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潘秀叶, 付竹梅, 傅佩超
  • 公开日
    2006年12月6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10月8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10月8日
  • 申请人
    潘秀叶, 付竹梅, 傅佩超
  • 文档编号
    A61G1/04GK2843403SQ20052008766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包括框架(1)、托板(2),其特征是所述托板(2)的一侧与框架(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托板(2)的另一侧设有皮带(4),所述皮带(4)与框架(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托板(2)设有贯穿托板(2)的孔洞(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托板(2)的一侧与框架(1)之间设有铰连箍(3),所述铰连箍(3)与框架(1)之间设有定位套(6),所述定位套(6)与框架(1)之间设有销键(7),所述铰连箍(3)与托板(2)之间为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托板(2)的四角为圆弧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孔洞(5)的形状为平行排列的矩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1)设有四个支脚(8)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托板(2)设有使皮带(4)穿过的长方孔(9)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1)与托板(2)之间设有的铰连箍(3)为四个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托板(2)与框架(1)之间设有的皮带(4)为三根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1)用不锈钢材料制成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托板(2)用铝合金板材制成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人急救担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包括框架、托板,托板的一侧与框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托板的另一侧设有皮带,皮带与框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托板设有贯穿托板的孔洞,采用单托板及可拆卸式皮带结构,方便病人的铲起和漏放,降低了劳动强度,托板设有孔洞,减轻了担架的重量,使病人的排泄物随时漏下,减轻对病人的浸染,铰连箍的设置,使托板和框架之间留有空隙,在担架周围都可以手握,定位套限制托板移动,避免手被挤伤,托板的四角为圆弧形,避免伤及病人和医护人员,皮带的设置,在铲起病人时,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通过皮带扣眼方便调节托板的高低。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的制作方法目前,医疗单位使用的急救担架一般为“双抬杠帆布担架”式,由抬杆和帆布床面整体组成,这种担架存在以下的缺陷1、在运送危急病人的过程中,必须把病人抬上抬下,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加大了病人的痛苦,甚至还增大了治愈难度;2、不易清洁和消毒;3、血水和大小便等排泄物容易浸染病人;4、若长时间搬运,左右抬担架的人员会因为帆布不能环握容易出现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易清洁、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的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包括框架、托板,其特征是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框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托板的另一侧设有皮带,所述皮带与框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托板设有贯穿托板的孔洞。以下是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框架之间设有铰连箍,所述铰连箍与框架之间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框架之间设有销键,所述铰连箍与托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托板的四角为圆弧形。所述孔洞的形状为平行排列的矩形。所述框架设有四个支脚。
所述托板设有使皮带穿过的长方孔。
所述框架与托板之间设有的铰连箍为四个。
所述托板与框架之间设有的皮带为三根。
所述框架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托板用铝合金板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较背景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单托板及可拆卸式皮带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病人人工铲起和漏放,避免把病人抬上抬下,降低了劳动强度。
2、托板设有贯穿托板的孔洞,不仅减轻了担架的重量,还可以使病人的血水及大小便等排泄物随时漏下,减轻对病人或医护人员的浸染。
3、铰连箍的设置,使托板和框架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实现在担架周围都可以舒适地手握运送。
4、定位套可以限制托板沿框架纵向移动,避免运送过程中手被挤伤。
5、托板的四角为圆弧形,可以有效避免伤及病人和医护人员,还可以减小铲起病人时的阻力。
6、皮带的设置,在铲起病人时,可方便与托板连接拉紧,还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通过皮带扣眼方便调节托板的高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铰连箍的结构示意图。

1-框架、2-拖板、3-铰连箍、4-皮带、5-矩形孔洞、6-定位套、7-销键、8-支脚。
最佳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单托板铲漏危急病人急救担架,包括框架1、托板2,框架1长1.9m、宽0.6m,用∮28×5mm不锈钢管折弯焊接而成,框架1设有四个支脚8,支脚8用∮14mm圆钢折弯制成,托板2长1.75m、宽0.4m,用厚度1.4mm的铝合金板冲剪而成,托板2的一侧设置有三根皮带4,托板2设有使皮带4穿过的长方孔9,皮带4用宽40mm、长500mm带扣牛皮带,皮带4与框架1之间为螺栓连接,托板2的另一侧与框架1之间设有四个铰连箍3,铰连箍4用δ0.5mm、宽40mm、长240mm钢带制成,铰连箍3与框架1之间设有定位套6,定位套5宽10mm,用∮30×5mm不锈钢管制成,如图3所示,定位套6与框架1之间设有销键7,如图4所示,铰连箍3与托板2之间为铆接连接,托板2的四角为圆弧形,托板2设有贯穿托板2、平行排列的矩形孔洞5。
上病人时的操作方法如下1、将皮带4从托板2长方孔中抽出;2、抬高框架1皮带4一侧,将垂下的托板2从病人身下一侧铲入,直至另一侧露出托板2长方孔;3、放低框架1皮带一侧,将皮带4插入长方孔绕框架1均匀扣紧,即完成上病人的操作。
下病人时的操作如下1、将担架平稳放于床上;2、将所有皮带4松扣并从托板2长方孔抽出;3、将框架1按托板2铲入病人时的反方向向上缓缓抬起,病人由皮带4一侧漏于床上,即完成下病人的操作。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