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朱恒美, 吴海燕, 王奉云, 毛玉红
  • 公开日
    2006年9月27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9月12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9月12日
  • 申请人
    朱恒美
  • 文档编号
    A61M5/32GK2820205SQ2005200872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由针座(1)、针体(2)构成,针座(1)固定在针体(2)的一端,其特征在于针体(2)的另一端为平口(3),在针体(2)的平口(3)的前端设锥头(4),在锥头(4)的底面上设两个垂直锥头(4)底面的对称弧形片(5),两个对称的弧形片(5)插入针体(2)的平口(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锥头(4)的底面中心为向内凹的弧面,在弧形片(5)的插入端边沿上设外翻沿(6),在针体(2)的平口(3)的口沿上设内翻沿(7)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注射针头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技术背景目前在医院临床上使用的注射针头一般均由针座、针体、针尖构成,针尖为斜面,出液孔从斜面上开口,此种注射针头虽然是常用注射针,但在应用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一是由于针尖为斜面,中间开出斜口,故斜面的壁便成了刀刃样,在穿刺瓶塞时,往往切削下一些橡胶粒,带入药液中,若进行肌肉注射,可将橡胶粒送入肌肉内,产生不安全因素;二是这种注射针的注射孔只有一个,使注射的药液集中注入一处,易形成硬结,特别在注射较快时,患者感到有较重的疼痛;三是在某些情况下,需多次插入不同的瓶内抽取药液,才能使注射器抽足药液,然后再注射,这就更增加了切削瓶塞上的橡胶粒进入药液的机会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由针座1、针体2构成,针座1固定在针体2的一端,针体2的另一端为平口3,在针体2的平口3的前端设锥头4,在锥头4的底面上设两个垂直锥头4底面的对称弧形片5,两个对称的弧形片5插入针体2的平口3内。该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由于在穿刺瓶塞过程中,出液孔被堵塞,且无切削面,故避免了在穿刺瓶塞过程中对药液的污染,使注射增加了安全感,同时,出液孔处在针体端面的两侧,使注射液分散注入,减少了硬结出现的机率,降低了注射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另外,针尖为锥状,容易穿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穿刺瓶塞时可防止产生切削橡胶粒产生,并防止对药液的污染,防止注射时产生硬结,可减轻患者疼痛的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由针座、针体构成,针座固定在针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针体的另一端为平口,在针体的平口的前端设锥头,在锥头的底面上设两个垂直锥头底面的对称弧形片,两个对称的弧形片插入针体的平口内,当锥头在穿刺瓶塞过程中受压时,锥头的底面座在针体的平口上,封堵针体的平口,不出现对瓶塞的切削现象,当在注射时,由于注射器向前推动药液,针体内压力增大,锥头向前伸,此时,两个对称的弧形片之间的空隙则成为出液孔,出液孔露出后,针体内压力减小,锥头则不再向前伸。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锥头的底面中心为向内凹的弧面,在弧形片的插入端边沿上设外翻沿,在针体的平口的口沿上设内翻沿,以防止两弧形片在拔出瓶塞受较大的阻力时容易脱离针体;所用的针体为大号针,以便能插入锥头的两个弧形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注射针头相比,由于在穿刺瓶塞过程中,出液孔被堵塞,且无切削面,故避免了在穿刺瓶塞过程中对药液的污染,使注射增加了安全感,同时,出液孔处在针体端面的两侧,使注射液分散注入,减少了硬结出现的机率,降低了注射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另外,针尖为锥状,容易穿刺。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A-A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体沿轴线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锥头前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锥头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锥头仰视放大示意图。

参照附图1、2、3、4、5制作本实用新型。该锥体状安全注射针头,由针座1、针体2构成,针座1固定在针体2的一端,针体2的另一端为平口3,在针体2的平口3的前端设锥头4,在锥头4的底面上设两个垂直锥头4底面的对称弧形片5,两个对称的弧形片5插入针体2的平口3内。锥头4的底面中心为向内凹的弧面,在弧形片5的插入端边沿上设外翻沿6,在针体2的平口3的口沿上设内翻沿7。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