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中药超微颗粒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中药超微颗粒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高庆凌
  • 公开日
    2012年10月17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4月8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4月8日
  • 申请人
    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J3/00GK102727534SQ2011100890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步骤完成 A、将中药材粉碎至过80-100目筛后,按照常规方法炮制,再将中药材粉碎至粒度为400-1200 目; B、制备软材; C、采用压缩颗粒机制粒,其挤压压力为45000N 150000N; D、干燥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挤压压力为70000N 120000N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压缩颗粒机,包括机头(I)内的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和与该挤出送料装置配合的出料筒(2),出料筒(2)的出口处设置开有出料孔(30)的挤出模板(3),出料筒(2)内,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挤出模板(3)之间设置有分流部件(5),其特征是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分流部件(5)之间设置有与分流部件(5)相互靠触的具有中心孔(40)的聚料盘(4),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51),分流槽(51)汇聚于分流部件出料侧的出料槽(53),出料槽(53)与挤出模板(3)的出料孔(30)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51)为扇形分流槽,相邻两扇形分流槽之间为分流脊(52)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5)的出料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凸台(55),出料侧的四周设置有支撑块(56),中心凸台(55)和支撑块(56)分别与挤出模板(3)的中心和四周接触,出料槽(53)位于中心凸台(55)和支撑块(56)之间;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设置有与中心孔(40)适配的聚料盘卡口(54)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的螺杆(7)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在螺杆(7)上开设的与螺杆轴线同心的盲孔(70)和设置有冷却入口(74)的内冷管(71),内冷管(71)穿过封闭该盲孔(70)的冷却盖(72)伸入所述盲孔(70)内且其伸入长度小于盲孔(70)深度,冷却盖(72)具有设置有冷却出口(75)的冷却盖内腔(720),内冷管(71)与盲孔壁之间形成的冷却通道(700)与冷却盖内腔(720)连通;进一步优选所述内冷管(71)通过螺母(73)固定在冷却盖(72)上,所述冷却盖(72)与机头(I)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板(3)的来料侧为大孔(31),挤出模板的出料侧为小孔(32),一个大孔(31)对应连通一个或两个小孔(32)而形成出料孔(30)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板(3)的出料侧设置有旋切刀¢),其刀体靠近刃边¢1)的部分为呈弧形弯曲的弹性部(60)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料盘(4)的中心孔(40)为锥孔与圆孔的组合孔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饮片领域,具体涉及中药超微颗粒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中药超微颗粒饮片及其制备方法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发明人尝试将传统的中药饮片制成颗粒状,但目前通常是将药材经煎煮等方法提取后,制成浸膏,制软材,制粒,得到市场上常见的配方颗粒,因为制备配方颗粒时通常是单味药材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水蒸提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后,再加上辅料制成配方颗粒,使用时将各药材的配方颗粒混合后浸泡服用。但是配方颗粒不能完全配合传统中医理论配伍用药首先,因提取方式不同,传统用药为加水煎煮,部分药材需久煎、后下、冲服等;而配方颗粒是采用现代提取方式制备,仅仅通过指标性成分控制产品质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因提取方式不同导致药材无法起效的情况。再者,中药传统使用方法中,通过配伍及“共煎”药材,可以有利于药材在煎煮时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转化的作用;而配方颗粒是单独制备,制备时不可能完全切合传统中医用药习惯,导致使用配方颗粒无法达到共煎饮片疗效的情况。发明人尝试将中药制成颗粒状饮片,一则可以减少饮片药材存放体积,二则可以粉碎成颗粒后利于药材有效成分溶出。并且配合传统中医用药法则,在共煎的条件下制备出药剂。但是发明人在采用现有设备制备颗粒时,因中药材粘性太小导致成型困难,若要解决成型问题则需添加淀粉、糊精等辅助成型辅料,而按照传统药材煎煮时,辅料会影响药汤观感,也会影响药材溶出有效成分,所以发明人欲在不使用辅料的情况下,将中药材(尤其是粘性小的中药材)制备成颗粒型饮片遇到了诸多困难,如I、物料粘度太小不能制粒如灵芝、黄芪、人参等药材制成粉末的制粒成型,由于其粘性很小采用现有技术不加其他物质(粘合剂)是无法制粒成型的。2、颗粒外观不规则由于现有工艺设备与技术存在的问题,制成的颗粒一般为不定型不规则的,外观可视性较差。3、比表面积由于颗粒不规贝U、粗糙,比表面积较大而易吸潮,进而虫蛀、霉变。4、流动性由于现有技术制成的颗粒不规则,休止角一般在30°以上,流动性较差,造成装量差异较大(5-10% ),因此颗粒型饮片目前多采用人工分装,导致效率低、成本高、规模小,卫生情况不稳定。
发明人针对现有制粒工艺及设备针对粘性小的中药材,制备的颗粒存在外形不规贝U,易吸潮,流动性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制备中药超微颗粒饮片。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粘性小的中药材制备成颗粒外形规贝U,流动性好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其制备方法是A、将中药材粉碎至过80-100目筛后,按照常规方法炮制,再将中药材粉碎至粒度为 400-1200 目;B、制备软材(软材时可加水适量,与中药材粉末混合至均匀湿润);C、采用压缩颗粒机制粒,其挤压压力为45000N 150000N ;D、干燥颗粒。本发明制备方法关键步骤有两点I、将中药材经粉碎,炮制,再粉碎至粒度为400-1200目,采用上述方式处理药材,可最大限度的均匀的、彻底的炮制中药材;破壁率99%以上,也有利于有效成分最大限度 的析出细胞,利于中药材的性味归经更符合临床的要求,利于有效物质吸收的更快速,从而更好的发挥疗效;而且微生物灭活率为100%,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2、压缩颗粒机的挤压压力在最初送料时,因送料较小,则采用相对较小的挤压压力45000N-6000N,在送料进入常态后则采用相对较大的压力70000N 120000N挤压,若送料量大,也可以适当增加挤压压力。3、采用压缩颗粒机,利用该设备强大的挤压压力,将粘性小的粉末挤压成条,然后切制,可得到堆密度大于0. 78g/cm3的颗粒。发明人将“堆密度大于0. 78g/cm3的颗粒”称为“压缩状态的颗粒”,该压缩状态的颗粒堆密度至少大于0. 78g/cm3,在此条件下,才能进行本发明的第二个关键步骤,实现膨化的目的;本发明制备所得的“压缩状态的颗粒”堆密度通常为 0. 78-0. 90g/cm3。采用上述处理方式可以得到类球形或球形颗粒,可视性较好;由于本方法制成的颗粒外表致密、光滑,比表面积较小,在相同的物料组成的前提条件下,较一般颗粒不宜吸潮;本发明颗粒饮片的休止角范围为10-25°,颗粒流动性较好,大生产分装准确,装量差异小(一般在2-3% ),完全能够满足设备机动化大生产分装。图I是本发明压缩颗粒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聚料盘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发明分流部分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后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面图。图7是图5的B-B剖面图。图8是本发明挤出模板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现有螺杆挤出送料装置螺杆的结构图。图11是本发明螺杆冷却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旋切刀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I-机头,2-出料筒,3-挤出模板,4-聚料盘,5-分流部件,6_旋切刀,7-螺杆,8-动力系统,9-旋切系统,IO-水冷套,30-出料孔,31 -大孔,32-小孔,40-中心孔,51-分流槽,52-分流脊,53-出料槽,54-聚料盘卡口,55-中心凸台,56-支撑块,60-弹性部,61-刃边,70-盲孔,71-内冷管,72-冷却盖,73-螺母,74-冷却入口,75-冷却出口,76-前端固定盘,77-齿轮轴段,78-螺纹段,700-冷却通道,720-冷却盖内腔。的描述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中药超微颗粒饮片涉及的中药材主要为动物类药材、根茎类药材、叶类药材、果实类药材。发明人对如表I记载的50种中药材制成粒度为400-1200目的粉末,如粉碎成最细粉、极细粉、甚至超细粉等,制成相应规格的颗粒饮片。但是这些药材的粘性较小,制成软材后因现有设备的挤压压力较小,无法实现将软材积压成细条状,导致在切制时使得颗粒不规则、粗糙,使得比表面积较大,易吸潮,而且颗粒流动性很差不利于分装。 而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颗粒比表面积明显小于现有方法及设备制备的颗粒饮片的比表面积,测算后,相同的中药材制备的颗粒,本发明颗粒饮片为现有方法颗粒饮片的比表面积的1/3,甚至更少,而吸潮与霉变的情况也大大减少。表I
序号名称包装规格(g/包装)I序号I名称包装规格(g/包装)~
~I鸡内金1.0 和 3.026 A#1.0 和 2.0
2金钱白花蛇 1.0和1.527 西洋参1.0和2.0
31.0 和 3.0281.0,2.0 和 3.0~ WM 1.0 和 3.0 29 1.0 和 3.0
5SM1.0 和 2.030 独一味0. 5 和 1.0
60. 5 和 1.0312.0 和 4.0~ 1.0 和 2.0 32 红景天 1.0 和 2.0~8 乌梢蛇 3.0和4.0 33 制何首乌 2.0和4.0~9 1.0和1.5 34 虫草菌丝粉 1.0和2.0~10 1.0 和 2.0 35 3.0 和 5.0~1~1 1.0 和 2.0 36 延胡索 I. 5 和 3.0~12 WM 0. 5 和 1.0 37 夏天无 2.0 和 4.0


本发明属于中药饮片领域,具体涉及中药超微颗粒饮片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针对现有制粒工艺及设备针对粘性小的中药材,制备的颗粒外形不规则,易吸潮,流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将粘性小的中药材制成外形规则,流动性好的中药超微颗粒饮片,制备方法是A、将中药材粉碎至过80-100目筛后,按照常规方法炮制,再将中药材粉碎至粒度为400-1200目;B、制备软材;C、采用压缩颗粒机制粒;D、干燥颗粒。本发明颗粒饮片采用粉碎-炮制-再粉碎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均匀、彻底的炮制药材,然后通过压缩颗粒机强大的挤压力将粘性小的药材制粒成型,得到形状规则,可视性好,比表面积小,不易吸潮,流动性好的颗粒性饮片,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