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傅春升, 孙洪胜, 彭伟, 杨传华, 陆峰
  • 公开日
    2011年12月21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8月1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8月1日
  • 申请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文档编号
    A61K36/804GK102283940SQ201110218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9 15份,苦参9 15份,当归12 18份,生地黄15 18份,酸枣仁30 45份,柏子仁15 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12份,苦参12份,当归15份,生地黄16份,酸枣仁38份,柏子仁2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10份,苦参14份,当归14份,生地黄17份,酸枣仁35份,柏子仁2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13份,苦参11份,当归16份,生地黄16份,酸枣仁40份,柏子仁20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9份,苦参15份,当归12份,生地黄18份,酸枣仁30份,柏子仁30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15份,苦参9份,当归18份,生地黄15份,酸枣仁45份,柏子仁15份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如下(1)取黄连、苦参、生地黄、当归、酸枣仁、柏子仁,分别加水煎煮,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 8 12倍,提取1 3次,每次1 2小时;(2)合并上述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9 1. 20的浸膏;(3)向浸膏中加入95%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M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0以上的稠膏;(4)将浓浸膏在60 80°C下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药物粉末,添加常规的药物辅料,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或丸剂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制备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颗粒剂)配方为黄连12克,苦参12克,当归15克,生地黄16克,酸枣仁38克,柏子仁22 克(一剂)制备方法为(1)取黄连、苦参、生地黄、当归、酸枣仁、柏子仁,分别加水煎煮,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10倍,提取2次,每次2小时;(2)合并上述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20 (600C )的浸膏;(3)向浸膏中加入95%乙醇(体积质量分数)至含醇量为60% (体积质量分数), 静置M小时;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60°C)的稠膏(4)将浓浸膏在60 80°C下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加入5%糊精混勻后干法制粒,整粒,得颗粒剂(制粒、整粒均为常规工艺)实施例2制备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胶囊剂)配方为黄连10克,苦参14克,当归14克,生地黄17克,酸枣仁35克,柏子仁25 克(一剂)制备方法为(1)取黄连、苦参、生地黄、当归、酸枣仁、柏子仁,分别加水煎煮,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10倍,提取2次,每次2小时;(2)合并上述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20 (600C )的浸膏;(3)向浸膏中加入95%乙醇(体积质量分数)至含醇量为60% (体积质量分数), 静置M小时;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60°C)的稠膏(4)将浓浸膏在60 80°C下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加入5%糊精混勻后干法制粒,整粒,将颗粒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实施例3制备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片剂)配方为黄连13克,苦参11克,当归16克,生地黄16克,酸枣仁40克,柏子仁2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但最后粉碎过80目筛,得到药物粉末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片剂实施例4制备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丸剂)配方为黄连9克,苦参15克,当归12克,生地黄18克,酸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但最后粉碎过80目筛,得到药物粉末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丸剂实施例5制备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颗粒剂)配方为黄连15克,苦参9克,当归18克,生地黄15克,酸枣仁45克,柏子仁15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 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祖国医学对本病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属于“心悸”、“怔忡”范畴,多因体质、饮食、七清、药食不当等,引起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痰、饮、火、瘀扰乱于心,心神不宁。病人自觉心神不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并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临床资料显示,83.0%的猝死患者伴有该病。因此,积极防治心律失常,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对本病临床诊断虽较易,但其治疗和评价预后则较难。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介入治疗虽可能完全消融掉异位起搏点, 但因患者年龄多趋于老化,风险及治疗成本增大,故大多数患者不能适用,所以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的主线。但由于抗心律失常西药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能够抑制心脏正常生理活动功能的潜在危险,故其临床耐受性、依从性较差;加之电生理作用单一, 故其应用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心悸疗效较好的药物,国内医药市场同类药物较少。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立足于祖国医学辩证论治,从整体调节入手,滋心阴、清心火、安心神;使患者心神安定,律复身安。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9 15份,苦参 9 15份,当归12 18份,生地黄15 18份,酸枣仁30 45份,柏子仁15 30份。所述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可以制成临床上常用的各种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等。所述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1)取黄连、苦参、生地黄、当归、酸枣仁、柏子仁,分别加水煎煮,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8 12倍,提取1 3次,每次1 2小时,收集挥发油;(2)合并上述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9 1. 20 (600C )的浸膏;(3)向浸膏中加入95%乙醇(体积质量分数)至含醇量为60% (体积质量分数), 静置M小时;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以上(60°C)的稠膏;(4)将浓浸膏在60 80°C下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药物粉末,添加常规的药物辅料,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或丸剂。比如,制备颗粒剂时,加入5% (药物粉末质量的5%)糊精混勻后干法制粒,整粒,得颗粒制剂。制备胶囊剂时,将颗粒剂装入胶囊即可。本发明的组方中,黄连、苦参、当归和生地黄共为君臣药,酸枣仁和柏子仁共为佐使药,各原料的药效如下黄连其味苦,性寒,归心、肝等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善清心经之火,是“泻心火”的常用药;《本草新编》曰“黄连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任也”;《注解伤寒论》中指出黄连可“导泻心下之虚热”;《珍珠囊》曰“黄连其用有四泻心脏火一也……”,且称其可“除阳有余,凉心去热”。苦参其味苦,性寒,归心、肝等经。功效为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本草经百种录》称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本草纲目》则称其“能补肾,惟肾水弱而相火旺者用之相宜”,并认为其“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黄连与苦参二药相配,黄连走上,以去君火为多;苦参走下, 以去相火为宜。火热下降,热去则血宁,共为臣药。君臣两组药物共用可养心阴抑心阳,清心火护心阴。当归其味甘、辛,性温,归肝、心等经。功效为补血,活血,止痛,润肠。《本草求真》 曰“当归专入心。辛甘温润,诸书载为入心生血上品”;《本草正》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也”,且 “举凡血虚血枯,阴分亏损之证,皆宜用之”;《主治秘诀》称其“虽性温,而血虚有热者亦可用之,因其能生血即滋阴,滋阴即能退热也”;《本草经百种录》则称其“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生地黄与当归两药共为君药,补心之阴血而兼滋肾水,奏益阴敛阳之功。生地黄其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本草经疏》 称生地黄为“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日华子本草》称其可“治惊悸劳劣”,且“能生血既能滋阴,能滋阴能退热也”;《本经逢原》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 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且“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酸枣仁其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功效为养心安神,敛汗。酸枣仁可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神农本草经》称其“主心腹寒热……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名医别录》 称其又主“烦心不得眠”、“虚汗”、“益肝气”、“补中”、“助阴气”;《本草汇言》称其可“敛气安神”;《栖草切工》则称其“性虽收敛而气味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佐归地,可以敛血而营养真阴”。柏子仁其味甘,性平,归心、肾等经。功效为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本草纲目》称柏子仁可“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且“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神农本草经》则称其“主惊悸……安五脏”。酸枣仁与柏子仁二药相配协助君臣,滋阴养血,宁心安神,共为佐使药。组方中的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以治本,黄连、苦参清热泻火,酸枣仁、柏子仁安神定悸以治标;诸药配伍严谨,君臣佐使俱备,相辅相成,共奏滋阴养血、清火安神之功;具有滋心阴、清心火、安心神等功效,主治心阴虚、心火旺为主要病机的心悸动不安,脉细数。治疗时,口服,每日一剂,6-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三个或四个疗程即可治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所用原料药均廉价易得,制作成本低,疗效好。临床资料病例1王某某,男,31岁,2004-08-05初诊。主诉心慌1月,加重一周。症状患者1月前出现心慌,呈持续性,动则加重。曾于某医院就诊,做ECG示心律失常-房现性早搏。但未予正规治疗。近一周来心慌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发明人处门诊。现患者心慌,呈持续性,活动后气短乏力,面赤,口干目涩,五心潮热,两颧发红, 纳可,少寐多梦,小便调,大便干。舌脉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结代。既往史10年前病毒性心肌炎病史。辅助检查EKG示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7天。2004-08-12 复诊症状患者仍有心慌症状,时发时止,偶伴胸刺痛不舒,面赤、口干等症明显减轻, 仍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但有所改善。纳可,眠改善,小便调,大便略干。EKG示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舌脉舌红,苔薄,微黄,脉细、结代。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7天。2004-08-19 复诊症状心慌进一步减轻,胸痛消失,无五心潮热,两颧发红,面赤、口干缓解,纳差, 时恶心、反酸,眠可,二便调。舌脉舌红,苔薄白,脉细、结代。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7天。2004-08-26 复诊症状偶发作心慌,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结代。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7天。回访3月后回访,无不适感。多次复查EKG示正常范围心电图。病例2孙某某,男55岁,2005-01-08初诊。主诉发作性胸闷、心慌3月。症状患者近3月来感发作性胸闷、心慌、气短,自测脉搏有间歇,曾于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频发性室性早搏。服用倍他乐克,12.5mgbid,效果不理想。现患者发作性胸闷、 心慌、气短,倦怠乏力,少动懒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眠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排便无力。舌脉舌红苔薄黄,脉结代。辅助检查EKG示频发室性早搏。诊断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处理服用实施例2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05-01-14 复诊主诉胸闷、心慌较前减轻,早搏发作次数较前减少,仍气短,倦怠乏力,但较前减轻。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症状明显减轻。纳可,眠差多梦,小便微黄,大便秘结,排便无力。舌脉舌红苔薄黄,脉结代。处理服用实施例2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05-01-20 复诊主诉胸闷、心慌较前明显减轻,早搏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气短,倦怠乏力明显减轻。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症状。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脉舌红苔薄,脉结代。处理服用实施例2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回访2月后回访,心慌、胸闷症状消失,无不适。病例3孙某某,男,63岁,2008-10-15初诊。主诉心慌伴乏力1个月。症状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症状,活动后多见,无头晕、头痛,无恶心、 呕吐,无胸闷、胸痛等症状,现患者自觉精神不佳,全身乏力,以双下肢为甚,余无明显不适, 纳差,不欲饮食,眠可,大便干,数日一行,小便调。舌脉舌淡苔黄,脉细。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10年,最高达180/105mmHg,口服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控制, 血压在正常范围。辅助检查辅助检查=Holter示(08-10-6于齐鲁医院)示1、多发室性期前收缩,偶成对。2、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3ST段无异常动态改变,T波低平倒置。 EKG (08-10-7于某医院)1、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2、ST-T改变。诊断1、冠心病-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2、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时呈短阵房速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08-10-22 复诊主诉病史同前,患者自诉服药后下肢酸痛症状消失,乏力等症状改善,仍有心慌, 纳眠可,大便干,约3日一行,小便调。舌脉舌暗苔黄,脉沉细。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08-10-29 复诊主诉病史同前,患者服药后心慌症状减轻,乏力症状基本消失,纳眠可,二便调。舌脉舌红,苔白,脉沉细。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回访2月后回访,患者心慌症状消失,活动后仍感乏力,余无不适。病例4王某某,女,61岁,2009-10-22初诊。主诉发作性心慌5年,加重半年。症状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慌,多于休息时出现,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未予重视;半年前心慌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无胸痛、头晕,平素动则胸闷气短、自汗、乏力,头晕,面色晦暗,纳眠可,二便调。舌脉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结代。辅助检查=Holter示频发室性早搏,7927次/24h,T波低平。诊断1、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2、冠心病。治疗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09-10- 复诊主诉患者心慌、气短等症状较前减轻,仍有头晕、乏力、恶心、汗出,纳眠可,二便调。舌脉舌红,苔白腻,脉弦细。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09-11-05 复诊主诉患者服药后心慌气短等症状明显减轻,无头晕、乏力、恶心、汗出,纳眠可,二便调。舌脉舌红苔白,脉细。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回访2月后回访,患者再未出现心慌症状,气短、自汗等症状亦显著改善。病例5王某某,男,71岁,2010-10-22初诊。主诉心慌10余年,加重1月。症状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偶有胸闷、气促,无胸痛、头痛,偶有头晕,一直未予系统治疗,于社区门诊诊断为室性早搏。一月前,患者心慌症状加重,服用美托洛尔、稳心颗粒、养心氏等药物治疗后未见好转,12日前予“胺碘酮” 0.2g bid治疗后症状缓解,现患者仍感心慌,胸闷、头重如裹,呕吐痰涎,纳可,眠差,多梦易醒,二便调。舌脉舌紫黯,苔白腻,脉细。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6年,最高达180/95mmHg,服用美托洛尔、复方罗布麻,血压控制不理想。辅助检查=Holter示频发室性早搏,时呈二联律,1947次/24h。诊断1、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10-10-29 复诊主诉病史同前,患者服药后心慌症状减轻,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脉舌暗红,苔白腻,脉细。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2010-11-05 复诊主诉病史同前,患者服药后心慌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较前改善,纳可,二便调。舌脉舌暗红,苔白,脉细。处理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服用6天。回访2月后回访,患者心慌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连9~15份,苦参9~15份,当归12~18份,生地黄15~18份,酸枣仁30~45份,柏子仁15~30份。制备时,可以制成临床上常用的各种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等。本发明的组方中的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以治本,黄连、苦参清热泻火,酸枣仁、柏子仁安神定悸以治标;诸药配伍严谨,君臣佐使俱备,相辅相成,共奏滋阴养血、清火安神之功;具有滋心阴、清心火、安心神等功效,主治心阴虚、心火旺为主要病机的心悸动不安,脉细数。治疗时,口服,每日一剂,6-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三个或四个疗程即可治愈。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