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爱林, 高清, 王作军
  • 公开日
    2014年6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3月17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3月17日
  • 申请人
    张爱林
  • 文档编号
    A61P1/14GK103830391SQ20141009563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黄草花30 - 40份、卷茎寥20 - 30份、刺梨20 — 30份、佛手花15 — 25份、柴胡15 —25份、蓝锡莎菊15 - 25份、八月札15 — 25份、凤眼果15 — 25份、地血香10-20份、青皮5-10 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黄草花35份、卷茎寥25份、刺梨25份、佛手花20份、柴胡20份、蓝锡莎菊20份、八月札20份、凤眼果20份、地 血香15份、青皮8份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
  • 专利摘要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该中药是由黄草花、卷茎蓼、刺梨、佛手花、柴胡、蓝锡莎菊、八月札、凤眼果、地血香、青皮制成。临床可以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0002]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在城市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多由于患儿家长过分溺爱子女,纵儿所好,片面追求高营养食品、补品,过食甘、肥、粘、腻、香燥食品,加上小儿饮食不知自节,造成饮食质、量的过盛,导致胃之纳谷功能衰减,脾之运化功能失司,所以再用补法治疗,效果不好。在治疗时,西药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满意。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黄草花、卷茎寥、刺梨、佛手花、柴胡、蓝锡莎菊、八月札、凤眼果、地血香、青皮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黄草花30 - 40份、卷茎寥20 — 30份、刺梨20 - 30份、佛手花15 - 25份、柴胡15 — 25份、蓝锡莎菊15 — 25份、八月札15 — 25份、凤眼果15 - 25份、地血香10-20份、青皮5-10份。[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黄草花35份、卷茎寥25份、刺梨25份、佛手花20份、柴胡20份、蓝锡莎菊20份、八月札20份、凤眼果20份、地血香15份、青皮8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黄草花:苦、凉。归肺、肝、胆经。清肺止咳,清肝利胆,止痛。临床用于肺热咳嗽,发热胸痛,肝胆湿热,胁痛,发热,厌食油腻,黄疸,湿热泄泻等症。
[0008]卷茎寥:辛、温。健脾消食。临床用于消化不良,腹泻。
[0009]刺梨:甘、酸涩。归脾、肾、胃经。健胃、消食、止泻。用于食积饱胀,肠炎腹泻等症。
[0010]佛手花:微苦、微温。归肝、胃经。疏肝理气,和胃快隔。用于肝胃气痛,食欲不振。
[0011]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
[0012]蓝锡莎菊:苦、平。健脾和胃。用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等。
[0013]八月札: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等。
[0014]凤眼果:甘、平。归胃、大肠、小肠经。和胃消食,解毒杀虫。临床用于反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小儿烂头疡等症。
[0015]地血香: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腹痛,痛经,产后腹痛,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痛等。[0016]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胁肋、乳房、胃脘胀痛,乳痈、癥瘕积聚等。
[0017]小儿厌食应首先寻找厌食病因,治疗原发病极为重要,改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纠正过分溺爱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引起,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本发明中黄草花清肺止咳、清肝利胆,为君药,卷茎寥健脾消食,刺梨健胃、消食,为臣药,佛手花疏肝理气,和胃,柴胡疏肝解郁,蓝锡莎菊健脾和胃,八月札疏肝和胃,凤眼果和胃消食,地血香行气止痛,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疏肝健脾,和胃消食、行气消滞之功效,达到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药于2006年至2010年临床观察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55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55例患者中,年龄2 - 8岁, 病程多在I个月到2年,平均年龄3.9岁。
[0019]2、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2.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2.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2.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0020]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症状:性情执拗,胸满胀痛,精神郁闷,易怒易啼,嗳气频频,舌红苔薄腻,脉弦。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黄草花35g、卷茎寥25g、刺梨25g、佛手花20g、柴胡20g、蓝锡莎菊20g、八月札20g、凤眼果20g、地血香15g、青皮8g。
[0022]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6天为I疗程。
[0023]4、治疗结果:
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0024]4.2结果:55例患者中,痊愈32例(58.2%),好转18例(32.7 % ),未愈5例(9.1%),总有效率为90.9%0
[0025]典型病例
1、武某,男,4岁,患儿厌食近I年,平素偏食。近来出现感冒,不思饮食,大便干燥,口干渴,厌食症状加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患儿主动觅食,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I年,未再犯。
[0026]2、董某,女,6岁,长期胃纳不佳,不知饥饿,不欲饮食,面色萎黄、口唇干裂,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各种症状较前好转,大便成形易解。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I年,患儿状况良好。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28]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黄草花30g、卷茎寥20g、刺梨20g、佛手花15g、柴胡15g、蓝锡莎菊15g、八月札15g、凤眼果15g、地血香10g、青皮5g制成。
[0029]实施例2,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黄草花35g、卷茎寥25g、刺梨25g、佛手花20g、柴胡20g、蓝锡莎菊20g、八月札20g、凤眼果20g、地血香15g、青皮8g制成。
[0030]实施例3,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黄草花40g、卷茎寥30g、刺梨30g、佛手花25g、柴胡25g、蓝锡莎菊25g、八月札25g、凤眼果25g、地血香20g、青皮IOg制成。`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