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用于吸收制品的转移层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用于吸收制品的转移层制作方法
  • 发明者
    R·J·赛勒, W·C·安卡洛三世
  • 公开日
    2011年8月3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1月28日
  • 申请人
    屈德加薄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F13/15GK102138842SQ2011100373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物,其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包含具有多个毛细管大小的带孔 突起和多个二维排放口的成形膜,所述第二层紧密接触所述毛细管大小的突起的带孔端, 在Z方向上与第一层间隔开,所述第二层选自三维带孔成形膜和无纺网状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是成形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具有多个毛细管大小的突起, 其直径小于第一层中毛细管大小的孔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还包含多个排放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包含二维排放口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包含三维排放口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排放口具有ζ方向尺寸,其不大 于毛细管大小的突起的ζ方向尺寸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是无纺网状物9.一种吸收制品,其包含顶片、芯子和转移层,其中所述转移层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 所述第一层包含具有多个毛细管大小的带孔突起和多个二维排放口的成形膜,所述第二层 紧密接触所述毛细管大小的突起的带孔端,在ζ方向上与第一层间隔开,所述第二层选自 三维带孔成形膜和无纺网状物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是三维带孔成形膜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的三维带孔成形膜具有多个 毛细管大小的突起,其直径小于第一层中毛细管大小的突起的直径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的三维成形膜还包含多个排 放口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包含二维排放口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包含三维排放口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排放口具有ζ方向尺寸,其不大 于毛细管大小的突起的ζ方向尺寸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是无纺网状物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层位于顶片与芯子之间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层的第一层比第二层更靠近顶片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层的第二层比第一层更靠近顶片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还包含背片,其中所述转移层位 于芯子与背片之间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吸收制品中用作转移层的复合网状物(composite web) 0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吸收制品一般包含顶片、吸收芯和背片顶片位于吸收制品朝向身体的一面,通常 包含渗液材料,让排泄(insult)出来的液体从吸收制品朝向身体的表面转移到吸收芯术 语“排泄”一般指吸收制品顶片上的液体量或加液体的动作排泄可发生在产品使用过程 中和成品测试过程中因此,当同一吸收制品接收一次以上的排泄时,就发生“多次排泄”在使用过程中,顶片通常紧靠甚至直接接触穿戴者的皮肤,通常由柔软材料如无 纺材料、带孔膜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制成,做成单元式复合物顶片通常设计用来使穿戴者即 使在排泄后也保持舒适、干燥的感觉背片位于朝向衣物的一面或吸收制品的外侧表面背片可以是非渗液膜,不让液 体从吸收制品内部转移到吸收制品的外表面或穿戴者的衣物透气背片不渗液,还可让水 蒸气跑出吸收制品这降低了穿戴者感觉到的湿度,从而提高了穿戴者的舒适度使用吸收制品时,吸收芯吸收排泄物,滞留液体吸收芯应充分吸收一次或多次排 泄物,并基本上将排泄物滞留到移去和丢弃吸收制品为止吸收芯的贮存容量和排泄物在 吸收芯中的分布效率决定了吸收制品容留液体的量吸收芯中的吸收材料可包含任何液体 吸收材料,例如但不限于纤维素材料(包括纤维)、多孔海绵或泡沫材料,超级吸收材料,例 如超级吸收聚合物,水状胶体材料,凝胶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用于吸收制品的转移层的制作方法吸收制品是通常使用一次或有限次、临时收集和固定体内排出液的制品。这种制 品包括尿片、成人失禁用品、妇女卫生用品、绷带及类似制品。一般地,这些制品具有紧贴使 用者皮肤的顶片(topsheet),与顶片相对、使用时可贴近穿戴者衣物的背片(backsheet), 以及位于顶片与背片之间的吸收芯。在多数情况下,顶片可渗透体内排出液,而背片则不能 渗透这种流体,从而保护穿戴者的衣物避免接触漏出物。吸收芯设计用于收集和存放体内 流出液,直至该制品可以丢弃和换新制品。吸收制品中使用转移层,在本领域也称作获取分布层(即“ADL”)。过去用无纺网 状物和三维成形膜作为转移层。转移层通常位于顶片与吸收芯之间,一般用于提高制品吸 收和滞留流体的效率。例如,用转移层提供空隙,用作临时贮存处,收集和存放流体,直至流 体可被芯子吸收。此外,用转移层促进流体沿着一般平行于转移层平面的方向的侧向流动, 从而使芯子更多地用于吸收流体。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4324247号。人们仍然需要具有以下功能的转移层更有效地促进流体在吸收芯中的分布,使 穿戴者更舒适,降低顶片的表面湿度,总体上减少或消除再湿润现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转移层网状物,其中第 一层包含具有三维毛细管和二维排放口(drain)的成形膜,第二层包含具有三维毛细管的 成形膜,其中第二层中的毛细管比第一层中的毛细管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转移层网状物,其中 第一层包含具有三维毛细管和二维排放口的成形膜,第二层包含具有三维毛细管和二维排 放口的成形膜,其中第二层中的毛细管比第一层中的毛细管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转移层网状物,其中 第一层包含具有三维毛细管和二维排放口的成形膜,第二层包含具有三维毛细管和三维排 放口的成形膜,其中第二层中的毛细管比第一层中的毛细管细,所述三维排放口在ζ方向 的延伸距离不超过所述三维毛细管。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转移层网状物,其中 第一层包含具有三维毛细管和二维排放口的成形膜,第二层包含无纺网状物。参考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后,上述及其他实施方式将是显而 易见的。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具有转移层网状物的吸收制品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具有转移层网状物的吸收制品的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具有转移层网状物的吸收制品的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具有转移层网状物的吸收制品的截面图。图5是液体克数-时间图。图6是液体克数-时间图。
中采用上 述一种或多种吸收材料的情形包括在本发明所构想的范围之内。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 中,吸收材料可包含粒状吸收材料和精切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特别有用的吸收材料是高吸收性凝胶型材料,它们一般能够吸收约10倍至约50 倍于自身重量的流体。如本领域一般公知的那样,芯子吸收液体的速率反比于芯子容留所 吸收的液体的能力。因此,在芯子中使用超级吸收材料非常有利于容留液体,但吸收液体相 对较慢。若吸收液体滞后,则制品中未吸收的或者说“游离的”流体较多,可能加剧反湿润, 从而增加再湿润。因为超级吸收材料具有其他好处,如减小芯子的体积,所以其他优点一般 盖过了吸收缓慢的缺点。根据实施方式,转移层位于顶片与吸收芯之间,或者背片与吸收芯之间。最佳的 是,转移层位于顶片与芯子之间。转移层可起控制再湿润的作用,再湿润是制品接触使用者的表面上或内部存在制 品中未吸收的或“游离的”流体的现象。再湿润包括表面湿润部分和反湿润部分。表面湿润 是指排泄后保留在顶片表面上或顶片孔隙内的液体。反湿润是指曾经通过顶片但又被送回 顶片表面的流体。当制品负重或受压时,流体被迫反向通过顶片,反湿润现象一般更突出。 受压可发生在例如婴儿在尿片中小便后坐着的情况下。不过通过什么方式,顶片表面之上 或之内存在的液体会使制品使用者产生不适意的潮湿感。因此,最大程度减少或消除再湿 润现象对于消费者接受度来说非常重要。转移层可对反湿润进行物理限制,从而控制再湿润。具体地,膜材料起物理屏障的作用,因为膜本身是不渗液的,而孔一般成形,用于阻止液 体流动离开吸收芯。不过,无纺织物转移层起临时贮存作用,在流体到达顶片表面之前就将 流体收集起来。在一些情况下,转移层还有利于转移静态流体,从而减少顶片上表面湿润现 象,否则这些流体会保留在顶片上。在标准工业测试,如EDANA ERT 151. 2-99或EDANA ERT 151. 3-02中,再湿润是这 样测定的使制品接触测量过的流体排泄物,等10分钟,然后在顶片上覆盖吸墨纸,并置一 重物,测量吸墨纸获取的液体量。延迟10分钟的原因是让吸收芯有时间获取液体。不过, 在实际中,制品使用者不会想让潮湿感觉持续10分钟,因为这是非常不适意的感觉。因此,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差不多要求在排泄之后,立即获得干燥感。可以认为,排泄物包括动态和静态流体的组合。动态流体在排泄时流过顶片和转 移层,而静态流体可保留在顶片和/或转移层的孔隙中。为了除去静态流体,转移层必须能 够在ζ方向保持虹吸作用或毛细作用。当转移层是三维成形膜时,通过使至少一部分孔的 直径足够小,以实现毛细现象或毛细作用,即可在ζ方向获得虹吸作用或毛细作用。前面已经提及,膜和无纺纤维网状物已经用作顶片和转移层。无纺网状物在纤维 之间具有内部空隙,可吸引和容留液体。因此,无纺网状物为流体提供了临时或“缓冲”贮 存作用。当发生排泄时,流体累积在无纺织物的孔隙中,直至流体有机会排出和/或被芯子 吸收,而不管该无纺织物是用作顶片还是用作转移层。无纺织物的缓冲作用在两个方向上 都有效。具体来说,当发生排泄时,无纺织物发挥缓冲作用,容留流体,直至流体可排出和被 芯子吸收。一旦流体排出,无纺织物又可发挥缓冲作用,在流体到达顶片表面之前将流体积 累起来。流体排出量、排出时间以及无纺织物的缓冲能力取决于无纺网状物纤维之间的孔 径、无纺织物的相对亲水性/疏水性、纤维密度及其他因素。排泄之后,无纺织物的空隙基 本上立即被占满,芯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吸收排泄物。因此,无纺织物无法发挥缓冲作用,阻 碍流体回流到顶片表面。已通过无纺网状物但尚未被吸收的那部分排泄物,以及临时存留 在网状物孔内的那部分,会加剧再湿润现象。但是,在成形膜内,除了可能保留在孔之间的实心区域的少量流体外,排泄物差不 多立即通过膜,贮存在膜下侧的空隙里。若在此时加载负荷,则膜对再湿润起物理屏障作 用,只有能够穿过孔回去的流体才会加剧再湿润现象。因为成形膜中的孔通常是渐缩的,一 侧(即“阳”侧)的开口窄于另一侧(即“阴”侧),所以膜允许液体优先流向芯子,而在反 向上几乎是不渗液的。因此,在吸收制品中,成形膜可近乎即刻提供干燥感觉,而无纺网状 物不行。实际上,测试表明,在再湿润性能上,膜优于无纺网状物,特别是在排泄后立即测试 时。排泄之后,随着时间流逝,无纺织物有机会排出流体,可重新发挥缓冲作用,阻碍流体从 芯子区域转移到顶片表面。因此,排泄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使用膜与使用无纺网状物在再 湿润性能上的差异就没有那么明显。表1报告了排泄之后,使用标准再湿润测试方法得到的液体克数与时间的关系。表

一种特别适合用作吸收制品中的转移层的复合物,其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包含具有多个毛细管大小的带孔突起和多个二维排放口的成形膜,所述第二层紧密接触所述毛细管大小的突起的带孔端,在z方向上与第一层间隔开,所述第二层是三维带孔成形膜或无纺网状物。在第二层是三维成形膜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膜包含多个毛细管大小的突起,其直径小于第一层中突起的直径,所述膜还任选包含多个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可以是二维的、三维的或二者的组合。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