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杨松涛, 刘虎子, 郭成军, 童云峰
  • 公开日
    2013年7月10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27日
  • 申请人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C5/18GK203049923SQ20122073079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由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件组成,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相互平行,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间距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是由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件组成,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相互平行,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间距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相匹配。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定位,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支架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件组成,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相互平行,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间距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相匹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连接件为一体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本体用钢筋制成使用时将支架本体与水平钢筋焊接,多个支架本体均匀分布在结构外侧水平钢筋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定位,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保护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的制作方法在建筑过程中,钢筋主要承担建筑整体的拉应力,然而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特别是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中更容易氧化,若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大气接触,相对比较安全,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外露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钢筋外面的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鉴于以上原因,设计及施工规范中对钢筋保护层的要求十分严格。施工规范规定,基础柱钢筋的最小厚度为40mm ;上部柱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为30-35mm ;对于地下工程迎水面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为50mm。特殊结构5仝的保护层高达IOOmm左右。传统竖向结构砼的钢筋保护层的施工方法一般有以下2种:⑴模板安装前,受力钢筋外侧按一定间距用铁丝固定预制砼保护块(厚度按设计或规范要求);(2)模板安装前,受力钢筋外侧按一定间距悬挂成品塑料保护卡。然而,传统施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I)由于砼保护块加工周期长,强度难以保证,一旦砼强度达不到要求,支模时容易造成预制块破碎,不能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而且铁丝固定容易松动并因移动导致厚度控制不准确;(2)成品塑料保护卡的强度和刚度较差,市场货源大部分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同样不能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因此,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支架的出现很有必要了。
层的厚度。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2所示,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I由上支架11、下支架12以及连接件13组成,上支架11、下支架12以及连接件13为一体结构,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相互平行,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的间距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I用废弃的钢筋制成。安装时,将支架本体I焊接在水平钢筋2上,并且在结构外侧的水平钢筋2的表面分布有多个支架本体I。模板3安装时将贴靠在支架本体I上,浇注混凝土后即形成了一层厚度与支架本体I高度相等的混凝土保护层。这样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