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周鹏, 王少重, 吴小银, 王艳华
  • 公开日
    2013年7月31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18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18日
  • 申请人
    湖北弘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C2/36GK203097098SQ20122070249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其特征在于,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在受力钢筋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预制底板成型后,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层而形成叠合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受力钢筋由预应力钢筋,或者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预制底板的球形蜂 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为发泡水泥混凝土层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属建筑结构型材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属建筑结构型材领域,本实用新型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所述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现浇层而形成叠合板,本实用新型叠合板球形蜂窝式连续肋架结构,各向均匀传力,结构稳定,增强叠合板双向受力能力,增强叠合面的抗剪性能, 提高了叠合板的抗震性能,满足大跨度建筑需求,并且减小自重,保温隔热降噪的效果好。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可以有效限制叠合面的相对滑移,增强其抗剪能力,蜂窝肋增加力的传递途径,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孔内的隔热层提高板的保温隔热降噪性能,并减轻自重,满足大跨度建筑结构对高性能楼板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和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在受力钢筋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在所述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其相邻球形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球形蜂 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预制底板成型后,在施工现场,于预制底板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层而形成叠合板所述受力钢筋由预应力钢筋,或者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组成所述预制底板的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为发泡水泥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通过使用预应力钢筋使叠合板产生适度反拱值,可延缓板底裂缝的发展,提高预制构件的抗弯刚度,在整个叠合板设计中,在不影响结构受力的情况下,采取蜂窝孔式连续肋架减轻叠合板的自重,利用球形孔洞空间,填充保温层以提升叠合板的保温隔热和降噪的性能,连续的肋架结构,使叠合板的传力路径增多,各向传力均匀,因此结构更加稳定,提升叠合板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满足大跨度建筑结构对高性能叠合板的需求并且本发明预制构件在施工中可以充当模板来使用,避免大量的支模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球形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以及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化,现有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大跨度空间结构需要新的结构型材。现有的叠合板基本上适用于小跨度框架结构,且不能解决保温隔热的问题,随着建筑层高的增加,减轻自重也变得很重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叠合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之钢筋混凝土下层受力钢筋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之球形蜂窝孔和肋架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之球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球形蜂窝孔填充保温隔热层示意图[0012]图5是上述图4之A-A向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本实用新型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I和逑M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1.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4,所述受力钢筋4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5 ;在所述的逑M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其蜂窝孔K是球形孔,其相邻蜂窝孔间是关联的球形肋架;在所述的逑M蜂窝孔K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6,预制底板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在预制底板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上现浇一层混凝土 3,即形成叠合板。制备预制底板的钢筋混凝土下层I时,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受力钢筋4由预应力钢筋,或者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组成,先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当采用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时,两种钢筋间隔布置,浇筑制备混凝土下层I ;浇筑完成后,立即在钢筋混凝土下层I上,间隔排布并固定球体形保温材料,再在球体形保温材料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所浇筑混凝土层全覆盖球体形保温材料,形成球形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6的球体肋架混凝土 层2 ;至此,即形成预制底板;当预制底板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将其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并现浇混凝土层3,即形成与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结合形成一体叠合层。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