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培嘉
  • 公开日
    2009年7月8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7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7月30日
  • 申请人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高林银箭机电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5B53/00GK201268773SQ2008201326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包含前板及形成于该前板后方的后板,在该前板上开设有导槽;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该后板的驱动器、从该驱动器凸伸出的转轴、及环设于该转轴外周缘且用以驱动该转轴复位的涡形弹片;连动机构,包含连接于该转轴且受该驱动器所驱动的第一摆臂、一端枢接于该前板的第二摆臂、及通过枢轴与该第一摆臂和该第二摆臂枢接的摇臂,该摇臂介于第二摆臂与该前板之间,且该摇臂的一端具有嵌入该导槽的凸柱;以及勾夹线机构,固定于该摇臂远离该凸柱的一端上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 呈弧形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摆臂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开设有槽孔,该槽孔穿设枢接所述枢轴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 机构还包含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螺 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摆臂及所述前板上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摆臂及所述前板端面贴附接触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夹线机构包含固定于所述摇臂的勾片及固定于该勾片的弹性压片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片的前端形成有勾部,所述弹性压片压掣于该勾部上方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 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还包括固定基板,该固定基板包含L形板及连接于该L形 板的角板,在该L形板上开设有横向长槽9、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 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还包括吸震机构,该吸震机构包含固定于所述前板的挡片 及套接于该挡片且形成于所述导槽内部的吸震块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拨线装置,尤指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包括承载座、驱动机构、连动机构及勾夹线机构;承载座包含前板及后板,在前板上开设有导槽;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后板的驱动器、从驱动器凸伸出的转轴、及环设于转轴外周缘且用以驱动其复位的涡形弹片;连动机构包含受驱动器所驱动的第一摆臂、一端枢接于前板外端面的第二摆臂、及通过枢轴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枢接的摇臂,摇臂介于第二摆臂与该前板之间,且摇臂的一端具有嵌入导槽的凸柱;勾夹线机构固定于摇臂远离凸柱的一端上。借此,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定位精准及动作稳定的效果。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的制作方法公知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443342 号所揭示,其主要包括承载座、驱动机构、连动机构及勾夹线机构,承载座包 含承板及枢接于承板的旋转柱,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承板的驱动器、从驱动器 中心凸伸出的转轴、及环设于转轴外周缘且用以驱动转轴复位的涡形弹片,连 动机构包含连接于转轴且受驱动器所驱动的摆臂、枢接于该摆臂的一端的枢轴、 及分别穿接旋转柱和枢轴的摇臂,勾夹线机构固定于摇臂的一端。然而,公知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虽然具有实现勾夹上饰线的功能, 但在实际使用上仍然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由于其转轴通过涡形弹片连接于驱 动器上,而使转轴的轴向呈自由状态,在摆臂向下旋移的过程中,将连带使转 轴产生轴向移位,而使勾夹线机构不易精准地移动到缝针后方,不仅无法对上 饰线进行勾取夹掣,还将造成勾夹线机构撞击缝针的情况。另外,其仅借由涡 形弹片的弹性作用力来使连动机构产生复归动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因涡形弹片的弹性疲劳而造成整组拨线装置的报废。而且,其承板仅能作上、下 位置的调整移动,对于机体的加工误差或不同厂家之间的微量差异不具有互换 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精准、动作稳定的缝 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包括承载座、驱动机构、连动机构及勾夹线机构,该承载座包含前板及形成于该前 板后方的后板,在该前板上开设有导槽;该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该后板的驱动 器、从该驱动器凸伸出的转轴、及环设于该转轴外周缘且用以驱动该转轴复位的涡形弹片;该连动机构包含连接于该转轴且受该驱动器所驱动的第一摆臂、 一端枢接于该前板外端面的第二摆臂、及通过枢轴与该第一摆臂和该第二摆臂 枢接的摇臂,该摇臂介于第二摆臂与该前板之间,且该摇臂的一端具有嵌入该 导槽的凸柱;该勾夹线机构固定于该摇臂远离该凸柱的一端上。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借由将摇臂夹设于前板及第二摆 臂之间,得以有效地克服转轴的轴向移动,而使勾夹线机构的移动路径与位置 维持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借由弹性组件分别连接于前板 及第一摆臂上,不仅可增加勾夹线机构勾取上饰线作用力,且能有效地减缓涡 形弹片的弹性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在涡形弹片损坏时也可仅由弹性 组件来带动连动机构及勾夹线机构作复归,而大幅度地降低使用成本。


图l为本实用新型拨线装置立体分解图2为本实用新型拨线装置组合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线装置应用于缝纫机的组合立体图4为本实用新型拨线装置准备对上饰线进行勾取组合前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勾夹线机构对上饰线进行勾取的一种使用状态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勾夹线机构对上饰线进行勾取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7为本实用新型拨线装置已完成上饰线勾取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承载座 10
前板 11 导槽 111穿孔112螺孔113
后板12通孔121
驱动机构20
驱动器21转轴22
涡形弹片23
连动机构30
第一摆臂31槽孔311
第二摆臂32摇臂33
枢轴331凸柱332
弹性组件34
勾夹线机构40
勾片41勾部411
弹性压片42
固定基板50
L形板51长槽511
角板52
吸震机构60
挡片61吸震块62
缝纫机8
机体81缝针82
上饰线9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 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勾夹线装置立体分解图及组合示意 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的上饰线拨线装置,其主要包括承载座10、驱动机构20、连动机构30及勾夹线机构40。
承载座IO包含前板11及后板12,此前板11大致呈弯月状,在其上开设有弧形导槽lll、穿孔112及螺孔113;该后板12从前板11的一侧向后方弯折延伸而与前板11相互平行,并在后板12上开设有对应前述穿孔112的通孔121。
驱动机构20包含驱动器21、从驱动器21中心向外凸伸出的转轴22、及环设围绕于转轴22外周缘的涡形弹片23,此涡形弹片23用以驱动转轴22复归原位,此驱动器21固定于后板12上,涡形弹片23容设于通孔121中,而转轴22则穿出通孔121外部。
连动机构30包含第一摆臂31、第二摆臂32、摇臂33及弹性组件34,该第一摆臂31的一端套接于转轴22而受驱动器21所驱动,另一端则开设有胶囊形槽孔311;该第二摆臂32的一端贴接于前板11的外端面,通过螺栓依序穿设第二摆臂32及前板的穿孔112再以螺帽螺固,进而实现第二摆臂32与前板11的枢接摆动;而摇臂33连接有枢轴331,且其通过此枢轴331与第一摆臂31的槽孔311和第二摆臂32相互枢接,此摇臂33介于第二摆臂32与前板11之间,且其上、下端面分别与第二摆臂32与前板11端面贴附接触,又摇臂33的一端具有嵌入前述导槽111的凸柱332;本实施例的弹性组件34为拉伸弹簧,其两端分别通过螺杆连接于第一摆臂31及前板11上,借以增加第一摆臂31、第二摆臂32及摇臂33复归速度,及在涡形弹片23经过长时间使用而产生弹性疲劳时也能正常运作。
勾夹线机构40包含勾片41及固定于勾片41的弹性压片42,此勾片41的前端形成有勾部411,弹性压片42压掣于该勾部上方;另外勾片41后端则通过螺丝等固定元件螺固于摇臂33远离凸柱332的一端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基板50,此固定基板50通过螺丝等固定元件螺接于前板ll的螺孔113中,且其由L形板51及角板52所组合而成,在L形板51上开设有横向长槽511,借以提供此拨线装置横向位移的调整,而L形板51与角板52之间则通过螺丝等固定元件实现组合连接。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吸震机构60,此吸震机构60由挡片61及套接于挡片61的吸震块62所组成,此挡片61通过螺丝固定于前板11上,而吸震块62则容设于前述导槽111内且对应形成于摇臂33的移动行程末端处,用以吸收摇臂33回复行程的撞击力。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拨线装置应用于缝纫机的组合示意图及各使用状态图,借由上述各组件的组合连接,可通过螺栓穿过L形板51的长槽511,而将此拨线装置固定在缝纫机8的机体81上,并对应形成于缝针82(如图4)的一侧边处,当缝纫机8车缝到特定段落后,即可借助驱动器21的驱动,而使转轴22带动第一摆臂31及第二摆臂32作向下摆动,借由摇臂33的上、下两端面分别与前板11及第二摆臂32内壁面相互贴接,而使摇臂33平稳且精准地带动勾夹线机构40的勾片41移入缝针82底端后方处(如图4),此时借助涡形弹片23及弹性组件34的弹性作用力,而使第一摆臂31、第二摆臂32及摇臂33带动勾片41逐步向右移动,以令勾片41的勾部411对穿设于各缝针82的上饰线9由左向右勾取,使各上饰线9滑入勾部411的缺口内并被弹性压片42所稳固夹掣;随后,当第一摆臂31、第二摆臂32及摇臂33继续向上移动时,在缝纫机8上原设有的切刀(图中未示出)即会进行各上饰线9的切断作业,之后勾夹线机构40随着连动机构30继续向上复归时,弹性压片42已压掣住各上饰线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