹簧18。网接合部38形成于带扣壳14的一端39。网接合部:38包括至少一个网通道40。如纺织带的网状物质被固定到网接合部38。网状物质可以相对
于网接合部38调节。网结合部38可以与网接合头20相同,反之亦然。
带通道42形成于网接合部38之上的顶壁34的下方。带通道42配置用于 允许棘齿带12的延伸带22穿过。带通道42从带扣壳14的端39通过到另一 端41。为了将棘齿带12固定到带扣壳14,延伸带22沿箭头A的方向^^皮驱动 入带通道42。
按钮16包括与基座46—体形成的接合壁44。按照顺序,基座46与棘齿 锁定架48和弹簧柱50 —体形成。弹簧18的一段绕弹簧柱50定位并与基座 46相邻。弹簧18的另一端与带扣壳14的内壁(未显示)相邻。因此,弹簧 18向带扣壳14的内壁和按钮16施加力。如图4-6将进一步解释的,按钮16 和弹簧18沿方向B被安装到按钮壳14之中。
如图1所示,弹簧18向按钮16和带扣壳14施加与按钮4妻合方向(即, 箭头B)相平行的力。例如,当按钮16沿箭头B的方向被按压时,弹簧被沿 同样方向按压。这样,力被直接从按钮16传递到金属弹簧18,从而^是供直接 且立即的锁定或打开反应(与现有的包括与按钮成角度的塑料弹簧的侧开组件 相对照)。此外,由于弹簧18是金属,因此不易于发生冷变形(现有技术中为 一体形成的塑料弹簧)。
图2示出了棘齿带12的等比仰视图。延伸梁22的底面包括由间隙53相 互隔开的两个平行的锯齿轨52。每个轨52包括多个纵向间隔的齿54。两个轨 52共同形成了一系列锯齿54的行。每个齿54包括与相邻直边58 —体形成的 斜面56。锯齿轨52配置用于稳固地与按钮16的棘齿锁架48 (如图1所示) 相配合。棘齿带12可以具有与图2所示相比或多或少的齿54。此外,可以采 用与所示相比或多或少的齿轨52。然而,已经发现,多个轨52能够提供比只 有一个轨更佳的强度和可靠性。例如,两个轨52与仅有一个轨相比能够提供 更佳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与仅有一个轨相比两个轨的布置不宜损坏或扣住。
轨52是锯齿轨,但轨可以可选择地包括各种特性,以配置用于稳固地与 其配对结构相接合。例如,轨52可以包括矩形、半圆形或者各种其他形状的 凸起、钩子或扣等。
图3示出了棘齿带扣组件10的等比俯视图。如图3所示,棘齿带12的延伸梁22被定位穿过带通道42。棘齿带12的末端被定位越过网接合部38。为 了相对于带扣壳14调节棘齿带12,沿箭头B的方向按压按钮16的接合壁44。 在这个位置,棘齿锁架48 (图1所示)从棘齿带12的齿轨52 (图2所示)打 开。因此,棘齿带12可以沿方向A和A,被调节。当4姿钮16不再沿箭头B的 方向被按压时,弹簧18 (如图1所示)迫使按钮16回到其未接合位置,并且 棘齿锁架48稳固地锁到锯齿轨52的另一組齿54 (如图2所示)上。
图4示出了带扣壳14的仰视图。按钮16包括与形成在带扣壳14的基座 30上的横档62相邻的横档60。横档60和62的邻接保证按钮16被按钮壳14 稳固地保持。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扣壳沿5-5方向的剖视图。 参考图1、 4和5,为了将按钮16固定到带扣壳14中,棘齿锁架48和弹簧柱 50以及绕柱50定位的弹簧18,沿箭头A的方向通过按钮通道36移动进入带 扣壳14。当按钮16移动进入带扣壳14中时,连接到棘齿锁架48下面的挠性 梁66与带扣壳14的横档62的顶面相接合。横档60通过斜面68从梁66向下 延伸并且朝向棘齿锁架48逐渐变细。当按钮16移动进入带扣壳14,横档62 与斜面68接合,并从而迫使梁66沿箭头C的方向弯曲。伴随按钮16沿箭头 B方向的连续运动,斜面68滑动越过横档62的顶面,并且梁66继续沿箭头 C的方向弯曲,直到横档62碰到形成在梁66上的横档60 。 一旦横档62碰到 横档60,梁66沿箭头C,的方向扣住,并且横档60和62快速进入邻接关系。 横档60与62之间的邻接关系防止按钮16从带扣壳14中弹出。这样,按钮 16被固定在带扣壳14中。
当按钮16的接合壁44进一步沿箭头B的方向被按压,横档60沿箭头B 的方向从横档62移开。然而,当按钮16不再被按压时,由弹簧18施加的力 沿箭头B的方向将按钮移回。通过横档60移动回到与横档62的邻接关系, 防止按钮16被从带扣壳14弹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在初始配合位置的等比剖 视图。在这个位置,延伸梁22的末端穿入带扣壳的带通道42 (如图4所示)。 棘齿锁架48包括由间隙72分隔的两个卡定部70。卡定部70可以是配置用于 稳固地锁到锯齿轨52的齿54上的齿、凸起、扣等。在初始配合位置, 一个锯齿轨52对准间隙72,而另 一个锯齿轨52对准位于基座46上方的清除区域74。 闺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在持续配合位置的等比剖 视图。在这个位置, 一个轨52在间隙72中,而另一个轨52在清除区域74 中。当棘齿带12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进入带扣壳14时,末端齿54移动越过 卡定部70(即,斜面56滑过卡定部70),迫使棘齿锁架48,并因此使4安钮16 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在这种移动过程中,弹簧18在按钮16的基座46与带 扣壳14的内壁76之间挤压。
图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棘齿带扣组件在稳固配合位置的等比剖视图。齿 54持续滑过卡定部70,并沿箭头B的方向向内迫使按钮16,直到齿的直边 58碰到卡定部70的直内壁80。当齿54的直边58碰到壁80,储存在弹簧18 中的力被释放,从而迫使棘齿锁架48沿箭头B,的方向返回。这样,齿48的 直边58稳固地邻接卡定部70的壁80,从而将棘齿带12固定到带扣壳14的 按钮16。
为了沿箭头A,的方向在带扣壳14中调节棘齿带12,按钮16的接合壁44 沿箭头B的方向被按压。作为结果,棘齿锁架48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进入带 扣壳14,并且卡定部70的壁80失去与齿54的直壁58的接触。因此,棘齿 带12不再稳固地锁到按钮16。随后用户可以沿箭头A,的方向将棘齿带12拉 动穿过带扣壳14。
由于棘齿带12包括锯齿轨52,棘齿带12可以沿箭头A的方向被移动进 入带扣壳14,而无需按压按钮16。代替地,齿54的斜面56滑动越过卡定部 70,从而沿箭头B的方向迫使棘齿锁架58,并在每组齿54通过卡定部70时 按压弹簧。然而,当一组齿54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越过卡定部70时,弹簧 18迫使按钮16沿箭头B,的方向返回,从而迅速将齿54的直边58移动进入与 卡定部70的壁80的锁定邻接。这种运动在每组齿54稳固地与卡定部70相接 合时可以发出一种咔哒声。卡定部70的壁80与每组齿54的直边58的相互邻 接防止棘齿带12沿箭头A,的方向退出,除非按钮16沿箭头B方向被推动。 然而,按钮16沿箭头B方向的接合,将齿54从卡定部70移除。这样,棘齿 带12可以沿箭头A和A,的方向被调节,从而调松或调紧。棘齿带12固定到 带扣壳14的按钮16,这样棘齿带可以沿箭头A的方.向被驱动,而无需按压按钮16,但是,仅在按钮16沿箭头B的方向被按压时,棘齿带才会沿箭头A, 的方向退出。
例如,如图6-8所示,按钮16的运动被直接传递到弹簧18。即,按钮16 的线性移动以及弹簧18的线性挤压/减压是相同方向的。例如,按钮16沿箭 头B方向的运动导致弹簧18沿与按钮16的运动向平行的方向挤压。在按钮 16和弹簧18之间不会浪费运动。这样,驱动动按钮16以将棘齿带12从按钮 16的棘齿锁架48打开的用户能够获得平滑和立即的开锁反应。类似的,当按 钮16不再被接合时,弹簧18沿箭头B,的方向减压到达其休息位置,从而使 按钮16平滑并立即移动回其原始位置,在该位置卡定部70稳固地与一组齿 54相接合。
齿54与卡定部70的相同锁定运动可以用于不包括棘齿带的带扣组件。例 如,代替棘齿带,带扣组件10可以包括例如具有一组向外延伸的齿的公带扣 壳的配合部。齿被配置用于与卡定部70相接合。如上文所述,为了将7>壳连 接到带扣壳14,公壳的齿被驱动进入带通道42,并锁到卡定部70上。为了分 开,推动按钮16,从而使齿54从卡定部70脱离,如上文所述,并且〃>壳可 以从带扣壳14被移出。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且易于使用的侧开带扣组件。可 以用作头盔上的颏带的带扣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开带扣组件,其 与顶开带扣组件相比不易于无意地脱离。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 然、侧开带扣组件,其中用户向壳体的中心推动位于可一侧的按钮。进一步地, 在位于带扣壳中的弹簧与按钮之间的运动是直接、平緩和立即的。此外,由于
弹簧是金属,与塑料簧部件相比不宜与发生冷变形。
当采用如前、末、上部、底部、下方、中部、横向、水平等各种空间术语 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时,需要理解这些术语仅仅是按照附图所示的方向所使用 的。方向可以被转换、旋转或者甚至变化,从而使前部成为后部,反之亦然, 水平变为垂直等。
对于前述内容的变形或修改落于本发明的思想之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 所揭示并限定的本发明涵盖所有可选的单独特征的两个或更多的组合,所述特 征在文字和、或附图中被提及或是明显的。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了本发明的各种可选方面。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说明了实施本发明已知的最佳方式,并 且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发明加以利用。权利要求被解释为包括现有技术 所允许的可选实施例的范围。
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阐明了本发明的各种特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开带扣组件,其包括主壳体;定位穿过所述主壳体的一侧的按钮;金属绕线弹簧,其在所述主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按钮之间被偏压;以及配合部如棘齿带或者公带扣壳。按钮的移动被直接传递给弹簧,反之亦然。所述棘齿带沿第一方向移动穿过主壳体,并且当按压按钮时,棘齿带沿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可以移动穿过带扣壳体。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