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混药腔的大输液吹塑袋的制作方法目前的大输液塑料软包装容器分为塑料瓶和塑料袋,其中塑料瓶是吹塑而成,按截面形状可分成圆形和椭圆形,塑料袋是由两层塑料膜四周封合而成。用塑料瓶输液,在输液过程中会不断地有空气进入瓶体,由于病房内空气质量差,必定造成药液污染。用塑料袋包装的输液不存在上述缺陷,但由于制造成本高,其普及受到限制。而且,目前的大输液塑料瓶只有一个内腔,只能装一种药,若要混药则需护士手工操作,如果是水针剂直接用注射器将之抽出再注入瓶内;如果是固体药则必须先用注射器将瓶内药液抽出注入固体药包装瓶中,或直接用注射用水注入固体药包装瓶,将固体药完全溶解后再用注射器将之抽出注入输液瓶内。此操作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尤其是在混药过程中,由于医院空气质量差等原因而难免造成药液污染,对病人不利。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然收缩、避免造成药液污染、成本低、可同时盛装两种药、避免外部混药而造成的污染且减轻劳动强度的带混药腔的大输液吹塑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带混药腔的大输液吹塑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是吹制而成,它包括袋口、袋体和袋底,所述的袋体是由大前侧面、大后侧面及左右过渡弧面组成,大前、大后侧面之间由过渡弧面光滑过渡连接,所述的袋口内套设有带辅助折杆的混药腔,该混药腔与袋口密封连接,混药腔的上端与组合盖相连。所述的袋底呈弧形,与袋体光滑过渡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与袋体相接的袋底为一平底,袋底的中央设有一凹陷部,在袋底上形成前、后两个支撑面。所述的袋体的大前侧面和大后侧面为呈对称反向倾斜的两个倾斜面,袋体由该两倾斜面构成上部小下部大的形状。所述的混药腔由腔体、设置于腔体底部的辅助折杆及连接环组成,辅助折杆与腔体底部所设混药孔相接,连接环置于腔体的上端,组合盖与连接环焊接密封连接。所述混药腔的上端可覆盖有易撕保护膜。所述的袋体轮廓或为矩形,或为梯形,也可为其它特异形状。所述的大前、大后侧面均为平面,或为近似平面的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大输液吹塑袋是利用吹瓶机吹制而成的,其袋体由前后两个较宽侧面和过渡弧面组成。与塑料输液瓶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用于输液时,袋体内的液体通过插入袋口的输液器流出,袋体的两个大侧面可自然贴近,便于药液流尽,而又不进空气,避免药液污染。同时与软袋相比,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吹瓶机吹制而成的,其制造成本要低得多。具有很好的市场竟争优势。本实用新型在袋体上还设置有一混药腔,可将输液中的待混药装入其中,二种药同袋分开贮存,使用时,只要将混药腔的辅助折杆折断,则两种药可混合在一起,免去了复杂的混药操作过程,不仅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由于外部混药而可能造成的污染,保证药液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6为图4的A-A剖面图;图7为图4的K向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混药腔装固体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混药腔装固体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混药腔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混药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袋口2、袋体 3、袋底21、大前侧面 22、大后侧面23、弧面31、凹陷部 32、支撑面4、混药腔 41、辅助折杆42、腔体43、连接环 44、混药孔5、组合盖6、保护膜 7、待混药液 8、待混固体药
图1、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带混药腔的大输液吹塑袋,是吹塑而成的袋,它包括袋口1、袋体2和袋底3,袋体2是由大前侧面21、大后侧面22及左右过渡弧面23组成,大前、大后侧面21、22之间由过渡弧面23光滑过渡连接,袋底3呈弧形,与袋体2光滑过渡连接。袋体的轮廓为矩形(见图1),也可为梯形,或其它特异形状。如图3所示,大前、大后侧面21、22均为平面,也可为近似平面的曲面。袋口1内套设有带辅助折杆41的混药腔4,该混药腔4与袋口1密封连接,混药腔4的上端与组合盖5相连。如图10所示,混药腔4由腔体42、设置于腔体42底部的辅助折杆41及连接环43组成,辅助折杆41与腔体42底部所设混药孔44相接,连接环43置于腔体42的上端,组合盖5与连接环43焊接密封连接。在使用时,只要将辅助折杆41一捭,辅助折杆41便会于根部断开,装有待混药的混药腔4的内腔与袋体2的内腔相通。将袋翻转,摇晃,两种药即可均匀地混合起来,免去了医务人员在医院的混药操作过程。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混药腔4内用于盛装待混药液7。袋体2先灌入药液,再将图10所示的混药腔4压入袋口1内,并由连接环43定位于袋口1的凸台上,混药腔4与袋口1之间的结合面用超声波密封焊接牢固;再向混药腔4中灌入待混药液7,然后在混药腔4上端焊接组合盖5,将袋密封,灭菌即可。
图8所示则为混药腔内装待混固体药8,如图11所示,装固体药时,可在混药腔4上端所设连接环43上覆盖一易撕保护膜6,以防腔内污染。袋体2先灌药液,再将图11所示带有易撕保护膜6的混药腔4压入袋口1内,混药腔4与袋口1之间的结合面用超声波密封焊接,然后进入置于万级环境下的灭菌器灭菌。再撕去易撕保护膜6并灌装待混固体药8,最后焊上组合盖5,即得成品。
图4、5、6、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与袋体2相接的袋底3为一平底,袋底3的中央设有一凹陷部31,在袋底3上形成前、后两个支撑面32(见图5、7)。袋体2的大前侧面21和大后侧面22为呈对称反向倾斜的两个倾斜面,袋体2由该两倾斜面构成上部小下部大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可直立放置,方便使用及贮存。图4为混药腔4内盛装有待混药液7;图9所示则为本例中混药腔内装有待混固体药8。
带混药腔的大输液吹塑袋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刘祥华孟德宝罗国安罗国安刘祥华, 彭勋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
专利相关信息
-
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刘祥华, 彭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