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周占强, 周占平
  • 公开日
    2015年4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17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17日
  • 申请人
    无锡市康强工业器械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G5/08GK204260997SQ20142060395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包括四轮助行车和坐垫,四轮助行车有两根纵轴(1),纵轴(I)两端分别连接把手(2)和滚轮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纵轴(I)中部设有凹凸段,且两纵轴凹凸段的位置相平行、凹凸段距离相同,每根纵轴(I)上各设有一个升降座(4),该升降座(4)通过内置横轴(41)卡在纵轴(I)的凹凸段的凹槽内,且内置横轴(41)外部有活动垫块(5)与其一起插在凹槽内以固定升降座(4)位置,坐垫则通过插销(6)和升降座(4)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内部⑷设有内置横轴(41),通过螺帽(42)和焊接在升降座⑷内部的固定块(43)来卡紧内置横轴(41),内置横轴(41)紧挨活动垫块(5),升降座(4)外部设有相平行的一组通孔(44),用以插销(6)穿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由两块一号座板(71)和夹在其中间的一块二号座板(72)组成,一号座板(71)和二号座板(72)活动链接,二号座板(72)开设有一组通孔(721),由带有轴销(73)的防倒拉手(74)插入通孔(721)内,在轴销(73)位于防倒拉手(74)的外侧设有回位弹簧(75),所述防倒拉手(74)位于轴销(73)的外侧各设有一个凸起(741),两块一号座板(71)对应防倒拉手(74)凸起(741)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沉孔(711),沉孔(711)与凸起(741)大小相适,凸起(741)能够卡入沉孔(711)内;所述两块一号座板(71)均开有一个通孔(712),用以插销(6)穿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拉手(74)的长度大于二号座板(72)侧部宽度,且防倒拉手(74)上的凸起(741)在二号座板(72)侧部以外,当防倒拉手(74)插入二号座板(72)时,两个凸起(741)与分别卡入一号座板(71)上的沉孔(71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一号座板(71)与二号座板(72)表面由一组安全带(76)将其固定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包括四轮助行车和坐垫,四轮助行车有两根纵轴,纵轴两端分别连接把手和滚轮轴,所述两纵轴中部设有凹凸段,且两纵轴凹凸段的位置相平行、凹凸段距离相同,每根纵轴上各设有一个升降座,该升降座通过内置横轴卡在纵轴的凹凸段的凹槽内,且内置横轴外部有活动垫块与其一起插在凹槽内以固定升降座位置,坐垫则通过插销和升降座固定。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方便调节坐垫高低,同时,整个防折合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坐垫折合夹伤乘坐者或乘坐带来的不舒服,适合腿脚不便或高龄人群自行使用。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0002]四轮助行车适用于身体有残疾或行动不便的老龄人。已经有不少相关四轮助行车的专利申请,如中国专利ZL200920039041.6,ZL200920039040.1等等,这些专利都在材料、结构方面对现有的四轮助行车做了一定改进,但还是存有缺点。四轮助行车的使用对象决定了四轮助行车的坐垫是其关键,如果坐垫过高,则会造成使用者弯腰不便,加大了腰部压力;如果坐垫过低,则会造成举物不便及背部受力过大。而使用者又各有差异,设计好的四轮助行车坐垫对部分人的坐高比较适合,肯定也和另一部分人的坐高有所出入,因此要兼顾,最好采用可调式的坐垫,而采用可调式坐垫往往会带来另外一些问题,如果采用可折叠的坐垫,则在坐垫打开时如何保证其因为外力因素不会自行折合;而如果采用不折叠的坐垫,那么整个四轮助行车的占用面积将大大增加很不方便。所以追求轻便灵巧的四轮助行车如何用最简单的结构设计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是一个比较值得领域技术人员去研讨的问题。
[0003]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 [0004]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包括四轮助行车和坐垫,四轮助行车有两根纵轴,纵轴两端分别连接把手和滚轮轴,所述两纵轴中部设有凹凸段,且两纵轴凹凸段的位置相平行、凹凸段距离相同,每根纵轴上各设有一个升降座,该升降座通过内置横轴卡在纵轴的凹凸段的凹槽内,且内置横轴外部有活动垫块与其一起插在凹槽内以固定升降座位置,坐垫则通过插销和升降座固定。 [0005]其中,上述升降座内部设有内置横轴,通过螺帽和焊接在升降座内部的固定块来卡紧内置横轴,内置横轴紧挨活动垫块,升降座外部设有相平行的一组通孔,用以插销穿插。
[0006]其中,上述坐垫由两块一号座板和夹在其中间的一块二号座板组成,一号座板和二号座板活动链接,二号座板开设有一组通孔,由带有轴销的防倒拉手插入通孔内,在轴销位于防倒拉手的外侧设有回位弹簧,所述防倒拉手位于轴销的外侧各设有一个凸起,两块一号座板对应防倒拉手凸起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沉孔,沉孔与凸起大小相适,凸起能够卡入沉孔内;所述两块一号座板均开有一个通孔,用以插销穿插。
[0007]其中,上述防倒拉手的长度大于二号座板侧部宽度,且防倒拉手上的凸起在二号座板侧部以外,当防倒拉手插入二号座板时,两个凸起与分别卡入一号座板上的沉孔。
[0008]其中,上述两块一号座板与二号座板表面由一组安全带将其固定。
[000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方便调节坐垫高低,同时,整个防折合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坐垫折合夹伤乘坐者或乘坐带来的不舒服,适合腿脚不便或高龄人群自行使用。




[0010]图1为四轮助行车部分拆装示意图;
[0011]图2为纵轴凹凸段示意图;
[0012]图3为升降座与凹凸段卡合示意放大图;
[0013]图4为升降座内部示意图;
[0014]图5为升降座外部示意图;
[0015]图6为坐垫示意图。


[0016]如图1?6所示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带有坐垫防折合装置的四轮助行车,包括四轮助行车和坐垫,四轮助行车有两根纵轴1,纵轴I两端分别连接把手2和滚轮轴3,所述两纵轴I中部设有凹凸段,且两纵轴凹凸段的位置相平行、凹凸段距离相同,每根纵轴I上各设有一个升降座4,该升降座4通过内置横轴41卡在纵轴I的凹凸段的凹槽内,且内置横轴41外部有活动垫块5与其一起插在凹槽内以固定升降座4位置,坐垫则通过插销6和升降座4固定。
[0017]如图4、5所示的升降座,升降座内部4设有内置横轴41,通过螺帽42和焊接在升降座4内部的固定块43来卡紧内置横轴41,内置横轴41紧挨活动垫块5,升降座4外部设有相平行的一组通孔44,用以插销6穿插。
[0018]如图6所不的坐垫,由两块一号座板71和夹在其中间的一块二号座板72组成,一号座板71和二号座板72活动链接,所述两块一号座板71与二号座板72表面由一组安全带76将其固定,二号座板72开设有一组通孔721,由带有轴销73的防倒拉手74插入通孔721内,在轴销73位于防倒拉手74的外侧设有回位弹簧75,所述防倒拉手74位于轴销73的外侧各设有一个凸起741,两块一号座板71对应防倒拉手74凸起741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沉孔711,沉孔711与凸起741大小相适,凸起741能够卡入沉孔711内;所述两块一号座板71均开有一个通孔712,用以插销6穿插,具体的,所述防倒拉手74的长度大于二号座板72侧部宽度,且防倒拉手74上的凸起741在二号座板72侧部以外,当防倒拉手74插入二号座板72时,两个凸起741与分别卡入一号座板71上的沉孔711。
[0019]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工作的:首先将升降座内置横轴卡入纵轴的凹凸段内,然后将活动垫块插入,此时固定住了升降座与整个四轮车的位置,接着将坐垫与升降座各自的通孔对应,将插销插入,固定坐垫的位置。当四轮车不使用时,折叠坐垫,即将一号座板和二号座板折叠,此时整个助行车的宽度约为二号座板的宽度十分节省占地面积;当要使用四轮车时,打开坐垫,使一号座板与二号座板在同一水平面,并插入防倒拉手,此时,由于防倒拉手的凸起卡入一号座板的沉孔,整个坐垫即两块一号座板、二号座板和防倒拉手同时位于一个平面内,因为防倒拉手与一号座板、二号座板不在一条直线上,这3个部分组成的水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因此坐垫将会变成唯一的平面,不再可折叠,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因为坐垫自行折合带来的不舒服感。当不再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回位弹簧按下拉出防倒拉手,一号座板与二号座板之间又成为可折叠模式。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