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张廷文
  • 公开日
    2015年4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1月27日
  • 申请人
    凤庆县红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文档编号
    A23F3/08GK204259741SQ20142072497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锅炉(1)、发酵箱(2)、用于支撑发酵箱(2)的支架(2-1)、发酵床(3)、上料输送机(4)、投茶装置、输叶厚度均匀器(5)、传动链(6)和电机(7),其中, 所述蒸汽锅炉(I)通过管道(1-1)与所述发酵箱(2)相连接,所述管道(1-1)的下端开叉分出两个第一出口(1-2); 所述发酵床(3)通过转轴(3-1)设置在所述发酵箱(2)内; 所述上料输送机(4)用于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投茶装置上,所述投茶装置通过进茶口(2-2)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发酵床(3)上; 所述输叶厚度均匀器(5)位于所述投茶车(4-1)装置的后面,用于调节红茶胚的厚度; 所述电机(7)通过所述传动链(6)与所述发酵床(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茶装置包括投茶行车(4-1)、投茶车道(4_11)、输送网带(4_2)、第二电机(4_3)和顶柱(4_10),其中, 所述输送网带(4-2)通过第二转轴(4-4)设置在所述投茶行车(4-1)上; 所述顶柱(4-10)用于支撑所述投茶车道(4-11),所述投茶车道(4-11)按照转轴(3-1)轴向位置设置在所述发酵箱(2)的进茶口(2-2)上部,所述投茶车(4-1)在所述投茶车道(4-11)上移动; 所述投茶行车(4-1)与所述输送网带(4-2)和所述第二电机(4-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箱(2)内设置有出茶仓内设置有出茶口(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床(3)上设置有密封挡板(3-2) 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1)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出口(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床(3)为尼龙网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床(3)的数量为五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箱(2)和所述管道(1-1)的材料为不锈钢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口(1-3)的数量为四个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茶发酵装置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蒸汽锅炉、发酵箱、用于支撑发酵箱的支架、发酵床、上料输送机、投茶装置、输叶厚度均匀器、传动链和电机,其中,所述蒸汽锅炉通过管道与所述发酵箱相连接,所述管道的下端开叉分出两个第一出口;所述发酵床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发酵箱内;所述上料输送机用于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投茶装置上,所述投茶装置通过进茶口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发酵床上;所述输叶厚度均匀器位于所述投茶车装置的后面,用于调节红茶胚的厚度;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链与所述发酵床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通过蒸汽锅炉发酵,使得发酵温度和湿度可控,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同时由于发酵箱的合理设计,节省了发酵面积。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红茶发酵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0002]红茶传统的自然发酵由于发酵间的温差大:白天20—25度,夜间在20度以下,湿度也无法根据茶胚的自然发酵温度要求调节,只能顺其自然发酵达到基本效果为止,以春茶4月10日前的一级原料为例,一次发酵成功(1200公斤茶胚为算)要24个小时以上,如遇下雨温度较低则要30个小时以上。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发酵效果不够理想,具体表现为;发酵时间长,每次发酵时间约24小时;温度、湿度不一致,顶层发酵不足,中间没有发酵,底层发酵过老且带酸味,发酵不均衡。茶叶品质不稳定,产品感官色泽差,汤色暗红、不明亮,口感不够理想。 [0003]由于无法进行人工控制温度湿度,顺其自然发酵,时间上也无法控制,容易造成馊酸、过失茶现象,品质也不均匀良好。发酵间占地面积也过大,1200公斤茶胚需占用发酵间约60平方米,无法适应大产量的初制加工。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的新红茶发酵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蒸汽锅炉、发酵箱、用于支撑发酵箱的支架、发酵床、上料输送机、投茶装置、输叶厚度均匀器、传动链和电机,其中,所述蒸汽锅炉通过管道与所述发酵箱相连接,所述管道的下端开叉分出两个第一出口 ;所述发酵床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发酵箱内;所述上料输送机用于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投茶装置上,所述投茶装置通过进茶口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发酵床上;所述输叶厚度均匀器位于所述投茶车装置的后面,用于调节红茶胚的厚度;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链与所述发酵床相连接。
[0006]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投茶装置包括投茶行车、投茶车道、输送网带、第二电机和顶柱,其中,所述输送网带通过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投茶行车上;所述顶柱用于支撑所述投茶车道,所述投茶车道按照转轴轴向位置设置在所述发酵箱的进茶口上部,所述投茶车在所述投茶车道上移动;所述投茶行车与所述输送网带和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接。
[0007]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发酵箱内设置有出茶口。
[0008]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发酵床上设置有密封挡板。
[0009]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出口。
[0010]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发酵床为尼龙网带。
[0011 ]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发酵床的数量为五个。
[0012]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发酵箱和所述管道的材料为不锈钢。
[0013]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发酵装置,所述第二出口的数量为四个。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通过蒸汽锅炉发酵,使得发酵温度和湿度可控,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同时由于发酵箱的合理设计,节省了发酵面积,并且红茶发酵装置为全自动操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不会出现红茶发酵中的馊酸和过失产品现象,使得茶叶发酵均衡,产品色泽油润,滋味醇厚且回味甘甜。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图中,参考数字之后的字母标记指示多个相同的部件,当泛指这些部件时,将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标记。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投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附图中各标记的含义为:
[0019]蒸汽锅炉1、管道1-1、第一出口 1-2、第二出口 1-3、发酵箱2、支架2-1、进茶口2-2、出茶口 2-3、发酵床3、转轴3-1、密封挡板3-2、上料输送机4、投茶行车4_1、输送网带4-2、第二电机4-3、第二转轴4-4、顶柱4-10、投茶车道4-11、输叶厚度均匀器5、传动链6和电机7。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红茶发酵装置包括蒸汽锅炉1、发酵箱2、用于支撑发酵箱2的支架2-1、发酵床3、上料输送机4、投茶装置、投茶行车4-1、投茶车道4-11、输叶厚度均匀器5、传动链6和电机7,其中,所述蒸汽锅炉I通过管道1-1与所述发酵箱2相连接,所述蒸汽锅炉I把蒸汽通过所述管道1-1输送到所述发酵箱2内,所述管道1-1的下端开叉分出两个第一出口 1-2,蒸汽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出口 1-2同时输送进所述发酵箱2内。所述发酵床3通过转轴3-1安装在所述发酵箱2内,所述发酵床3用于放置红茶胚,所述发酵床3通过转轴3-1能够按照图1中左右方向运动。所述上料输送机4用于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投茶装置上,所述投茶装置通过进茶口 2-2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发酵床3上。所述输叶厚度均匀器5位于所述投茶装置的后面,能够调节投放在所述发酵床3上红茶胚的厚度,使得在所述发酵床3上的红茶胚的厚度一致。所述电机7通过所述传动链6与所述发酵床3相连接,图1中最上面的发酵床3通过所述转轴3-1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层上的发酵床3上的红茶胚铺满时,红茶胚会掉落在第二层的发酵床3上,第二层的发酵床3顺时针转动,依次类推,直到把所述发酵床3上都均匀铺满红茶胚。
[0022]图2示出了投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投茶装置包括投茶行车4-1、投茶车道4-11、输送网带4-2、第二电机4-3和顶柱4-10,其中,所述输送网带4_2通过第二转轴4-4设置在所述投茶行车4-1上,所述输送网带4-2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转轴4-4转动。所述顶柱4-10用于支撑所述投茶车道4-11,所述投茶车道4-11按照转轴3-1轴向位置设置在所述发酵箱2的进茶口 2-2上部,所述投茶车4-1在所述投茶车道4-11上移动,红茶胚通过所述上料输送机4被输送到所述投茶行车4-1上的输送网带4-2上。所述投茶行车4-1与所述输送网带4-2和所述第二电机4-3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3给所述投茶行车4-1和所述输送网带4-2提供动力,在所述投茶行车4-1在所述投茶车道4-11上移动的同时所述输送网带4-2转动,把红茶胚通过所述进茶口 2-2抛撒在所述发酵床3上。
[0023]当对红茶进行发酵的时候,首先启动所述蒸汽锅炉1,蒸汽通过所述管道1-1进入所述发酵箱2内,然后通过所述上料输送机4把红茶胚输送到所述投茶行车4-1的输送网带4-2上,所述第二电机4-3给所述投茶行车4-1和所述输送网带4-2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投茶行车4-1在所述投茶车道4-11上移动,所述输送网带4-2通过第二转轴4-4转动,所述上料输送机4与所述投茶行车4-1、所述输送网带4-2的步幅一致,从而通过所述输送网带4-2把红茶胚通过进茶口 2-2投放到所述发酵床3上,当宽度方向上铺满红茶胚时,所述电机7通过传动链6带动所述发酵床3围绕所述转轴3-1转动,第一层的发酵床3围绕转轴3-1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发酵床3转动时,位于所述投茶行车4-1后面的所述输叶厚度均匀器5工作,把红茶胚的厚度调节到一致,当第一层的发酵床3均匀铺满红茶胚时,红茶胚会掉落在第二层的发酵床3上,第二层的发酵床3顺时针转动,依次类推,直到把所述发酵床3上都均匀铺满红茶胚。调整所述发酵床3的转动速度使得红茶胚从所述进茶口 2-2到所述出茶口 2-3所用的时间与红茶胚发酵所用的时间相当,发酵好的红茶胚从所述出茶口 2-3被输送出去。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采用蒸汽发酵方法发酵,效果非常理想,具体表现为:发酵时间短,每次发酵时间约5小时;温度、湿度可调、可控,摊叶厚度可调,茶叶发酵均衡,产品色泽油润,香气浓郁,汤色明亮,滋味醇厚且回味甘甜。
[0024]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中,所述发酵床3上设置有密封挡板3-2。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挡板3-2设置在所述发酵床3上,所述密封挡板3-2防止红茶胚在输送到所述发酵床3时泄露的问题。
[0025]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中,所述管道1-1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出口 1-3。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1-1开设有四个第二出口 1-3,所述第二出口 1-3的位置位于所述发酵床3的上部,所述第二出口 1-3使得所述蒸汽锅炉I内的蒸汽很快能够散发进所述发酵箱2内,使得所述发酵箱2内的温度和湿度很快达到平均,以达到红茶胚发酵的温度和湿度。
[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中,所述发酵床3为尼龙网带。聚酰胺纤维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 (简称PA),密度1.15g/cm3,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一 [NHC0] —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包括脂肪族PA,脂肪一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具有无毒、质轻、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尼龙网带制作成的发酵床3能够使得蒸汽很好的与红茶胚接触,大大缩短红茶胚发酵时间。
[0027]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中,所述发酵床3的数量为五个。如图1所示,所述发酵箱2内设置的发酵床3的数量为五个,使得能够容纳红茶胚的面积大大增加,有效地节约了发酵面积,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8]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中,所述发酵箱I和所述管道1-1的材料可以为钢、铁或铝。铝为银白色的轻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铁是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硬而有延展性,熔点为1535°C,沸点2750°C,有很强的铁磁性,并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导热性。钢是以铁为主要元素,碳含量一般在2.0%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金属材料,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述发酵箱I和所述管道1-1优选的材料为钢。
[0029]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茶发酵装置通过蒸汽锅炉发酵,使得发酵温度和湿度可控,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同时由于发酵箱的合理设计,节省了发酵面积,并且红茶发酵装置为全自动操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不会出现红茶发酵中的馊酸和过失产品现象,使得茶叶发酵均衡,产品色泽油润,滋味醇厚且回味甘甜。
[0030]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