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 发明者
    张早训, 段必海, 杨秀云, 姚峰强, 高树明, 曹庆龙, 余小勇, 徐辉
  • 公开日
    2014年8月27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9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9日
  •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21/00GK104005516SQ20141019346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包括钢骨1、纵向钢筋2,闭合箍筋3、混凝土 4以及拉结钢骨I两侧纵向钢筋2的单肢箍筋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骨I的腹板两侧对称焊接有若干块钢板6,所述钢板6水平布置并与钢骨I的腹板垂直,钢板6上设置有孔洞7,单肢箍筋5 —端与纵向钢筋2连接,另一端直接勾住钢板6上的孔洞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肢箍筋5与纵向钢筋2连接的一端弯曲180°勾住纵向钢筋2,单肢箍筋5与钢板6连接的一端弯曲90°,弯曲段插入所述孔洞7中3.根据权利要I所述的钢骨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7的直径与所述单肢箍筋5的直径相适应4.根据权利要I所述的钢骨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肢箍筋5呈梅花型布置,竖向间距为135mm?150mm,水平间距为400mm,相邻钢板6之间的竖向间距与单肢箍筋5的竖向间距一致5.一种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设计尺寸加工钢骨I; (2)按设计尺寸加工钢板6,并在钢板6上设置孔洞7; (3)按设计位置,将钢板6对称焊接于钢骨I腹板12的两侧,钢板6水平布置并与钢骨I腹板垂直; (4)钢骨吊装就位; (5)绑扎纵向钢筋2及闭合箍筋3; (6)安装单肢箍筋5,所述单肢箍筋5的一端弯曲180°勾住纵向钢筋2,另一端弯曲90°插入孔洞7中; (7)浇筑混凝土4并养护6.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7的直径与所述单肢箍筋5的直径相适应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肢箍筋呈梅花型布置,竖向间距为135_?150_,水平间距为400_,相邻钢板6之间的竖向间距与单肢箍筋5的竖向间距一致8.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3)在工厂进行9.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单肢箍筋5事先已加工弯曲完毕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该钢骨混凝土梁包括钢骨、纵向钢筋,闭合箍筋、混凝土以及拉结钢骨两侧纵向钢筋的单肢箍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骨的腹板两侧对称焊接有若干块钢板,所述钢板水平布置并与钢骨的腹板垂直,钢板上设置有孔洞,单肢箍筋一端与纵向钢筋连接,另一端直接勾住钢板上的孔洞;该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步骤包括加工钢骨、加工设置有孔洞的钢板、将加工好的钢板焊接于钢骨腹板两侧、安装单肢箍筋等步骤。该钢骨混凝土梁单肢箍筋设置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能够在工厂事先完成,现场手工操作任务大大减少,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缩短工期。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0002]近年来钢骨混凝土结构有了广泛的应用,施工工艺也日益成熟,但施工中通常会出现单肢箍筋(也称拉筋或勾筋)需要穿过钢骨腹板的情况,对于单肢箍筋穿过钢骨腹板,常采用以下两种设置方式:(I)在钢骨腹板上预留孔洞,单肢箍筋从预留的孔洞中穿过,如附图1-2所示;(2)单肢箍筋焊接在钢骨腹板或搭筋板上。对于上述设置方式一,由于单肢箍筋在与纵筋连接时,单肢箍筋两端通常需要弯曲180°以便勾住纵筋,若事先将单肢箍筋一端弯成180°勾住一侧纵筋、另一端穿过腹板预留孔洞后再现场手工弯曲180°勾住另一侧纵筋,存在弯曲速度慢、尺寸不宜到位等问题;若在安装之前,事先将单肢箍两头均弯曲180°,则决定了预留在钢骨腹板上的孔径必然较大,削弱了钢骨截面尺寸,对结构受力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设计不允许。对于上述设置方式二,单肢箍筋与钢骨腹板或与搭筋板焊接,焊接量会急剧增加,也必然会造成施工缓慢、影响工期、同时也不利于节约成本,且因施工空间狭窄,无法保证焊接质量。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钢骨混凝土梁,该钢骨混凝土梁内的单肢箍筋设置方便;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骨混凝土梁,包括钢骨、纵向钢筋,闭合箍筋、混凝土以及拉结钢骨两侧纵向钢筋的单肢箍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骨的腹板两侧对称焊接有若干块钢板,所述钢板水平布置并与钢骨的腹板垂直,钢板上设置有孔洞,单肢箍筋一端与纵向钢筋连接,另一端直接勾住钢板上的孔洞。[0005]所述单肢箍筋与纵向钢筋连接的一端弯曲180°勾住纵向钢筋,单肢箍筋与钢板连接的一端弯曲90°,弯曲段插入所述孔洞中。[0006]所述孔洞的直径与所述单肢箍筋的直径相适应,所述孔洞直径比所述单肢箍筋的直径大2mm~4 mm。[0007]所述单肢箍筋呈梅花型布置,竖向间距为135mm~150mm,水平间距为400mm,相邻钢板之间的竖向间距与单肢箍筋的竖向间距一致。[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设计尺寸加工钢骨;
(2)按设计尺寸加工钢板,并在钢板上设置孔洞;
(3)按设计位置,将钢板对称焊接于钢骨腹板的两侧,钢板水平布置并与钢骨腹板垂 直;
(4)钢骨吊装就位;
(5)绑扎纵向钢筋及闭合箍筋;
(6)安装单肢箍筋,所述单肢箍筋的一端弯曲180°勾住纵向钢筋,另一端弯曲90°插入孔洞中;
(7)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0009]所述孔洞的直径与所述单肢箍筋的直径相适应,所述孔洞直径比所述单肢箍筋的直径大2mm?4 mm。
[0010]所述单肢箍筋呈梅花型布置,竖向间距为135mm?150mm,水平间距为400mm,相邻钢板之间的竖向间距与单肢箍筋的竖向间距一致。
[0011 ] 所述步骤(1)-(3)在工厂进行。
[0012]所述步骤(6)中的单肢箍筋事先已加工弯曲完毕。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钢骨腹板上焊接设有预留孔洞的钢板,单肢箍筋安装时能够直接勾在钢板上的预留孔洞之中,包括单肢箍筋的弯曲在内的大部分工作能够在工厂事先完成,现场手工操作任务大大减少,既能保证施工质量也能缩短工期;且在钢骨腹板上焊接钢板,一方面避免了在腹板上开孔对钢骨截面造成削弱,另一方面还能增加钢骨与混凝土的锚固性能。



[0014]图1是现有技术钢骨混凝土梁中的单肢箍筋设置方式。
[0015]图2是图1中钢骨的侧视图。
[0016]图3是本发明的钢骨混凝土梁断面图。
[0017]图4是图3中a-a断面中的钢骨视图。
[0018]图5是图3中局部A的大样图。
[0019]图中,1、钢骨;2、纵向钢筋;3、闭合箍筋;4、混凝土 ;5、单肢箍筋;6、钢板;7、孔洞;11、翼板;12、腹板。

[0020]下面对本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0021]如图3-5所示,本发明的钢骨混凝土梁,包括钢骨1、纵向钢筋2,闭合箍筋3、混凝土 4以及拉结钢骨I两侧纵向钢筋2的单肢箍筋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骨I的腹板两侧对称焊接有若干块钢板6,所述钢板6水平布置并与钢骨I的腹板垂直,钢板6上设置有孔洞7,单肢箍筋5 —端与纵向钢筋2连接,另一端直接勾住钢板6上的孔洞7。
[0022]所述单肢箍筋5与纵向钢筋2连接的一端弯曲180°勾住纵向钢筋2并绑扎,单肢箍筋5与钢板6连接的一端弯曲90°,弯曲段插入所述孔洞7中。
[0023]所述孔洞7的直径与所述单肢箍筋5的直径相适应,所述孔洞7的直径比所述单肢箍筋5的直径大4mm。
[0024]所述单肢箍筋5呈梅花型布置,竖向间距为135mm?150mm,水平间距为400mm,相邻钢板6之间的竖向间距与单肢箍筋5的竖向间距一致。[0025]所述纵向钢筋2直径为28mm、闭合3箍筋直径为16mm钢,闭合箍筋3间距IOOmm每道由内而外设置三层,单肢箍筋5直径8_。
[0026]所述钢板6宽度为40mm、厚度为10mm。
[0027]本发明钢骨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设计尺寸加工钢骨I;
(2)按设计尺寸加工钢板6,并在钢板6上设置孔洞7;
(3)按设计位置,将钢板6对称焊接于钢骨I腹板12的两侧,钢板6水平布置并与钢骨I腹板垂直;
(4)钢骨吊装就位;
(5)绑扎纵向钢筋2及闭合箍筋3;
(6)安装单肢箍筋5,所述单肢箍筋5的一端弯曲180°勾住纵向钢筋2并绑扎,另一端弯曲90°插入孔洞7中;
(7)浇筑混凝土4并养护。
[0028]所述孔洞7的直径与所述单肢箍筋5的直径相适应,所述孔洞7的直径比所述单肢箍筋5的直径大4mm。
[0029]所述单肢箍筋呈梅花型布置,竖向间距为135mm?150mm,水平间距为400mm,相邻钢板6之间的竖向间距与单肢箍筋5的竖向间距一致。
[0030]所述步骤(1)-(3)在工厂进行。
[0031]所述步骤(6)中的单肢箍筋5事先已加工弯曲完毕。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