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普洱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普洱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林清矫
  • 公开日
    2014年12月3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7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7月28日
  • 申请人
    林清矫
  • 文档编号
    A23F3/08GK203969110SQ20142041798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普洱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室以及装设于发酵室内的主架体、控制机构、至少一组的装配于主架体上的发酵组,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发酵装置的运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机构和温湿度检测器;所述发酵组包括分别联接所述控制机构的发酵输送带、加热机构、气雾机构以及盖布机构; 该发酵输送带用于放置/输送茶叶; 该提升机构装配于主架体上,提升机构用于将发酵输送带输出的茶叶提升至发酵输送带的输入端; 该加热机构用于加热茶叶; 该盖布机构包括盖布以及驱动机构,盖布设于该气雾机构的正上方,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盖布覆盖/离开发酵输送带上的茶叶;该气雾机构为茶叶加湿; 该温湿度检测器用于实时检测该发酵输送带上的茶叶的温度和湿度,温湿度检测器与控制机构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还包括转移机构,该转移机构包括转移输送带和转移电机,转移电机用于驱动该转移输送带正向/反向旋转,转移输送带用于将所述发酵输送带输出的茶叶转移至提升机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的输出端设有接茶机构,该接茶机构包括一体连接的接茶斗和卸茶斗,接茶斗设于提升机构输出端的正下方,接茶斗的底部设有振动器,卸茶斗的出茶口设于所述发酵输送带进茶端的正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输送带的进茶端设有匀料棒,匀料棒作定轴正向或者反向旋转;该匀料棒沿发酵输送带宽度方向布置,匀料棒周面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齿排,齿排的齿端向外朝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输送带的进茶端呈由下向上倾斜状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输送带包括输送层和返回层,所述加热机构设于该输送层和该返回层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器设于该输送层的正下方,温湿度检测器邻接该输送层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固定装配于支架上的至少两个平行排布的气雾管,每一气雾管上呈线性地均匀布设有气雾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布固定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面上,该支架上活动铰接有四个摆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摆动电机,其中一个摆杆固定连接该摆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另外三个摆杆通过轴承座与所述主架体连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输送带的输出端配设有打散机构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发酵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它包括发酵室以及装设于发酵室内的主架体、控制机构、至少一组发酵组;还包括提升机构和温湿度检测器;上述发酵组包括发酵输送带、加热机构、气雾机构以及盖布机构;茶叶放置在发酵输送带上;提升机构用于将发酵输送带输出的茶叶提升至输入端;该盖布机构用于盖住发酵输送带上的茶叶以进行发酵。该普洱茶发酵装置能够完成对茶叶的自动翻堆、自动盖布以及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操作,实现了茶叶的自动化发酵,且其发酵过程与传统的发酵工艺十分接近,发酵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对茶叶进行发酵,有效地保证了茶叶的发酵质量;且能耗低,既节能环保,也有效地降低了发酵成本。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普洱茶发酵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普洱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0002]普洱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了至关重要的发酵工序。现有的普洱茶的生产多为手工制作,其发酵工序是将茶叶直接铺设在地面上,辅以简单设备进行发酵。这样的发酵工序存在下述不足之处:其一,地面粉尘、细菌等有害因素多,这不但会影响茶叶的发酵效果,也给产品流下食品安全隐患;其二,人工发酵还存在洒水(湿度)和加热(温度)不均匀,造成发酵不均匀,容易出现同一处理批次的茶叶的品质差异较大的情况;其三,人工发酵是依靠个人经验对茶叶进行处理的,这就容易产生不同批次的茶叶生产品质差异巨大,产品同一性较差,产品品质不稳定的情况;其四,人工发酵常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只能在符合条件的天气时才能进行茶叶的生产。 [0003]此外,现有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多包括发酵室以及装配于该发酵室内的茶叶盛放架、供湿供热系统、温湿度检测器,茶叶放置在茶叶盛放架上的盘子上,根据温湿度检测器检测发酵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数据为依据控制发酵装置的运行,使得发酵室内达到一定的发酵条件。该普洱茶发酵装置存在下述问题:一是,该装置为半自动化设备,通过该装置对茶叶进行发酵,还需要人工进行茶叶的加入和取出,发酵效率较低;二是,该装置对茶叶进行发酵,不能自动对茶叶进行翻动/盖布操作,若要实施该操作,则需要人工介入,且需要打开发酵室,使其室内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才能实施,翻动操作后室内的温湿度需要重新调整为设定值,这不仅照成了能耗量的大大增加,而且也降低了发酵质量,影响茶叶的品质。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以克服现有的普洱茶发酵工艺存在的人工介入量大、发酵效率低、能耗大、发酵成本高昂以及茶叶发酵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普洱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室以及装设于发酵室内的主架体、控制机构、至少一组的装配于主架体上的发酵组,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发酵装置的运行。还包括提升机构和温湿度检测器。上述发酵组包括分别联接上述控制机构的发酵输送带、加热机构、气雾机构以及盖布机构。该发酵输送带用于放置/输送茶叶。该提升机构装配于主架体上,提升机构用于将发酵输送带输出的茶叶提升至发酵输送带的输入端。该加热机构用于加热茶叶。该盖布机构包括盖布以及驱动机构,盖布设于该气雾机构的正上方,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盖布覆盖/离开发酵输送带上的茶叶。该气雾机构为茶叶加湿。该温湿度检测器用于实时检测该发酵输送带上的茶叶的温度和湿度,温湿度检测器与控制机构联接。
[0007]上述发酵组还包括转移机构,该转移机构包括转移输送带和转移电机,转移电机用于驱动该转移输送带正向/反向旋转,转移输送带用于将上述发酵输送带输出的茶叶转移至提升机构。
[0008]上述提升机构的输出端设有接茶机构,该接茶机构包括一体连接的接茶斗和卸茶斗,接茶斗设于提升机构输出端的正下方,接茶斗的底部设有振动器,卸茶斗的出茶口设于上述发酵输送带进茶端的正上方。
[0009]上述发酵输送带的进茶端设有匀料棒,匀料棒作定轴正向或者反向旋转;该匀料棒沿发酵输送带宽度方向布置,匀料棒周面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齿排,齿排的齿端向外朝向。优选匀料棒沿发酵输送带上的茶叶输送方向逆向拨动茶叶,该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茶叶摊平效果。
[0010]上述发酵输送带的进茶端呈由下向上倾斜状态。
[0011]上述发酵输送带包括输送层和返回层,上述加热机构设于该输送层和该返回层之间。
[0012]上述温湿度检测器设于该输送层的正下方,温湿度检测器邻接该输送层。
[0013]上述气雾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固定装配于支架上的至少两个平行排布的气雾管,每一气雾管上呈线性地均匀布设有气雾孔。
[0014]上述盖布固定设于上述支架的顶面上,该支架上活动铰接有四个摆杆,上述驱动机构包括摆动电机,其中一个摆杆固定连接该摆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另外三个摆杆通过轴承座与上述主架体连接。
[0015]上述发酵输送带的输出端配设有打散机构。
[001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普洱茶发酵装置能够完成对茶叶的自动翻堆、自动盖布以及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操作,实现了茶叶的自动化发酵,且其发酵过程与传统的发酵工艺十分接近,而人工介入量少,发酵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另外,该普洱茶发酵装置在每一组发酵组中都配置有温湿度检测器及其相应的温湿度控制设备,这能够很好地保证发酵室内各个发酵组的发酵环境都适宜,不依赖于气候变化和人工的技术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同一批次或者不同批次茶叶的发酵品质的同一性,茶叶质量稳定性好,有效提高茶叶品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酵装置的发酵室较为独立,茶叶的发酵更为卫生,既减少影响茶叶发酵的意外因素,也有效降低了茶叶产生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最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普洱茶发酵装置能耗低,既节能环保,也有效地降低了发酵成本。




[0017]图1为实施方式一的发酵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方式一的发酵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方式二的发酵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下面参照
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
[0021]实施方式一
[0022]参照图1、图2,普洱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室I以及装设于发酵室I内的主架体、控制机构、一组的装配于主架体上的发酵组11,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发酵装置的运行。还包括提升机构12和温湿度检测器13。上述发酵组11包括分别联接上述控制机构的发酵输送带14、加热机构15、气雾机构16、盖布机构17以及转移机构18。
[0023]发酵输送带14包括输送层141和返回层142,茶叶放置在该输送层141上,上述加热机构15设于该输送层141和该返回层142之间,加热机构15用于对输送层141上的茶叶进行加热。发酵输送带14的输送层141的输出端处配设有打散机构19,打散机构19用于将发酵输送带14输出的茶叶打散,使得茶叶得到翻动,茶叶的分布更为均匀。
[0024]该提升机构12装配于主架体上,提升机构12优选为输送带的结构。提升机构12用于将发酵输送带14输出的茶叶提升至发酵输送带14的输入端。提升机构12的输出端设有接茶机构121,该接茶机构121用于将茶叶均匀分散至上述发酵输送带14上。接茶机构121包括一体连接的接茶斗122和卸茶斗123,接茶斗122设于提升机构12输出端的正下方,接茶斗122的底部设有振动器124,在振动器124的振动下,茶叶逐步由接茶斗122移动至卸茶斗123中,卸茶斗123再将茶叶均匀输送至发酵输送带14上。
[0025]上述发酵输送带14的进茶端为由下向上倾斜状态。发酵输送带14的进茶端设有匀料棒141,匀料棒141作定轴正向或者反向旋转;该匀料棒141沿发酵输送带14宽度方向布置,匀料棒141周面上固定设有四个齿排142,四个齿排142的齿端均向外朝向设置。优选匀料棒141沿发酵输送带14上的茶叶输送方向逆向拨动茶叶,该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茶叶摊平效果。
[0026]该气雾机构16包括支架161以及固定装配于支架161上的若干个平行排布的气雾管162,每一气雾管162上呈线性地均匀布设有气雾孔,雾化的水蒸气由该气雾孔排出为茶叶加湿。
[0027]该盖布机构17包括盖布171以及驱动机构172,盖布171设于该气雾机构16的正上方,该驱动机构172用于驱动盖布171覆盖/尚开发酵输送带14上的茶叶。盖布171固定设于上述支架161的顶面上,该支架161上活动铰接有四个摆杆173,支架161通过四个摆杆173的支撑而装配在主机体上。上述驱动机构172包括摆动电机174,其中一个摆杆173固定连接该摆动电机174的动力输出轴,另外三个摆杆173通过轴承座175与上述主架体连接。摆动电机174驱动与之连接的摆杆173摆动,该摆杆173带动支架161作上下移动。
[0028]温湿度检测器13设于该输送层的正下方,温湿度检测器13邻接该输送层。该温湿度检测器13用于实时检测该发酵输送带14上的茶叶的温度和湿度,并将实时监测到的温度信号和湿度信号发送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该信号分别控制加热机构15和气雾机构16的运行状态。
[0029]该转移机构18包括转移输送带181和转移电机182,转移电机182用于驱动该转移输送带181正向/反向旋转。转移输送带181正转时,转移输送带181用于将上述发酵输送带14输出的茶叶转移至提升机构12 ;转移输送带181反转时,转移输送带181用于将发酵输送带14输出的茶叶输送至盛放容器或者下一步的处理设备。
[0030]本实用新型的普洱茶发酵装置的工作方式为:茶叶可以通过人工或者输送带运送至发酵输送带14上,控制装置根据所设置的参数控制发酵输送带14、加热机构15、气雾机构16、转移机构18以及提升机构12的运行,使得茶叶在不断的转移和翻动的过程中湿度达到一定的设定值,茶青的移动方向如图中的箭号指向所示;然后启动盖布171装置,使得盖布171覆盖住茶叶进行发酵处理,期间控制按照设定参数(温度参数、湿度参数、处理时间等参数)控制加热机构15、气雾机构16以及各输送带的运行,从而实现自动化普洱茶发酵处理。
[0031]实施方式二
[0032]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实施方式一的普海茶发酵装置的发酵内仅设置一组发酵组11,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普洱茶发酵装置的发酵室I内设置三组发酵组11,上一层的发酵输送带14的输出端设于下一层发酵输送带14的输入端的正上方,发酵输送带14的输入端可以配送有接料槽143,以辅助上一层的发酵输送带14输出的茶叶全部输入下一层的发酵输送带14上。本实施方式的普洱茶发酵装置相对实施方式一的普洱茶发酵装置而言,能够降低普洱茶发酵装置的占地面积,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0033]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