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吸收性物品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吸收性物品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向井敬智, 渡部芳久
  • 公开日
    2013年1月2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4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4月19日
  •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F13/496GK102858298SQ20118001979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基底以及吸收体本体,其特征在干, 上述基底具有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和夹设在该前体围区域与该后体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 上述前体围区域的两侧边缘部和上述后体围区域的两侧边缘部被接合地构成, 上述吸收体本体从上述裆下区域设置到上述前体围区域以及上述后体围区域, 第一区域,是在上述前体围区域内、在上述两侧边缘部被接合的区域之中设在腿围开ロ部侧的区域、从一方的侧边缘部沿宽度方向延伸到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的区域, 第二区域,是在上述后体围区域内、与上述第一区域相向的区域, 在上述第一区域,第一弾性部件向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 在上述第二区域,第二弾性部件向上述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 上述第一弾性部件的拉伸应カ大于上述第二弾性部件的拉伸应力, 上述第一区域中的上述基底与上述吸收体本体的接合区域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构成为比上述第二区域中的该基底与该吸收体本体的接合区域的该宽度方向的长度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域的腿围开ロ部侧的边缘部与该前体围区域内的上述吸收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边缘部之间的距离,构成为比上述第二区域的上述腿围开ロ部侧的边缘部与该后体围区域内的上述吸收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边缘部之间的距离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横过上述吸收体本体地在上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弾性部件的拉伸应力,比上述第一弾性部件的拉伸应力小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干,比上述吸收体本体的宽度方向边缘部更靠上述宽度方向内侧的上述第一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小于比该吸收体本体的宽度方向边缘部更靠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的该第一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小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干,比上述吸收体本体的宽度方向边缘部更靠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述第一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大于比该吸收体本体的宽度方向边缘部更靠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的该第二弾性部件的拉伸应力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后体围区域具有腰围部和腿围部,该腰围部是上述两侧边缘部与上述前体围区域的两侧边缘部接合并沿上述宽度方向从一方的侧边缘部延伸到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的区域,该腿围部相比该腰围部位于上述裆下区域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弾性部件的拉伸应力,t匕上述腿围部中的沿着上述腿围开ロ部侧的边缘部延伸的弾性部件的拉伸应カ大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参考图I至图7,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是短裤型尿布或吸水内裤等图I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外观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具有基底3和吸收体本体2具体是,如图2至图5所示,吸收体本体2由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透液性片材即吸收体本体侧顶片10、吸收体芯20以及不透液性片材即吸收体本体侧底片30构成吸收体本体侧顶片10可以使用由聚烯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纤维构成的亲水性无纺布形成、通过纺粘或热风等加工方法加工的材料吸收体本体侧底片30可以使用由聚乙烯(PE)等防水性薄膜形成的材料例如吸收体本体侧顶片10是25g/m2的热风无纺布,吸收体本体侧底片30是22g/m2的透湿性聚乙烯薄膜如图4和图5所示,吸收体芯20例如通过用包覆片20B包覆粉碎纸浆(例如200g/m2)、高吸收性聚合物(例如200g/m2)的混合体20A而形成包覆片20B可以使用由聚烯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纤维构成的亲水性无纺布形成、通过纺粘或热风等加工方法加工的材料包覆片20B例如使用13g/m2的SMS无纺布吸收体本体侧顶片10、吸收体本体侧底片30以及包覆片20B之间分别通过热熔粘接剂(例如旋涂式HMA)接合热熔粘接剂的单位面积重量例如为I. 5 10g/m2另外,热熔粘接剂的接合方法除了旋涂式以外,也可以使用缝隙涂敷、控制接合、压边或帘式涂敷机等另外,吸收体芯20是厚度为2. Omm左右的薄型吸收体,其表面的凹凸很少如图2至图5所示,在吸收体本体2的长度方向L的两侧部设置了防漏壁G即,防漏壁G与吸收体本体侧底片30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接合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目前已知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以及裆下区域的基底;和从裆下区域起设置到前体围区域和后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已知该吸收性物品有以下技术,S卩,通过分别改变配置在体围区域的多种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的强弱,既可以保持该吸收性物品的安装保持力,又可以避免紧固力对穿着者形成的压迫(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298399号公报
但是,本申请人发现上述吸收性物品有以下问题。该吸收性物品的问题在于,由于在穿着者落座的状态和穿着者站立的状态之间,设置在后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的形状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穿着者和吸收体本体之间会产生很大的间隙。在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在该吸收性物品上,通过使设置在前体围区域的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大于设置在后体围区域的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从而提高设置在后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与穿着者的紧密接合度,但这种情况下具有设置在前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上容易产生褶皱这样的问题。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目的在于提供既可以提高配置在后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与穿着者的紧密接合度、又可以减少配置在前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上产生的褶皱的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基底以及吸收体本体,其中,上述基底具有前体围区域、后体围区域和夹设在该前体围区域与该后体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上述前体围区域的两侧边缘部和上述后体围区域的两侧边缘部被接合地构成;上述吸收体本体从上述裆下区域设置到上述前体围区域以及上述后体围区域;第一区域,是在上述前体围区域内、在上述两侧边缘部被接合的区域之中设在腿围开口部侧的区域、从一方的侧边缘部沿宽度方向延伸到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的区域;第二区域,是在上述后体围区域内、与上述第一区域相向的区域;在上述第一区域,第一弹性部件向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在上述第二区域,第二弹性部件向上述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上述第一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大于上述第二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上述第一区域中的上述基底与上述吸收体本体的接合区域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构成为比上述第二区域中的该基底与该吸收体本体的接合区域的该宽度方向的长度短。图I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外观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上的A-A截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上的B-B截面图。图6是从侧面侧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穿着时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图。图8 (a) (C)是本发明的变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图。

该防漏壁G由丝状的防漏壁用弹性部件41、防水薄膜42以及疏水性无纺布43形成。如图5所示,在防漏壁30的立起支点侧(即宽度方向W的内侧),防水薄膜42的端部位置和疏水性无纺布43的端部位置基本一致,在防漏壁G的自由端(即,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将防漏壁用弹性部件41夹入地折回疏水性无纺布43。另外,防水薄膜42不到达防漏壁G的自由端。疏水性无纺布43可以使用由聚烯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纤维构成的疏水性无纺布形成、通过纺粘等加工方法加工的材料。疏水性无纺布43例如使用15g/m2的疏水性SMS无纺布。另外,防水薄膜42可以使用由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形成的薄膜,例如可以使用18g/m2的透湿性聚乙烯薄膜。
防漏壁用弹性部件41也可以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等形成,例如,防漏壁用弹性部件41是左右各两根的620tex的斯潘德克斯纱,在以2. 2倍的拉伸倍数拉伸的状态下,利用以狭缝喷嘴方式涂敷的热熔粘接剂固定在疏水性无纺布43上。另外,如图2至图5所示,基底3由中间片50、前体围片60以及后体围片70构成。其结果,如图3所示,基底3具有与前体围片60对应的前体围区域S10A、与后体围片70对应的后体围区域SlOB以及夹设在前体围区域SlOA和后体围区域SlOB之间的裆下区域S20。在此,如图2至图5所示,吸收体本体2在基底3的吸收性物品I的皮肤接触面侧,从裆下区域S20起设置到前体围区域SlOA和后体围区域S10B。另外,如图3所示,在前体围区域SlOA和后体围区域S10B,吸收体本体2设置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中,构成为前体围区域SlOA的两侧边缘部C和后体围区域SlOB的两侧边缘部C被接合。中间片50配置在前体围片60和后体围片70的皮肤接触面侧,例如由聚丙烯(PP)形成的15g/m2的SMS无纺布形成。另外,前体围片60由前体围顶片61和前体围底片62形成。在此,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以拉伸状态保持在前体围顶片61和前体围底片62之间。另外,如图4所示,前体围底片62在长度方向L的端部,向着长度方向L的内侧折回,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以拉伸状态保持在该折回部分上的前体围底片62之间。后体围片70同样由后体围顶片71和后体围底片72形成。在此,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2、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以拉伸状态保持在后体围顶片71和后体围底片72之间。另外,如图4所示,后体围底片72在长度方向L的端部,向着长度方向L的内侧折回,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2以拉伸状态保持在该折回部分上的后体围底片72之间。前体围片60和后体围片70可以使用由聚烯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疏水性无纺布形成、通过纺粘或热风等加工方法制成的材料。另外,前体围顶片61的单位面积重量、前体围底片62的单位面积重量、后体围顶片71的单位面积重量以及后体围底片72的单位面积重量分别优选为13 30g/m2。例如,前体围顶片61和后体围顶片71是由聚丙烯形成的15g/m2的SMS无纺布,前体围底片62和后体围底片72是由聚丙烯形成的17g/m2的纺粘无纺布。例如,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90W2的拉伸倍数分别为2. 7倍,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90W2的数量分别为5根。另外,例如,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90W2分别由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形成,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90W2的粗度分别为940dtex。
另外,如图2所示,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即第一弹性部件)100在前体围顶片61和前体围底片62上,呈直线状地配置在宽度方向W的一方端部与另一方端部之间。S卩,如图3所示,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 (即第一弹性部件)在前体围区域SlOA内的第一区域X上,向宽度方向W呈直线状地延伸。另外,如图2所示,在后体围区域S10B,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91在后体围顶片71和后体围底片72上,呈直线状地配置在宽度方向W的一方端部与另一方端部之间。S卩,如图3所示,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 (第二弹性部件)在后体围区域SlOB内的第二区域Y上,向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在此,第一区域X是在前体围区域SlOA内、在接合有两侧边缘部C的区域之中的设置在腿围开口部P侧的区域、从一方的侧边缘部C沿宽度方向W延伸到另一方的侧边缘部C的区域。另外,第二区域Y是在后体围区域SlOB内、与第一区域X相向的区域。另外,如图3所示,后体围区域SlOB具有腰围部SlOBl和腿围部S10B2。腰围部SlOBl是两侧边缘部C与前体围区域SlOA的两侧边缘部C接合、从一方的侧边缘部C沿宽度方向W延伸到另一方的侧边缘部C的区域。腿围部S10B2是相比腰围部SlOBl位于裆下区域S20侧的区域。因此,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在后体围区域SlOB内的腰围部SlOBl和腿围部S10B2双方向宽度方向W呈直线状地延伸。另外,在前体围区域SlOA内,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在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向宽度方向W呈直线状地延伸。在此,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的一部分横过吸收体本体2地沿宽度方向W延伸。另外,在前体围区域SlOA内,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在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向宽度方向W呈直线状地延伸。另外,在后体围区域SlOB上,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沿着腿围部S10B2上的腿围开口部P侧的边缘部延伸。另外,在后体围区域SlOB内的腰围部S10B1,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2在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向宽度方向W呈直线状地延伸。在此,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大于横过吸收体本体地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拉伸应力。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倍数例如在吸收体本体2的边缘部E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为I. 3倍,在吸收体本体2的边缘部E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为2. 5倍。另外,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数量是4根。
另外,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倍数也可以在整个宽度方向W都相同,例如为2. O倍。另外,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例如由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形成,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粗度为620dex。另一方面,横过吸收体本体2地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拉伸倍数为I. 5倍,该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数量是6根。另外,未横过吸收体本体2地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拉伸倍数为2. 2倍,该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数量是7根。另外,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例如由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形成,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粗度都是620dex。
因此,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方向边缘部E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小于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方向边缘部E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另外,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方向边缘部E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大于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方向边缘部E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拉伸应力。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与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优选具有20%以上的应力差,进一步优选具有I. 2倍到10. O倍的应力差。在第一区域X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横过吸收体本体2地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的拉伸应力,小于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与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优选具有10%以上的应力差,进一步优选具有I. I倍到7. O倍的应力差。在此,横过吸收体本体2地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的拉伸倍数为I. 5倍,该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数量是4根。另外,未横过吸收体本体2地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的拉伸倍数为2. 2倍,该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数量是4根。另外,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例如由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形成,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的粗度是620dex。而且,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大于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的拉伸应力。例如,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的拉伸倍数是I. 8倍。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与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优选具有10%以上的应力差,进一步优选具有I. I倍到7. O倍的应力差。图6是从侧面侧看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穿着时的状态的外观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中,由于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大于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拉伸应力,因此,在穿着时,接合的前体围区域SlOA的两侧边缘部C和后体围区域SlOB的两侧边缘部C被向前体围区域SlOA侧拉伸。其结果,可以使配置在后体围区域SlOB内的吸收体本体2与穿着者更为紧密地接

口 ο另外,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顺序来测量配置了丝状弹性部件的部分的拉伸应力。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在配置了丝状弹性部件的部分,丝状弹性部件例如被无纺布等一对布料夹入。
( I)在松弛状态(非拉伸状态)下,截下配置丝状弹性部件的部分(测量对象部分)。例如丝状弹性部件延伸的方向(以下称为“拉伸方向”)上的测量对象部分的长度为150mm,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测量对象部分的宽度为25mm。(2)沿着拉伸方向拉伸测量对象部分,直到测量对象部分成为自然长度。然后,在拉伸方向按照规定标记间隔(自然长度)在测量对象部分上附上一对标记。一对标记的规定标记间隔(自然长度)例如为100mm。(3)在松弛状态下搁置测量对象部分。例如在恒温(20 23°C)且恒湿(60 65%RH)的环境下,将测量对象部分搁置24小时。在恒温且恒湿的环境下搁置测量对象部分的理由是,因为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搁置到应力恢复稳定。另外,为了不影响弹力,也在上述恒温恒湿的相同环境下进行以下所示的拉伸试验。(4)拉伸试验机在松弛状态下,在拉伸方向与一对标记对齐并夹住测量对象部分的两侧。然后,拉伸试验机拉伸测量对象部分,直到标记的间隔到规定标记间隔(测量)。规 定标记间隔(测量)比规定标记间隔(自然长度)窄。例如,规定标记间隔(测量)是规定标记间隔(自然长度)的90%。另外,测量对象部分的拉伸速度是IOOmm/分。规定标记间隔(测量)比规定标记间隔(自然长度)窄的理由是,为了防止夹着丝状弹性部件的无纺布等布料破损。另外,拉伸试验机例如可以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UTOGRAPH式拉伸试验机(型号名称AG_I)。(5)在标记的间隔被拉伸到规定标记间隔(测量)的状态下,测量在测量对象部分上作用的应力(拉伸应力)。拉伸应力的单位例如为N。但是,在比较拉伸应力时,必须注意的是,测量对象部分所含的丝状弹性部件的数量有时不同。具体是,在为褶裥宽度(例如由4根弹性部件形成的褶裥)时截下欲测量应力的褶裥,测量截下的褶裥的整体应力。根据截下的褶裥宽度将测量的整体应力换算成每10_(Icm)的应力,将换算值作为褶裥的应力。比较如此换算后的拉伸应力。例如在按25mm宽截下的褶裥中含有4根弹性部件,该4根弹性部件的外侧与外侧之间(4根中的第一根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到第四根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的距离是15_,如果测量值是A,则每单位宽度的应力值Xl为X1 = AX 10/15 (N/cm)。弹性部件的间隔(外外间的距离)在截下的测量对象部分中如果局部不同时,求出测量对象部分上的间隔的大概的平均值用于计算。另外,如果弹性部件不是丝状而是片状的情况下,可以求出取样宽度中所含的弹性部件的宽度(Cmm),然后将测量值除以该宽度来求算。在此,如果测量值是A’,则每单位宽度的应力值X2为X2 = A’ +CX 10 (N/cm)ο另外,在对测量试样进行取样时,必须考虑避免含有成为对象的弹性部件以外的弹性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中,构成为,第一区域X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比第二区域Y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短。在图3的例子中,第一区域X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为“W1 ”,第二区域Y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为12”。Wl (腹部侧)为O 200_,优选为30 150mm。W2 (臀部侧)为100 300mm,优选为120 220mm。另外,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为120 300mm,特别适合使用150 250mm的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Wl为90mm,W2为170mm (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为180mm的
情况)。根据该结构,在前体围区域SlOA上,基底3内的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W长度变窄,因此可以减少在配置于前体围区域SlOA内的吸收体本体2上产生的褶皱。另外,根据该结构,通过增强前体围区域SlOA上的拉伸应力并减少后体围区域SlOB上的拉伸应力,与前体围区域SlOA相比,后体围区域SlOB更容易被拉伸,通过增加吸收体本体2与基底3内的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可以进一步扩大后体围区域SlOB上的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其结果,可以增加吸收面积,液体不会从吸收体本体2上产生的褶皱的槽流出,可以提高吸收性能,另外可以提高穿着舒适感。
另外,根据该结构,在上述体围区域SlOA上的接合区域H,可以缩小在吸收体本体2上产生褶皱的范围。另外,根据该结构,即使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倍数高,也可以减少吸收体本体2的宽度方向的收缩,不会破坏吸收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中,构成为,第一区域X的腿围开口部P侧的边缘部E3与前体围区域SlOA内的吸收体本体2 (或吸收体芯20)的长度方向L的边缘部E4之间的距离LI,大于第二区域Y的腿围开口部P侧的边缘部E5与后体围区域SlOB内的吸收体本体2 (或吸收体芯20)的长度方向L的边缘部E6之间的距离L2。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中,构成为,前体围区域SlOA内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边缘部El与前体围区域SlOA内的吸收体本体2 (或吸收体芯20)的长度方向L的边缘部E4之间的距离L3,小于后体围区域SlOB的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边缘部E2与后体围区域SlOB内的吸收体本体2 (或吸收体芯20)的长度方向L的边缘部E6之间的距离L4。另外,如图2至图5所示,构成上述的中间片50、前体围片60、后体围片70的各个部件都通过热封、超声波密封或热熔粘接剂等接合地构成。另外,前体围顶片61和前体围底片62通过直接涂敷在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或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上的热熔粘接剂接合,后体围顶片71和后体围底片72通过直接涂敷在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上的热熔粘接剂接合。S卩,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中,在前体围顶片61和前体围底片62上不涂敷热熔粘接剂。根据该结构,可以提高前体围顶片61和前体围底片62的柔软度。另外,在接合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的区域的后体围顶片71和后体围底片72上不涂敷热熔粘接剂。根据该结构,可以提高该区域的后体围顶片71和后体围底片72的柔软度。另一方面,在接合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的区域的后体围底片72上,也可以沿着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的图案通过旋涂来涂敷热熔粘接剂。另外,对于上述弹性部件的间隔空开例如IOmm以上的部位,也可以在局部通过旋涂或控制接合等涂敷方法涂敷热熔粘接剂。该热熔粘接剂使用由苯乙烯-异戍二烯-苯乙烯(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 )等形成的橡胶类粘接剂、或烯烃类的粘接剂等。以下参考图7,就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另夕卜,在图7中未记载的方法可以使用现有的方法。如图7所示,在步骤SlOl中形成基底3。在此,在步骤SlOl中,为了使上述关系成立,调节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1、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100、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W2、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的拉伸倍数。在步骤S102中,把中间片50和前体围片60以及后体围片70 —下切成规定形状,通过这样形成腿围开口部P。在步骤S103中,在步骤S102中形成的腿围开口部P之间配置吸收体本体2。在步骤S104中,将前体围片60向着后体围片70折叠之后,接合前体围片60和后体围片70。在步骤S105中,切下接合的前体围片60的两侧边缘部C和后体围片70的两侧边缘部C,从而形成吸收性物品I。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既可以提高配置在后体围区域SlOB的吸收体本体2与穿着者的紧密接合度,又可以减少在配置在前体围区域SlOA的吸收体本体2上产生的褶皱。(变形例I)参考图8 (a)至(C)就本发明的变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I进行说明。以下着重说明变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I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不同点。另外,除了该不同点之外的其它部分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变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I中,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形状成为图8 (a)至(C)所示的形状。S卩,在本变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I中,如图8 (a)所示,也可以在接合区域H的内部的整个区域接合基底3和吸收体本体2。另外,在本变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I中,如图8 (b)至(C)所示,也可以通过多个分离的接合区域H构成接合区域H。在本变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I中,也构成为,在宽度方向W,第一区域X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长度Wl比第二区域Y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长度W2短。(变形例2)另外,基底3和吸收体本体2的结构也可以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不同的结构。另外,除了该不同点之外的其它部分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例如,如图9所示,作为吸收体芯20的应设置在吸收性物品I的非皮肤接触面侧的防漏薄膜,可以在基底3侧设置防漏薄膜31A11C,而取代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I中设置在吸收体本体2内的吸收体本体侧底片30。另外,在图9的例子中,前体围片60由片材60A和片材60B形成,后体围片70由片材70A和片材70B形成。在该构成的吸收性物品I中,吸收体本体2由吸收体芯20、吸收体本体侧顶片10形成。另外,也可以将基底3和吸收体本体2形成一体。在该结构的吸收性物品I中,吸收体本体2由吸收体芯20形成。g卩,吸收体本体I不包括吸收体本体侧顶片10和吸收体本体侧底片30。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就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受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作为修改和更正方式进行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描述目的在于举例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096531号(2010年4月19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既可以提高配置在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与穿着者的紧密接合度、又可以减少配置在前体围区域的吸收体本体上产生的褶皱的吸收性物品。附图标记说明I吸收性物品,SlOA前体围区域,SlOB后体围区域,SlOBl腰围部,S10B2腿围部,S20裆下区域,X第一区域,Y第二区域,2吸收体本体,3基底,90W1、90W2腰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0F前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1后体围褶裥用弹性部件,92、100腿围褶裥用弹性部件。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中,在第一区域(X)上,第一弹性部件(100)向宽度方向(W)呈直线状地延伸,在第二区域(Y)上,第二弹性部件(91)向宽度方向(W)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一弹性部件(100)的拉伸应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91)的拉伸应力,第一区域(X)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宽度方向的长度(W1)构成为比第二区域(Y)上的基底(3)与吸收体本体(2)的接合区域(H)的宽度方向的长度(W2)短。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