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徐建军, 何新龙
  • 公开日
    2013年6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1月8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1月8日
  • 申请人
    安徽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B28B21/00GK203004057SQ2012205857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包括在下料口(I)的下方设置的锥形料斗(2),所述料斗(2)具有闭合的侧壁,上端和下端开口,上端开口(3)面积大于下端开口(4)面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带(6 )和电机(7 ),所述料斗(2 )通过传动带(6 )与电机(7 )连接,电机(7 )带动料斗(2)进行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为四面体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相对的两侧壁有八字形开口(5)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桩生产的挡料系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包括在下料口1的下方设置的锥形料斗2,所述料斗2具有闭合的侧壁,上端和下端开口,上端开口3面积大于下端开口4面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挡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的制作方法在管桩生产的过程中,因混凝土下料口与地面的管模存在近一米的高度差,在混凝土布料的过程中,会有较多的混凝土落入管模外,造成浪费并降低了生产效率。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下料口两边设置两块胶垫,分别由两名工作人员用工具将胶垫的底端抵在管模笼筋上进行布料,此方案虽避免了管桩布料时混凝土的浪费,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力,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挡料,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包括在下料口的下方设置的锥形料斗,所述料斗具有闭合的侧壁,上端和下端开口,上端开口面积大于下端开口面积。从而将下料口输出的混凝土汇集输入到管模内,能够有效减少管桩布料时混凝土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所述料斗为四面体锥形。料斗为四面体锥形能够很好地与正方形下料口相对应,从而减少料斗的制作用料,同时减小了料斗的体积,便于储存、运输以及使用。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所述料斗相对的两侧壁有八字形开口。八字形开口能够使下料口输出的混凝土通过料斗的上端开口进入料斗后,更加快速地通过料斗的下端开口,进入到管模内,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还包括传动带和电机,所述料斗通过传动带与电机连接,电机带动料斗进行上下移动。提高了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的适用性,能够根据需要和环境调节料斗的高度,以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挡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中料斗的结构示意图。I为下料口,2为料斗,3为料斗的上端开口,4为料斗的下端开口,5为八字形开口,6为传动带,7为电机。[0012]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包括在下料口I的下方设置的锥形料斗2,所述料斗2具有闭合的侧壁,上端和下端开口,上端开口 3面积大于下端开口 4面积。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料斗2为四面体锥形;所述料斗2相对的两侧壁有八字形开口 5 ;所述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还包括传动带6和电机7,所述料斗2通过传动带6与电机7连接,电机7带动料斗I进行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桩生产用自动挡料系统,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挡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