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陈首卯
  • 公开日
    2002年1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1月9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1月9日
  • 申请人
    陈首卯
  • 文档编号
    A45C5/04GK2472563SQ0120015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是在旅行箱的箱主体与箱盖体相对的周缘上车缝有布围加以连接,其特征在于箱主体的框骨内侧各设置一延伸结构,该延伸结构由两滑轨、一延伸板及一组上、下卡制杆、一弹簧及一定位板组成,其中延伸板内侧形成一纵向槽孔,其上、下端开口成形在延伸板的上、下端缘面上,槽孔中央形成一侧孔并贯通于延伸板的两侧面;上、下卡制杆同侧面靠近相对端各形成一凸片及一长孔,上、下卡制杆的相对端各形成一可相对顶持一弹簧的槽座,上、下卡制杆的另端形成可使上、下卡制杆由延伸板内侧面的侧孔穿入槽孔内部的卡齿,上、下卡制杆端部的卡齿分别凸出在延伸板上、下端的缘面上,定位板一侧面靠近上、下端所形成的凸柱分别从上、下卡制杆内侧面的长孔穿入,凸柱穿入延伸板外侧面所形成的管柱内部卡固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其特征在于上、下卡制杆的卡齿与两滑轨的排齿亦可为朝向箱盖体方向的齿向为顺向齿,朝向箱主体内部的齿向为逆向齿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特别是指一种箱主体与箱盖体相对内侧各设置一延伸结构,可达到自由调整箱体容积,并防止箱盖体前倾的旅行箱如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主要是在旅行箱的箱主体与箱盖体相对的周缘车缝有布围加以连接,以便箱主体与箱盖体相对可扩张或缩减箱内容积,其特征是箱主体的框骨内侧各设置一延伸结构,由两滑轨相对啮合一延伸板,该延伸板一侧套接一组可上、下伸缩的卡制杆组成,使延伸板外侧缘与箱盖体的框骨内侧固接。上述结构可达到自由调整箱体容积,并防止箱盖体前倾的实用效益。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的制作方法图1所示,常用旅行箱10在使用时,为了达到扩张箱体容积的目的,是在箱主体11与箱盖体12相对内缘车缝有布围13加以连接,并在箱主体11与箱盖体12相对外缘车缝有拉链14而有利于靠合定位,当使用者必需扩张箱体容积而装入较多的行李时,将箱主体11与箱盖体12相对靠合所连接的拉链14打开,以使箱主体11与箱盖体12之间可利用布围13而扩张箱内容积。此种结构有如下缺点由于箱主体11与箱盖体12相对内缘以布围13连接而达到可扩张容积的目的,但是当箱盖体12向外拉出时,布围13在毫无任何撑持力的情形下,箱盖体12自身的重量加上箱体内部所容纳行李的重量,极易促使箱盖体12朝前同时朝下溃缩倾斜,这样除了破坏旅行箱10的外观外,更严重的缺陷是,箱主体11与箱盖体12相对连接的布围13愈宽,将造成箱盖体12前倾更加严重,故此种仅以布围13来扩张旅行箱10容积的效果以及容量均极为有限,又无法依据行李多寡的需求而自由调整旅行箱10的容量,造成旅行箱10无法有效扩张及调整容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到自由调整箱体容积,并防止箱盖体前倾的旅行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是在旅行箱的箱主体与箱盖体相对的周缘上车缝有布围加以连接,其特征在于箱主体的框骨内侧各设置一延伸结构,该延伸结构由两滑轨、一延伸板及一组上、下卡制杆、一弹簧及一定位板组成,其中延伸板内侧形成一纵向槽孔,其上、下端开口成形在延伸板的上、下端缘面上,槽孔中央形成一侧孔并贯通于延伸板的两侧面;上、下卡制杆同侧面靠近相对端各形成一凸片及一长孔,上、下卡制杆的相对端各形成一可相对顶持一弹簧的槽座,上、下卡制杆的另端形成可使上、下卡制杆由延伸板内侧面的侧孔穿入槽孔内部的卡齿,上、下卡制杆端部的卡齿分别凸出在延伸板上、下端的缘面上,定位板一侧面靠近上、下端所形成的凸柱分别从上、下卡制杆内侧面的长孔穿入,凸柱穿入延伸板外侧面所形成的管柱内部卡固定位。所述的可扩张箱体容积的旅行箱的上、下卡制杆的卡齿与两滑轨的排齿亦可为朝向箱盖体方向的齿向为顺向齿,朝向箱主体内部的齿向为逆向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延伸结构30可使箱主体21与箱盖体22之间的布围23加宽而不致使箱盖体22下倾,原因是箱盖体22受到延伸板33的撑持,所以布围23加宽后,纵使箱盖体22使布围23全部拉出也不会使箱盖体22下倾,促使旅行箱20的容积可大幅增加且不会妨碍美观性。2、本实用新型的延伸板33利用上、下卡制杆34和35的卡齿344和354与两滑轨3和32的排齿311和321加以啮合,再利用两卡制杆34和35上、下伸缩调整是否啮合的作用,所以可调整延伸板33相对于箱盖体22的位移距离,促使旅行箱20可依实际需求而自由调整内部容积。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为已有旅行箱的侧面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延伸结构的端面组合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未扩张使用的侧面组合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延伸结构内伸定位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已扩张使用的侧面组合剖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延伸结构外伸定位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旅行箱20的箱主体21与箱盖体22相对的周缘车缝布围23加以连接,其中箱主体21的框骨211内侧各设置一延伸结构30,延伸结构30由两滑轨31和32、一延伸扳33及一组上、下卡制杆34和35、一弹簧36及一定位板37组成,其中延伸板33内侧形成一纵向槽孔331,其上、下端开口成形在延伸板33的上、下端缘面上,又在槽孔331中央形成一侧孔332并贯通于延伸板33的两侧面;上、下卡制杆34和35同侧面靠近相对端各形成一凸片341和351及一长孔342和352,另在上、下制杆34和35相对端各形成一槽座343和353,可相对顶持一弹簧36,又在上、下卡制杆34和35的另一端形成卡齿344和354,以使上、下卡制杆34和35由延伸扳33内侧面的侧孔332穿入槽孔331内部,并使上、下卡制杆34和35端部的卡齿344和354分别凸出在延伸板33的上、下端缘面上,此时上、下卡制杆34和35的同侧面所形成的凸片341和351是外露在延伸板33的外侧面的,另使一定位板37的一侧面靠近其上、下端所形成的凸柱371和372分别从上、下卡制杆34和35内侧面的长孔342和352穿入,进而促使凸柱371和372穿入延伸板33外侧面所形成的管柱333和334内加以卡固定位,此时上、下卡制杆34和35,由定位板37定位在延伸板33的槽孔331内,以便上、下卡制杆34和35利用相对顶持的弹簧36而可以上、下伸缩适当距离;滑轨31和32呈上、下固定在箱主体21的框骨211内侧,两滑轨31和32相对边缘形成有内凹的排齿311和321,除可相对卡合延伸板33的顶、底缘外,另使上、下卡制34和35的卡齿344和354能够与排齿311和321啮合,另在延伸板33的外侧缘利用铆钉40固定在箱盖体22的框骨221内侧缘,以使延伸板33可延着两滑轨31和32的轴向伸缩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上、下卡制杆34和35的卡齿344和354与两滑轨31和32的排齿311和321,亦可为朝向箱盖体22方向的齿向为顺向齿,另朝向箱主体21内部的齿向为逆向齿设置。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在旅行箱20上时,两延伸板33是朝箱主体21内部位移且使箱盖体22与箱主体21靠合定位(如第5、6图所示),此时旅行箱20呈未扩张的使用状态;当旅行箱20必需增加内容积时,仅需将箱盖体22向外拉出,进而促使两延伸板33朝外沿着两滑轨31和32的轴向拉出,这样即可利用箱主体21与箱盖体22之间的布围23扩张而加大旅行箱20的容积;若欲缩小旅行箱20的容积时,仅需相对压制上、下卡制杆34和35的凸片341和351,使上、下卡制杆34和35相对内缩,并促使上、下卡制杆34和35的卡齿344和354脱离两滑轨31和32的排齿311和321,这样即可推回箱盖体22而自由调整旅行箱20的容积。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