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王伟, 于婷
  • 公开日
    2014年9月17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13日
  • 申请人
    于婷
  • 文档编号
    A61K35/64GK104042996SQ2014102023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蜂蜡60-100份、植物油300-400份、毛冬青15-20份、茄子根10-20份、凤仙花10-20份、吴茱萸8-15份、防己5-15份、石见穿1-8份、八月札3-10份、骨碎补1_8份、川楝子5_10份、王不留行1-5份、三棱1-5份、茜草1-5份、苏木3-8份、山藿香1-5份、地耳草1_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蜂蜡80份、植物油350份、毛冬青18份、茄子根15份、凤仙花15份、吴茱萸12份、防己10份、石见穿5份、八月札7份、骨碎补5份、川楝子8份、王不留行3份、三棱2份、茜草3份、苏木5份、山藿香3份、地耳草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为橄榄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取毛冬青15-20份、茄子根10-20份、凤仙花10-20份、吴茱萸8_15份、防己5-15份、石见穿1-8份、八月札3-10份、骨碎补1-8份、川楝子5_10份、王不留行1_5份、三棱1-5份、茜草1-5份、苏木3-8份、山藿香1-5份、地耳草1-5份洗净干燥,然后打磨成粉末; (2)将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300-400份植物油中,文火加热到80-100°C并保温50-70分钟,冷却 至室温后滤去药渣; (3)所得到的药液加热至80-95°C时加入60-100份蜂蜡,至蜂蜡融化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本发明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解决了现有冻疮膏复发率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1)分别取毛冬青、茄子根、凤仙花、吴茱萸等中药原料洗净干燥,然后打磨成粉末;(2)将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300-400份植物油中,文火加热到80-100℃并保温50-7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滤去药渣;(3)所得到的药液加热至80-95℃时加入60-100份蜂蜡,至蜂蜡融化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本发明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本发明适于治疗各种溃烂型及非溃烂型冻疮,对创面肿胀、充血、溃疡、感染、皮肤皲裂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2]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皮损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郭、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两侧分布。常见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 [0003]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受冻后人体血气不旺,贫血等原因造成血管瘀血,因为瘀血,所以有肿,因为瘀血,所以有痒,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0004]冻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体表远端皮下静脉毛细血管内的平滑肌遇到低温时发生痉挛时,便会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产生滞留现象,并产生冻疮。对于每年都复发的习惯性冻疮患者,冻疮很难治愈,极易复发,现有的药物大多只是暂时消肿止痒、祛疤,复发率极闻。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见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
[0006]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0007]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0008]蜂蜡60-100份、植物油300-400份、毛冬青15-20份、茄子根10-20份、凤仙花10-20份、吴茱萸8-15份、防己5-15份、石见穿1_8份、八月札3_10份、骨碎补1_8份、川楝子5-10份、王不留行1-5份、三棱1-5份、茜草1-5份、苏木3-8份、山藿香1_5份、地耳草
1-5 份。
[0009]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0010]蜂蜡80份、植物油350份、毛冬青18份、茄子根15份、凤仙花15份、吴茱萸12份、防己10份、石见穿5份、八月札7份、骨碎补5份、川楝子8份、王不留行3份、三棱2份、茜草3份、苏木5份、山藿香3份、地耳草3份。
[0011 ] 所述的植物油优选橄榄油。
[0012]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I)分别取毛冬青15-20份、茄子根10-20份、凤仙花10_20份、吴茱萸8_15份、防己5-15份、石见穿1-8份、八月札3-10份、骨碎补1-8份、川楝子5-10份、王不留行1-5份、三棱1-5份、茜草1-5份、苏木3-8份、山藿香1-5份、地耳草1-5份洗净干燥,然后打磨成粉末;
[0014](2)将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300-400份植物油中,文火加热到80-10(TC并保温50-7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滤去药渣;
[0015](3)所得到的药液加热至80_95°C时加入60-100份蜂蜡,至蜂蜡融化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本发明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
[0016]各中药的作用机理:
[0017]蜂蜡:甘,微温。功能与主治:收涩,敛疮,生肌,止痛。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
[0018]毛冬青: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闭塞性脉管炎;外用治烧、烫伤,冻疮。
[0019]茄子根: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咳,收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气管炎,水肿,久咳,久痢,白带,遗精,尿血,便血;外用治冻疮。
[0020]凤仙花:甘,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0021]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0022]防己:苦,寒。归膀胱、肺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0023] 石见穿: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镇痛。用于黄疸型肝炎,癌症,肾炎,白带,痛经,淋巴结结核,象皮病;外用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
[0024]八月札:甘,寒。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
[0025]骨碎补:苦,温。归肾、肝经。功能与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0026]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能与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0027]王不留行:性平,味苦。功能主治: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
[0028]三棱:辛、苦,平。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0029]茜草:苦,寒。归肝经。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0030]苏木:性平,味甘、咸。功能主治:解血破瘀,消肿止痛。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
[0031]山藿香:辛,凉。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吐血,肠风下血,跌打损伤,痈肿,痔疮,流火。
[0032]地耳草: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00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4]本发明采用纯中药制剂,不含酒精,无毒副作用,不刺激皮肤,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消积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适于治疗各种溃烂型及非溃烂型冻疮,对创面肿胀、充血、溃疡、感染、皮肤皲裂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发明适用性广、见效快、疗程短、总治愈率为93.6%,总有效率98.8%,复发率7.3%。
[0035]下面结合临床试验和典型病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36]临床试验
[0037]1、临床资料
[0038]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1年间冻疮患者250名,其中I度冻疮患者63名,II度冻疮患者155名,III度冻疮患者32名;其中193人为女性患者,57名男性患者,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65岁,病程最短的一个月,最长达23年。
[0039]I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痒、痛、热。
[0040]II度冻伤:伤达真皮层。红、肿、痛、痒较明显,局部起水泡,无感染。
[0041]III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0042]2、治疗方法
[0043]首先局部清洁皮肤,然后取本发明中药软膏,直接涂擦患处,并按摩至皮肤发热,对于皮肤有破损的冻疮,应避免按摩破损部位,可应谨慎按摩未破损部分。轻度冻疮患者每日使用两次,重度患者每日三次,共使用7天。
[0044]3、疗效标准
[0045]痊愈:皮肤红、肿、热、痒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无疤痕及色素沉积;
[0046]好转:皮肤红、肿、热、痒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冻疮部位逐渐消退结疤;
[0047]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0048]4、治疗结果
[0049]在用药7天后,250例冻疮患者中,63名I度冻疮患者全部痊愈,155名II度冻疮患者痊愈148名,7名患者症状好转,32名III度冻疮患者痊愈23人,6人好转,3人无效,总治愈率为93.6%,总有效率98.8% ;在所有痊愈患者中,第二年17人复发,复发率7.3%。
[0050]典型病例
[0051]章某,女,47岁,习惯性冻疮近二十年,每年冬季双手、双脚、耳朵、两腮、鼻都会长冻疮,严重时皮肤破损溃烂,曾用过多种冻疮膏,都只是暂时性缓解,停药后复发,使用本发明软膏3天后,皮肤红、肿、热、痒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冻疮部位逐渐消退结疤,7天后皮肤恢复正常,无疤痕及色素沉积,随后两年回访均无复发。


[0052]实施例1
[0053]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4](I)分别取毛冬青15份、茄子根10份、凤仙花10份、吴茱萸8份、防己5份、石见穿1份、八月札3份、骨碎补1份、川楝子5份、王不留行1份、三棱1份、茜草1份、苏木3份、山藿香1份、地耳草1份洗净干燥,然后打磨成粉末;
[0055](2)将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300份植物油中,文火加热到80°C并保温5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滤去药渣;
[0056](3)所得到的药液加热至80°C时加入60份蜂蜡,至蜂蜡融化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本发明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
[0057]实施例2
[0058]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9](I)分别取毛冬青20份、茄子根20份、凤仙花20份、吴茱萸15份、防己15份、石见穿8份、八月札10份、骨碎补8份、川楝子10份、王不留行5份、三棱5份、茜草5份、苏木8份、山藿香5份、地耳草5份洗净干燥,然后打磨成粉末;
[0060](2)将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400份植物油中,文火加热到100°C并保温7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滤去药渣;
[0061](3)所得到的药液加热至95°C时加入100份蜂蜡,至蜂蜡融化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本发明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
[0062]实施例3
[0063]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4](I)分别取毛冬青18份、茄子根15份、凤仙花15份、吴茱萸12份、防己10份、石见穿5份、 八月札7份、骨碎补5份、川楝子8份、王不留行3份、三棱2份、茜草3份、苏木5份、山藿香3份、地耳草3份洗净干燥,然后打磨成粉末;
[0065](2)将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350份植物油中,文火加热到90°C并保温6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滤去药渣;
[0066](3)所得到的药液加热至87°C时加入80份蜂蜡,至蜂蜡融化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本发明治疗冻疮的中药软膏。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