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爱林, 叶全喜, 刘学春, 封晓龙, 林娜
  • 公开日
    2014年8月6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4月1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4月11日
  •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 文档编号
    E04B1/98GK103967155SQ20141014715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由内部耗能内芯(2)、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和预应力索(14)三部分构成;内部耗能内芯(2)插入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的中间空隙中;预应力索(14)对称布置在耗能内芯两侧,穿过横向加劲肋(7),数量由计算确定;为使内部耗能内芯(2)轴向变形耗能,使得内部耗能内芯(2)比夕卜围框架约束构件(3)长一个距离D,D值有计算确定;框架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2)两端构造完全相同; 所述内部耗能芯片(2)为并排的两片一字型钢板;为使耗能芯片(2)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削弱芯片板中部,呈圆弧形;耗能芯片(2) —端为两块与之垂直的连接板(12)耗能芯片(2)上连接板(5)、耗能芯片下连接板(6),与耗能芯片垂直焊接连接;最上面一块连接板(5 )带有螺栓孔,由高强螺栓与框架连接在一起;上、下面两连接板由短加劲肋(10 )焊接连接在一起;短加劲肋(10)与两板均垂直;耗能芯片(2)两端构造完全相同; 所述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为上、下两块翼缘板(9),中间为沿通长方向的单片钢隔板(8),中间两端为双排横向加劲肋(7),均与上下两翼缘板(9)焊接在一起,双排横向加劲肋(7)与钢隔板(8)间分别留有一个耗能芯片(2)的宽度,可以使内部耗能芯片(2)插入;夕卜围框架约束构件(3)从上端起沿全长布置横向加劲肋(7);横向加劲肋(7)的间距由计算确定,横向加劲肋(7)与上下翼缘板(9)均为焊接连接;弹簧(4)套在支撑柱(11)上,支撑柱(11)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连接板(12)相连;弹簧(4)只在受挤压板(13)挤压时起作用;夕卜围框架约束构件(3)底部连接板与相邻的横向加劲肋(7)间用短加劲肋焊接相连; 预应力索(14)穿过横向加劲肋(7),两端与内部耗能内芯(2)的两个下连接板(6)相连,连接点位于两相邻短加劲肋(10)区格的中心;预应力索(14)的数量由计算确定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支撑结构形式,特别是建筑领域应用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
  • 专利摘要
    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由内部耗能内芯、外围钢管约束构件和预应力索三部分构成。内部耗能内芯插入外围框架约束构件的中间空隙中。预应力索对称布置在耗能内芯两侧,穿过横向加劲肋。为使内部耗能内芯轴向变形耗能,使得内部耗能内芯比外围框架约束构件长一个距离D。框架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两端构造完全相同。本发明采用施工阶段能够实现快速装配式并能够有效抵抗水平侧移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这种构件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钢结构构件加工的工业化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施工速度并大幅度降低用钢量。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的制作方法[0002]传统支撑因其刚度大,在强震作用下拉应力通常超过弹性极限而屈服,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受压时则容易受发生压屈曲。在地震反复作用下,其耗能效果不大,也难以较好的保护主体结构不受破坏。[0003]防屈曲支撑构件作为应用于多、高层结构中的抗侧力耗能装置,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构件在拉、压时均能实现全截面充分屈服而不出现支撑构件的整体或局部屈曲破坏,使原来通过主体结构梁端塑性铰的耗能方式转变为只在防屈曲支撑部件上集中耗能,从而较好地保护了主体结构。但是传统防屈曲支撑在强震作用下产生的残余变形仍不可恢复,并且传统防屈曲支撑还具有混凝土外围约束构件所导致的加工精度控制困难、湿作业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0004]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的研究还很少,并未真正实现钢结构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的工业化快速、集成生产。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该发明能够实现主体钢结构和支撑构件的快速、合理安装。并且在小震下具有很强的承载力、通过提高其初始受压承载力,减小甚至消除其在大震下的残余变形,具有很强的耗能能力。[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包括内部耗能芯片、外围框架约束构件、预应力索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耗能芯片为并排的两片一字型钢板。为使耗能芯片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削弱芯片板中部,呈圆弧形。耗能芯片一端为两块与之垂直的连接板:耗能芯片上连接板、耗能芯片下连接板。最上面一块连接板带有螺栓孔,由高强螺栓与框架连接在一起。上、下面两连接板由双排短加劲肋连接在一起。短加劲肋与两板均垂直。耗能芯片另一端直接与外围框架约束构件底部连接板焊接在一起。
[0008]所述外围框架约束构件为上下两翼缘板,中间为沿通长方向的单片钢隔板,中间两端为双排横向加劲肋,均与上下两翼缘板焊接在一起,双排横向加劲肋与钢隔板间分别留有一个耗能芯片的宽度。外围框架约束构件从上端起沿全长布置横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的间距由计算确定。弹簧套在支撑柱上,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连接板相连。弹簧只在受挤压板挤压时起作用。外围框架约束构件底部连接板与相邻的横向加劲肋间用短加劲肋相连。
[0009]预应力索两端与内部耗能芯片的下连接板相连,两端对称布置。连接点位于两相邻短加劲肋区格的中心。
[0010]在工厂将所述内部耗能芯片、外围框架约束构件、预应力索三部分组装连接在一起。在现场将所述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用高强螺栓与框架相连接。当水平力作用于结构时,所述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的水平力分量减小甚至抵消作用于结构的水平力,使结构的层间位移为较小值,满足规范的要求。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发明采用施工阶段能够实现快速装配式并能够有效抵抗水平侧移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这种构件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钢结构构件加工的工业化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施工速度并大幅度降低用钢量。



[0013]图1本发明构件侧向图
[0014]图2本发明构件平面图
[0015]图3本发明构件内部耗能内芯图
[0016]图4本发明外部框架约束构件图
[0017]图5本发明构件的预应力索图
[0018]其中,1-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双板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2-内部耗能内芯;3-外部框架约束构件;4_弹簧;5_上连接板;6_下连接板;7_横向加劲肋;9_翼缘板;10-上下连接板加劲肋;11-支撑柱;12_连接板;13-挤压板;14-预应力索
[0019]具体实现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所述结构体系的实现方式。
[0021]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框架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由内部耗能内芯2、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和预应力索14三部分构成。内部耗能内芯2插入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的中间空隙中。预应力索14对称布置在耗能内芯两侧,穿过横向加劲肋7,数量由计算确定。为使内部耗能内芯2轴向变形耗能,使得内部耗能内芯2比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长一个距离D,D值有计算确定。框架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预应力防屈曲支撑2两端构造完全相同。
[0022]如图3所示:所述内部耗能芯片2为并排的两片一字型钢板。为使耗能芯片2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削弱芯片板中部,呈圆弧形。耗能芯片2 —端为两块与之垂直的连接板12:耗能芯片2上连接板5、耗能芯片下连接板6,与耗能芯片垂直焊接连接。最上面一块连接板5带有螺栓孔,由高强螺栓与框架连接在一起。上、下面两连接板由短加劲肋10焊接连接在一起。短加劲肋10与两板均垂直。耗能芯片2两端构造完全相同。
[0023]如图4所示:所述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为上、下两块翼缘板9,中间为沿通长方向的单片钢隔板8,中间两端为双排横向加劲肋7,均与上下两翼缘板9焊接在一起,双排横向加劲肋7与钢隔板8间分别留有一个耗能芯片2的宽度,可以使内部耗能芯片2插入。夕卜围框架约束构件3从上端起沿全长布置横向加劲肋7。横向加劲肋7的间距由计算确定,横向加劲肋7与上下翼缘板9均为焊接连接。弹簧4套在支撑柱11上,支撑柱11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连接板12相连。弹簧4只在受挤压板13挤压时起作用。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底部连接板与相邻的横向加劲肋7间用短加劲肋焊接相连。[0024]如图5所示:预应力索14穿过横向加劲肋7,两端与内部耗能内芯2的两个下连接板6相连,连接点位于两相邻短加劲肋10区格的中心。预应力索14的数量由计算确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