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任海舟, 顾维铀, 黄翔
  • 公开日
    2010年6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2月2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2月2日
  • 申请人
    上海针织九厂
  • 文档编号
    D04B1/14GK101748553SQ2008102038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天然纤维和金属纤维构成的混纺纱为第一纬线;以棉纱或纤维素纤维纱与氨纶丝混合构成为第二纬线;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编织,将第一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与第二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相互一圈隔一圈的间隔配置编织成针织面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纬线中天然纤维可以是棉、毛、麻、丝所构成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纬线的支数为20s_40s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纬线的支数以32s为最佳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纬线中金属纤维可以是不锈钢丝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 纬线中纤维素纤维可以是木代尔纤维、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所构成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讳线中纱线的支数为20s-40s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纬线中纱线的支数以32s为最佳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纬线中氨纶丝的纤度为20D10. —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织物,其相间的纬线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纬平针组织结构中以天然纤维和金属纤维的混纺纱构成第一纬线,以棉纱或纤维素纤维纱与氨纶丝混合构成第二纬线,第一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与第二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 相互间隔配置编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的制作方法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尤其是一种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的针织花色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或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人们将具有防电磁辐射的金属网设置在 纺织品中。现有技术中,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性的纺织品构造是将防电磁辐射的金属网 贴合在现成的纺织品上,或是贴合在成品服装上的人体相关需要防护的部位,如中国专利 ZL200520092735. 8 "具有防电磁辐射层的内衣"和ZL 200520092734. 3 "具有防电磁辐射层 的内裤"。也有将防电磁辐射金属网与织品融合在一起编织的,该产品构造分为采用纱线 涂银的构造法,但是该纱线涂银法不仅成本比普通纱线高几十倍,而且只能用于化纤长丝, 缺乏短纤纱针织内衣面料的舒适性;还有采用不锈钢长丝包复纱,可不锈钢长丝包复纱太 硬,不易编织,且针织物反面表面粗糙,所以制成服装后的穿着性能很差;再有用不锈钢细 短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纱,但部分不锈钢纤维露在织物表面,使织物呈浅麻灰色,又由于 不锈钢丝不能上色,因此纱线不宜染色,织物无花色效应。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一种编织既有防电磁辐射功能,又有花色效应的薄型针 织面料的方法以及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天然纤维和金属纤维构成的混纺纱为第一纬线;以棉纱 或纤维素纤维纱与氨纶丝混合构成为第二纬线;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编织,将第一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与第二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相互一圈隔一圈的间隔配置编织成具有防电磁 辐射功能的针织面料。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由金属混纺纱构成的第一纬线线圈横列与由棉纱或纤维素纤 维纱与弹力氨纶纱有机结合构成的第二纬线线圈横列相互一圈隔一圈的间隔配置编织方 法,使其生产的织物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这种针织面料既可以让金属纤维分布遍布织物, 达到防电磁辐射作用,又可以结合色纱形成花色效应。经对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造生 产针织面料进行检测,该面料织物抗电磁辐射作用很好,其抗电磁辐射能力可达97%以上。附图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序号含义为l-第一纬线;2-第二纬线。 []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是以天然纤维和金属纤维构成的混纺纱为第一纬线1 ;以棉纱或纤维素纤维纱与氨纶丝混合构成为第二纬 线2 ;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编织,将第一纬线1构成的线圈横列与第二纬线2构成的线圈横 列相互一 圈隔一 圈的间隔配置编织成针织面料。 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纬线1中天然纤维可以是棉、毛、麻、丝所构 成,其支数为20s_40s,以32s为最佳。 所述的第一纬线1中金属纤维可以采用不锈钢丝。 所述的第二纬线2中纤维素纤维可以是木代尔纤维、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所构 成。其棉或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支数为20s-40s,并以32s为最佳。 所述的第二纬线2中氨纶丝的纤度为20旦尼尔(D)。 本发明考虑到第一纬线1构成的线圈横列与第二纬线2构成的线圈横列为一隔一 的相互间隔配置分布的横列,其间隔增大,则会影响屏蔽电磁辐射的效果。为此,本发明在 第二纬线2中采用了弹力氨纶丝,其行成的弹力可使两相互间隔的第一纬线1线圈横列靠 拢,縮小间距,使第一纬线1中的金属丝布满整片织物,从而提高了屏蔽电磁辐射的效果。 在本发明方法所涉及的产品实施例中,第一纬线1采用32s棉/不锈钢丝混纺纱 以及32s浅麻灰纱;第二纬线2采用32s大红棉色纱和20D氨纶丝或32s浅麻灰棉纱和20D 氨纶丝。第一纬线1构成的线圈横列与第二纬线2构成的线圈横列一隔一间隔分布。具体 是以织物花型90横列一个循环,其中单数横列以第一纬线1编织,双数横列中以第二纬线 2编织,在第2、4、6、8、 10、 12、46、48、 50横列以32s大红棉色纱和20D氨纶的第二纬线2编 织,其余横列以32s浅麻灰棉纱和20D氨纶丝的第二纬线2编织。由于大红很鲜艳,浅麻灰 很淡,且线圈横列细而密,尽管第一纬线1与第二纬线2 —隔一分布,还是成大红色调,织物 形成红灰交错的彩横条。经检测,该织物的电磁辐射屏蔽率达97%。

一种防电磁辐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以天然纤维和金属纤维构成的混纺纱为第一纬线;以棉纱或纤维素纤维纱与氨纶丝混合构成为第二纬线;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编织,将第一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与第二纬线构成的线圈横列相互一圈隔一圈的间隔配置编织成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的针织面料。由于本发明采用了金属混纺纱与棉纱、纤维素纤维纱与弹力氨纶纱有机结合的相互间隔配置的编织方法,使其生产的织物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这种针织面料既可以让金属纤维分布遍布织物,达到防电磁辐射作用,又可以结合色纱形成花色效应。经检测,该面料织物抗电磁辐射作用很好,其抗电磁辐射能力可达97%以上。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