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切片机上料夹具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切片机上料夹具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邢建龙, 张治国, 王真
  • 公开日
    2013年5月22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0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0月31日
  • 申请人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B28D7/04GK202943765SQ2012205684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两个滑块、多个夹爪(16)、联动机构(17)和驱动器(18),所述支架(11)设有相对的两个滑槽机构,所述支架(11)设有相对的操作端(114)和自由端(115),所述两个滑块分别与所述两个滑槽机构的滑槽相配合,可自操作端(114 )向自由端(115 )方向滑动,所述联动机构(17 )包括升降杆(170 )和与其连接的两个转轴,所述两个转轴分别套设一个滑块和部分夹爪(16),所述升降杆(170)在所述驱动器(18)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带动所述两个转轴相应转动,使得所述两个转轴上的夹爪(16)相互靠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靠近所述操作端(114);所述两个滑块均设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嵌入所述滑槽内,沿所述滑槽滑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块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贯穿所述滑块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所述夹爪(16)位于所述容置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槽机构分别包括多个滑轮组,每个滑轮组均包括上滑轮和下滑轮,所述上滑轮和下滑轮相对设置于所述滑槽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17)包括相互铰接的连杆和传动杆,所述连杆和传动杆分别为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升降杆(170)相铰接,所述两个转轴分别通过所述连杆与传动杆(172)连接于所述升降杆(170)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16)包括相连接的安装臂(160)及支撑臂(161),所述安装臂(160)开设有安装孔(162),所述安装臂(160)通过所述安装孔(162)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安装臂(160)自所述安装孔(162)的内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62)相连通的卡槽(163),所述转轴设有卡榫,所述卡槽(163)与卡榫相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滑槽机构分别固设于一个侧壁,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滑槽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槽之间的上方为顶壁(112),所述顶壁(112)靠近所述操作端(114)处开设有通孔(116),还设有一端靠近所述通孔(116)的顶部滑槽(117),所述升降杆(170)穿过所述通孔(116)连接于所述驱动器(18),所述升降杆(170)在向下移动后进入所述顶部滑槽(117)中、并沿所述顶部滑槽(117)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8)靠近所述操作端(114)设置,所述驱动器(18)设有输出轴(180),所述输出轴(180)开设有配合孔(181),所述升降杆(170)设有与所述配合孔(181)相匹配的凸块(1700),所述升降杆(170)通过所述凸块(1700)连接于所述输出轴(180)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8)为气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或电力驱动装置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片切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切片机上料夹具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切片机上料夹具,包括支架、两个滑块、多个夹爪、联动机构和驱动器,支架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滑槽机构,支架上还设有相对的操作端和自由端,两个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机构的滑槽相配合,可自操作端向自由端方向滑动,联动机构包括升降杆和与其连接的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上分别套设一个滑块和部分夹爪,升降杆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带动两个转轴相应转动,使得两个转轴上的夹爪相互靠近。本实用新型切片机上料夹具实现了自动化上料,可节省人力与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操作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方式上料存在的效率低下、操作安全性差且易对方棒造成污染的问题。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切片机上料夹具的制作方法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对高效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的一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由于光伏产业对硅片的需求日益增大,为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损耗地将硅晶体方棒切割成硅片,多线切割技术在切片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方棒粘接于托板,托板再与多线切割机内部的升降机构结合。当方棒在托板的带动下完成一次向靠近线网方向移动的下降动作,即实现切割。目前多采用人工方式将粘接有方棒的托板安装于切片机,以实现上料。如此,将消耗大量人力与时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操作安全性差、易对方棒造成污染。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片机上料夹具,解决现有的人工方式上料存在的效率低下、操作安全性差且易对硅方棒造成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片机上料夹具,包括支架、两个滑块、多个夹爪、联动机构和驱动器,支架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滑槽机构,支架上还设有相对的操作端和自由端,两个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机构的滑槽相配合,可自操作端向自由端方向滑动,联动机构包括升降杆和与其连接的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上分别套设一个滑块和部分夹爪,升降杆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带动两个转轴相应转动,使得两个转轴上的夹爪相互靠近。两个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靠近操作端;滑块均设有滑动凸起,滑动凸起嵌入滑槽内,沿滑槽滑动。滑块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容置槽贯穿滑块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夹爪位于容置槽内。滑槽机构包括多个滑轮组,每个滑轮组均包括上滑轮和下滑轮,上滑轮和下滑轮相对设置于滑槽的两侧。联动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传动杆,第一连杆与升降杆相铰接,一个转轴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传动杆连接于升降杆;联动机构还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二连杆与第二传动杆,第二连杆与升降杆相铰接,另一个转轴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传动杆机械连接于升降杆。夹爪包括相连接的安装臂及支撑臂,安装臂开设有安装孔,安装臂通过安装孔套设于转轴,安装臂自安装孔的内表面开设有与安装孔相连通的卡槽,转轴设有卡榫,卡槽与卡榫相配合。支架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个滑槽机构分别固设于一个侧壁,滑槽开设于滑槽机构。两个滑槽之间的上方为顶壁,顶壁靠近操作端处开设有通孔,还设有一端靠近通孔的顶部滑槽,升降杆穿过通孔连接于驱动器,升降杆在向下移动后进入顶部滑槽中、并沿顶部滑槽移动。驱动器靠近操作端设置,驱动器设有输出轴,输出轴开设有配合孔,升降杆设有与配合孔相匹配的凸块,升降杆通过凸块连接于输出轴。驱动器为气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或电力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切片机上料夹具实现了自动化上料,可节省人力与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操作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方式上料存在的效率低下、操作安全性差且易对方棒造成污染的问题。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片机上料夹具第一角度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片机上料夹具另一角度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切片机上料夹具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切片机上料夹具夹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切片机上料夹具夹持方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切片机上料夹具,11.支架,12.第一滑槽机构,13.第二滑槽机构,14.第一滑块,15.第二滑块,16.夹爪,17.联动机构,18.驱动器,19.连接板,110.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顶壁,113.收容空间,114.操作端,115.自由端,116.通孔,117.顶部滑槽,120.第一板体,121.第一滑轮组,122.第一滑槽,123.第一上滑轮,124.第一下滑轮,130.第二板体,131.第二滑轮组,132.第二滑槽,133.第二上滑轮,134.第二下滑轮,14.第一滑块,140.第一滑动板体,141.第一滑动凸起,142.第一穿孔,143.第一容置槽,150.第二滑动板体,151.第二滑动凸起,152.第二穿孔,153.第二容置槽,160.安装臂,161.支撑臂,162.安装孔,163.卡槽,170.升降杆,1700.凸块,171.第一连杆,172.第一传动杆,173.第一转轴,174.第二连杆,175.第二传动杆,176.第二转轴,177.第一^Nf,178.第二卡榫,180.输出轴,181.配合孔,100.工件,101.切片机托板,102.胶层,方棒10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切片机上料夹具10包括一个支架11、一个第一滑槽机构12、一个第二滑槽机构13、一个第一滑块14、一个第二滑块15、多个夹爪16、一个联动机构17、一个驱动器18及一个连接板19。支架11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11及顶壁112。第二侧壁111与第一侧壁110相对设置,顶壁112连接于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11之间,且与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11共同围合形成一个收容空间113。支架11设有相对的操作端114及自由端115。顶壁112靠近操作端114处开设有通孔116。顶壁112还设有一端靠近通孔116、且位于收容空间113内的顶部滑槽117。第一滑槽机构12设置于支架11的收容空间113内,具体地,第一滑槽机构12固定于第一侧壁110。第一滑槽机构12包括第一板体120及设置于第一板体120的多个第一滑轮组121。第一板体12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22。每个第一滑轮组121均包括第一上滑轮123和第一下滑轮124,第一上滑轮123和第一下滑轮124相对设置于第一滑槽122的两侧。第二滑槽机构13与第一滑槽机构12相对,也设置于支架11的收容空间113内,具体地,第二滑槽机构13固设于第二侧壁111。第二滑槽机构13包括第二板体130及设置于第二板体130的多个第二滑轮组131。第二板体13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32。每个第二滑轮组131均包括第二上滑轮133和第二下滑轮134,第二上滑轮133和第二下滑轮134相对设置于第二滑槽132的两侧。第一滑块14包括第一滑动板体140及连接于第一滑动板体140的第一滑动凸起141。第一滑动板体140靠近顶壁112处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一穿孔142。第一滑动凸起141的形状与第一滑槽机构12的第一滑槽122的形状相匹配。第一滑动凸起141嵌入第一滑槽122内,并与多个第一滑轮组121的第一上滑轮123和第一下滑轮124相配合,从而可沿第一滑槽122滑动。第一滑动板体140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靠近顶壁112的第一容置槽143,第一容置槽143贯穿其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4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滑块15包括第二滑动板体150及连接于第二滑动板体150的第二滑动凸起
151。第二滑动板体150靠近顶壁112处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二穿孔152。第二滑动板体150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靠近顶壁112的第二容置槽153,第二容置槽153贯穿其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槽15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滑动凸起151的形状与第二滑槽机构13的第二滑槽132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滑动凸起151嵌入第二滑槽132内,并与多个第二滑轮组131的第二上滑轮133和第二下滑轮134相配合,从而可沿第二滑槽132滑动。多个夹爪16相对设置于支架11的收容空间113内。本实施例中,夹爪16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靠近第一侧壁110、位于第一滑块14的第一容置槽143中,另外两个靠近第二侧壁111、位于第二滑块15的第二容置槽153中。每个夹爪16均大致为“L”型,包括相连接的安装臂160及支撑臂161。本实施例中,安装臂160与支撑臂161间的夹角为90度。安装臂160开设有安装孔162。安装孔162自内表面向靠近顶壁112方向开设有与安装孔162相连通的卡槽163。参见图3、图4,联动机构17设置于支架11的操作端114。联动机构17包括升降杆170、第一连杆171、第一传动杆172、第一转轴173、第二连杆174、第二传动杆175及第二转轴176。升降杆170穿过支架11的顶壁112的通孔116设置。升降杆170设有向操作端114方向延伸的凸块1700。第一连杆171和第二连杆174均与升降杆170铰接。第一传动杆172与第二传动杆175分别与第一连杆171及第二连杆174铰接。第一转轴173与第二转轴176分别与第一传动杆172及第二传动杆175铰接。第一转轴173沿第一侧壁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滑槽机构12上方。第一滑块14套设于第一转轴173,其第一滑动凸起141嵌入第一滑槽机构12的第一滑槽122中,同时与第一滑轮组121的第一上滑轮123和第一下滑轮124相配合。靠近第一侧壁110的两个夹爪16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73,且位于第一滑块14的第一容置槽143中。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173向靠近顶壁112方向延伸出第一卡榫177,第一卡榫177与夹爪16的卡槽163相配合,以避免夹爪16与第一转轴173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相对运动。第二滑块15套设于第二转轴176,其第二滑动凸起151嵌入第二滑槽机构13的第二滑槽132中,同时与第二滑轮组131的第二上滑轮133和第二下滑轮134相配合。靠近第二侧壁110的两个夹爪16均套设于第二转轴176,且位于第二滑块15的第二容置槽153中。具体地,第二转轴176向靠近顶壁112方向延伸出第二卡榫178,第二卡榫178与夹爪16的卡槽163相配合。驱动器18连接于联动机构17,用于驱动升降杆170穿过顶壁112的通孔116、下降至收容空间113的顶部滑槽117中。此时,升降杆170带动第一连杆171、第一传动杆172、第二连杆174及第二传动杆175相应移动,并最终带动第一转轴173和第二转轴176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轴173上的两个夹爪16与第二转轴176上的两个夹爪16相互靠近,实现夹持动作。具体地,驱动器18设置于支架11的顶壁112靠近操作端114处,且位于收容空间113外部。驱动器18可为气动、电动或液压型驱动器。驱动器18的输出轴180连接于联动机构17的升降杆170。具体地,输出轴180开设有配合孔181,配合孔181的形状与凸块1700的形状相匹配。升降杆170通过凸块1700与配合孔181之间的配合连接于输出轴180。当输出轴180向下移动时,即可带动升降杆170下降。连接板19靠近支架11的操作端114,且连接于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5之间。连接板19上可设置操作把手(图未示)。推动连接板19,即可使联动机构17、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多个夹爪16以及被夹持的工件沿顶部滑槽117、第一滑槽122及第二滑槽132自支架11的操作端114滑向自由端115。参见图5,使用本实施例切片机上料夹具10往切片机中装料时,可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提供工件100,其包括切片机托板101、胶层102以及方棒103。方棒103通过胶层102粘接于托板101。其次,使用夹具10夹持工件100。具体地,开启驱动器18,其输出轴180带动升降杆170下降至顶部滑槽117中。此时,联动机构17的第一连杆171及第一传动杆172带动第一转轴173转动,第二连杆174及第二传动杆175带动第二转轴176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轴173上的两个夹爪16与第二转轴176上的两个夹爪16相互靠近,支撑臂161支撑于托板101的凸棱下方,实现夹持动作。最后,使工件100自操作端114向自由端115移动,从而进入切片机料舱。当然,使工件100进入切片机料舱之前,必要时,需要移动夹具10及工件100,以使工件100对准切片机料舱。本实用新型切片机上料夹具可节省人力与时间、有利于提高效率及操作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方式上料的效率低下、而且操作安全性差、易对方棒造成污染的问题。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