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食品烤炉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食品烤炉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建厂
  • 公开日
    2014年12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9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9月16日
  • 申请人
    潍坊裕邦炉具科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21B1/44GK204032175SQ20142053060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烤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I)内设有燃烧腔(2),燃烧腔(2)的下部设有储灰膛(3),其特征是所述炉体(I)在燃烧腔(2)的上部设有烘烤区(6),所述烘烤区(6)内至少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烘烤盘(62),所述上下烘烤盘(62)之间设有支撑杆(64),所述炉体(I)内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下部烘烤盘(62)的万向支撑球(61),所述其中一个烘烤盘(62)上固装有与烘烤盘(62)同心设置的链轮或齿轮(66),所述链轮或齿轮通过链条或齿轮与驱动装置(5)动力连接从而使烘烤盘(62)旋转,所述炉体(I)前侧对应燃烧腔(2)设有加煤口和可将加煤口封闭的填料门(67 ),所述炉体(I)对应烘烤区(6 )开设有取放口和可将取放口封闭的封闭门(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I)在烘烤区(6)顶部设有煎烤盘(8),所述煎烤盘(8)对应燃烧腔(2)设有观察口和可将观察口封闭的端盖(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烘烤盘(62)为圆形,其由钢板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I)的下部安装有风机(4),所述风机(4 )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燃烧腔(2 )连通;所述炉体(I)上设有伸入烘烤区(6 )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电连接在风机(4 )的供电回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加煤口和取放口连接成一个开口,所述填料门(67)和封闭门(68)通过铰链铰接为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烘烤盘(62)的中央设有与燃烧腔(2 )上部开口对应设置的开口,所述支撑杆(64)环布在烘烤盘(62 )开口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烘烤盘(62)在其开口处环设有上伸的挡圈(6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I)内壁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对上部烘烤盘(62)导向并承托的滑轮(6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5)的控制电路上安装有控制其启停的脚踏控制开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烤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I)的底部设有行走轮(9)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烤炉
  •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烤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燃烧腔,炉体在燃烧腔的上部设有烘烤区,烘烤区内至少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烘烤盘,上下烘烤盘之间设有支撑杆,炉体内安装有多个万向支撑球,其中一个烘烤盘上固装有与烘烤盘同心设置的链轮或齿轮,链轮或齿轮通过链条或齿轮与驱动装置动力连接从而使烘烤盘旋转,炉体前侧对应燃烧腔设有加煤口和填料门,炉体对应烘烤区开设有取放口和封闭门。食品随烘烤盘在烘烤区内转动,从而使其烘烤均匀,烘烤时操作人员可随时用脚踩踏脚踏控制开关,关闭或开启电机,使烘烤盘停止旋转或者重新进行旋转,方便操作人员对食品进行翻烤,操作简单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食品烤炉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食品烤炉的制作方法 [0002]现有的食品烤炉一般设置烘烤盘,食品放在烘烤盘上进行烘烤,一般烘烤盘为手动旋转式,食品需要翻动时需人力推动,翻动完毕再用力推动烘烤盘,此种烘烤方式,操作人员需不停的推动烘烤盘,劳动量大,效率低,烤制的食品不均匀而且不方便观察食品的烤制情况。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翻烤且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食品烤炉。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燃烧腔,燃烧腔的下部设有储灰膛,其特征是所述炉体在燃烧腔的上部设有烘烤区,所述烘烤区内至少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烘烤盘,所述上下烘烤盘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炉体内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下部烘烤盘的万向支撑球,所述其中一个烘烤盘上固装有与烘烤盘同心设置的链轮或齿轮,所述链轮或齿轮通过链条或齿轮与驱动装置动力连接从而使烘烤盘旋转,所述炉体前侧对应燃烧腔设有加煤口和可将加煤口封闭的填料门,所述炉体对应烘烤区开设有取放口和可将取放口封闭的封闭门。 [0005]所述炉体在烘烤区顶部设有煎烤盘,所述煎烤盘对应燃烧腔设有观察口和可将观察口封闭的端盖。
[0006]所述烘烤盘为圆形,其由钢板制成。
[0007]所述炉体的下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燃烧腔连通;所述炉体上设有伸入烘烤区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电连接在风机的供电回路上,实现自动控温。
[0008]所述加煤口和取放口连接成一个开口,所述填料门和封闭门通过铰链铰接为一体。
[0009]所述烘烤盘的中央设有与燃烧腔上部开口对应设置的开口,所述支撑杆环布在烘烤盘开口处。
[0010]所述烘烤盘在其开口处环设有上伸的挡圈。
[0011]所述炉体内壁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对上部烘烤盘导向并承托的滑轮。
[0012]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电路上安装有控制其启停的脚踏控制开关。
[0013]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行走轮。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开启电机,电机驱动烘烤盘旋转,将食品依次放置在烘烤盘上,食品随烘烤盘在烘烤区内转动,炉膛内的温度可以自动控温,从而使其烘烤均匀,烘烤时操作人员可随时用脚踩踏脚踏控制开关,关闭或开启电机,使烘烤盘停止旋转或者重新进行旋转,方便操作人员对食品进行翻烤,操作简单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沿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沿C-C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食品烤炉包括炉体1,炉体I底部的四角分别设有行走轮9。炉体I内设有由耐火材料围成的燃烧腔2,燃烧腔2的下部设有储灰膛3,炉体I的前侧对应储灰膛3设有出灰口和可将出灰口封闭的出灰门10。炉体I在燃烧腔2的上部设有烘烤区6,炉体I在烘烤区6顶部设有煎烤盘8,煎烤盘8对应燃烧腔2设有观察口和可将观察口封闭的端盖7。烘烤区6内至少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烘烤盘62,烘烤盘62为圆形,其由钢板制成。
[0021]本实施例中烘烤盘62为两个,上下烘烤盘62之间设有支撑杆64,烘烤盘62的中央设有与燃烧腔2上部开口对应设置的开口,支撑杆64环布在烘烤盘62开口处,每个烘烤盘62在其开口处环设有上伸的挡圈63,防止食品从其开口处掉落。炉体I内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下部烘烤盘62的万向支撑球61,万向支撑球61对烘烤盘62进行支撑,并保证烘烤盘62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以顺利旋转,其中一个烘烤盘62上固装有与烘烤盘62同心设置的链轮或齿轮66,链轮或齿轮66通过链条或齿轮与驱动装置5动力连接从而使烘烤盘62旋转,图中所示为安装齿轮的结构,齿轮固装在上部烘烤盘62的下方。驱动装置5为电机,其安装在炉体I的底部,其输出轴51上伸至烘烤区6内,并安装链轮或齿轮,电机的控制电路上安装有控制其启停的脚踏控制开关。炉体I前侧对应燃烧腔2设有加煤口和可将加煤口封闭的填料门67,炉体I对应烘烤区6开设有取放口和可将取放口封闭的封闭门68。加煤口和取放口连接成一个开口,填料门67和封闭门68通过铰链铰接为一体,封闭门68上连接有撑杆,仅开启封闭门68时用撑杆撑住,使封闭门68水平放置。炉体I内壁上安装有三个用于对上部烘烤盘62导向并承托的滑轮65,烘烤盘62正好卡在滑轮65的凹槽内,滑轮65 —方面可以对烘烤盘62进行限位,防止其上下摆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烘烤盘62进行支撑,保证烘烤盘62的正常转动。
[0022]炉体I的下部安装有风机4,风机4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燃烧腔2连通;炉体I上设有伸入烘烤区6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度显示装置和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电连接在风机4的供电回路上。当燃烧腔2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温控开关切断风机4的电源,使其停止向燃烧腔2内送风,从而使燃料燃烧过程变缓;当烘烤区6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温控开关接通风机4的电源,风机4重新为燃烧腔2送风,使炉火变旺,以此提高烘烤区6的温度。使用者可根据烤制的具体情况调整温控开关的设定温度,使烘烤区6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温度。温度显示装置和温控开关可集成在炉体I上,也可单独安装在表箱中使用。
[0023]开启电机,电机驱动烘烤盘62旋转,将食品依次放置在烘烤盘62上,食品随烘烤盘62在烘烤区6内转动,从而使其烘烤均匀,烘烤时操作人员可随时用脚踩踏脚踏控制开关,关闭或开启电机,使烘烤盘62停止旋转或者重新进行旋转,方便操作人员对食品进行翻烤,操作简单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