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世界公认的四大顽疾之一。它发病率高,来势快,目前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此病,在我国有3000万名患者,患病率约为0. 5% -1. 5%,且每年都呈逐步上升趋势。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冰冷感冒后, 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性气管炎,到夏天气候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顽疾发作时临床表现为咳喘、气喘、痰多、胸闷、喉痒、呼吸困难、心悸多汗、严重烦躁、喘鸣有声、血压下降、甚至窒息死亡。可见气管炎的治疗不及时和治疗不当,都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目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较多,一般都是抗菌消炎和舒张气管平滑肌,长期服用会引起副作用使心率加快,虽然也有中成药但效果不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本中药胶囊对于气管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治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治愈不易复发等优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比现有技术工艺简单、疗效快速,治愈率高的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本发明的药物是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科学的组方,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的,复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功能主治分别为皂荚子辛,温,无毒。功能主治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麻黄麻黄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前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脾;肝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降气化痰。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莱菔子辛、甘,平。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石膏辛甘,寒。入肺、胃经。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紫菀辛,苦,温。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白果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功能主治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山海螺甘、辛平。归肺、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败毒抗癌、补气养血、消肿排脓。治肺痈,乳痈,肠痈,肿毒。桑白皮甘,寒。归肺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 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冬瓜子味甘,平。入足厥阴经。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消痈,利水。治痰热咳嗽, 肺痈,肠痈,淋病,水肿,脚气,痔疮,鼻面酒鈹。芦根甘,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 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葶苈子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 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白芥子辛,热。入手太阴经。功能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苍术性温,味辛、苦。功能主治祛风辟秽,燥湿健脾,适用于胃脘闷,腹胀大便溏软,呕恶,四肢倦怠,时气感冒,痰多诸症。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枳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射干;苦,寒。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本发明的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皂荚子4-10份、麻黄5-18份、前胡5_15份、莱菔子5_20份、白术10-25份、茯苓8-20份、石膏15-30份、紫苏叶10-25份、紫菀10-20份、白果5-15份、山海螺5-10份、桑白皮10_25份、连翘10-20份、黄芩10-20份、知母5_15份、冬瓜子5_10份、芦根10-25份、葶苈子10-20份、枳壳5_18份、白芥子4_10份、苍术5-15份、厚朴10-20份、鱼腥草5_15份、射干4_10份;制备步骤如下(1)按照配方比例将皂荚子、麻黄、前胡、莱菔子、白术、茯苓、石膏、紫苏叶、紫菀、 白果、山海螺、桑白皮、连翘、黄芩、知母、冬瓜子16味中药原料用5倍量水浸泡60分钟,大火煮沸,文火煎煮1-2小时,过滤,药渣加入3倍量水继续煎煮30分钟,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真空加热浓缩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300-400目细粉备用;(2)按配方比例将芦根、葶苈子、枳壳、白芥子、苍术、厚朴、鱼腥草、射干8为中药原料放入高压锅,于150-180°C内蒸20-40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粉碎成300-400目的细粉备用;(3)将制备方法1、2得到的细粉混合均勻,密封M小时后分装胶囊即为成品。每粒胶囊含药量为0.5克。 服用方法,一日三次,每次2-3粒,饭后服用,一个月一个疗程,忌辛辣腥膻之物。本发明的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皂荚子5-8份、麻黄8-15份、前胡8-12份、莱菔子10-15份、白术15-20份、茯苓10-18份、石膏15-20份、紫苏叶15-20份、紫菀12-18份、白果8-12份、山海螺6-9份、桑白皮12_15份、连翘12-18份、黄芩12-18份、知母8-12份、冬瓜子6-8份、芦根15-20份、葶苈子12-18份、枳壳10-15份、白芥子5-8份、苍术8-12份、厚朴12-18份、鱼腥草8-12份、射干5-8份。本发明的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皂荚子6份、麻黄12份、前胡10份、莱菔子12份、白术18份、茯苓15份、石膏18 份、紫苏叶18份、紫菀15份、白果10份、山海螺7份、桑白皮13份、连翘15份、黄芩15份、 知母10份、冬瓜子7份、芦根18份、葶苈子15份、枳壳12份、白芥子7份、苍术10份、厚朴 15份、鱼腥草10份、射干6份。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具有镇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肺补虚、见效快、疗程短、范围广、固本防复发,很多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内见效,对各种哮喘、气短、多痰等症状都具有较好的疗效。(1)按照配方比例将皂荚子、麻黄、前胡、莱菔子、白术、茯苓、石膏、紫苏叶、紫菀、 白果、山海螺、桑白皮、连翘、黄芩、知母、冬瓜子16味中药原料用5倍量水浸泡60分钟,大火煮沸,文火煎煮1-2小时,过滤,药渣加入3倍量水继续煎煮30分钟,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真空加热浓缩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300-400目细粉备用;(2)按配方比例将芦根、葶苈子、枳壳、白芥子、苍术、厚朴、鱼腥草、射干8为中药原料放入高压锅,于150-180°C内蒸20-40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粉碎成300-400目的细粉备用;(3)将制备方法1、2得到的细粉混合均勻,密封M小时后分装胶囊即为成品。实施例2 皂荚子10g、麻黄18g、前胡15g、莱菔子20g、白术25g、茯苓20g、石膏30g、紫苏叶 25g、紫菀20g、白果15g、山海螺10g、桑白皮25g、连翘20g、黄芩20g、知母15g、冬瓜子10g、 芦根25g、葶苈子20g、枳壳18g、白芥子10g、苍术15g、厚朴20g、鱼腥草15g、射干IOg ;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皂荚子5g、麻黄Sg、前胡Sg、莱菔子10g、白术15g、茯苓10g、石膏15g、紫苏叶15g、 紫菀12g、白果Sg、山海螺6g、桑白皮12g、连翘12g、黄芩12g、知母Sg、冬瓜子6g、芦根15g、 葶苈子12g、枳壳10g、白芥子5g、苍术Sg、厚朴12g、鱼腥草Sg、射干5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 皂荚子Sg、麻黄15g、前胡12g、莱菔子15g、白术20g、茯苓18g、石膏20g、紫苏叶 20g、紫菀18g、白果12g、山海螺9g、桑白皮15g、连翘18g、黄芩18g、知母12g、冬瓜子Sg、芦根20g、葶苈子18g、枳壳15g、白芥子Sg、苍术12g、厚朴18g、鱼腥草12g、射干Sg ;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 皂荚子6g、麻黄12g、前胡10g、莱菔子12g、白术18g、茯苓15g、石膏18g、紫苏叶 18g、紫菀15g、白果10g、山海螺7g、桑白皮13g、连翘15g、黄芩15g、知母10g、冬瓜子7g、芦根18g、葶苈子15g、枳壳12g、白芥子7g、苍术10g、厚朴15g、鱼腥草10g、射干6g ;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典型病例经用本中药胶囊医治的100例病人中,其中男52例,女48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2年。疗效判定采用4级标准痊愈临床改善率彡95%显效临床改善率<95%,有效临床改善率<60%,无效临床改善率<20%治疗效果统计见表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本中药胶囊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皂荚子、麻黄、前胡、莱菔子、白术、茯苓、石膏、紫苏叶、紫菀、白果、山海螺、桑白皮、连翘、黄芩、知母、冬瓜子、芦根、葶苈子、枳壳、白芥子、苍术、厚朴、鱼腥草、射干;本发明的药物是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科学的组方,具有镇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肺补虚、提高免疫的功效。治疗气管炎其特点是见效快、疗程短、范围广、固本防复发,很多患者服用一周内见效,肺部引起的各种哮喘、气短、多痰等症状都具有较强的疗效。
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胶囊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刘晓娜刘晓娜张凤兰张凤兰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赤木利正, 濑川英建赤木利正, 濑川英建
专利相关信息
-
曲奕戚海波, 戚克有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