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

  • 专利名称
    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
  • 发明者
    龙春林, 程治英, 张长芹, 罗吉凤
  • 公开日
    2004年7月21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4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03年4月30日
  •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文档编号
    A01H4/00GK1513299SQ031178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珍稀植物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扇蕨孢子、原叶体、丛芽,孢子或原叶体或丛芽浸水21h,然后用50ppm GA3处理2分钟,再经0.1%HgCl2灭菌3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掉消毒剂残留物,吸干孢子表面水分,接种于1-1/8 MS培养基上,糖浓度0-5%,pH5.8-6,每瓶接种孢子量为0.5毫克以下,接种后分别放置在24h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照光时间为14h/d,光强为1500lx;孢子体分化阶段光强增为3000lx;原叶体增殖培养基同上,糖浓度为3%;孢子体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6MS,糖浓度增为4-5%;诱导丛芽采用1/2-1/6MS培养基,不加或加IAA0.2mg·L-1(单位下同)或BA0.5,糖浓度为3-5%;壮苗培养基为1/2MS+KT0.2+IBA0.5,糖浓度为3%;培养室温度为25±2℃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珍稀植物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扇蕨属(Neocheiropteris)是中国西南分布的单种属和特有属,扇蕨奇特、稀少、十分珍贵,因而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扇蕨野生资源极少,只有解决了快速繁殖的技术难关,有效地扩大其种群数量之后,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扇蕨虽然能用根状茎和孢子带菌播种方法繁殖,但前者繁殖速度很慢,年增殖率为1∶5左右。后者繁殖周期太长,从孢子体到成熟孢子体需4-5年时间。扇蕨叶片扇形,单叶顶生,呈鸟足状分裂,叶形奇特雅致,具有观赏性。扇蕨全草可入药,中药称为“半把伞”,味甘、微苦、涩凉,有清热利湿、理气、通便之功能。主治胃腹胀满、慢性胃炎、便秘痢疾、肠炎、膀胱炎、卵巢囊肿、咽炎、扁桃体炎、风湿关节痛等。目前,扇蕨的组培与植株再生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现有技术中未有的一种珍稀植物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达到采用原叶体增殖和丛芽增殖技术所实施的快速繁殖技术,一个繁殖周期约8个月,并可人工控制其繁殖数量和生产周期。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珍稀植物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取扇蕨孢子、原叶体、丛芽,孢子或原叶体或丛芽浸水21h,然后用50ppm GA3处理2分钟,再经0.1%HgCl2灭菌3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掉消毒剂残留物,吸干孢子表面水分,接种于1-1/8MS培养基上,糖浓度0-5%,pH5.8-6,每瓶接种孢子量为0.5毫克以下,接种后分别放置在24h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照光时间为14h/d,光强为1500lx;孢子体分化阶段光强增为3000lx;原叶体增殖培养基同上,糖浓度为3%;孢子体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6MS,糖浓度增为4-5%;诱导丛芽采用1/2-/6MS培养基,不加或加IAA0.2mg·L-1(单位下同)或BA0.5,糖浓度为3-5%;壮苗培养基为1/2MS+KT0.2+IBA0.5,糖浓度为3%;培养室温度为25±2℃。实施例11、植物名称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Christ),别名一把伞(云南)、搜山虎(贵州)等。2、材料类别孢子、原叶体、丛芽3、培养条件孢子浸水21h,然后用50ppm GA3处理2分钟,再经0.1%HgCl2灭菌3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掉消毒剂残留物,吸干孢子表面水分,接种于1~1/8 MS培养基上,糖浓度0~5%,pH5.8~6,每瓶接种孢子量为0.5毫克以下,接种后分别放置在24h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照光时间为14h/d,光强为1500lx;孢子体分化阶段光强增为3000lx。原叶体增殖培养基同上,糖浓度为3%。孢子体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6MS,糖浓度增为4~5%。诱导丛芽采用1/2~1/6MS培养基,不加或加IAA0.2mg·L-1(单位下同)或BA0.5,糖浓度为3~5%。壮苗培养基为1/2MS+KT0.2+IBA0.5,糖浓度为3%。培养室温度为25±2℃。4、生长与分化情况扇蕨孢子呈豆形(赤道面观)或椭圆形(极面观),单裂缝。孢子接种后,吸水膨胀变大,孢子壁从裂缝处破裂,孢子核明显变大、占据孢子中央,不久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含叶绿素的绿细胞和基部一个不含叶绿素的假根,这标志孢子萌发。在黑暗条件下,培养44d时孢子始萌发,孢子萌发率约20%。而在光照条件下,培养23d就开始萌发,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25d发育为具1~2个绿细胞的原丝体,32d形成具4个绿细胞的原丝体,并开始改变细胞分裂方向,行平面生长,约50d形成心形原叶体和各种过度类型的原叶体,约3个月得到完整孢子体。无机盐浓度和糖浓度影响孢子萌发和发育。无机盐浓度低(1/8MS)时,有利于孢子萌发,随着无机盐浓度的提高,萌发将被抑制,例如在MS培养基上培养的孢子48d才开始萌发,萌发率仅为67%。糖浓度越低(0~1%)对孢子萌发越有利。无机盐浓度变化对原叶体发育的影响不大,在1/4~1/6MS培养基上,糖浓度为3%时,原叶体的中部或翅的边缘均能长出再生小原叶体,可以将它们打碎继代到新鲜培养基上,达到增殖目的,增殖率为1∶6/60d。部分原叶体可播种于盆中(基原为灭菌土),保湿培养,经过约1年的过渡培养后得到幼孢子体。无机盐浓度对孢子体分化速度影响较大,高无机盐浓度(MS)培养基使孢子体发生时间推迟1.5个月以上,低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虽能提前分化孢子体,但幼苗细弱、移栽不易成活。将带幼孢子体的原叶体团转入1/4~1/6MS培养基上,不加或加IAA0.2或BA0.5,糖浓度为3%,形成丛芽,丛芽增殖率为1∶4/60d,这也可以作为快繁的一条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丛芽培养中,应切忌使用NAA,以防死苗(死苗原因不明)。将丛生芽分散转入壮苗培养基,约2个月后得到健壮、正常的试管苗,当其4cm高时便可移入已消毒的基原中(腐叶土∶黄土∶珍珠岩=2∶1∶0.5),注意保湿、通风和避免阳光直射,约30d便可粗放管理,移栽成活率80%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现有技术中未有的一种珍稀植物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采用原叶体增殖和丛芽增殖技术所实施的快速繁殖技术,一个繁殖周期约8个月,并可人工控制其繁殖数量和生产周期。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