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

  • 专利名称
    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
  • 发明者
    李宏
  • 公开日
    2012年8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4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4月27日
  • 申请人
    新疆林业科学院
  • 文档编号
    A01B79/02GK102626045SQ2012101280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整地;第二步开挖植树坑;第三步在植树坑的基础上再开挖根系快速生长坑;第四步在根系快速生长坑内放置植物秸杆并使植物秸杆的一端或/和中间紧靠植树坑;第五步回填根系快速生长坑;第六步在植树坑内栽植林木;第七步培育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系快速生长坑采用全面开挖方式,在植树坑的外侧和底部挖出根系快速生长坑,在根系快速生长坑内放置植物秸杆后回填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秸杆采用分层放置或放射状放置后回填土,或者植物秸杆采用一边分层放置或放射状放置一边回填土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过程中进行灌溉,其灌溉水量能够使根系快速生长坑的部位达到土壤湿润的水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过程中进行灌溉,其灌溉水量能够使根系快速生长坑的部位达到土壤湿润的水量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秸杆内混合有有机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秸杆内混合有有机肥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秸杆为高粱秸杆或/和玉米秸杆或/和芦苇秸杆或/和葵花秸杆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秸杆为高粱秸杆或/和玉米秸杆或/和芦苇秸杆或/和葵花秸杆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植树坑的体积为20CM*20CM*20CM至80CM*80CM*80CM ;根系快速生长坑大于植树坑,根系快速生长坑的体积为 40CM*40CM*40CM 至 200CM*200CM*200CM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木造林或栽植的方法,是一种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五大功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近期内我国每年将完成新造林600万公顷,通过植树造林实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国家木材和粮油安全战略、固碳减排战略、增绿惠民战略和繁荣生态文化战略五大战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每个地区、每个公民、特别是林业工作者的义务和工作范畴,每年将完成林木造林(栽植)900亿株以上。造林(栽植)方法是植树造林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幼林期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造林(栽植)方法已突显出在林业、生态建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和保障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如附图I所示,由于常规造林在造林灌溉后,土壤基本恢复造林前的土壤结构,紧实无空隙,不利林木的根系生长和发育,导致林木成活率、保存率低,林木缓苗期长,影响林木幼林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降低了造林的整体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常规造林(栽植)导致的林木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缓苗期长、影响林木幼林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降低造林整体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整地;第二步开挖植树坑;第三步在植树坑的基础上再开挖根系快速生长坑;第四步在根系快速生长坑内放置植物秸杆并使植物秸杆的一端或/和中间紧靠植树坑;第五步回填根系快速生长坑;第六步在植树坑内栽植林木;第七步培育。下面是对上述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根系快速生长坑采用全面开挖方式,在植树坑的外侧和底部挖出根系快速生长坑,在根系快速生长坑内放置植物秸杆后回填。上述植物秸杆采用分层放置或放射状放置后回填土,或者植物秸杆采用一边分层放置或放射状放置一边回填土。在上述培育过程中进行灌溉,其灌溉水量能够使根系快速生长坑的部位达到土壤湿润的水量。在上述植物秸杆内混合有有机肥。上述植物秸杆可为高粱秸杆或/和玉米秸杆或/和芦苇秸杆或/和葵花秸杆。上述植树坑的体积为20CM*20CM*20CM 至 80CM*80CM*80CM。上述根系快速生长坑大于植树坑。上述根系快速生长坑的体积为40CM*40CM*40CM至200CM*200CM*200CM。本发明通过改变局部土壤结构和环境、增加土壤孔隙度、肥力状况,使得根系能够沿秸杆迅速生长,提高造林林木成活率、保存率和造林整体效果,缩短林木缓苗期,促进林木幼林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利用这一方法,林木根系可快速达到地下含水区域,有效的减少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甚至不灌溉。
附图I为常规造林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的植树坑和根系快速生长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 中的造林模式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根系快速生长坑,2为植物秸杆,3为植树坑,4为土。

如附图2和3所示,该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整地;第二步开挖植树坑3 ;第三步在植树坑3的基础上再开挖根系快速生长坑I ;第四步在根系快速生长坑I内放置植物秸杆2并使植物秸杆2的一端或/和中间紧靠植树坑3 ;第五步回填根系快速生长坑I ;第六步在植树坑3内栽植林木;第七步培育。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和3所示,根系快速生长坑I采用全面开挖方式,在植树坑3的外侧和底部挖出根系快速生长坑1,在根系快速生长坑I内放置植物秸杆2后回填。根据实际需要,植物秸杆采用分层放置或放射状放置后回填土,或者植物秸杆采用一边分层放置或放射状放置一边回填土。为了有利于灌溉地区造林林木生长,在培育过程中进行灌溉,其灌溉水量能够使根系快速生长坑I的部位达到土壤湿润的水量。而在非灌溉地区培育过程中可以不进行灌溉。在回填时,在植物秸杆2中混合有机肥会使根系生长的效果更好,有机肥采用公知公用的有机肥。根据实际需要,植物秸杆为高粱秸杆或/和玉米秸杆或/和芦苇秸杆或/和葵花秸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就近取材而选用其它植物秸杆。一般情况下,植树坑的体积为20CM*20CM*20CM至80CM*80CM*80CM ;根系快速生长坑大于植树坑,根系快速生长坑的体积为40CM*40CM*40CM至200CM*200CM*200CM。可根据实际来确定植树坑或/和根系快速生长坑的形状和大小,如还可为长方体等形状,也可为非方形或非长方形。在本发明中整地可采用现有公知的常规造林方法整地;常规造林方法整地为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和局部整地或根据灌溉方式进行打埂做畦、开沟或做穴;造林、栽植、灌溉、培育都采用现有公知的技术。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还可根据实际,对本发明的非必要技术特征进行减少或增加。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以葡萄造林为例;葡萄品种为红地球,株行距3mX2m,东西向栽植;葡萄2008年定植;当植树坑的体积为20CM*20CM*20CM ;根系快速生长坑的体积为40CM*40CM*40CM,培育一年时根系新增扩展范围为O. 40米至0.5米,而常规造林的根系新增扩展范围仅为O. 20米至O. 30米,本发明的生长量大于常规造林生长量的20%左右;当植树坑的体积为80CM*80CM*80CM ;根系快速生长坑的体积为200CM*200CM*200CM,培育二年时根系新增扩展范围为2米,而常规造林的根系新增扩展范围仅为O. 4米至O. 6米,一年的生长量相当于常规造林三年左右的生长量。


一种挖坑法根系快速生长造林方法,其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整地;第二步开挖植树坑;第三步:在植树坑的基础上再开挖根系快速生长坑;第四步在根系快速生长坑内放置植物秸秆并使植物秸秆的一端或/和中间紧靠植树坑;第五步回填根系快速生长坑;第六步在植树坑内栽植林木;第七步培育。本发明通过改变局部土壤结构和环境、增加土壤孔隙度、肥力状况,使得根系能够沿秸秆迅速生长,提高造林林木成活率、保存率和造林整体效果,缩短林木缓苗期,促进林木幼林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利用这一方法,林木根系可快速达到地下含水区域,有效的减少灌溉量和灌溉次数。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