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兰先川, 张和中, 金永良
  • 公开日
    2009年9月9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1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1月21日
  • 申请人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4B15/00GK201305724SQ20082021532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用于安装到电脑针织横编机上的安装座(1);一驱动机构(2),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座(1)上;一配接在所述驱动机构(2)上的并且在驱动机构(2)的带动下作上下运动的用于捕持起底纱的起底纱捕持器(3);一剪刀座(4),与所述的安装座(1)的一侧固定;一剪刀驱动杆(5),以纵向滑动的方式滑配在所述的剪刀座(4)上;一拨爪板(6),与所述的剪刀驱动杆(5)固定,并且与所述的驱动机构(2)相配合;一由动刀片座(71)、动刀片(72)和静刀片(73)所构成的用于剪断起底纱的起底纱剪切机构(7),其中,动刀片座(71)与所述的剪刀座(4)固定并且与动刀片(72)的一侧贴触,动刀片(72)铰接在静刀片(73)上并且还与所述的剪刀驱动杆(5)联结,静刀片(73)固定在剪刀座(4)上,动、静刀片(71、72)两者相互配合而构成为剪刀构造;一用于将由所述剪刀机构(7)剪断后的起底纱的输出端挟持的起底纱挟持机构(8),固定在所述的剪刀座(4)上并且与所述的动刀片(72)相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安装座(l)的一侧固设有一固定座(ll),该固定座(ll)的高度方向构成有 一上下贯通的齿条槽(lll),并且在该固定座(ll)的一侧开设有一与齿条槽(lll) 的槽腔相通的撞块滑动槽(112);所述的驱动机构(2)包括一电机(21)、齿轮(22) 和齿条(23),电机(21)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的一侧,电机(21)的电机轴(2U) 伸展到安装座(l)的另一侦!l,所述齿轮(22)固定在电机轴(211)上,所述齿条(23) 配设在所述的齿条槽(111)的槽腔内并且与所述的齿轮(22)相啮合,在齿条(23) 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撞头滑动槽(112)的一侧延伸有一撞块(231),该撞块 (231)探出撞块滑动槽(112)与所述的固定于所述剪刀驱动杆(5)上的拨爪板(6) 相配合;所述的起底纱捕持器(3)与所述的齿条(23)相固定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底纱捕持器(3)的上端构成有一捕纱钩(31),捕纱钩(31)上构成 有一捕纱豁口(31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剪刀座(4)的一侧构成有一驱动杆滑动槽(41),所述的剪刀驱动杆(5)与 驱动杆滑动槽(41)相滑配,并且在剪刀座(4)的上部延伸构成有一用于供由所 述的动刀片座(71)和动、静刀片(72、 73)所构成的起底纱剪切机构(7)以及供 起底纱挟持机构(8)安置的支座(42)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剪刀驱动杆(5)的上部开设有动刀片致动槽(51),所述的动刀片(72) 的中部并且偏一侧延伸构成有一滑动轴(721),该滑动轴(721)与所述的动刀片 致动槽(51)相配合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动刀片致动槽(51)为台阶形槽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拨爪板(6)的一端弯折成有一第一拨钩(61),另一端弯折成有一第二拨 钩(62),第一、第二拨钩(61、 62)的弯折方向一致并且彼此的弯折程度相同, 在拨爪板(6)所背对所述的第一、第二拨钩(61、 62)的一侧的中部固设有一固 定块(63),该固定块(63)与所述的剪刀驱动杆(5)固定,其中,第一、第二拨 钩(61、 62)与所述的撞块(231)相对应并且相互配合8、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静刀片(73)的形状为L形,并且在该静刀片(73)的下部偏一侧的 部位开设有一动刀片转轴孔(733),所述的动刀片(72)的偏下端的一侧延伸构 成有一动刀片转轴(722),该动刀片转轴(722)置入于所述的动刀片转轴孔(733) 中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底纱挟持机构(8)包括夹纱片(81)、迫紧块(82)和压片(83),迫紧块(82) 位于夹纱片(81)与压片(83)之间,压片(83)、迫紧块(82)和夹纱片(81)三者叠合 地固定在所述的支座(42)上并且还与所述的静刀片(73)固联,其中,夹纱片(81) 与所述的动刀片(72)的侧面相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纱片(81)上构成有一用于将由所述的动、静刀片(72、 73)相互配合而 剪断后的起底纱的输出端夹持在动刀片(72)的侧面的夹纱夹(811),在所述的 压片(83)上构成有一用于为所述的夹纱夹(811)提供夹持力的压脚(831),该压 脚(831)与所述的夹纱夹(811)相对应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 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一安装座;一驱动机构,安装在安装座上;一配接在驱动机构上的起底纱捕持器;一剪刀座,与安装座的一侧固定;一剪刀驱动杆,以纵向滑动的方式滑配在剪刀座上;一拨爪板,与剪刀驱动杆固定,并且与驱动机构相配合;一由动刀片座、动刀片和静刀片所构成的用于剪断起底纱的起底纱剪切机构;一用于将由剪刀机构剪断后的起底纱的输出端挟持的起底纱挟持机构,固定在剪刀座上并且与所述的动刀片相配合。优点能确保编织物不会因起底纱的牵连而影响下落,以及能杜绝起底纱在卷布罗拉上缠绕的情形发生。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的制作方法如业界熟知之理,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对织物编织的起始阶段, 需要由一根纱线起头,即需要通过一根作为起头的纱线预先进行编织,该纱 线习惯称之为起底纱或起底线。起底纱编织的织物不作为正式织物的组成部 分,业界习惯称其为起底织物。在起底纱经过数行编织后,当所构成的起底 织物达到所需的长度,即达到得以被编织机的牵拉机构牵拉夹持的程度时才 告起底纱的编织完成。此时,起底纱退出编织区域,其它的主体纱线即用于 构成编织物的纱线开始编织正式织物,机器进入正常的编织程序。尽管起底纱只对起底织物编织,并不参与编织正式织物,然而起底纱在 其完成了起底织物的编织阶段后始终与织物连接在一起,因此当织物编织行 数渐渐增多时,起底纱被织物拉扯的距离也随之延长,并且起底纱与织物之 间的拉力也逐渐增大,从而会发生阻碍织物顺利下落的情形。再则,当起底 纱被编织物下落时的拉扯而进入巻布罗拉辊内,极易缠绕于巻布罗拉(即巻 布辊)上,经过巻布罗拉不断地转动巻取,会产生将已经下落的编织物倒巻 回至罗拉之中,引发巻布故障,此故障轻则导致停机,重则导致损坏织物、 编织机构撞针乃至机器设备损坏等后果。在现有的电脑针织横编机中,特别是一些普通配置的机型尚无有效的手 段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常用的做法是以手工剪断起底纱来防范,但是该措 施仍无法避免起底纱被巻布罗拉缠绕,造成纱线浪费。另外,人工剪断起底 纱需要等待正式织物下落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施操作,因此由于剪断起底纱 的时间滞后,也极易导致织物下落遭影响,甚至发生织物倒巻故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极时地将完成起底织物的编织后的起底纱剪断并且还能使被剪断后的起底纱的输出端处于挟持状态而藉以杜绝给 编织物的正常下落构成影响以及杜绝起底纱缠绕于巻布罗拉上的情形发生的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置, 该装置包括 一用于安装到电脑针织横编机上的安装座; 一驱动机构,安装 在所述的安装座上; 一配接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并且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作 上下运动的用于捕持起底纱的起底纱捕持器; 一剪刀座,与所述的安装座的 一侧固定; 一剪刀驱动杆,以纵向滑动的方式滑配在所述的剪刀座上; 一拨 爪板,与所述的剪刀驱动杆固定,并且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配合; 一由动刀 片座、动刀片和静刀片所构成的用于剪断起底纱的起底纱剪切机构,其中, 动刀片座与所述的剪刀座固定并且与动刀片的一侧贴触,动刀片铰接在静刀 片上并且还与所述的剪刀驱动杆联结,静刀片固定在剪刀座上,动、静刀片 两者相互配合而构成为剪刀构造; 一用于将由所述剪刀机构剪断后的起底纱 的输出端挟持的起底纱挟持机构,固定在所述的剪刀座上并且与所述的动刀 片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座的一侧固设有一固 定座,该固定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上下贯通的齿条槽,并且在该固定座的 一侧开设有一与齿条槽的槽腔相通的撞块滑动槽;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电 机、齿轮和齿条,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的一侧,电机的电机轴伸展到安装 座的另一侧,所述齿轮固定在电机轴上,所述齿条配设在所述的齿条槽的槽 腔内并且与所述的齿轮相啮合,在齿条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撞头滑动槽的 一侧延伸有一撞块,该撞块探出撞块滑动槽与所述的固定于所述剪刀驱动杆 上的拨爪板相配合;所述的起底纱捕持器与所述的齿条相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起底纱捕持器的上端构 成有一捕纱钩,捕纱钩上构成有一捕纱豁口。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剪刀座的一侧构成有一 驱动杆滑动槽,所述的剪刀驱动杆与驱动杆滑动槽相滑配,并且在剪刀座的 上部延伸构成有一用于供由所述的动刀片座和动、静刀片所构成的起底纱切机构以及供起底纱挟持机构安置的支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剪刀驱动杆的上部开设 有动刀片致动槽,所述的动刀片的中部并且偏一侧延伸构成有一滑动轴,该 滑动轴与所述的动刀片致动槽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刀片致动槽为台阶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拨爪板的一端弯折成 有一第一拨钩,另一端弯折成有一第二拨钩,第一、第二拨钩的弯折方向一 致并且彼此的弯折程度相同,在拨爪板所背对所述的第一、第二拨钩的一侧 的中部固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与所述的剪刀驱动杆固定,其中,第一、 第二拨钩与所述的撞块相对应并且相互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静刀片的形状为L形, 并且在该静刀片的下部偏一侧的部位开设有一动刀片转轴孔,所述的动刀片 的偏下端的一侧延伸构成有一动刀片转轴,该动刀片转轴置入于所述的动刀 片转轴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起底纱挟持机构包 括夹纱片、迫紧块和压片,迫紧块位于夹纱片与压片之间,压片、迫紧块和 夹纱片三者叠合地固定在所述的支座上并且还与所述的静刀片固联,其中, 夹纱片与所述的动刀片的侧面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纱片上构成有一 用于将由所述的动、静刀片相互配合而剪断后的起底纱的输出端夹持在动刀 片的侧面的夹纱夹,在所述的压片上构成有一用于为所述的夹纱夹提供夹持 力的压脚,该压脚与所述的夹纱夹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当起底纱完成了起底编织后, 由驱动机构驱动起底纱捕持器并且同时带动拨爪板,进而由拨爪板带动剪刀 驱动杆,从而由起底纱剪切机构将由起底纱捕持器捕捉到的起底纱剪断并且 由起底纱挟持机构实施挟持,从而能确保编织物不会因起底纱的牵连而影响 下落,以及能杜绝起底纱在巻布罗拉上缠绕的情形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线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 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例示意图。

为了让专利局的贵审査员尤其是公众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实质和彻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申请人将结合附图在下面对本实用新型 的
作详细说明。唯,申请人在实施例中的所有说明均不是构成 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因此,任何人只要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启示下所 做出的纯属形式上的而并非为实质性的等效变化和改型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 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范畴并且视为主张权利保护的范围。
敬请参见图l,给出了一个形状及构造不应当受到图示制约的并且大体上 呈T字形形状的安装座1,在该安装座1的一侧即目前的图示位置状态下的 朝向剪刀座4的一侧构成有一固定座11,该固定座11既可以直接构成于安装 座1上,也就是说与安装座1一体成形,也可以通过另行加工后以焊接或用 紧固件如螺钉安装到安装座1上,本实施例即为选择后者的情形。在固定座 1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个上下贯通的齿条槽111,并且在固定座11的一侧侧 部还开设有撞块滑动槽112,该撞块滑动槽112显然并且必然是与齿条槽111 的槽腔相通的。
驱动机构2的电机21为正反轴电机,用一组第一固定螺钉213与安装座 1的一侧固定,电机21由电源线212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制装置电气 连接并且受控于电脑控制装置。电机21的电机轴211在穿过安装座1上的电 机轴孔后固设有齿轮22,该齿轮22与可上下运动地容纳于前述的齿条槽111 中的齿条23相啮合,在齿条23所背对齿条23上的齿的一侧延设成有一撞块 231,该撞块231与前述的撞块滑动槽112相对应并且还探出于该撞块滑动槽 112。由常识可知,撞块滑动槽112的长度决定了齿条23的上行或下行的行 程或称运动幅度。当电机21顺/或逆时针工作,则带动齿轮22顺逆时针转动, 从而使齿条23上行或下行,以便由通过第二固定螺钉32而固定在齿条23上的起底纱捕持器3上行或下行。
起底纱捕持器3的上端构成有捕纱钩31,为了便于解释和有利于公众理 解,申请人在图中还示意了一根用于编织起底织物的起底纱9,以目前图示的 位置状态为例,起底纱9的左方为起底纱输入端或称输入方向,即纱架上的 起底纱9的输入方向(请见标注在起底纱9上的箭头)。十分明显地,起底纱 9位于捕纱钩31上所形成的捕纱豁口 311内。当齿条23下行时,由捕纱钩 31将起底纱9向下拽引,使其抵达下面还要详述的起底纱剪切机构7,供起 底纱剪切机构7剪断。
在前述的齿条23上行或下行的同时还带动拨爪板6上行或下行,对于拨 爪板6的外形的优选的形状为趋于马蹄形或称U形,对此可以由
图1所示得 以印证,在拨爪板6的一端即图示的上端构成有一弯折而成的第一拨钩61, 在拨爪板6的另一端即图示的下端构成有一弯折而成的第二拨钩62,第一、 第二拨钩61、 62的弯折方向是朝向前述的固定座11的,并且第一、第二拨 钩61、 62的形状及折弯程度趋于一致。当前述的齿条23上行时,则由齿条 23上的撞块231带动第一拨钩61,从而使拨抓板6上行,反之,当齿条23 下行时,则由撞块231推动第二拨爪钩62,从而使拨爪钩6下移。由于在拨 爪钩6的中部加设有一固定块63,并且在固定块63上配设有第三固定螺钉 631,由第三固定螺钉631将固定块63与剪刀驱动杆5上的第一固定螺钉孔 52固定,从而使拨爪板6实现与剪刀驱动杆5实现固定。当拨爪板6上行或 下行时便由其带动剪刀驱动杆5上行或下行,更具体地讲,使剪刀驱动杆5 在剪刀座4上所开设的驱动杆滑动槽41上作上下滑动,藉以防止剪刀驱动杆 5产生偏摆现象。在剪刀驱动杆5的上部加工有一用来与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 起底纱剪切机构7联结的即用于致动起底纱剪切机构7的动刀片致动槽51, 动刀片致动槽51为台阶形槽,从图中所示的形态看,该动刀片致动槽51趋 向于Z字形或称呈S形取向。
上面提到的剪刀座4通过第四固定螺钉12 (图示为一对)与安装座l固 定,并且还由第五固定螺钉43 (图示为一对)与固定座ll上的第二固定螺钉 孔113固定。在剪刀座42的上部并且偏一侧延伸构成有一支座42,从图示的状况可知,该支人42兼有用于安置(固定)起底纱挟持机构8和固定起底纱 剪切机构7的静刀片73的双重作用。
作为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起底纱剪切机构7的动刀片座71通过第六 固定螺钉712在旋及开设在动刀片座71上的第三固定螺钉孔711后与剪刀座 4上的对应螺钉孔固定;起底纱剪切机构7的动刀片72所面向静刀片73的一 侧的近中部有一滑动轴721,该滑动轴721伸入于前面提及的开设在剪刀驱动 杆5上的动刀致动槽51内,随着剪刀驱动杆5的上下滑动,便由剪刀驱动杆 5带动动刀片72摆动,因为在动刀片72的下端延伸有一动刀片转轴722,并 且动刀片转轴722伸入于静刀片73的下部所开设的动刀片转轴孔733内,所 以动刀片72以其上的动刀片转轴722作为回转即摆动中心(摆动支点)实现 运动,与静刀片73相互配合形成可开可合的剪刀开合机构,当动、静刀片72、 73合拢时,即动刀片72运动到与静刀片73相配合(闭合)的程度时,便由 静刀片73上的剪刀口 731将起底线9剪断;静刀片73通过第七固定螺钉734 在穿过静刀片73上的第四固定螺钉孔732 (—对)后与开设在前述的支座42 上的对应的固定螺钉孔固定。
请继续见
图1,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优选而非限于的起底纱挟持机构8 固定在支座42上并且还与静刀片73上的第五固定螺钉孔735 (—对)固定, 申请人:在前面提到的起底纱挟持机构8与支座42固定并且与静刀片73固联 即为此意。起底纱挟持机构8包括夹纱片81、迫紧块82和压片83,其中, 迫紧块82位于夹纱片81与压片83之间,这三个部件按图示的叠合顺序叠合 后通过第八固定螺钉833 (—对)依次穿及开设在压片83上的第六固定螺钉 孔832、开设在迫紧块82上的对应的固定螺钉孔和开设在夹纱片81上的第七 固定螺钉孔812后,进而使第八固定螺钉833穿过支座42上的第八固定螺钉 孔421,最后使第八固定螺钉833旋及于静刀片73上的第五固定螺钉孔735 上。夹纱片81与动刀片72的一侧相配合,即与动刀片72的背面相配合,这 里所讲的动刀片72的背面即为图示位置状态的动刀片72的左侧。在夹纱片 81上延伸出构成有夹纱夹811,当动刀片72与静刀片73合拢时,则夹纱夹 811的抵挡在动刀片72的背面,将由动、静刀片72、 73剪断后的起底纱9的输出端即输出线头夹持。为了使夹纱夹811具有良好的夹持力,因此在压 片83上延伸有一压脚831,由压脚831助力于夹纱夹811。
敬请参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l,本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剪夹纱装 置被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用于安装针床10机架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并 且对应于编织机构的筒口部位。具体的安装方式是用一对螺钉将安装座1与 机架20固定,在
图1中可以看到,安装座1的上部开设有一对安装孔13,该 对安装孔13即担当此任。
申请人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电脑针织横编机进入编织正式织 物之前先由起底纱9编织起底织物,此时,驱动机构2的电机21受电脑针织 横编机的电气控制装置即电脑控制器的控制而作顺时针旋转,由齿轮22带动 齿条23上行,使固定在齿条23上的起底纱捕持器3上行至图2所示的位置 状态,与此同时,由齿条23上的撞块231使拨爪板6上行,同时由拨爪板6 携剪刀驱动杆5上行,由剪刀驱动杆5带动起底纱剪切机构7的动刀片72运 动到与静刀片73之间形成张口的剪刀口的程度,即动、静刀片72、 73处于 非合拢状态,以利起底纱9的通行(经过)。当所编织的起底织物达到得以被 编织机的牵伸罗拉牵拉夹持的程度时便告起底织物编织结束,此时为了解决 前述的即背景技术栏中所讲的如果不将起底纱9及时剪断而引发的不利问题, 因此由本实用新型结构得以保障。具体是在电脑控制装置的作用下给信号 予电机21,使电机21朝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与前述的一系列相反的动作, 达到使剪刀驱动杆5下行,动、静刀片72、 73闭合,同时将先前位于动、静 刀片72、 73之间(开口区域)的起底纱9剪断,剪断后的起底纱9的其中一 个端头,即申请人在前面多次提及的起底纱9的输出端则由夹纱片81上的夹 纱夹811夹持在夹纱夹811与动刀片72的背部之间,以备下次使用。在起底 纱9剪断后,能保障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进入对织物的正常编织状态, 不会出现申请人在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一系列不利现象。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