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改良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改良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雅馨
  • 公开日
    2002年4月17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5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5月24日
  • 申请人
    刘雅馨
  • 文档编号
    A63B22/08GK2486178SQ012231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改良,该踏板表面为承载面且分布有防滑肋条,其中段处贯穿有通孔,内还设有滚珠轴承且穿设有一枢轴,通孔下方设有配重体,其特征为踏板两侧分设有卡掣部,且在其中一卡掣部向踏板内侧并列设有贯穿孔,其内壁下方另延伸有一嵌合部,又上述卡掣部还跨设有一束带,束带自两端缘起各设有数量不同但间距相同的多数个调整孔;藉以令束带的一端与踏板一卡掣部结合定位,并得使其另一端自由选择与另一卡掣部或嵌合部相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改良,其中束带具较少的调整孔端为基准端,且调整孔数量以三个为最佳;而具较多调整孔端为调整端,其调整孔数量以四~六个为最适宜
  • 技术领域
    一种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改良,旨在于当使用者进行踏车脚踏运动时,能针对其脚部的大小适当调整束带的松、紧程度,以获得稳固的定位效用,进而提升其实用效益对于惯用于运动器村踏车的踏板结构,如图1所示,该踏板1具有一承载面10,且承载面10上布满多数突起的具防滑效用的肋条101,以增加腿部与踏板1间的磨擦力,并在踏板1两侧分设有一卡掣部102,且跨设有束带11,该束带11两端另设有供卡掣部102嵌入的透孔111,又在踏板1中段处设有贯穿的通孔103·且内又设有滚轮轴承104,而提供一可连接于踏车传动装置的驱杆106穿设,另外,在上述通孔103正下方设有配重体104,以使踏板1重心保持在中央,并能防止踏板1倾斜;藉此,有利于使用者的脚部获得稳固定位,而能顺利使用运动器材踏车进行脚踏运动以上叙述了惯用运动器材踏车踏板,虽可提供使用者顺利进行踏车运动,并使其脚部获得适当的固定效用,但由于每个人的脚尺寸大小并非一致,而厂商在制造时,为求制造方便、减少成本,普遍利于一般大众的使用,将踏板大小及束带长短采取大众脚尺寸的平均值来制造,因此往往会造成脚太大的人在穿入束带时的困难,而脚小的人则又无法确实固定的情形,且容易因此造成运动伤害,而潜藏着极大的危险经由上述说明不难知悉,惯用的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确实具有不合实用之处因此对其诚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于是,本创作人以其从事此项技艺多年娴熟的经验,努力潜心研究,并不断测试与实验,终于设计出此一崭新的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改良,以期供大众便于使用本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束带松紧程度而适用于各种不同脚部尺寸的使用者,并能有效防止运动伤害的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基于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利用一可调式束带,其一端负有三个基准调整孔,另一端则设有四~六个调节松紧的调整孔,并跨设于踏板两侧,踏板两侧各设有一卡掣部供调整孔结合,且在其中一卡掣部旁侧并列有一贯穿孔,其内壁向下延伸有嵌合部为期使贵审查委及熟悉此项技艺的人仕能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最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后图1为惯用踏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圆;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图号说明踏板1 承载面10肋条101 卡掣部102通孔103 滚珠轴承104套筒105 枢轴106配重体107 贯穿孔108嵌合部109 束带11透孔111 调整孔112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运动器材踏车的新型踏板结构,该踏板1是与一般运动器材踏车的传动装置相连结,其在外形上与惯用的相当,惟尺寸较大;如图2所示,该踏板1表面为一具有防滑效用肋条101的承载面10,其中段处设有通孔103,且内穿设一套设有滚珠轴承104与套筒105的枢轴106,并在通孔103下方设有配重体107;由於上述的基本结构配置、动作型态及效用,都相当于前文所述的惯用踏板构造,且此构造非本案的创作重点,因此不再多加赘述请参看图2、图3所示,本创作主要的结构特征是在踏板1两侧边缘分别突设有一卡掣部102,且在其中一卡掣部102旁侧适位另设有并列的贯穿孔108,该贯穿孔108内壁下方延伸有一嵌合部109,又两卡掣部10Z并跨设有束带11束带11表面自两端起各设有不同数量的调整孔112,是使束带11一端的调整孔112与一卡掣部102相结合固定时,其另一端的调整孔112则可选择结合另一卡掣部102或穿过贯穿孔108而结合在嵌合部109如此,当踏板1被使用者脚部穿入时,先利用束带11具少数调整孔112的一端,选择适当的调整孔112并与卡掣部102结合定位,此端的调整孔112在设计上至少须具备有三个,以便提供大、中、小的脚部尺寸基准;接著,再根据使用者脚部宽度,来决定束带11具多数调整孔112端应结合在另一卡掣部102或嵌合部109,而此端调整孔112的数量愈多,所能涵盖脚部尺寸也愈广,大致上以四~六个最适宜,并藉此将使用者脚部由束带11稳固的包覆定位,且可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而具有极佳安全性,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两端分别具有不同数目调整孔112的束带11设计,并使调整孔112数目较少端为基准,而利用另一调整孔112数目较多端来进行调整束带11包覆固定脚部的松紧程度,可有效地令使用者在进行踏车运动时更为轻力简便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结构具特殊设计的束带搭配不同之卡固结构,因此具有上述适合不同脚部尺寸的使用者使用简便,及确保运动过程安全等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配重体的脚踏板构造,其主要包括有本体及盖体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适当位置处分别设有上槽孔及下槽孔,且使该上背孔位于下槽孔的上方处,以供轴杆组及配重体分别贯穿容置在上槽孔及下槽孔内,并使盖体能盖合于上槽孔及下槽孔的一端或外缘处。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运动器材踏车的踏板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