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聚酯纤维织物碱减量处理促进剂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聚酯纤维织物碱减量处理促进剂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祥荣
  • 公开日
    2007年11月14日
  • 申请日期
    2007年5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7年5月21日
  • 申请人
    苏州大学
  • 文档编号
    D06M101/32GK101070675SQ2007100409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聚酯纤维织物碱减量促进剂,其特征在于该促进剂的组成成分和质量百分比为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4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10%,其余为水;所述的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式中m=7~17;n=1~3;y=2~6;X=Br或C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纤维织物碱减量促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如下结构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一种CH3(CH2)p-O(CH2CH2O)qH式中p=7~17;q=5~20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整理剂,特别涉及一种对聚酯纤维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的促进剂,属纺织染整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聚酯纤维织物碱减量处理促进剂的制作方法 近年来,合成纤维工业发展迅猛,聚酯纤维(涤纶)作为产量最大合成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品中。未经处理的聚酯纤维织物在性能方面存在着手感较硬、易产生极光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染整加工中,常对聚酯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一般称为“仿真丝”整理。碱减量处理是将聚酯纤维织物放入浓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碱使聚酯纤维大分子中酯键发生水解,它从纤维表面开始,逐渐向内部渗透,使纤维表面腐蚀,组织松弛,纤维本身的质量随之减少,从而使聚酯纤维得到真丝般的柔软手感、柔和的光泽和良好的悬垂性。在涤纶的碱减量加工中,为了促进纤维的碱性水解速度,提高减量加工的效率,一般的方法是加入碱减量促进剂,常用的碱减量促进剂是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3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27(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抗静电剂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硝酸铵)等。以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作为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涤纶织物的碱水解是一种液-固相转移催化反应。将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热的碱浴中,其作用的机理是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首先迅速吸附在涤纶织物表面上,降低纤维表面张力;其次,季铵盐分子中的负离子与处理浴中的氢氧根负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浴液中的氢氧根负离子转移并富集在纤维表面,使氢氧根负离子有更多的机会并更容易进攻纤维大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羰基中的碳原子,造成纤维大分子断裂,从而促进了水解反应。促进剂的促进效果与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有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着碳氢链的增长在纤维表面的吸附增加,表面张力降低越大,对碱减量的促进效果越好;季铵离子与纤维大分子亲和力愈大,季铵盐与纤维大分子中酯键的有效碰撞几率越大,催化能力越大。上述的普通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聚酯纤维碱减量处理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造成了加工过程对聚酯纤维碱减量较难控制的缺陷,减量加工的均匀性较差,减量处理后聚酯纤维织物的强力损失较大。随着纤维加工技术和织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的纤度逐渐减小,纺织面料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聚酯织物减量处理后的强力达到服用纺织品的要求,必须提高碱减量加工均匀性,在获得同样的减量率的条件下,如何降低聚酯纤维织物的强力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聚酯纤维碱减量处理速率,并改善碱减量处理的均匀性,降低纤维织物强力损失的碱减量促进剂。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酯纤维织物碱减量加工促进剂,该促进剂的组成成分和质量百分比为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4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10%,其余为水;所述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式中m=7~17;n=1~3;y=2~6;X=Br或Cl。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如下结构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一种CH3(CH2)p—O(CH2CH2O)qH式中p=7~17;q=5~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了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季铵盐阳离子能使处理浴中的氢氧根负离子转移并富集在纤维表面,使氢氧根负离子有更多的机会也更容易进攻纤维大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羰基中的碳原子,提高水解反应的速度;同时,由于聚氧乙烯基的存在,产生空间位阻,使促进作用较普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来的温和,提高了减量的均匀性。
(2)采用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制备聚酯纤维织物碱减量促进剂,双联表面活性剂比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并且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协同作用,能更好的降低表面张力,促进碱液的均匀渗透,能使减量处理更加均匀。
(3)组分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处理浴可能存在的不溶性物质具有分散,减少不溶物在织物表面的沉积,可改善处理织物的手感和表面性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碱减量促进剂配方按重量份计组成如下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8%水62%制法将计算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用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条件下溶解,然后混合,搅拌均匀,补足剩余的水量。
所用的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为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为CH3(CH2)11O(CH2CH2O)12H
实施例2碱减量促进剂配方按重量份计组成如下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5%水60%制法将计算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用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条件下溶解,然后混合,搅拌均匀,补足剩余的水量。
所用的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为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为CH3(CH2)15O(CH2CH2O)15H将上述实施例1、2提供的碱减量促进剂分别用于聚酯纤维织物(190涤塔夫)的碱减量处理,并与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31(含量35%)用于聚酯纤维织物(190涤塔夫)的碱减量处理作比较。
碱减量处理工艺如下NaOH 9g/L,控制减量率在11%左右,碱减量促进剂的用量在0.5~1.2g/L,浴比1∶30,在95℃处理60min,然后90℃水洗15min,70℃水洗15min,室温冲洗至中性,晾干。
按下式计算减量率 按国标GB/T 3923-1997测定减量处理后织物的强力。比较在减量率相近的情况下织物的强力下降程度,其结果参见表一。
由表1可以看出,在减量率约为11%时,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碱减量促进剂的织物强力下降较小。
表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聚酯纤维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的促进剂,属纺织染整技术领域。它的组成成分和质量百分比为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0~4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10%,其余为水。由于采用了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方面,提高了水解反应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聚氧乙烯基的存在,使促进作用较普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来的温和,提高了减量的均匀性。同时,含聚氧乙烯基的双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产生协同作用,能更好的降低表面张力,促进碱液的均匀渗透,能使减量处理更加均匀,并可改善处理织物的手感和表面性能。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