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陶瓷加工坯体修边装置的制作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陶瓷加工行业的泥坯已经实现工业化量产,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模坯,可以快速地完成泥坯的成型。但是,为了方便落模,模具的内径一般都是相同尺寸,呈柱状结构。以筒状结构的陶瓷品为例,如果设计成开口部较小,底部较大,使用单一模成型后,则无法从模具内直接将泥坯倒出,而需要设计成本更高的复合模,打开模具才可以取出泥坯,但是这样的操作会直接影响加工的效率。但是,现有的筒状结构的陶瓷品,刚好其结构一般都是 开口部较小而底部较大,这样才具有美感,具有欣赏价值,因此,需要对泥坯进行修边,刮掉开口部的部分泥料,使泥坯的开口部较小而底部较大。现有的操作方式,是采用人工手拿刮刀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下述的缺点:(I)对技术员的熟练程序要求较高,否则无法修出合要求的泥坯,造成泥坯报废,或是需要反复修边,既浪费时间,又消耗大量人力,且严重影响工作效率;(2)采用手工操作,无法做到刮刀不动,因此无法修出非常整齐划一的泥坯,造成泥坯修边处大小不一,影响产品的美感。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修边时连通孔与吸气孔的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修边完成时连通孔与吸气孔的位置示意图。图中:机架1、工作台2、转轴3、旋转座4、负压孔4a、环形定位槽4b、旋转驱动装置5、负压装置6、真空泵6a、油缸6b、电机6c、过滤器6d、负压吸管6e、传动带6f、吸气管6g、支杆7、支撑凸环7a、导气孔7b、连通孔7c、限位挡块7d、旋转套8、吸气孔8a、悬臂9、修边刮片10。
参阅
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陶瓷加工坯体修边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I上设有工作台2,在工作台2上设有转轴3,在转轴3上端设有固定泥坯的旋转座4,所述转轴3连接有旋转驱动装置5 ;在旋转座4上端面设有固定泥坯的环形定位槽4b,在环形定位槽4b内部的旋转座4上分布有负压孔4a,所述负压孔4a连接有负压装置6 ;在旋转座4侧边设有支杆7,在支杆7上套设有旋转套8,所述旋转套8外侧连接有悬臂9,在悬臂9末端设有修边刮片10,所述修边刮片10与旋转座4上待修边的泥坯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负压装置6由真空泵6a、油缸6b、电机6c、过滤器6d和负压吸管6e组成,所述油缸6b与真空泵6a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电机6c通过传动带6f与真空泵6a的叶片转轴连接,所述负压吸管6e的其中一端连接在真空泵6a的进气端,所述过滤器6d设置在负压吸管6e的管路上;所述的转轴3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负压吸管6e穿过转轴3与旋转座4的负压孔4a连接;同时,旋转驱动装置5由电机6c和传动带6f组成,所述转轴3、电机6c动力输出轴和真空泵6a的叶片转轴上均设有皮带轮,所述转轴3和真空泵6a的叶片转轴通过传动带6f与电机6c动力输出轴连接联动。进一步地,在支杆7外壁固定有支撑凸环7a,所述的旋转套8活动套设在支撑凸环7a上端的支杆7外壁上,在支撑凸环7a外壁上设有与悬臂9相对应的限位挡块7d ;所述的支杆7内沿轴向设有导气孔7b,所述的负压吸管6e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两根吸气管8g,其中一个吸气管6g与负压孔4a连接,另一个吸气管6g与导气孔7b连接;在旋转套8对应的支杆7侧壁上设有与导气孔7b相通的连通孔7c,在旋转套8上设有与连通孔7c相对应的吸气孔8a,当修边刮片10旋转至与泥坯相对进行修边时,连通孔7c与吸气孔8a不导通;当修边刮片10完成修边旋转至远离泥坯,即悬臂9旋转至限位挡块7d处时,连通孔7c与吸气孔8a相导通。工作时,在初始状态下,悬臂9与限位挡块7d相接触,连通孔7c与吸气孔8a相导通,负压吸管6e同时从两根吸气管6g处吸气,旋转座4处的负压通过支杆7处的分压,处于弱负压状态,此时可以方便地取放泥坯,进行下一次修边或是进行修边;当修边刮片10旋转至与泥坯子相对进行修边时,连通孔7c与吸气孔8a不导通,负压吸管6e只从负压孔4a处吸入空气,因此,此时负压孔4a的负压显著增强,可以有效地固定旋转座4上泥坯,防止其移位,保证修边的质量;修边完成后,旋转悬臂9至限位挡块7d处,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修边操作。
陶瓷加工坯体修边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黄福传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汤玉斐杨建
专利相关信息
-
杨建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刘晓强吴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