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对多支粉针剂加药的加药器的制作方法为了使注射前将溶媒与溶质的混药实现无菌化、简单化,本申请人曾申请过一个无菌混药自动加药套,其操作十分简单,只需将溶媒瓶与溶质瓶通过该加药套对接导通即可实现混药,能够避免原来操作中药液经几次转移而容易被污染或错配等不足。但这种加药套由于结构的关系,必须是每次配药就需要一个加药套,一瓶一套,用量相当大,容易给使用单位增加成本,也容易造成大量浪费。而临床上往往在输液时要给输液瓶内加3-5支粉针剂方能满足治疗剂量的要求,那么上述的那种加药套就不能适合实际操作的需要。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对多支粉针剂加药的加药器。由于本加药器结构的创新设计,一个大容量且内充压力的溶媒瓶内的溶媒可逐个分配到多支装有粉针剂的溶质瓶内,并可将这些溶质瓶变为带压的粉针瓶。同时,又可通过这一个加药器将多支溶质瓶内已混好的药液转移到一个输液瓶内。它解决了原来每一个溶质瓶均需用一个加药器的问题,并减少了操作环节和原材料浪费的不足,更符合临床上的实际需要,降低医院的使用成本。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两瓶未导通时)。图2两瓶导通时的结构状态图。图3溶质瓶向输液瓶加药时的结构状态图。
如图1所示,这个加药器具有一个套体18,内套3的外沿与套体18旋接,内套3下部与溶质瓶1的瓶盖2配合,内套3上设有针孔15。在内套3中具有一个与导通针7固定的活动片5,这个活动片5与内套3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4,活动片5在内套3内的最大行程由内套3上沿内的凸起16限制。套体18内还设有一个带有针孔的内架13,内架3与活动片5之间也设有一个弹簧14。内架13在套体18内的最大行程由套体18内的环形台阶6约束。在套体18的上端设一端盖11,这个端盖11与套体18通过斯裂环12连接。上套10内设有环形台17或凸起,大溶媒瓶9的瓶盖8与上套10配合。端盖11卡住内套10下部的台阶,使其不能向上拔出。
在两瓶未导通时,弹簧4顶起活动片5至凸起16处,而弹簧14顶起内架13至套体18内的环形台阶6处,各部件处于初始状态。
需要导通实现混药时,稍用力向下按动大溶媒瓶9,其瓶盖8压住环形台17使上套10压迫内架13向下,又通过压缩弹簧14压迫活动片5而向下。这时,导通针7就通过针孔15而刺穿溶质瓶1的瓶盖2,同时,导通针7向上刺穿大溶媒瓶9的瓶盖8,使两瓶导通(参见图2),由于在大溶媒瓶9内预充有压力,并在瓶体上标有刻度,以掌握溶媒的用量,在压力作用下,溶媒就会通过导通针7进入溶质瓶1实现混药。当溶媒的液面下降到所需刻度时将大溶媒瓶9向上拔起,各部件又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此这样多次反复操作,仅用一个加药器就可将大溶媒瓶9的溶媒分配到多支溶质瓶1进行混药,为下一步将已混好的药液加入输液瓶内作好准备。
参见图3,需要将溶质瓶1内已混好的药液加到输液瓶20时,用手拉断撕裂环12,使端盖11、上套10连同大溶媒瓶9与套体18分离,然后将套体18倒置,使套体18套住输液瓶20的瓶口,再用力压下瓶口朝下的溶质瓶1,套体18内的各部件又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导通针7刺穿输液瓶20的瓶盖19,即可将几瓶已混好的药液加入到输液瓶20内。
所以只用一个套体18就可实现将大溶媒瓶9内的溶媒分配到多支溶质瓶1内,且使这些粉针剂瓶变为一个个带压药瓶,故又能将多支溶质瓶1内已混好的药液加到输液瓶20内,大大节约了加药器的用量,同时也更便于操作,更能降低使用成本。
可对多支粉针剂加药的加药器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赵玉山赵玉山李章雨李章雨李章雨李章雨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周益, 张喜平周益, 张喜平周益, 张喜平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
专利相关信息
-
曲光辉, 汪义钧普俊学, 李南高杜淑玲方同华, 王春生方同华, 王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